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子温 x shige对谈 +自白「加藤シゲアキ的轨迹」
【存个档~~~因为觉得这个采访很有趣~~】
传说中被无数人营销的达芬奇……自白部分还在翻译中……
我把挫折的经历记得很牢,内心其实非常举棋不定的(加藤)
若无其事的描写不经意地渲染了那种寂寞,很优秀啊(园)
——您在上个月的专栏里大赞了加藤的新短篇集《没撑伞的蝼蚁们》了吧
园:我是在拍摄的休息时间拿到书的,读完《染色》之后就“阿咧,等等!”。继续读《Undress》,超级超级有趣。我因为在拍摄间隙也会写一些文章,所以我知道按照这篇文章的细致程度,不是在休息时候业余写出来的东西。还有读完每篇之后的感受是,明明不可能,但像是了解很多职业的样子。这也是个谜。
加藤:说到职业,《Undress》是最艰难的一篇。因为是在《周刊SPA!》上连载的短篇,要求我“要考虑到读者群都是工薪族这点来写”。虽然我不太了解工薪族,但我想辞职了的工薪族我应该写得出来吧。所以就写了工薪族辞职的故事。
园:现在多少岁了?
加藤:我,27岁了。(翻译菌:对不起,我拖到了你28岁之后才翻完>.<)
园:看起来像21岁呢。因为写的小说很成熟啊,见你之前我还以为你已经中年了呢。结果刚刚他啪地打开门,“啊啊,果然搞错了。他明明是NEWS啊”(笑)文章里虽然包含着朝气蓬勃的青春的苦恼,但因为有一种回顾感,所以并没有让人感到他还在青春之中。像是George Lucas的《美国风情画》一样,那种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到了中年之后开始怀古这样的故事。到底怎么才能写出这种东西呢。比起这个问题,我更想问,你体验过庶民的青春吗?
加藤:庶民一刚(笑)虽然我是高一才出道的,但因为念书的时候就开始工作了,所以有一些后悔的事情呢。我没什么跟朋友呆在一起的时间,所以说想要填满那种peace的时光,有点憧憬这种没体验过的事情吧。还有就是我的心很脆弱,所以关于挫折的记忆很深刻,内心又超级磨磨蹭蹭的(笑)但开始写小说之后,就不得不贴近那种感觉去了。其实我比较喜欢主人公很孤独那种的。
故事的回味和从细节渗透出来的感觉
园:不管哪篇作为一个故事都很优秀。情节很生动,也有让人很吃惊的结尾,每一篇的结局都很震撼。跟阿尔蒂尔·兰波(注: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的诗一样,是最后一句很有理的作品。像是这样的长诗,“啊,亲爱的。我要把你带去遥远的异国”,然后诗人的女友回答道“那去了那里该怎么生活?”(笑)用这种击沉动不动就做梦的诗人的残酷现实一样的一句话来结束整篇小说。加藤桑的小说让我联想到这种呢。
加藤:因为最后的回味很重要啊。不应该迷茫。电影的话,最后一个镜头就是观众清楚理解剧本的一个工具吧。
园:像是《爱的曝光(2008)》的最后,优和洋子握了手。这部电影是描写情爱和暴力的作品,但那两个人完全没有肉体的接触。我让他们俩在4个小时的剧情之后终于牵起了手来结束。但我也并不是一直能这样做决定的。
加藤:虽然我不会决定“就用这句了”,但最后一幕我还是很重视的。《染色》的最后一幕就是这样。每部作品都有我特别想描写的场景,《Undress》就是在公园的池子里挖出红色圆珠笔的场景吧。我灵机一动,于是就大约三个点硬是合上了工薪族这个关键词了。
园:点和点连起来了。我写剧本的时候也会这样。
加藤:剧本是怎么开始构思的呢?
