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鹅学吗?
——在大理18
毛毛所在的银苍学堂——自从来了第一个全职老师大熊先生之后,家长们对于学堂的信心愈发增长。大家在更高的山上搭建了一个蓝色的蒙古包,作为新的专用课堂(之前都是在学生家里轮流上课);租了一个院子的二楼作为大熊老师的宿舍,并打算在二楼做一个新的厕所,使大熊一家更加方便;打算在下学期招聘两位主班老师(相当于班主任)和一位副班老师(职能主要看管孩子和辅助其他老师)。在这样大家都摩拳擦掌的时刻,我也提出是不是能够教孩子们语言。
时不时有这个想法,从刚刚萌生到现在差不多有五个月。之所以不能脱口而出,是因为担心如果教孩子们会影响自己的文字工作。在我最有信心的时候,总会有这样的野心:像李白那样写出又高又轻的诗,安抚十亿人以上的心灵,不知道此生还可不可以?像奈保尔的米格尔大街、催人泪下转眼又破涕一笑的太宰治的小说、还有平淡的川端康成与夏目漱石的作品,等等之类。这样的小说不知道是不是还有缘分做到。可是,在这些人中,你见过有语文老师吗?
但是,这个还是借口吧,如果真有那样的心志,哪怕是技校的车床老师也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文学工作者。再说了,现在真是个乱世道,做十年的规划都觉得奢侈,如果此时能够分享一点就分享一点。此外,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学堂迟早要请语文老师,我很担心那个人的教学方式如果让我厌弃,我该怎么办,那恐怕是个很大的麻烦,所以就打算开始了。
本来的想法就是在初期——挑一些诗、绘本、短篇小说来反复阅读、讨论,再加上编故事、写日记和用水写布写字。但转念想想,无论多么巧妙的导向,还是会有点强加,只怕他们会带上书生的酸气(浓的话就是臭了)。回想这大半年来,自从毛毛不上小学之后,接触到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也想想自己童年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想来想去,也许是“慢慢的成长”吧。人在童年时,思维灿烂多彩,天真多情,待人待物都很真挚。大人是不了解或者说忘了:往往一个小巷、火车窗外缓缓移动的平原稻田和树木、某个黄昏天空中的彩霞、某位同学美丽的妈妈,都会给小孩子们留下难以遗忘的印象,他们认为世界就是由这些美丽的事物组成的!谁说不是呢?可愚蠢的大人不这么想,他们只想着小孩子啊太笨了,赶快多认点字、赶快多做些手工、赶快有礼貌一点、赶快啊赶快……而我也是貌似雄辩却愚蠢到底的大人,为了能让自己在孩子面前显得聪明一点,我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不是如何教他们,而是如何与他们相处。
从我自己的成长来看,任何用力的改变都会被我改回来,任何别扭的爱都会被我别扭的想起(虽然那依然是爱)。所以开一门叫做语言的课,几乎是有点疯狂的举动。以成人对世界的管窥之见,竟然以掌握了一门知识为理由,就毫不惭愧的引导光彩夺目的孩子,这就是人类的悲哀。
或放纵、或严厉、或界限、或华德福、或游学、或蒙特梭利、或国学,在我看来,几乎都是或扯蛋的东西,原因在于执行的人始终认为自己——拿着一副正确的牌,而那副牌的来历要多可疑就有多可疑。那些或谦恭、或疯狂、或理性、或温柔的面孔后面的脑仁里有两个默认值:1我比孩子有能力,所以引导孩子;2我是对的,所以引导孩子。会有人研究大猩猩的社会结构、行为模式,但对于孩子来说,很少被这样对待,理由就是孩子也是人,和我们长的差不多只是样子有点萌,所以他迟早要和我们一样,操那么多心干嘛,教会你说话、数钱、做人,老子就完成任务了。可就人与世界的关系来说,成人跟孩子比起来就像个傻子。你只要盯着一个小孩看一会,就会明白,那几乎是另一个物种。
那么,不是我去引导孩子,而是我重新看待他们,把他们看的比金丝猴、穿山甲重要许许多多。写观察日记,以一种新鲜的目光,看待这些新鲜的人,而且不举着宗教、信仰、教育理论、人生常识、历史的旗帜。我(相信不光是我)只要愿意,就可以重新成为没偏见、没钱、没信念的孩子,重新跳入孩子们光采多姿的世界,成为他们的弟弟,观察他们的成长和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也许我能给他们这样的帮助:语言、体育、电影、工、艺,如果他们需要的话。好了,那要怎么给这门课程命名呢。叫综合文学?意学?懒学?艺学?K学?鹅学?鸡学?狗学?Kl?目前,我最喜欢鹅学。但还是让孩子们投票吧,或者让他们起一个名字。
20150818 21:39 大理上银村
程韬
毛毛所在的银苍学堂——自从来了第一个全职老师大熊先生之后,家长们对于学堂的信心愈发增长。大家在更高的山上搭建了一个蓝色的蒙古包,作为新的专用课堂(之前都是在学生家里轮流上课);租了一个院子的二楼作为大熊老师的宿舍,并打算在二楼做一个新的厕所,使大熊一家更加方便;打算在下学期招聘两位主班老师(相当于班主任)和一位副班老师(职能主要看管孩子和辅助其他老师)。在这样大家都摩拳擦掌的时刻,我也提出是不是能够教孩子们语言。
时不时有这个想法,从刚刚萌生到现在差不多有五个月。之所以不能脱口而出,是因为担心如果教孩子们会影响自己的文字工作。在我最有信心的时候,总会有这样的野心:像李白那样写出又高又轻的诗,安抚十亿人以上的心灵,不知道此生还可不可以?像奈保尔的米格尔大街、催人泪下转眼又破涕一笑的太宰治的小说、还有平淡的川端康成与夏目漱石的作品,等等之类。这样的小说不知道是不是还有缘分做到。可是,在这些人中,你见过有语文老师吗?
