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的城中村租房子住,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前一段时间,一些即将大四的师弟师妹向我询问,“出来实习工作,该怎么找房子?价格怎样?环境怎样......"之类的问题。当时因为工作比较烦,只是随便敷衍一些,“住城中村咯...女生最好不要一个人住...环境很恶劣......”。人忙起来的时候,是很容易忽视身边看似平常却最重要的事情的。
最近,一人食,一人住,一人行,生活开始慢了下来。看看电影导演想象着关于人类的一百种可能,听听歌者们关于生活的呐喊,读读思想者们关于灵魂的探索。日常所发生的一切,开始向我抛来一个一个关于生活的最基本的问题——一个人生活算是生活吗?我所住的出租屋算是一个“家”吗......
那么在城中村的出租屋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第一次入住城中村是去年4月的时候,刚毕业,人生地不熟,听朋友说天河区的车陂南有地铁和BRT经过,交通方便,离市区不远,租金六七百块。因为急着找个地先落脚,随便看了两间就把事给定了,第二天便简单入住。
虽已经离开车陂南好几个月,但这个“鬼怪”的地方估计住过的人都不会忘记。走近村头,你像走近一片黑森林,都会自然反应地放缓脚步,思考是否需要继续往“里面走”......
一旦踏进了车陂南的小巷子,脚下永远是黑积水或者发臭的垃圾;两边是各种黑作坊和发廊;抬头是密密麻麻并交集在一起的电线和可能挂了半个星期都还在滴水的廉价衣服,偶尔幸运可以看见“一线天”的晴朗。整条巷子留给你的只有相互“擦肩而过”的无奈和呼吸一口“臭湿气”的自由,但一般人都是选择屏住呼吸来逃避和忍受生活的不堪。对了,如果偶尔有一辆“中通快递”的三轮摩托车经过,你可能还得“跳起来”让道,因为他们“ Never stop!”。
在车陂南,不熟悉路况的,可千万别往“里面”乱逛,保证可以让你尝到迷失和无助的滋味。什么苹果手机、百度地图、4G信号的,在层层冰冷的水泥墙的阻挡下,只会显得更加尴尬和无用。
说说我住的出租房吧。楼道永远是湿的,“好心”的房东偶尔会在门口处铺满旧衣物,任人踩踏。一上楼梯,大家都会习惯性地拍拍手掌或者踏踏脚,只为换来几秒钟的光明和安心。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房号,我住的是401房。推开薄薄的铁皮门,你会先闻到一股独属于你的熟悉的“湿气”。第一件事要做的不是脱鞋,是开灯,这里24小时需要开灯照明。但白炽灯的全天笼罩并没能为你的这个“家”增添一丝温馨和舒适,反而能让你更加看清生活的赤裸裸——席子发霉了,干的衣服湿了,湿的衣服臭了,底裤永远不会干。你可以选择上淘宝买特惠套装,或者多买了一吹风筒......
早上不用调闹钟,隔壁永远会有新的出租楼在装修,6点不到就会开始动工,电钻声里总会夹杂着那个工头急躁的催促和恶骂声,真不知道房东和他有什么关系...这里的房东很少有本地人,大多是委托中介在管理,他们大多虚伪又狡猾,最喜欢我们这些刚刚毕业的“可人”。
像“车陂南”这样的城中村,广州很多,深圳也很多,应该说全中国的城市都少不了。很多年轻人都是坐在高高的写字楼上面上班,然后挤着公交或地铁回到城中村生活的。当你站在高大尚的写字楼上俯视城中村时,你会觉得他们就像一个个肮脏的贫民窟和难民所,就像被现代文明遗弃了的孤儿,没有人想去关心,没有人愿意靠近。
但当你下班了,饿了,累了,你想“回家了”。你还是会果断抛弃灯红酒绿的现代都市,和大家挤个你死我活的赶回“家”,去很脏的菜市场买几根青菜和几块钱瘦肉,一边做饭一边听歌;一边吃饭一边看电影;一边聊电话,一边洗衣服;一边睡觉,一边想着明天的工作......
城中村,一个如此奇葩又诡异的地方,一个让年轻人讨厌又无法逃离的地方。它是中国特色社会的产物,是现代城市文明的产物,是生活商业化的产物。没人管理,没人关心,没人正视。城中村就像是年轻人走进社会、谋求独立时的一根就命草,但同时又是一根慢性毒草。吃还是不吃?不是你说了算,是社会说了算,是这个时代说了算。
城中村所散发出来的晦气,怨气,臭气,正是这个时代的风气,正是这个社会阶段的缩影。冷漠,迷茫,无奈,嘈杂,令人窒息......