园:在《爱与和平(2015)》里的话,其实我正好和加藤桑差不多大的年纪的时候,不怎么出名,宅在家里,也没什么朋友。我有一天路过一个宠物店,跟一只绿龟对上了眼。我直觉感到“你好像能懂我的感受啊”,然后就想把这只乌龟买回家。但是我停在了那里,开始写了一个把这只乌龟买回家的家伙的故事。是从那里开始的。
加藤:真的有那个主人公一样的感觉啊。这样根据真实体验来写的故事多吗?
园:还蛮多的啊。比如《循环自杀(2002)》的时候,我觉得“54个高中女生从新宿站跳下去”的那幅画很厉害。我脑子里只有这个了,还有画的标题。把这两个用影像和场景闪回,很多东西联系在一起之后成为了一个故事。加藤桑的小说很有趣的地方是,开始的部分不做说明,“是那个啊”,用这种感觉开始故事。比如科幻短篇《鱼鳗之雨》里,没有明写外星人是怎样的设定。渐渐描写。刚开始用非常抽象的感觉开始,然后开始渲染出了色彩,渐渐清晰起来。电影的话不能这么干,这是只有小说能用的构筑方法。
加藤:但是我觉得我的这个手法是从电影里学的啊。电影的话在一个画面里有很多很多情报,然后再展开故事说明情况。优秀电影的一个条件就是没有旁白也能让人看得懂。我想尽可能的在小说里避免说明。不管从哪里开始读小说,读者都能从描写里理解主人公是什么性格,以及这个世界处于什么时代。
园:细节很详细啊。比如说连椅子都会有名字。具体的专有名词惊人地多,因为有很多我也不知道的东西,所以边读边想象之后的发展,很愉快呢。这种遣词造句的方法很有趣。在罗列专业名词的时候,反而可以看到登场人物内心的寂寞和孤独。像是若无其事地说“我吃了什么什么”的感觉,在罗列“什么什么”中渲染了那种寂寞感。
加藤:当然也可以直接写这个人物“很孤独”,但这样我就觉得会没法代入主人公的情感。像是《爱与和平(2015)》里,电车里的场景很短,但能明白主人公的孤独。我觉得那是叙述一个故事最聪明的方法。
想做在过去3本书中没能做到的事
加藤:这次的短篇都是先定下的主题,这是我第一次体验。《鱼鳗之雨》的主题是”食“。去年有段时间说日本鳗鱼要灭绝了很喧嚣。然后我就开始考虑“要是本来能吃的东西突然吃不到了”,就先创造了这样的世界观。这个吃不到的东西我觉得还是架空比较好。已经想不到除了外星人之外的东西了(笑)
园:这个“鱼鳗”到底指的是什么,让人考虑良多啊。虽然是写“食”,但写的都是被禁止的食物,不道德的食物,或者是被法律禁止的食物,能读出很多层次,感觉很深刻。
加藤:因为大家也常说“吃”和“性”很像。我意识到了这点。在本能对抗理性的世界里,跟欲望搏斗的主人公好像挺不错的。之前也没有写过这样的设定,就想挑战一下。
园:总体上来说挺情色的呢(笑)虽然性描写挺少的,但写的很有味道。书里的女性也都很有魅力。
加藤:你这么说我很高兴。
园:存在感很强。她们是完全凭空创造出来的呢,还是从你的经历里诞生的呢?
加藤:我写小说的时候,基本不把拿谁来做原型。脑里浮现了一个人的身影,如果是我认识的人的话,会有一种在依赖那个人的感觉,我不喜欢。所以会重新创造。但是出现的女性倒是都有点相似,都有稍稍有点S(笑)其实还想写更多不同的女性,所以在《恋爱小说(暂定)》里写了“会变化的女人”。把一个女性用200字左右,从各种角度来描写,用了这样的技巧来表现。成功了的话,从写作者的角度来说自己也是上了一个新台阶。
园:有人说过,“不管对象怎么变,一个男人一生喜欢的一直是同一个人”。对我来说,这种从根源体现的刻板才是个性,所以我觉得这种相似也很不错。
想认真对待细节的有趣
园:想过“要靠小说家这个职业来养活自己”吗?