但是,这个还是借口吧,如果真有那样的心志,哪怕是技校的车床老师也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文学工作者。再说了,现在真是个乱世道,做十年的规划都觉得奢侈,如果此时能够分享一点就分享一点。此外,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学堂迟早要请语文老师,我很担心那个人的教学方式如果让我厌弃,我该怎么办,那恐怕是个很大的麻烦,所以就打算开始了。
本来的想法就是在初期——挑一些诗、绘本、短篇小说来反复阅读、讨论,再加上编故事、写日记和用水写布写字。但转念想想,无论多么巧妙的导向,还是会有点强加,只怕他们会带上书生的酸气(浓的话就是臭了)。回想这大半年来,自从毛毛不上小学之后,接触到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也想想自己童年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想来想去,也许是“慢慢的成长”吧。人在童年时,思维灿烂多彩,天真多情,待人待物都很真挚。大人是不了解或者说忘了:往往一个小巷、火车窗外缓缓移动的平原稻田和树木、某个黄昏天空中的彩霞、某位同学美丽的妈妈,都会给小孩子们留下难以遗忘的印象,他们认为世界就是由这些美丽的事物组成的!谁说不是呢?可愚蠢的大人不这么想,他们只想着小孩子啊太笨了,赶快多认点字、赶快多做些手工、赶快有礼貌一点、赶快啊赶快……而我也是貌似雄辩却愚蠢到底的大人,为了能让自己在孩子面前显得聪明一点,我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不是如何教他们,而是如何与他们相处。
从我自己的成长来看,任何用力的改变都会被我改回来,任何别扭的爱都会被我别扭的想起(虽然那依然是爱)。所以开一门叫做语言的课,几乎是有点疯狂的举动。以成人对世界的管窥之见,竟然以掌握了一门知识为理由,就毫不惭愧的引导光彩夺目的孩子,这就是人类的悲哀。
或放纵、或严厉、或界限、或华德福、或游学、或蒙特梭利、或国学,在我看来,几乎都是或扯蛋的东西,原因在于执行的人始终认为自己——拿着一副正确的牌,而那副牌的来历要多可疑就有多可疑。那些或谦恭、或疯狂、或理性、或温柔的面孔后面的脑仁里有两个默认值:1我比孩子有能力,所以引导孩子;2我是对的,所以引导孩子。会有人研究大猩猩的社会结构、行为模式,但对于孩子来说,很少被这样对待,理由就是孩子也是人,和我们长的差不多只是样子有点萌,所以他迟早要和我们一样,操那么多心干嘛,教会你说话、数钱、做人,老子就完成任务了。可就人与世界的关系来说,成人跟孩子比起来就像个傻子。你只要盯着一个小孩看一会,就会明白,那几乎是另一个物种。
那么,不是我去引导孩子,而是我重新看待他们,把他们看的比金丝猴、穿山甲重要许许多多。写观察日记,以一种新鲜的目光,看待这些新鲜的人,而且不举着宗教、信仰、教育理论、人生常识、历史的旗帜。我(相信不光是我)只要愿意,就可以重新成为没偏见、没钱、没信念的孩子,重新跳入孩子们光采多姿的世界,成为他们的弟弟,观察他们的成长和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也许我能给他们这样的帮助:语言、体育、电影、工、艺,如果他们需要的话。好了,那要怎么给这门课程命名呢。叫综合文学?意学?懒学?艺学?K学?鹅学?鸡学?狗学?Kl?目前,我最喜欢鹅学。但还是让孩子们投票吧,或者让他们起一个名字。
20150818 21:39 大理上银村
程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