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yhood 少年时代
boyhood前些天看了豆瓣上评分很高的电影《boyhood》,拍摄历经12年,讲一个孩子从6岁到18岁的成长过程。
画面开始时梅森是个小小的漂亮男孩,有着白人小孩常见的婴儿肥,脸庞鼓鼓的,鼻梁上星星点点的布满雀斑,有些文静,话不是很多,跟姐姐一起,俨然是个受欺负的角色。大清早他还在床上睡觉,姐姐萨曼莎掀了他被子站在床边又跳又闹的舞蹈起来,她有模有样的动作着,仿佛自己是个歌者舞者。梅森显然还没有从睡梦中清醒,焦躁的诅咒着让姐姐闭嘴,萨曼莎哪里听,迫不得已之下梅森大声呼救妈妈。奥利维亚出场时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空间里充斥着她带足火药味的回答“梅森,你给我闭嘴!你们两个在干什么?赶紧给我睡觉!”这个时候她才推开门出场。随着妈妈加入画面,萨曼莎马上从霸道小公主变成受委屈的邻家小女孩,嘤嘤的趴在床边佯装哭泣,顺便投诉了梅森,梅森委屈,试图辩解,妈妈却没给他辩解的机会,她大声斥责孩子们,然后没得话音落就带上门,退出了画面。
这就是他们一家人的出场,调皮的姐姐,温婉的弟弟还有脾气暴躁的妈妈。作为一个正常的家庭,画面里少了爸爸的身影。
画面接着流淌,第二天早晨时,奥利维亚宣布,他们要搬家,因为她必须得上学,找到一份好工作,否则她抚养不起他们了。这是我开始喜欢这个故事的开始。谁说结婚了以后生活就是生存,只有围绕着孩子灶台菜市场轮流转,把脸埋在喧嚣的尘里打点家务?只要你愿意,你渴望,你也可以从35岁开始上大学,在生完孩子以后开始策划职业生涯,从离完婚后开始工作,一点都不晚。
梅森一家人搬家到哥特兰大,离开他们从小生活的小小村镇,外婆给他们找到了暂时居住的房子。一家人在陌生的城市里开启全新的生活模式。这时候爸爸,也就是老梅森登场了。他穿着破洞牛仔裤,跟朋友玩着嘻哈音乐,跟朋友合租在一起,严格意义上说,他是个精神自由的披头士,但是他没有工作。他带孩子们出去玩,一起吃好吃的快餐,买给孩子们小小的礼物,许诺说不管他们在哪里,他都会每隔两个星期过来接他们一起出去玩。外婆说让他把孩子送回她家,这样她就可以照顾孩子直到奥利维亚下课后。老梅森自以为是要把孩子们送回妈妈家去,萨曼莎说她认识路,外婆也就随他去了。观者应该能感受到,老梅森是渴望再见到奥利维亚的,他心里是少年般欢愉的冒险感。只是剧情并不如他意进行。奥利维亚回家,孩子们一哄而上,讲爸爸带他们吃什么了喝什么了又给他们买了什么玩具,镜头后面的老梅森略显紧张的把双手放在牛仔裤的后兜里,眼神略低,这时候奥利维亚抬头看见了老梅森。”嗨!“老梅森赶紧抬起手回应了她。”那你们有没有吃晚餐?吃了什么?“萨曼莎兴冲冲的答道:“吃了,薯条!”奥利维亚马上切换了她的表情,生硬而客套的对老梅森说:“你能不能出来我们谈谈?”两个小朋友趴在窗户前看他们两个人站在房子门前的草坪上吵架,动作夸张,面部扭曲。萨曼莎喃喃的对梅森说:“你说爸爸能留下来过夜吗?妈妈会让他留下来吗?”他们看到的,最后是老梅森独自离去的背影。
很难说清楚这是份什么情怀。老梅森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俨然是个英雄的角色,他什么都懂,可是萨曼莎吸着可乐问他:“那你现在有工作了吗?”他马上就揶揄着说他考了一个资格证。他跟孩子玩的很开心,奥利维亚只是 一句话“晚餐呢?”就让他之前所有的开心变成东逝的江水。奥利维亚带着两个孩子到新的城市开展生活,上大学,重新规划人生,老梅森还是玩着乐队,拿着失业救济金,双腿随了思想的散漫,如云儿般自由。这种差距,原来是中外都一样的。
奥利维亚带儿子去她上课的大学,教授说他也有两个孩子,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可以一起聚聚,然后他就成了奥利维亚的第二任丈夫。他们一起去欧洲旅游,四个孩子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同样的家庭背景让他们很快成为很好的家人。可是好景不长。第二任丈夫婚后不久表现出他酗酒的恶习,不仅如此,他还冷酷。一天孩子们放学回家,见到车库里奥利维亚倒在地上哭泣,而她丈夫扬起巴掌说她只是不小心自己跌倒而已。奥利维亚不得不逃离。发现她离家之后,第二任丈夫强迫孩子们都不得与她联系,没收了他们的手机,试图以这样的方式逼迫她回家。在朋友的帮助之下,奥利维亚终于也把孩子们解救了出来,走的时候她只身一人,带了两个青春期的孩子,没有拿走一点点行李。他们寄居在她朋友家里,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萨曼莎问她那另外的两个孩子怎么办呢?他们要在这里住多久了?奥利维亚只是摇头,然后无助的哭了起来。梅森一直安静的在身边,什么都没有说。