加藤:没有呢。很感激我现在的工作可以让我吸收很多不同的东西,可以接触很多不同的地方, 这些经历对我来说都成为了自己的养分。我想做很多事,恰巧自己适合小说所以就坚持了下来。之后要是遇到了崭新的机会,我也会开始做的。
园:我现在在准备由艺术家Chin↑Porn监制的一个利用一整栋大楼来做插画的个展,要是这个得到认可,我就不拍电影了(笑)
每次拍完一部,我就不想做电影导演了。《真实魔鬼游戏(2015)》的拍摄中我都把剧本给烧了(园)
加藤:那就别拍了吧,我很期待哦(笑)
园:我觉得艺术很不错啊。要是没有得到认可的话我就会干脆利落地放弃的。
加藤:放弃的也太快了吧(笑)
园:我十几岁的时候《现代诗手帖赏》的新人奖,最后只剩两个人候选的时候,我的诗没有被选上我就决定放弃了。但是最近又复活了一下,这次要出版新的诗集(笑)是不怎么使用比喻的简单文字,我想要写像是约翰·列侬歌词一样的东西。很享受写这些东西,变成了我电影拍摄的支柱,每天都很着迷呢(笑)
加藤:行动力很牛啊(笑)但我很懂你。开始写小说之后我决定坚持下去,但这样不代表我就会害怕新的挑战。我什么都想去挑战看看。我果然是好奇心很强的人啊。
园:下次要写什么呢?
加藤:写什么咧?(笑)园导演有停滞不前的经历吗?虽然你拍了很多电影,但最近的节奏会不会太快了呢?
园:有素材的话就要贯彻地执行到底。我的新作品《真实魔鬼游戏(2015)》我连原作都没有读。有人问我“这个怎么样?”我说“这个不错”(笑)我只知道这个标题,连设定都不知道。《真实魔鬼游戏》就是真实的捉鬼游戏咯,我就凭着这点拍了这个电影。
加藤:真自由啊(笑)我也是这次第一次写定好主题的文章,觉得很有趣。是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ダ・ヴィンチ》杂志委托我写一篇“恋爱小说”,但这个超级难为情的。然后我就开始思考“恋爱小说是什么呢”,要是我不得不写的时候自己会写些什么呢?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短篇很有趣的原因就是会觉得再继续写下去一点也不错吧。然后会开始想写更长更长的东西。
园:感觉你会写出很厉害的东西啊。比如开头一直细节描写,会让人想问“什么时候开始故事啊”的大长篇之类的。我很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注:罪与罚的作者),《卡拉马佐夫兄弟》里面就是一直在说老爸的话题,我就想啥时候兄弟才出来啊喂(笑)延绵不断的细节堆积起来,然后再开始说正题的那种给读者的快感。我最喜欢这种故事了。
加藤:园导演的电影里也有放了1小时才出现片名的作品吧。那个我也很喜欢。
园:这个也都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那时候想的是之后都是家庭影院的时代了。读《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时候也是一下子读不完第二天再读,所以电影也可以“今天就到这儿吧,明天继续看”的感觉。当时我产生了这种错觉(笑)所以觉得电影不管多长都行。然后拍了《爱的曝光(2008)》。开始先描写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把那些不用说明也行的关系都放进去,先不让故事进行。
加藤:小说也是, 细枝末节的地方也必须有趣。就算故事不进行也很有趣,这种现象我觉得很不可思议。
虽然很痛苦,但想挑战崭新的自己
园:所以你还是喜欢写作的咯?
