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有那么些书让你读不下去?
经过2个星期的痛苦挣扎,我终于决定放弃细读《房龙地理》的计划,原因如下:
首先,作者是一个杂家,于是乎他对于一个国家的描述过于散乱,对很多内容只是点到即止,这和我想要吸收的东西有很大出入。其次,说是房龙地理,仔细看目录,他更多关注的是欧洲,关于亚洲、美洲、非洲仅仅一张来叙述,也和我想要“环游世界”的想法有冲突。再次,这是我见过目前为止最糟糕的翻译,没有之一,我见过直译的翻译,但是没有见过这么直译的翻译,有些句子是直接照搬英文的语序以及词性,连基本的中文语法都不符合,实在难以下咽。
综上所述,我实在是读不下去了。当然,这本书读不下去我会想办法继续我的世界之旅,具体怎么做我等下来说。
先来说说今天的正题,为什么总会有些书让你难以下咽?
从5月开始,坚持每周至少一书,有些书读得酣畅淋漓不忍放手,有些书读得心烦意乱唯有告诉自己坚持一下才能读完,《房龙地理》是第一本我放弃的书。于是这个问题便浮上来心头。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觉得一本书难以下咽会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你的味蕾还没到米其林三星。
就像一个只能尝出咖喱和红烧区别的人,是区分不出牡蛎的新鲜程度这件事一样,当自己的道行还没到那个级别的时候,在鲜美的东西在你面前都只是一般货色甚至是难以下咽。拿我自己来说,以前少不更事的我家里屯了《经济学原理》、《全球通史》、《西方哲学史》等等一系列大部头的书,真正翻开来看的其实只有前几页。一方面是阅读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生活阅历思维方式的局限,让我很难真正将这些书通览到底。于是,这些书便被我搁置起来。
但是,这类书是一定会一直存在我的书单里的,所以要解决的问题只是怎么来提高自己的品味从而可以更好的消化。我采取的办法是去一些台阶,关于经济、哲学历史的入门书籍,这些书籍写得比较浅显通俗,易于理解,在了解了这个领域基本的框架和知识之后,也许再来读这些品味极高的书便不那么难了。我自己也有个体会,很多年前的一次书展上,买了一本《皇权背后的女人》,其中介绍了很多位皇后,初读之时没有一个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而经过这几年更多的关于历史的阅读,再次翻看,便发现其实这只是一本历史入门书。于是乎,我知道了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成长,也忽然感悟到其实不是所有的书都能一下消化的。
第二个,西式菜水土不服。
这就是书的翻译问题。又要说《房龙地理》了,真是极品了,不奢求多么有文采,但是最起码要附和中文的语序吧,这本书就有能力让我这个做编辑有冲动把他的文字好好梳理一遍,理顺一下语序,实在是厉害。而之前读的另一位作者的书,由于是由不同译者翻译的,所以水平也有高下,有的书内部章节逻辑清晰,语言表达准确,有些则书名和内容都有不贴切之感,读完之后,依旧云里雾里。这便是我说的水土不服的书,所以也就会难以下咽。
这几天在看的另一本书《艺术的故事》和他便有着天壤之别,逻辑清晰语言准确不说,还兼具优美的文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些关于艺术的故事在他们的笔下逐一被勾勒,不仅仅是阅读的享受还是视觉的享受。也是为数不多在我阅读了电子版之后,想要把纸质版买回来收藏的书,真的的是很不错的翻译。
面对这类书,也许只有两种办法了,要么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去读原版书,要么就囫囵吞枣取其精华,莫让糟糕的翻译影响了自己的阅读体验。
第三个,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我觉得每次打开一本书之前,其实读者都会有一种期待,对这本书可能会讲到的故事,对这本可能会给到的启示或者享受。通过阅读目录我们能窥见一二,然而当真正开始阅读的时候,也许作者所讲的东西和你想要知道的东西会有出入。一个想吃青菜的却不小心找到了个萝卜,这当然会难以下咽。
而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做的要么是尝试着去品味一下萝卜的味道,看看这个和青菜不一样的东西到底是个什么味道,又或者可以暂时旁边放一下,等到哪天需要吃萝卜再找出来吃也未尝不可。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断舍离”。
其实对于难以下咽的书,不妨也试试看断舍离,也许是断舍离一个章节,也许是断舍离一本书,只要自己的目标清晰,知道自己阅读的目的便可。
说回头上的“环游世界”计划。
在2个星期的纠结中,一方面我是告诉自己不要轻易放弃,要继续坚持,另外一方面每次拿起书来读并且做读书笔记的过程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种折磨,我实在找不到阅读的乐趣也一点不享受这样的过程。我不希望我接下去的1个月还要接受这样的煎熬,所以,我做出了放弃这本书的决定。
当然,在放弃之前,我搞清楚了几个问题:
首先,我放弃的只是这本书,而不是“环游世界”计划。我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得到的答案是我想借这本书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去画出每个国家的地图,去粗略的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人文。然而,这本书完全没有给到我这方面的支持。
所以,如果我放弃这本书,我还能有其他方式来实现这个想法么?答案是肯定的,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要找到这些信息真的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其次,我要怎么做?我会去下载一张世界地图,跟着世界地图去一点点了解整个世界,那些我想知道的东西,百度都会告诉我,当然,在这个过程我也可以记录下自己的忽然想到的问题,延伸出更多的东西。
所以,我想我知道接下去我要做什么。当然,这个思路也是《房龙地理》给我的,在这点上,我还是要感谢他的。
洋洋洒洒的终于写完了,只希望自己的每周一书的计划可以坚持下去。
首先,作者是一个杂家,于是乎他对于一个国家的描述过于散乱,对很多内容只是点到即止,这和我想要吸收的东西有很大出入。其次,说是房龙地理,仔细看目录,他更多关注的是欧洲,关于亚洲、美洲、非洲仅仅一张来叙述,也和我想要“环游世界”的想法有冲突。再次,这是我见过目前为止最糟糕的翻译,没有之一,我见过直译的翻译,但是没有见过这么直译的翻译,有些句子是直接照搬英文的语序以及词性,连基本的中文语法都不符合,实在难以下咽。
综上所述,我实在是读不下去了。当然,这本书读不下去我会想办法继续我的世界之旅,具体怎么做我等下来说。
先来说说今天的正题,为什么总会有些书让你难以下咽?
