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痕迹
纸是不经老的东西,八十年代的书,尤其是用新闻纸印的,现在已经苍老得不像样子。就算保存得很好,黄褐总是免不了的,纸质也发脆,经不起搓揉,翻看要小心翼翼。其实不过三十多年的事。
我在地摊捡了很多,无不散发着旧纸的陈腐气息,说是纸的另一种香味亦无不可。那个年代出了很多书,却还是不能解除人们的饥渴。得到一本好书,便是一种炫耀的资本,就像当代人炫耀奢侈品一样。据说新闻纸也比较缺,因比较便宜,又没有从背面透字之虞,大家都喜欢用。但既叫新闻纸,则首先要满足报纸的需要,余下才可以拿来印书,能够出一本新闻纸的书,曾是我的小小心愿。
这个心愿当然不曾实现,却也没有什么遗憾。
八十年代后期,书就不稀罕了。畅不畅销,大概就在那个时候有了分野,没有发行量,很多好书好文章就此打入冷宫,再也不得翻身。
不说书了。
和纸相比,瓷器是个不老翁,只要不摔它碰它,它几乎有永恒的生命。如果从一做好就包装起来不见天日放在最好的保存环境中,哪怕经过千年,拿出来仍旧像是新出窑的。尝见几百上千年的老瓷器上贴着旧纸,纸上标注着它曾经的主人收藏它的日期,纸色黄褐,字迹斑驳,老得不像样子,也不过只有几十年。纸下的瓷器却肌肤鲜嫩如新生的婴儿,似乎漫长的岁月对它根本不起作用。老器如新,这正是很多人的追求。如新的老器,亦会让自己的身价无限高企,甚至高到不可想象。
但岁月的痕迹其实是存在的,总有人能够看到。
与其说看到,不如说感觉到。只是意会,总是意会。所以有人质问你说它老,老在哪里,讲出一二三四几条道理,却总是讲不出来。因为没有道理,无可言宣。那些捧着旧物一二三四啪啪啪啪讲出道理来的,未必真有道理,或者说讲的是一种可以量化的道理,绝非真正的心领神会,相识相知。
时间的痕迹是很迷人的。真正的旧瓷器潜在时间的深处,自有一份沉静安详,新器如何能够摹拟于万一?偶尔我收到贴有旧纸的东西,会把纸撕下来,人或劝我,不要撕,留着更有老气。我只是笑笑而已。瓷器的老气自然氤氲在它身上,一张旧纸,除了起一点标记的作用,并不能为之增色,倒像一块脏物,不如除掉的好。
要看到时间的痕迹,首先要喜欢,也只有真正去喜欢才行。
我在地摊捡了很多,无不散发着旧纸的陈腐气息,说是纸的另一种香味亦无不可。那个年代出了很多书,却还是不能解除人们的饥渴。得到一本好书,便是一种炫耀的资本,就像当代人炫耀奢侈品一样。据说新闻纸也比较缺,因比较便宜,又没有从背面透字之虞,大家都喜欢用。但既叫新闻纸,则首先要满足报纸的需要,余下才可以拿来印书,能够出一本新闻纸的书,曾是我的小小心愿。
这个心愿当然不曾实现,却也没有什么遗憾。
八十年代后期,书就不稀罕了。畅不畅销,大概就在那个时候有了分野,没有发行量,很多好书好文章就此打入冷宫,再也不得翻身。
不说书了。
和纸相比,瓷器是个不老翁,只要不摔它碰它,它几乎有永恒的生命。如果从一做好就包装起来不见天日放在最好的保存环境中,哪怕经过千年,拿出来仍旧像是新出窑的。尝见几百上千年的老瓷器上贴着旧纸,纸上标注着它曾经的主人收藏它的日期,纸色黄褐,字迹斑驳,老得不像样子,也不过只有几十年。纸下的瓷器却肌肤鲜嫩如新生的婴儿,似乎漫长的岁月对它根本不起作用。老器如新,这正是很多人的追求。如新的老器,亦会让自己的身价无限高企,甚至高到不可想象。
但岁月的痕迹其实是存在的,总有人能够看到。
与其说看到,不如说感觉到。只是意会,总是意会。所以有人质问你说它老,老在哪里,讲出一二三四几条道理,却总是讲不出来。因为没有道理,无可言宣。那些捧着旧物一二三四啪啪啪啪讲出道理来的,未必真有道理,或者说讲的是一种可以量化的道理,绝非真正的心领神会,相识相知。
时间的痕迹是很迷人的。真正的旧瓷器潜在时间的深处,自有一份沉静安详,新器如何能够摹拟于万一?偶尔我收到贴有旧纸的东西,会把纸撕下来,人或劝我,不要撕,留着更有老气。我只是笑笑而已。瓷器的老气自然氤氲在它身上,一张旧纸,除了起一点标记的作用,并不能为之增色,倒像一块脏物,不如除掉的好。
要看到时间的痕迹,首先要喜欢,也只有真正去喜欢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