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读书 | 10问《瓦尔登湖》注疏作者杰夫里·克莱默
原创 2015-08-16 杜先菊 三联生活周刊
秋叶红了又败了之后,冬雪也如期而至,等克莱默先生、张又年和我终于找到一个大家都合适的时间时,时令已是隆冬。那一天的天气却是出奇的好,进入林中的小路并无积雪。
我们参观时,克莱默先生给我们展示了他最珍贵的收藏——梭罗的手稿、他妹妹的绘画、梭罗家族粉笔厂出产的粉笔等等,然后带我们在研究所周围转了一圈。我和张先生都在软件公司上班,和杰夫畅谈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两人共同的感觉就是,清晨最好的时光来拜访这个宁静的世外桃源,真是不想回去上班了。
面谈时基本上是闲谈,为了便于整理,回家后,我给克莱默先生发了下面这十个问题,由他做出了书面回答。
《瓦尔登湖》(全注疏本)注疏作者杰夫里·S.克莱默
Q:克莱默先生,你是瓦尔登森林中的梭罗研究所的所长。你能不能向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和梭罗研究所?如果研究梭罗和崇拜梭罗的人到这儿来拜访,你会给他们介绍些什么?
A:我是专业档案管理人员,担任瓦尔登森林中的梭罗研究所(TheWalden Institute at the Walden Woods)的所长,但我同时也是一名独立学者,在耶鲁大学出版社、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企鹅出版社美国分社等出版社出版了很多版本的梭罗著作。我第一本关于梭罗的著作就是《瓦尔登湖全注疏本》(Walden,A Fully Annotated Edition),于原书1854年出版一百五十周年的2004年出版。我研究梭罗、思考梭罗和写于梭罗有关的著作的年头很长,长得我自己都懒得去想,不过,年复一年,他的洞见的力量还是令我惊叹,他对于文字的驾驭,还是令我着迷。
如果有人来研究所访问,我会请他看这几样东西:梭罗著作的初版,几样手稿,梭罗家的铅笔厂制造的一些铅笔,他的妹妹索菲亚画的水彩画,梭罗的好朋友丹尼尔·里克特森的儿子瓦尔滕·里克特森雕塑的梭罗半身像,还有爱因斯坦写给梭罗的信。
Q:你奉行梭罗的哲学吗?你怎么看待梭罗在美国过去和现在的重要性,在中国呢?
A:我尽力而为。我这么说的意思是,梭罗本人并不总是一个梭罗式的人。我尽量过最好的生活,尽量超越于每天拖累我们的日常琐碎,尽量以超验的方式思考生活。借用梭罗日记中的一段话,就是我睡觉时希望第二天醒来会是一个全新的更完美的一天;我试着过一种比我现在过的生活更高尚的生活,用它来界定一种更适合于我自己的生活;我更希望已经超越了凡人的价值,这样我就不会分散我对神圣的价值的关注。或者,更简单地说,我遵循梭罗的信念:“一个人在一年的年底比一年的年初更有价值,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瓦尔登湖畔梭罗的小屋
Q:把这本书翻译成外文的话,你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翻译这本书的人碰到困难的时候和你联系吗?你能否分享一些这方面的小故事?
A:翻译梭罗最大的困难是,梭罗的写作是多层次的,而且他经常用双关语或文字游戏,这些层次在翻译中就消失不见了。一个词或词组在英语中可能有几层意思,这几层意思在《瓦尔登湖》的文本中都有意义,但在另一种语言中,你只能表达出一层意思,或者是用脚注,或者是用几句话表达梭罗用一句话就能表达的意思。因此,在你想翻译的那种语言中,找到一种最能表达这些意义的译法,是非常重要的。
Q: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多次引用孔子和孟子。你能否给我们讲讲他的资料来源、他从法文翻译成英文的孔孟言论,以及这些引文是如何融入他的写作和哲学的?
A:梭罗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他还能广泛吸收。他阅读和理解别处发现的思想,然后把它们带进他自己的作品。当时,美国已经开始阅读东方哲学,其中大部分是从法文翻译而来。梭罗在中国文学和宗教中遭遇到的哲学,和他本人的超验主义哲学珠联璧合。正如梭罗所说:“所有真诚的思想都是不可抗拒的。”
如今,小屋的旁边立上了写有梭罗名言的牌子
Q:你是怎样开始编篡《瓦尔登湖全注疏本》的?