加藤:虽然写起来很有趣也很有成就感,但写完一篇就不想再写了,有时候会这么想呢(笑)
园:果然是这样吧。我也是拍电影的时候,拍完一部之后就不想再做导演了。在拍《真实魔鬼游戏》的时候把剧本都烧了(笑)拍完《爱的曝光》之后,我很讨厌别人叫我《爱的曝光》的园子温,所以拍了很多180度转变的作品,比如说《冰冷热带鱼(2011)》。大家都说《冰冷热带鱼》非常园子温,但完全不是呢。我超级超级讨厌那种世界的。但不知怎么地有意拍出了那种作品。因为想要覆盖掉《爱的曝光》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每次我都是抱着这种心情拍片子的。
加藤:虽然分类是必要的,但每次大家介绍“这是用鲜活的笔法描写的青春小说”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一种违和感,“明明是抱着积攒的郁闷来写的啊”。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我自己也不能很简洁地概括出来……
园:这个有呢。采访的时候会问我“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什么?” 但是能用20秒说出主题的这种电影根本不用拍吧。像是对着递给你情书的女孩子问“这份情书的主题是什么?”一样(笑)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说到底都是细节呢。
加藤:所以这次我并不想决定我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作家。我每一次每一次都想把已经固定的东西破坏掉,想这样写下去。
园:很期待你的下一本作品。
传说中被无数人营销的达芬奇……自白部分还在翻译中……
我把挫折的经历记得很牢,内心其实非常举棋不定的(加藤)
若无其事的描写不经意地渲染了那种寂寞,很优秀啊(园)
——您在上个月的专栏里大赞了加藤的新短篇集《没撑伞的蝼蚁们》了吧
园:我是在拍摄的休息时间拿到书的,读完《染色》之后就“阿咧,等等!”。继续读《Undress》,超级超级有趣。我因为在拍摄间隙也会写一些文章,所以我知道按照这篇文章的细致程度,不是在休息时候业余写出来的东西。还有读完每篇之后的感受是,明明不可能,但像是了解很多职业的样子。这也是个谜。
加藤:说到职业,《Undress》是最艰难的一篇。因为是在《周刊SPA!》上连载的短篇,要求我“要考虑到读者群都是工薪族这点来写”。虽然我不太了解工薪族,但我想辞职了的工薪族我应该写得出来吧。所以就写了工薪族辞职的故事。
园:现在多少岁了?
加藤:我,27岁了。(翻译菌:对不起,我拖到了你28岁之后才翻完>.<)
园:看起来像21岁呢。因为写的小说很成熟啊,见你之前我还以为你已经中年了呢。结果刚刚他啪地打开门,“啊啊,果然搞错了。他明明是NEWS啊”(笑)文章里虽然包含着朝气蓬勃的青春的苦恼,但因为有一种回顾感,所以并没有让人感到他还在青春之中。像是George Lucas的《美国风情画》一样,那种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到了中年之后开始怀古这样的故事。到底怎么才能写出这种东西呢。比起这个问题,我更想问,你体验过庶民的青春吗?
加藤:庶民一刚(笑)虽然我是高一才出道的,但因为念书的时候就开始工作了,所以有一些后悔的事情呢。我没什么跟朋友呆在一起的时间,所以说想要填满那种peace的时光,有点憧憬这种没体验过的事情吧。还有就是我的心很脆弱,所以关于挫折的记忆很深刻,内心又超级磨磨蹭蹭的(笑)但开始写小说之后,就不得不贴近那种感觉去了。其实我比较喜欢主人公很孤独那种的。
故事的回味和从细节渗透出来的感觉
园:不管哪篇作为一个故事都很优秀。情节很生动,也有让人很吃惊的结尾,每一篇的结局都很震撼。跟阿尔蒂尔·兰波(注: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的诗一样,是最后一句很有理的作品。像是这样的长诗,“啊,亲爱的。我要把你带去遥远的异国”,然后诗人的女友回答道“那去了那里该怎么生活?”(笑)用这种击沉动不动就做梦的诗人的残酷现实一样的一句话来结束整篇小说。加藤桑的小说让我联想到这种呢。
加藤:因为最后的回味很重要啊。不应该迷茫。电影的话,最后一个镜头就是观众清楚理解剧本的一个工具吧。
园:像是《爱的曝光(2008)》的最后,优和洋子握了手。这部电影是描写情爱和暴力的作品,但那两个人完全没有肉体的接触。我让他们俩在4个小时的剧情之后终于牵起了手来结束。但我也并不是一直能这样做决定的。
加藤:虽然我不会决定“就用这句了”,但最后一幕我还是很重视的。《染色》的最后一幕就是这样。每部作品都有我特别想描写的场景,《Undress》就是在公园的池子里挖出红色圆珠笔的场景吧。我灵机一动,于是就大约三个点硬是合上了工薪族这个关键词了。
园:点和点连起来了。我写剧本的时候也会这样。
加藤:剧本是怎么开始构思的呢?
