我们与清溪原野
![]() |
一段充满艰辛和蹉跎的岁月 是一段不应该被忘记的和重演的历史 |
张恒
1973年下放湖南安仁农科所,1975年进入欧阳海电站工作,1978年考入大学,1986年研究生毕业后大学任教,后留学澳大利亚和美国,获博士学位。从事工程和科学研究,被授予部级杰出青年科学家称号,多次获国家部委科技进步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张翊
1973年3月下放湖南安仁县农科所,1975年10月招工至湖南省白沙矿务局马田煤矿,1978年起上学深造。1982年至2011年任教于湖南省长岭炼油厂中学(后更名为湖南省岳阳市第十四中学)。中学高级教师。曾被评为长炼石化总公司明星教师,岳阳市青年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教学论文曾被光明日报入选刊载并获荣誉证书。
陈中建
1973年5月下放湖南安仁农科所,1976年招工到广州铁路局。1976年至1993年在广州铁路局郴州车务段工作,1993年至今在广州铁路(集团)公司阳春火车站工作,历任扳道员、站务员、货运员、货运值班员、客运值班员。擅长书法,爱好体育运动,练就多项绝活。先后在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山西、福建、广东和中央电视台表演各种绝技,至今保持一项基尼斯纪录。
内容简介
这本由知青群体撰写的描写亲身经历的草根文集以中性的叙事方式,理性的眼光,和个体独立思维集合而成的群体著书形式,再现了当年知青上山下乡大潮背景下湘南一个农场知青的生活风貌,进而折射影响了千百万人命运的知青大事件。全书包括“姓名和简历”“农场记事”“水滴与浪花的故事”,“相聚40年后”四个文字部分和历史图片部分。“姓名和简历”简叙了农场知青离开农村后的人生轨迹,提供了知青大事件背景下局部知青的生存状况。“农场记事”记载了40年前发生在农场和知青身上的一些令人关注的事件,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水滴与浪花的故事”是全书的核心,收集了40位知青作者的46篇作品。群体著书以广阔的视角透过个体独特的感受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知青生活的多个层面,形成了风格文采多样化的作品。或蕴含修地球的悲苦喜乐,演绎希望与失落交织的心路历程;或记叙田园劳作斜风细雨中的琐碎艰辛,揭示善良、诚挚和复杂的多样人性……“相聚40年后”记载了100多名知青和农场职工从世界各地聚集农场,拨去岁月沉淀的灰尘,心灵再度接近,重新闪现出火花的聚会盛事。风格迥异的聚会记文再现了聚会的盛况,抒发对友谊和人性的赞美和感怀。图片部分收入了“历史瞬间留清溪,青春轨迹刻原野”的知青的岁月定格和拨去岁月之灰尘、撞出心灵的火花的40年聚会的感人瞬间。 这本文集提供了一个立体看世界、看事件、看历史的相对客观的机会,为后人研究知青事件和历史提供了一份特殊的素材和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