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22 第九回
![]() |
电影没有海报做得好 |
在韩国,薛景求是李幼斌一样的人物,低调、神秘、充满爆发力,我是他的影迷。
导演尹济均名头最响的作品是《色即是空》,一流水准的性喜剧,相信在中国信众不少。
我上一次在电影院看韩国电影是《汉江怪物》,不失水准的政治讽刺剧,中影集团做的一件好事。
综上,有可能的话还有好久不见的韩式幽默,让我对这部电影孜孜以求,所以每一次错过都捶胸顿足。但即便如此,当真正想用它结束暑期档时,还是没看着开头五分钟。
这还不是最懊丧的事,当我发现全片弥漫在一种昏暗的没有层次的氛围中,白天曝光过度、晚上曝光不足时,我想薅头发把自己扔出去。
灾难片不好拍,它的主演是灾难,只有当导演以一种经历过灾难的心态复述灾难时,细节才能栩栩如生,就像卡梅隆心中的《泰坦尼克》;如果仅仅把灾难当成一个噱头,想在里边展现什么亲情、爱情,那结果就会把自己变成一个灾难。就像张建亚手里的《极限营救》,花了好莱坞的钱做了一个朝鲜级的烂片。
回到《海云台》,它没有《汉江怪物》的政治讽喻,也没有《天地大冲撞》成熟的特效(其实真是《极限营救》的水平),但是尹导演还是开掘了很多韩国电影特有的优点,用人物、情感、还有幽默往回找补,效果不功不过。非要说它是韩国灾难片的开山作,有点牵强,但是算一部有特点的电影,比《日本沉没》要吸引我。可能我受不了日本人那种变态的隐忍吧。
突然想起来冯导演正在热拍的《唐山大地震》,西太平洋大陆架历来为灾难高发板块,极端如日韩这样的民族甚至危机感强大到动不动就用侵略心态示人。我国地大物博,却也有惨痛的回忆,近如四川大地震,远到黄河泛滥,我们也有足够可以当主演的灾难素材,但是最忌无病呻吟。
举个小例子,我从小在电视里看唐山地震的孤儿接受采访,还有很多高位截瘫的人生从此改变,都不如后来一件事让我对唐山人民的痛苦有切身之痛——唐山地震时,中国地震局测到了强烈的地震波,但是跟唐山方面通话,一直接不通,加上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所以一直不敢对外宣称有大地震,也就没有相应的营救,整个唐山死一般的寂静了两天;三天后,一个唐山市委的文员骑着自行车,马不停蹄地跑到北京,向人们诉说了他亲历的惨状,才有了接下来的大救援。可以想象,一路以来他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他不是古希腊跑马拉松去报喜的壮士,而是一个从地狱来到人间的信使。人在灾难中最可怕的感觉不是疼痛,不是伤感,百分百是恐惧。
2009.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