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南居纪事》-7. 初到林南居
红宇夫妇到达林南居的那天已是傍晚,天色已经暗下来,因为时差的原因,加上旅途,劳顿,两人均已是一脸的疲惫了,到机场接他们的法国同学帮他们一同将行李拿上楼,又把钥匙交给了他们。高洁想到来时的路上他们只顾感叹所见的景色,无意中竟冷落了那位同学,心里十分过意不去,于是忙从箱子里翻出随身带来的一些小礼品,送了一个中国结给那个同学,那人一再推脱不掉,也就收下了。初次和法国人打交道,高洁觉得他们还是挺热情的,而且还有着与中国人相似的含蓄和礼让,这让他们觉得今后和法国同学的交往应该不是问题。
夫妻俩住一个双人间,两间卧室加一个厨房和卫生间。两人为了方便,干脆把一间房做了书房,另一间作为卧室。初到的那天,两人实在是太疲惫了,又没有必要的炊具,于是只就着冷水胡乱吃了几口方便面,行李也不愿收拾,便倒头睡下了。也不知睡了多久,一阵刺耳的警铃声把两人从梦中惊醒,那铃声是无处不在的,像尖锐的麦芒扎在每一寸皮肤上,用枕头和被子包住头是挡不住它的,夜色中人们本来已经安静下来的神经像本来已经松弛下来的琴弦被骤然绷紧了,已经安静下来的林南居不情愿地从黑沉沉的梦中醒来了,仅剩几个亮着灯的窗户像困极的人努力睁开了一条缝的惺忪睡眼,因那铃声蓦地睁大了,灯,次第亮了起来,门,一扇接一扇地打开了,一个、两个、三个,顶着蓬乱头发、睁着迷离睡眼的头从门缝中探了出来;楼梯间的门开始吱嘎作响,有拖鞋踢踢踏踏敲打楼梯的声音闯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踢踢踏踏下楼的行列当中,人们从林南居的各个角落涌出,在楼梯上汇集,然后涌向楼下,不一会儿,林南居小小的门厅里就满是鼎沸的人声了。林南居就是一个小联合国,那鼎沸人声中的声音也是有国别、有层次感的。干脆利落的西班牙语在高音部,即使是抱怨听起来也浑厚激昂,有着钢琴的爽朗;意大利语圆润的元音有歌唱般的韵味,他们诅咒这该死的铃声扰了他们的清梦就好像在表演一出歌剧,间或有女声的加入,又多了些咏叹调的意味。英语当然是这合唱当中的主力之一,不过这合唱也是分了声部的,美式英语的花腔夸张而突出,英式英语沉着而克制,夹杂着的是其他南腔北调的英语,能听出印式英语印度歌曲一样特有的四分之三拍的波浪音,新加坡英语中英混杂的夹心饼干风格,韩式英语浊化的清辅音和不甚圆润的元音。然而,前面提到的这一些声音都是浮在这团音云的上面,游离在它的外层,他们只是交响乐中的配乐,乐队里的伴唱和主旋律之外的变奏而已,这乐曲的主旋律是不急不徐、我行我素的,不屑于他人的观点,又带着天生的傲气和贵气的,单独听一个人讲,它像是竖琴,有优雅精致的韵味,听两个人讲,像是扬琴,叮叮咚咚不绝于耳,听很多人讲,它则像是一团软软的棉花,贴着你的耳膜、挠着你的心;但它却没有让人听懂的意思,它只是自顾自地满足于自己的精确和细致,它自然不屑于知道其他的声音有多么动听,它只是笃定地占据着这合唱当中中心的位置,并不在意旁边那些游离而浮躁的声音,它甚至有些讨厌它们,有些想要命令它们安静下来意思,但它的骄傲让它最终只是对那些声音发出了一声鄙夷的“哼”,然后又责无旁贷地担起了这合唱中主唱的角色。相信大家都知道了,这就是法语。
那晚,在林南居多年的历史上恐怕也是少见的,警铃响起的原因至今仍不清楚,只是那晚高洁和红宇遇到了林涵,她是那一年除他们之外住在林南居的唯一一个中国学生,他们在警报结束后返回房间时遇到了她,并互相留下了房间号和内线电话号码。上楼时,林涵站在拥挤的电梯里侧的角落里,长长的黑发像细软的丝绸一样柔顺地伏在她的脑后,她的眼睛像一潭沉静的湖水,只在偶尔眼波流转的时候才会发出一丝锐利的光芒,她像一滴安静的水珠,静静地呆在电梯的角落里,眼神有一点落寞。她没有看别人,但她觉出有人在看自己,凭着直觉,她找到了那眼光的主人,那是一双蓝色的眼睛,纯净的蓝色,像地中海的海水一样不带任何的杂质,蓝得像天空一样自然,像雨后的空气一样清新,那蓝色让人想起《蓝色多瑙河》跳动的欢快旋律,然而那欢快旋律的背后却是难以言说的忧郁,像柴可夫斯基的钢琴曲,有种悲伤的快乐在里面。林涵被那眼神灼伤了一样,她并没有马上移开视线,而是用警告和讽刺的眼神回敬了那双蓝眼睛,但那双眼睛并没有生气,反而流露出了孩子般的淘气和一丝狡黠的笑意,他像是拿到了糖果的孩子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之后移开了自己的视线,而她则有些气急败坏,恨恨地朝那人丢过去一个恶狠狠的眼神。虽然他根本没有看到她最后的表情而满意地离开了电梯,她却为此耿耿于怀了好久,因为她要让别人知道,她——一个中国女孩,不是好欺负的。忘了交代了,那双蓝色眼睛的主人叫埃尔维,是个法国人,后来,他和林涵在课堂上又碰了面,算是认识了。