第二天早上,她送孩子们去新学校,先去萨曼莎的学校,萨曼莎埋怨说她连衣服都没有换,她都不知道要去哪个教室去找谁,妈妈你怎么可以这么残酷无情。奥利维亚歇斯底里的吼道:“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一切!”她爆发了。梅森静静的听着,系着安全带,坐在妈妈身边,依然什么都没有说。
奥利维亚拿到了她研究生的毕业证,一次老梅森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梅森告诉他。老梅森说:"那恭喜她,告诉她不要担心我,我也已经拿到我的资格证了。“他开始正儿八经的找工作,在孩子们进入青春期的时候。
奥利维亚顺利找到了一份教室的工作,她为人师表,讲台上的她神色飞扬,内容生动,被学生们称之为最有活力的老师。一次她举办小小的晚会,邀请许多客人前来参加,其中有一位参加过越南战争的老兵,他讲生动的故事,残酷的战场,他们如何生存下来,奥利维亚听得很入神,然后他就成她的第三任丈夫。
梅森此时已经长成有些悸动的少年,他跟朋友一起抽烟,喝酒,去玩耍,旷课,就像每个青春期的少年一样,常常很晚才回家,而第三任丈夫对此是颇有些微词的。一次梅森晚归,正好被第三任丈夫遇见,他站起身,试图用父亲的姿态要求梅森,梅森当然不愿意,他带了风衣的帽子,低着头,斜着眼,看着第三任丈夫:”你又不是我父亲!“然后侧过身体进门。奥利维亚失去了她的第三任丈夫。
按照惯例老梅森来接梅森和萨曼莎过周末,他有了正式的工作,衣服风格渐渐入主流,整个人看起来是中年得志的样子。他还有了女朋友,年轻而又漂亮。他跟萨曼莎和梅森说起来恋爱说起来避孕,毫无禁忌。然后不久他又有了自己的孩子,他终于有了父亲的样子。
画面继续往前延展,梅森高中毕业,梅森有了女友,梅森必须离家去上大学。奥利维亚决定卖掉他们之前的大房子,她一个人含辛茹苦把孩子抚养这么大,撑了许久,这下子是真的累了,她决定好好的生活,不需要那么大的房子,不需要支付如此之多的房租,她可以更加轻松的活着,享受生活。在梅森上大学之前,她要求孩子们把他们要带走的东西都拿走,否则剩下的她都会卖掉。萨曼莎显然不理解:”那我们的家呢?“奥利维亚淡淡说:”你别忘了,两年前你就住在大学里面,你弟弟也去上大学,所谓的家,就是我一个人而已了。“奥利维亚带了老花镜,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身后的梅森从他房间拿了些随身行李,有一张他的照片,不大,他拿起来又放下,最后决定不带它走。奥利维亚看到儿子的举动,大大的受了刺激:”你把我的东西留给我,带着你的东西滚向你的新生活吧!“梅森显然不知所措,他问已经老去的妈妈:”那你究竟想让我怎样嘛?!你不是不知道我要去上大学的啊?!妈妈!”奥利维亚颓然的垂下头:“是啊,我只是没有想到,这么快而已!"他站了片刻,看着母亲,想去拥抱她,迟疑着,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做,锁上门,留给奥利维亚一个背影,奔向新生活。奥利维亚低垂着头, 泪水悄然留下。大学里等待他的,是更多明朗的因素,远行,同学,风景,都是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的词,梅森怕是没有时间会念及留在原地的母亲吧。人生就是个往前的过程,带不走的,只能留在原地。
从6岁到18岁,历经12年。这12年可以是一个孩童长成少年的过程,可以是一个男孩长成父亲的过程,也可以是一个失业者成为职场精英的过程,时间是有限的,变数却是无限多。boyhood, childhood,我们的童年没有人记载,12年里,你又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己?