A:作为这个研究所的所长,人们问我很多关于梭罗和《瓦尔登湖》的问题,于是我就去查阅关于《瓦尔登湖》的注疏本,但这两本书涵盖的内容都有限,而且也没有重新审阅原文,这样我要么找不到人们问我的问题的答案,要么答案是错误的。于是我认识到,该出一本新注疏本了。
Q:你完成这本《瓦尔登湖全注疏本》花了多长时间?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你在编辑这本书过程中,最有趣的一天,和最头痛的一天。
A:业余搜集材料和编辑这本书,花了我好几年的时间。最令人头痛、最困难的是如何保证仅仅只使用梭罗当时能够看到的材料,也就是说,为《瓦尔登湖》作注的话,我只能使用梭罗1854年前有可能使用的资料来源。这就意味着,一个词今天常用的意思,在梭罗的年代的意思可能略有不同,所以我在给一个词下定义时,一定要保证使用梭罗那个年代的定义。
对我来说,最令人兴奋、最有意思的时刻,就是能够举出一个关于梭罗的轶事的通行的说法,要么证实它是确切的,要么是证明它是不确切的。比如说,梭罗称农夫弗林特(Flint)为“小气鬼弗林特”(skin-flint),据说是因为弗林特不让梭罗在他的土地上居住。我根据这件轶事追根溯源,发现这个说法没有足够的证据,此外,梭罗和他一些朋友对梭罗在最终在瓦尔登湖居住前选择的几个地方非常明确,其中根本就不包括弗林特湖。
梭罗绘制的瓦尔登湖草图
Q:你是怎么设法让耶鲁大学出版这本书的?像《瓦尔登湖》这样的书,市场销售情况怎么样?
A:我有了出新版本的想法以后,联系了几家出版社,我很幸运,有两家出版社感兴趣。有一家经过充分考虑,认为这本书不好销售,不能盈利,但另一家,也就是耶鲁大学出版社,认为有必要出这本书。他们给我打电话,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我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出版人?我是这么回答的:我要找一个负责任、不会让书脱销的出版人,换句话说,我要让这本书一直有售,我还要一本漂亮的书,一本拿在手里感到舒服的书。他们保持了他们的诺言。差不多十年了,这本书仍然有售,书出得也很漂亮。
Q:为《瓦尔登湖》做注疏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能否总结一下关于这本书的争议?《瓦尔登湖注疏本》在这些争议中,你如何为它定位?
A:最大的困难是不用梭罗不可能知道的资料来源作注,保证我所有的资讯都是1854年以前的。对任何注疏者来说,另一个挑战就是迷失在注释中:亦即,忽略了原始文本。我经常发现自己忙着解释我的注疏中引用的一个资料来源,哪怕这桩小轶事和梭罗的著作毫不相干。对我这个喜欢刨根问底的人来说,刨根问底本身就没完没了。
至于争议,主要的争议是关于文本,而不是注疏。对很多人来说,这本书的学术文本就是1970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那个版本,目前,还很难让人们把我这个文本当作囊括所有前人文本、包括1970年那个文本、并在前人基础上做出了修改和建构的权威文本。我自己的定位?一个人干嘛要读一本差不多半个世纪以前开始修订、没有包括近期学术研究成果的书呢?
Q:如果一个人刚从中国来到康科德,你会首先推荐他/她看哪些地方?
A:我建议去拜谒沉睡墓园(Sleep Hollow Cemetery),参拜梭罗、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和阿尔科特(Alcott)的墓地。爱默生的故居也值得一看。路易莎·梅·阿尔克特家的果园之家(Orchard House)也是旅游胜地,康科德博物馆(the Concord Museum)也是。喜欢美国历史的,可以看看老北桥(the Old NorthBridge)和民兵国家历史公园(theMinuteman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天气好的话,在康科德河上泛舟,也是一桩赏心乐事。
Q:如果一位崇拜梭罗的人第一次到康科德来,你会建议他/她看什么?
