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 的7月书单
J.C 的7月书单
《浪游之歌》 Rebecca Solnit [美]
《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Jacques Barzun [美]
《退稿信》 Andre Bernard [美]
《租客》 纳兰妙殊[中]
《无声告白》 伍绮诗[美]
《革命之路》 Richard Yetes[美]
《日下书》李长声[中]
走出对历史的迷思
前人有云:读经宜冬,读史宜夏,意思是说冬天天气冷,外界对人的干扰比较少,可以安安心心读经求义,而夏天昼长夜短,正好适合读读悠远绵长的历史。所以这个月的阅读,算是上个月《人类简史》之后的延伸和拓展,补补历史的课。
说是补课,其实也是反省。反省之一是对读史之益的理解,以前我们被这样教育到:以史为鉴,读史使人明智。但我们从历史中到底能学到什么?譬如做事,环境变了,条件变了,过去管用的办法,现在是否还能管用?试图从历史中找寻解决当下问题的答案,与刻舟求剑何异?再如做人,不论像蒋公讲的那样“法古今完人”,还是试图用失败的例证来警醒自己,其实都不靠谱,一个人的人格是受成长背景、生存环境、社会文化等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每个人的人性之中都有善恶两面,至于哪一面会展现出来,端的是要看他此刻在身在何处,面对何物。
反省之二,是狭隘的眼界。以前看的更多的只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自己的历史,我们也都曾试图从传统之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本,但反而会陷入更大的混乱之中,我很难想象我们如何抱着农耕时代的“三观”,来面对这个朋友圈、海淘、非诚勿扰等等组成的时代。要真正认清自己,找到自己,我们就知道有哪些东西正在影响着我们。不争的事实是,我们此刻的观念,不仅来自这片土地上的传统,也来自于大西洋上吹来的风。
反省之三,是对历史规律的偏执。之前看一篇豆瓣上关于《从黎明到衰落》一书的评论,大意是说作者虽然罗列了大量的素材,但没有梳理出文化发展的规律脉络,所以对人帮助不大。这大概也反映出了很多人读史的心态吧,似乎只有总结出若干规律的历史书,才算得上入流,否则不过史料堆砌罢了。但历史规律这玩意儿真的存在过吗?我们过去对历史规律的推崇,一来是为了简化,试图将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精炼成方便理解的一句话、一段话;二来是为了功用,资以证明某些主义的正确,证明某人、某个团体正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潮流”。历史的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复杂,非常的复杂,不论如何抵近,我们离真相至少也有“一步之遥”,有限的,经过人为加工过的,无从证明的证据,如何能得出完全准确的“规律”?
那读史何用?以资谈资,以遣余暇,以慰俗生罢了,前面所说的读史宜夏,其实是说,用长长的历史来打发这长长的夏日。
《浪游之歌》 Rebecca Solnit [美]
《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Jacques Barzun [美]
《退稿信》 Andre Bernard [美]
《租客》 纳兰妙殊[中]
《无声告白》 伍绮诗[美]
《革命之路》 Richard Yetes[美]
《日下书》李长声[中]
走出对历史的迷思
前人有云:读经宜冬,读史宜夏,意思是说冬天天气冷,外界对人的干扰比较少,可以安安心心读经求义,而夏天昼长夜短,正好适合读读悠远绵长的历史。所以这个月的阅读,算是上个月《人类简史》之后的延伸和拓展,补补历史的课。
说是补课,其实也是反省。反省之一是对读史之益的理解,以前我们被这样教育到:以史为鉴,读史使人明智。但我们从历史中到底能学到什么?譬如做事,环境变了,条件变了,过去管用的办法,现在是否还能管用?试图从历史中找寻解决当下问题的答案,与刻舟求剑何异?再如做人,不论像蒋公讲的那样“法古今完人”,还是试图用失败的例证来警醒自己,其实都不靠谱,一个人的人格是受成长背景、生存环境、社会文化等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每个人的人性之中都有善恶两面,至于哪一面会展现出来,端的是要看他此刻在身在何处,面对何物。
反省之二,是狭隘的眼界。以前看的更多的只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自己的历史,我们也都曾试图从传统之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本,但反而会陷入更大的混乱之中,我很难想象我们如何抱着农耕时代的“三观”,来面对这个朋友圈、海淘、非诚勿扰等等组成的时代。要真正认清自己,找到自己,我们就知道有哪些东西正在影响着我们。不争的事实是,我们此刻的观念,不仅来自这片土地上的传统,也来自于大西洋上吹来的风。
反省之三,是对历史规律的偏执。之前看一篇豆瓣上关于《从黎明到衰落》一书的评论,大意是说作者虽然罗列了大量的素材,但没有梳理出文化发展的规律脉络,所以对人帮助不大。这大概也反映出了很多人读史的心态吧,似乎只有总结出若干规律的历史书,才算得上入流,否则不过史料堆砌罢了。但历史规律这玩意儿真的存在过吗?我们过去对历史规律的推崇,一来是为了简化,试图将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精炼成方便理解的一句话、一段话;二来是为了功用,资以证明某些主义的正确,证明某人、某个团体正代表着“历史发展的潮流”。历史的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复杂,非常的复杂,不论如何抵近,我们离真相至少也有“一步之遥”,有限的,经过人为加工过的,无从证明的证据,如何能得出完全准确的“规律”?
那读史何用?以资谈资,以遣余暇,以慰俗生罢了,前面所说的读史宜夏,其实是说,用长长的历史来打发这长长的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