朋友们,离开了校园,走进了社会,你们找到“家”了吗?
![]() |
最近,一人食,一人住,一人行,生活开始慢了下来。看看电影导演想象着关于人类的一百种可能,听听歌者们关于生活的呐喊,读读思想者们关于灵魂的探索。日常所发生的一切,开始向我抛来一个一个关于生活的最基本的问题——一个人生活算是生活吗?我所住的出租屋算是一个“家”吗......
那么在城中村的出租屋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第一次入住城中村是去年4月的时候,刚毕业,人生地不熟,听朋友说天河区的车陂南有地铁和BRT经过,交通方便,离市区不远,租金六七百块。因为急着找个地先落脚,随便看了两间就把事给定了,第二天便简单入住。
虽已经离开车陂南好几个月,但这个“鬼怪”的地方估计住过的人都不会忘记。走近村头,你像走近一片黑森林,都会自然反应地放缓脚步,思考是否需要继续往“里面走”......
一旦踏进了车陂南的小巷子,脚下永远是黑积水或者发臭的垃圾;两边是各种黑作坊和发廊;抬头是密密麻麻并交集在一起的电线和可能挂了半个星期都还在滴水的廉价衣服,偶尔幸运可以看见“一线天”的晴朗。整条巷子留给你的只有相互“擦肩而过”的无奈和呼吸一口“臭湿气”的自由,但一般人都是选择屏住呼吸来逃避和忍受生活的不堪。对了,如果偶尔有一辆“中通快递”的三轮摩托车经过,你可能还得“跳起来”让道,因为他们“ Never stop!”。
在车陂南,不熟悉路况的,可千万别往“里面”乱逛,保证可以让你尝到迷失和无助的滋味。什么苹果手机、百度地图、4G信号的,在层层冰冷的水泥墙的阻挡下,只会显得更加尴尬和无用。
说说我住的出租房吧。楼道永远是湿的,“好心”的房东偶尔会在门口处铺满旧衣物,任人踩踏。一上楼梯,大家都会习惯性地拍拍手掌或者踏踏脚,只为换来几秒钟的光明和安心。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房号,我住的是401房。推开薄薄的铁皮门,你会先闻到一股独属于你的熟悉的“湿气”。第一件事要做的不是脱鞋,是开灯,这里24小时需要开灯照明。但白炽灯的全天笼罩并没能为你的这个“家”增添一丝温馨和舒适,反而能让你更加看清生活的赤裸裸——席子发霉了,干的衣服湿了,湿的衣服臭了,底裤永远不会干。你可以选择上淘宝买特惠套装,或者多买了一吹风筒......
早上不用调闹钟,隔壁永远会有新的出租楼在装修,6点不到就会开始动工,电钻声里总会夹杂着那个工头急躁的催促和恶骂声,真不知道房东和他有什么关系...这里的房东很少有本地人,大多是委托中介在管理,他们大多虚伪又狡猾,最喜欢我们这些刚刚毕业的“可人”。
像“车陂南”这样的城中村,广州很多,深圳也很多,应该说全中国的城市都少不了。很多年轻人都是坐在高高的写字楼上面上班,然后挤着公交或地铁回到城中村生活的。当你站在高大尚的写字楼上俯视城中村时,你会觉得他们就像一个个肮脏的贫民窟和难民所,就像被现代文明遗弃了的孤儿,没有人想去关心,没有人愿意靠近。
但当你下班了,饿了,累了,你想“回家了”。你还是会果断抛弃灯红酒绿的现代都市,和大家挤个你死我活的赶回“家”,去很脏的菜市场买几根青菜和几块钱瘦肉,一边做饭一边听歌;一边吃饭一边看电影;一边聊电话,一边洗衣服;一边睡觉,一边想着明天的工作......
城中村,一个如此奇葩又诡异的地方,一个让年轻人讨厌又无法逃离的地方。它是中国特色社会的产物,是现代城市文明的产物,是生活商业化的产物。没人管理,没人关心,没人正视。城中村就像是年轻人走进社会、谋求独立时的一根就命草,但同时又是一根慢性毒草。吃还是不吃?不是你说了算,是社会说了算,是这个时代说了算。
城中村所散发出来的晦气,怨气,臭气,正是这个时代的风气,正是这个社会阶段的缩影。冷漠,迷茫,无奈,嘈杂,令人窒息......
朋友们,离开了校园,走进了社会,你们找到“家”了吗?
![]() |
更多感悟,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轻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