A:我会建议他/她到梭罗研究所来看我们展出的珍稀收藏品。然后,顺理成章,去瓦尔登湖,沿湖而行,去拜访他的小屋原址,像他从前看湖那样去看瓦尔登湖。还有他的小屋的复制品,人们常常惊奇地发现,一个人住的房子,居然有这么大。
瓦尔登湖(全注疏本)
(美)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著
(美)杰弗里·S.克莱默(Jeffrey S.Cramer) 注
杜先菊 译
⊙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秋叶红了又败了之后,冬雪也如期而至,等克莱默先生、张又年和我终于找到一个大家都合适的时间时,时令已是隆冬。那一天的天气却是出奇的好,进入林中的小路并无积雪。
我们参观时,克莱默先生给我们展示了他最珍贵的收藏——梭罗的手稿、他妹妹的绘画、梭罗家族粉笔厂出产的粉笔等等,然后带我们在研究所周围转了一圈。我和张先生都在软件公司上班,和杰夫畅谈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两人共同的感觉就是,清晨最好的时光来拜访这个宁静的世外桃源,真是不想回去上班了。
面谈时基本上是闲谈,为了便于整理,回家后,我给克莱默先生发了下面这十个问题,由他做出了书面回答。
![]() |
《瓦尔登湖》(全注疏本)注疏作者杰夫里·S.克莱默
Q:克莱默先生,你是瓦尔登森林中的梭罗研究所的所长。你能不能向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和梭罗研究所?如果研究梭罗和崇拜梭罗的人到这儿来拜访,你会给他们介绍些什么?
A:我是专业档案管理人员,担任瓦尔登森林中的梭罗研究所(TheWalden Institute at the Walden Woods)的所长,但我同时也是一名独立学者,在耶鲁大学出版社、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企鹅出版社美国分社等出版社出版了很多版本的梭罗著作。我第一本关于梭罗的著作就是《瓦尔登湖全注疏本》(Walden,A Fully Annotated Edition),于原书1854年出版一百五十周年的2004年出版。我研究梭罗、思考梭罗和写于梭罗有关的著作的年头很长,长得我自己都懒得去想,不过,年复一年,他的洞见的力量还是令我惊叹,他对于文字的驾驭,还是令我着迷。
如果有人来研究所访问,我会请他看这几样东西:梭罗著作的初版,几样手稿,梭罗家的铅笔厂制造的一些铅笔,他的妹妹索菲亚画的水彩画,梭罗的好朋友丹尼尔·里克特森的儿子瓦尔滕·里克特森雕塑的梭罗半身像,还有爱因斯坦写给梭罗的信。
Q:你奉行梭罗的哲学吗?你怎么看待梭罗在美国过去和现在的重要性,在中国呢?
A:我尽力而为。我这么说的意思是,梭罗本人并不总是一个梭罗式的人。我尽量过最好的生活,尽量超越于每天拖累我们的日常琐碎,尽量以超验的方式思考生活。借用梭罗日记中的一段话,就是我睡觉时希望第二天醒来会是一个全新的更完美的一天;我试着过一种比我现在过的生活更高尚的生活,用它来界定一种更适合于我自己的生活;我更希望已经超越了凡人的价值,这样我就不会分散我对神圣的价值的关注。或者,更简单地说,我遵循梭罗的信念:“一个人在一年的年底比一年的年初更有价值,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 |
瓦尔登湖畔梭罗的小屋
Q:把这本书翻译成外文的话,你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翻译这本书的人碰到困难的时候和你联系吗?你能否分享一些这方面的小故事?
A:翻译梭罗最大的困难是,梭罗的写作是多层次的,而且他经常用双关语或文字游戏,这些层次在翻译中就消失不见了。一个词或词组在英语中可能有几层意思,这几层意思在《瓦尔登湖》的文本中都有意义,但在另一种语言中,你只能表达出一层意思,或者是用脚注,或者是用几句话表达梭罗用一句话就能表达的意思。因此,在你想翻译的那种语言中,找到一种最能表达这些意义的译法,是非常重要的。
Q: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多次引用孔子和孟子。你能否给我们讲讲他的资料来源、他从法文翻译成英文的孔孟言论,以及这些引文是如何融入他的写作和哲学的?
A:梭罗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他还能广泛吸收。他阅读和理解别处发现的思想,然后把它们带进他自己的作品。当时,美国已经开始阅读东方哲学,其中大部分是从法文翻译而来。梭罗在中国文学和宗教中遭遇到的哲学,和他本人的超验主义哲学珠联璧合。正如梭罗所说:“所有真诚的思想都是不可抗拒的。”
![]() |
如今,小屋的旁边立上了写有梭罗名言的牌子
Q:你是怎样开始编篡《瓦尔登湖全注疏本》的?