夫妻俩住一个双人间,两间卧室加一个厨房和卫生间。两人为了方便,干脆把一间房做了书房,另一间作为卧室。初到的那天,两人实在是太疲惫了,又没有必要的炊具,于是只就着冷水胡乱吃了几口方便面,行李也不愿收拾,便倒头睡下了。也不知睡了多久,一阵刺耳的警铃声把两人从梦中惊醒,那铃声是无处不在的,像尖锐的麦芒扎在每一寸皮肤上,用枕头和被子包住头是挡不住它的,夜色中人们本来已经安静下来的神经像本来已经松弛下来的琴弦被骤然绷紧了,已经安静下来的林南居不情愿地从黑沉沉的梦中醒来了,仅剩几个亮着灯的窗户像困极的人努力睁开了一条缝的惺忪睡眼,因那铃声蓦地睁大了,灯,次第亮了起来,门,一扇接一扇地打开了,一个、两个、三个,顶着蓬乱头发、睁着迷离睡眼的头从门缝中探了出来;楼梯间的门开始吱嘎作响,有拖鞋踢踢踏踏敲打楼梯的声音闯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踢踢踏踏下楼的行列当中,人们从林南居的各个角落涌出,在楼梯上汇集,然后涌向楼下,不一会儿,林南居小小的门厅里就满是鼎沸的人声了。林南居就是一个小联合国,那鼎沸人声中的声音也是有国别、有层次感的。干脆利落的西班牙语在高音部,即使是抱怨听起来也浑厚激昂,有着钢琴的爽朗;意大利语圆润的元音有歌唱般的韵味,他们诅咒这该死的铃声扰了他们的清梦就好像在表演一出歌剧,间或有女声的加入,又多了些咏叹调的意味。英语当然是这合唱当中的主力之一,不过这合唱也是分了声部的,美式英语的花腔夸张而突出,英式英语沉着而克制,夹杂着的是其他南腔北调的英语,能听出印式英语印度歌曲一样特有的四分之三拍的波浪音,新加坡英语中英混杂的夹心饼干风格,韩式英语浊化的清辅音和不甚圆润的元音。然而,前面提到的这一些声音都是浮在这团音云的上面,游离在它的外层,他们只是交响乐中的配乐,乐队里的伴唱和主旋律之外的变奏而已,这乐曲的主旋律是不急不徐、我行我素的,不屑于他人的观点,又带着天生的傲气和贵气的,单独听一个人讲,它像是竖琴,有优雅精致的韵味,听两个人讲,像是扬琴,叮叮咚咚不绝于耳,听很多人讲,它则像是一团软软的棉花,贴着你的耳膜、挠着你的心;但它却没有让人听懂的意思,它只是自顾自地满足于自己的精确和细致,它自然不屑于知道其他的声音有多么动听,它只是笃定地占据着这合唱当中中心的位置,并不在意旁边那些游离而浮躁的声音,它甚至有些讨厌它们,有些想要命令它们安静下来意思,但它的骄傲让它最终只是对那些声音发出了一声鄙夷的“哼”,然后又责无旁贷地担起了这合唱中主唱的角色。相信大家都知道了,这就是法语。
那晚,在林南居多年的历史上恐怕也是少见的,警铃响起的原因至今仍不清楚,只是那晚高洁和红宇遇到了林涵,她是那一年除他们之外住在林南居的唯一一个中国学生,他们在警报结束后返回房间时遇到了她,并互相留下了房间号和内线电话号码。上楼时,林涵站在拥挤的电梯里侧的角落里,长长的黑发像细软的丝绸一样柔顺地伏在她的脑后,她的眼睛像一潭沉静的湖水,只在偶尔眼波流转的时候才会发出一丝锐利的光芒,她像一滴安静的水珠,静静地呆在电梯的角落里,眼神有一点落寞。她没有看别人,但她觉出有人在看自己,凭着直觉,她找到了那眼光的主人,那是一双蓝色的眼睛,纯净的蓝色,像地中海的海水一样不带任何的杂质,蓝得像天空一样自然,像雨后的空气一样清新,那蓝色让人想起《蓝色多瑙河》跳动的欢快旋律,然而那欢快旋律的背后却是难以言说的忧郁,像柴可夫斯基的钢琴曲,有种悲伤的快乐在里面。林涵被那眼神灼伤了一样,她并没有马上移开视线,而是用警告和讽刺的眼神回敬了那双蓝眼睛,但那双眼睛并没有生气,反而流露出了孩子般的淘气和一丝狡黠的笑意,他像是拿到了糖果的孩子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之后移开了自己的视线,而她则有些气急败坏,恨恨地朝那人丢过去一个恶狠狠的眼神。虽然他根本没有看到她最后的表情而满意地离开了电梯,她却为此耿耿于怀了好久,因为她要让别人知道,她——一个中国女孩,不是好欺负的。忘了交代了,那双蓝色眼睛的主人叫埃尔维,是个法国人,后来,他和林涵在课堂上又碰了面,算是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