画面开始时梅森是个小小的漂亮男孩,有着白人小孩常见的婴儿肥,脸庞鼓鼓的,鼻梁上星星点点的布满雀斑,有些文静,话不是很多,跟姐姐一起,俨然是个受欺负的角色。大清早他还在床上睡觉,姐姐萨曼莎掀了他被子站在床边又跳又闹的舞蹈起来,她有模有样的动作着,仿佛自己是个歌者舞者。梅森显然还没有从睡梦中清醒,焦躁的诅咒着让姐姐闭嘴,萨曼莎哪里听,迫不得已之下梅森大声呼救妈妈。奥利维亚出场时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空间里充斥着她带足火药味的回答“梅森,你给我闭嘴!你们两个在干什么?赶紧给我睡觉!”这个时候她才推开门出场。随着妈妈加入画面,萨曼莎马上从霸道小公主变成受委屈的邻家小女孩,嘤嘤的趴在床边佯装哭泣,顺便投诉了梅森,梅森委屈,试图辩解,妈妈却没给他辩解的机会,她大声斥责孩子们,然后没得话音落就带上门,退出了画面。
这就是他们一家人的出场,调皮的姐姐,温婉的弟弟还有脾气暴躁的妈妈。作为一个正常的家庭,画面里少了爸爸的身影。
画面接着流淌,第二天早晨时,奥利维亚宣布,他们要搬家,因为她必须得上学,找到一份好工作,否则她抚养不起他们了。这是我开始喜欢这个故事的开始。谁说结婚了以后生活就是生存,只有围绕着孩子灶台菜市场轮流转,把脸埋在喧嚣的尘里打点家务?只要你愿意,你渴望,你也可以从35岁开始上大学,在生完孩子以后开始策划职业生涯,从离完婚后开始工作,一点都不晚。
梅森一家人搬家到哥特兰大,离开他们从小生活的小小村镇,外婆给他们找到了暂时居住的房子。一家人在陌生的城市里开启全新的生活模式。这时候爸爸,也就是老梅森登场了。他穿着破洞牛仔裤,跟朋友玩着嘻哈音乐,跟朋友合租在一起,严格意义上说,他是个精神自由的披头士,但是他没有工作。他带孩子们出去玩,一起吃好吃的快餐,买给孩子们小小的礼物,许诺说不管他们在哪里,他都会每隔两个星期过来接他们一起出去玩。外婆说让他把孩子送回她家,这样她就可以照顾孩子直到奥利维亚下课后。老梅森自以为是要把孩子们送回妈妈家去,萨曼莎说她认识路,外婆也就随他去了。观者应该能感受到,老梅森是渴望再见到奥利维亚的,他心里是少年般欢愉的冒险感。只是剧情并不如他意进行。奥利维亚回家,孩子们一哄而上,讲爸爸带他们吃什么了喝什么了又给他们买了什么玩具,镜头后面的老梅森略显紧张的把双手放在牛仔裤的后兜里,眼神略低,这时候奥利维亚抬头看见了老梅森。”嗨!“老梅森赶紧抬起手回应了她。”那你们有没有吃晚餐?吃了什么?“萨曼莎兴冲冲的答道:“吃了,薯条!”奥利维亚马上切换了她的表情,生硬而客套的对老梅森说:“你能不能出来我们谈谈?”两个小朋友趴在窗户前看他们两个人站在房子门前的草坪上吵架,动作夸张,面部扭曲。萨曼莎喃喃的对梅森说:“你说爸爸能留下来过夜吗?妈妈会让他留下来吗?”他们看到的,最后是老梅森独自离去的背影。
很难说清楚这是份什么情怀。老梅森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俨然是个英雄的角色,他什么都懂,可是萨曼莎吸着可乐问他:“那你现在有工作了吗?”他马上就揶揄着说他考了一个资格证。他跟孩子玩的很开心,奥利维亚只是 一句话“晚餐呢?”就让他之前所有的开心变成东逝的江水。奥利维亚带着两个孩子到新的城市开展生活,上大学,重新规划人生,老梅森还是玩着乐队,拿着失业救济金,双腿随了思想的散漫,如云儿般自由。这种差距,原来是中外都一样的。
奥利维亚带儿子去她上课的大学,教授说他也有两个孩子,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可以一起聚聚,然后他就成了奥利维亚的第二任丈夫。他们一起去欧洲旅游,四个孩子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同样的家庭背景让他们很快成为很好的家人。可是好景不长。第二任丈夫婚后不久表现出他酗酒的恶习,不仅如此,他还冷酷。一天孩子们放学回家,见到车库里奥利维亚倒在地上哭泣,而她丈夫扬起巴掌说她只是不小心自己跌倒而已。奥利维亚不得不逃离。发现她离家之后,第二任丈夫强迫孩子们都不得与她联系,没收了他们的手机,试图以这样的方式逼迫她回家。在朋友的帮助之下,奥利维亚终于也把孩子们解救了出来,走的时候她只身一人,带了两个青春期的孩子,没有拿走一点点行李。他们寄居在她朋友家里,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萨曼莎问她那另外的两个孩子怎么办呢?他们要在这里住多久了?奥利维亚只是摇头,然后无助的哭了起来。梅森一直安静的在身边,什么都没有说。