A:作为这个研究所的所长,人们问我很多关于梭罗和《瓦尔登湖》的问题,于是我就去查阅关于《瓦尔登湖》的注疏本,但这两本书涵盖的内容都有限,而且也没有重新审阅原文,这样我要么找不到人们问我的问题的答案,要么答案是错误的。于是我认识到,该出一本新注疏本了。
Q:你完成这本《瓦尔登湖全注疏本》花了多长时间?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你在编辑这本书过程中,最有趣的一天,和最头痛的一天。
A:业余搜集材料和编辑这本书,花了我好几年的时间。最令人头痛、最困难的是如何保证仅仅只使用梭罗当时能够看到的材料,也就是说,为《瓦尔登湖》作注的话,我只能使用梭罗1854年前有可能使用的资料来源。这就意味着,一个词今天常用的意思,在梭罗的年代的意思可能略有不同,所以我在给一个词下定义时,一定要保证使用梭罗那个年代的定义。
对我来说,最令人兴奋、最有意思的时刻,就是能够举出一个关于梭罗的轶事的通行的说法,要么证实它是确切的,要么是证明它是不确切的。比如说,梭罗称农夫弗林特(Flint)为“小气鬼弗林特”(skin-flint),据说是因为弗林特不让梭罗在他的土地上居住。我根据这件轶事追根溯源,发现这个说法没有足够的证据,此外,梭罗和他一些朋友对梭罗在最终在瓦尔登湖居住前选择的几个地方非常明确,其中根本就不包括弗林特湖。
![]() |
梭罗绘制的瓦尔登湖草图
Q:你是怎么设法让耶鲁大学出版这本书的?像《瓦尔登湖》这样的书,市场销售情况怎么样?
A:我有了出新版本的想法以后,联系了几家出版社,我很幸运,有两家出版社感兴趣。有一家经过充分考虑,认为这本书不好销售,不能盈利,但另一家,也就是耶鲁大学出版社,认为有必要出这本书。他们给我打电话,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我要找一个什么样的出版人?我是这么回答的:我要找一个负责任、不会让书脱销的出版人,换句话说,我要让这本书一直有售,我还要一本漂亮的书,一本拿在手里感到舒服的书。他们保持了他们的诺言。差不多十年了,这本书仍然有售,书出得也很漂亮。
Q:为《瓦尔登湖》做注疏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能否总结一下关于这本书的争议?《瓦尔登湖注疏本》在这些争议中,你如何为它定位?
A:最大的困难是不用梭罗不可能知道的资料来源作注,保证我所有的资讯都是1854年以前的。对任何注疏者来说,另一个挑战就是迷失在注释中:亦即,忽略了原始文本。我经常发现自己忙着解释我的注疏中引用的一个资料来源,哪怕这桩小轶事和梭罗的著作毫不相干。对我这个喜欢刨根问底的人来说,刨根问底本身就没完没了。
至于争议,主要的争议是关于文本,而不是注疏。对很多人来说,这本书的学术文本就是1970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那个版本,目前,还很难让人们把我这个文本当作囊括所有前人文本、包括1970年那个文本、并在前人基础上做出了修改和建构的权威文本。我自己的定位?一个人干嘛要读一本差不多半个世纪以前开始修订、没有包括近期学术研究成果的书呢?
Q:如果一个人刚从中国来到康科德,你会首先推荐他/她看哪些地方?
A:我建议去拜谒沉睡墓园(Sleep Hollow Cemetery),参拜梭罗、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和阿尔科特(Alcott)的墓地。爱默生的故居也值得一看。路易莎·梅·阿尔克特家的果园之家(Orchard House)也是旅游胜地,康科德博物馆(the Concord Museum)也是。喜欢美国历史的,可以看看老北桥(the Old NorthBridge)和民兵国家历史公园(theMinuteman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天气好的话,在康科德河上泛舟,也是一桩赏心乐事。
Q:如果一位崇拜梭罗的人第一次到康科德来,你会建议他/她看什么?
A:我会建议他/她到梭罗研究所来看我们展出的珍稀收藏品。然后,顺理成章,去瓦尔登湖,沿湖而行,去拜访他的小屋原址,像他从前看湖那样去看瓦尔登湖。还有他的小屋的复制品,人们常常惊奇地发现,一个人住的房子,居然有这么大。
![]() |
瓦尔登湖(全注疏本)
(美)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 著
(美)杰弗里·S.克莱默(Jeffrey S.Cramer) 注
杜先菊 译
⊙ 本文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请勿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