从5月开始,坚持每周至少一书,有些书读得酣畅淋漓不忍放手,有些书读得心烦意乱唯有告诉自己坚持一下才能读完,《房龙地理》是第一本我放弃的书。于是这个问题便浮上来心头。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觉得一本书难以下咽会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你的味蕾还没到米其林三星。
就像一个只能尝出咖喱和红烧区别的人,是区分不出牡蛎的新鲜程度这件事一样,当自己的道行还没到那个级别的时候,在鲜美的东西在你面前都只是一般货色甚至是难以下咽。拿我自己来说,以前少不更事的我家里屯了《经济学原理》、《全球通史》、《西方哲学史》等等一系列大部头的书,真正翻开来看的其实只有前几页。一方面是阅读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生活阅历思维方式的局限,让我很难真正将这些书通览到底。于是,这些书便被我搁置起来。
但是,这类书是一定会一直存在我的书单里的,所以要解决的问题只是怎么来提高自己的品味从而可以更好的消化。我采取的办法是去一些台阶,关于经济、哲学历史的入门书籍,这些书籍写得比较浅显通俗,易于理解,在了解了这个领域基本的框架和知识之后,也许再来读这些品味极高的书便不那么难了。我自己也有个体会,很多年前的一次书展上,买了一本《皇权背后的女人》,其中介绍了很多位皇后,初读之时没有一个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而经过这几年更多的关于历史的阅读,再次翻看,便发现其实这只是一本历史入门书。于是乎,我知道了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成长,也忽然感悟到其实不是所有的书都能一下消化的。
第二个,西式菜水土不服。
这就是书的翻译问题。又要说《房龙地理》了,真是极品了,不奢求多么有文采,但是最起码要附和中文的语序吧,这本书就有能力让我这个做编辑有冲动把他的文字好好梳理一遍,理顺一下语序,实在是厉害。而之前读的另一位作者的书,由于是由不同译者翻译的,所以水平也有高下,有的书内部章节逻辑清晰,语言表达准确,有些则书名和内容都有不贴切之感,读完之后,依旧云里雾里。这便是我说的水土不服的书,所以也就会难以下咽。
这几天在看的另一本书《艺术的故事》和他便有着天壤之别,逻辑清晰语言准确不说,还兼具优美的文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那些关于艺术的故事在他们的笔下逐一被勾勒,不仅仅是阅读的享受还是视觉的享受。也是为数不多在我阅读了电子版之后,想要把纸质版买回来收藏的书,真的的是很不错的翻译。
面对这类书,也许只有两种办法了,要么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去读原版书,要么就囫囵吞枣取其精华,莫让糟糕的翻译影响了自己的阅读体验。
第三个,青菜萝卜各有所爱。
我觉得每次打开一本书之前,其实读者都会有一种期待,对这本书可能会讲到的故事,对这本可能会给到的启示或者享受。通过阅读目录我们能窥见一二,然而当真正开始阅读的时候,也许作者所讲的东西和你想要知道的东西会有出入。一个想吃青菜的却不小心找到了个萝卜,这当然会难以下咽。
而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做的要么是尝试着去品味一下萝卜的味道,看看这个和青菜不一样的东西到底是个什么味道,又或者可以暂时旁边放一下,等到哪天需要吃萝卜再找出来吃也未尝不可。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断舍离”。
其实对于难以下咽的书,不妨也试试看断舍离,也许是断舍离一个章节,也许是断舍离一本书,只要自己的目标清晰,知道自己阅读的目的便可。
说回头上的“环游世界”计划。
在2个星期的纠结中,一方面我是告诉自己不要轻易放弃,要继续坚持,另外一方面每次拿起书来读并且做读书笔记的过程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种折磨,我实在找不到阅读的乐趣也一点不享受这样的过程。我不希望我接下去的1个月还要接受这样的煎熬,所以,我做出了放弃这本书的决定。
当然,在放弃之前,我搞清楚了几个问题:
首先,我放弃的只是这本书,而不是“环游世界”计划。我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得到的答案是我想借这本书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去画出每个国家的地图,去粗略的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人文。然而,这本书完全没有给到我这方面的支持。
所以,如果我放弃这本书,我还能有其他方式来实现这个想法么?答案是肯定的,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要找到这些信息真的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其次,我要怎么做?我会去下载一张世界地图,跟着世界地图去一点点了解整个世界,那些我想知道的东西,百度都会告诉我,当然,在这个过程我也可以记录下自己的忽然想到的问题,延伸出更多的东西。
所以,我想我知道接下去我要做什么。当然,这个思路也是《房龙地理》给我的,在这点上,我还是要感谢他的。
洋洋洒洒的终于写完了,只希望自己的每周一书的计划可以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