第二天早上,她送孩子们去新学校,先去萨曼莎的学校,萨曼莎埋怨说她连衣服都没有换,她都不知道要去哪个教室去找谁,妈妈你怎么可以这么残酷无情。奥利维亚歇斯底里的吼道:“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一切!”她爆发了。梅森静静的听着,系着安全带,坐在妈妈身边,依然什么都没有说。
奥利维亚拿到了她研究生的毕业证,一次老梅森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梅森告诉他。老梅森说:"那恭喜她,告诉她不要担心我,我也已经拿到我的资格证了。“他开始正儿八经的找工作,在孩子们进入青春期的时候。
奥利维亚顺利找到了一份教室的工作,她为人师表,讲台上的她神色飞扬,内容生动,被学生们称之为最有活力的老师。一次她举办小小的晚会,邀请许多客人前来参加,其中有一位参加过越南战争的老兵,他讲生动的故事,残酷的战场,他们如何生存下来,奥利维亚听得很入神,然后他就成她的第三任丈夫。
梅森此时已经长成有些悸动的少年,他跟朋友一起抽烟,喝酒,去玩耍,旷课,就像每个青春期的少年一样,常常很晚才回家,而第三任丈夫对此是颇有些微词的。一次梅森晚归,正好被第三任丈夫遇见,他站起身,试图用父亲的姿态要求梅森,梅森当然不愿意,他带了风衣的帽子,低着头,斜着眼,看着第三任丈夫:”你又不是我父亲!“然后侧过身体进门。奥利维亚失去了她的第三任丈夫。
按照惯例老梅森来接梅森和萨曼莎过周末,他有了正式的工作,衣服风格渐渐入主流,整个人看起来是中年得志的样子。他还有了女朋友,年轻而又漂亮。他跟萨曼莎和梅森说起来恋爱说起来避孕,毫无禁忌。然后不久他又有了自己的孩子,他终于有了父亲的样子。
画面继续往前延展,梅森高中毕业,梅森有了女友,梅森必须离家去上大学。奥利维亚决定卖掉他们之前的大房子,她一个人含辛茹苦把孩子抚养这么大,撑了许久,这下子是真的累了,她决定好好的生活,不需要那么大的房子,不需要支付如此之多的房租,她可以更加轻松的活着,享受生活。在梅森上大学之前,她要求孩子们把他们要带走的东西都拿走,否则剩下的她都会卖掉。萨曼莎显然不理解:”那我们的家呢?“奥利维亚淡淡说:”你别忘了,两年前你就住在大学里面,你弟弟也去上大学,所谓的家,就是我一个人而已了。“奥利维亚带了老花镜,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身后的梅森从他房间拿了些随身行李,有一张他的照片,不大,他拿起来又放下,最后决定不带它走。奥利维亚看到儿子的举动,大大的受了刺激:”你把我的东西留给我,带着你的东西滚向你的新生活吧!“梅森显然不知所措,他问已经老去的妈妈:”那你究竟想让我怎样嘛?!你不是不知道我要去上大学的啊?!妈妈!”奥利维亚颓然的垂下头:“是啊,我只是没有想到,这么快而已!"他站了片刻,看着母亲,想去拥抱她,迟疑着,最后还是什么都没有做,锁上门,留给奥利维亚一个背影,奔向新生活。奥利维亚低垂着头, 泪水悄然留下。大学里等待他的,是更多明朗的因素,远行,同学,风景,都是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的词,梅森怕是没有时间会念及留在原地的母亲吧。人生就是个往前的过程,带不走的,只能留在原地。
从6岁到18岁,历经12年。这12年可以是一个孩童长成少年的过程,可以是一个男孩长成父亲的过程,也可以是一个失业者成为职场精英的过程,时间是有限的,变数却是无限多。boyhood, childhood,我们的童年没有人记载,12年里,你又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