园:在《爱与和平(2015)》里的话,其实我正好和加藤桑差不多大的年纪的时候,不怎么出名,宅在家里,也没什么朋友。我有一天路过一个宠物店,跟一只绿龟对上了眼。我直觉感到“你好像能懂我的感受啊”,然后就想把这只乌龟买回家。但是我停在了那里,开始写了一个把这只乌龟买回家的家伙的故事。是从那里开始的。
加藤:真的有那个主人公一样的感觉啊。这样根据真实体验来写的故事多吗?
园:还蛮多的啊。比如《循环自杀(2002)》的时候,我觉得“54个高中女生从新宿站跳下去”的那幅画很厉害。我脑子里只有这个了,还有画的标题。把这两个用影像和场景闪回,很多东西联系在一起之后成为了一个故事。加藤桑的小说很有趣的地方是,开始的部分不做说明,“是那个啊”,用这种感觉开始故事。比如科幻短篇《鱼鳗之雨》里,没有明写外星人是怎样的设定。渐渐描写。刚开始用非常抽象的感觉开始,然后开始渲染出了色彩,渐渐清晰起来。电影的话不能这么干,这是只有小说能用的构筑方法。
加藤:但是我觉得我的这个手法是从电影里学的啊。电影的话在一个画面里有很多很多情报,然后再展开故事说明情况。优秀电影的一个条件就是没有旁白也能让人看得懂。我想尽可能的在小说里避免说明。不管从哪里开始读小说,读者都能从描写里理解主人公是什么性格,以及这个世界处于什么时代。
园:细节很详细啊。比如说连椅子都会有名字。具体的专有名词惊人地多,因为有很多我也不知道的东西,所以边读边想象之后的发展,很愉快呢。这种遣词造句的方法很有趣。在罗列专业名词的时候,反而可以看到登场人物内心的寂寞和孤独。像是若无其事地说“我吃了什么什么”的感觉,在罗列“什么什么”中渲染了那种寂寞感。
加藤:当然也可以直接写这个人物“很孤独”,但这样我就觉得会没法代入主人公的情感。像是《爱与和平(2015)》里,电车里的场景很短,但能明白主人公的孤独。我觉得那是叙述一个故事最聪明的方法。
想做在过去3本书中没能做到的事
![]() |
加藤:这次的短篇都是先定下的主题,这是我第一次体验。《鱼鳗之雨》的主题是”食“。去年有段时间说日本鳗鱼要灭绝了很喧嚣。然后我就开始考虑“要是本来能吃的东西突然吃不到了”,就先创造了这样的世界观。这个吃不到的东西我觉得还是架空比较好。已经想不到除了外星人之外的东西了(笑)
园:这个“鱼鳗”到底指的是什么,让人考虑良多啊。虽然是写“食”,但写的都是被禁止的食物,不道德的食物,或者是被法律禁止的食物,能读出很多层次,感觉很深刻。
加藤:因为大家也常说“吃”和“性”很像。我意识到了这点。在本能对抗理性的世界里,跟欲望搏斗的主人公好像挺不错的。之前也没有写过这样的设定,就想挑战一下。
园:总体上来说挺情色的呢(笑)虽然性描写挺少的,但写的很有味道。书里的女性也都很有魅力。
加藤:你这么说我很高兴。
园:存在感很强。她们是完全凭空创造出来的呢,还是从你的经历里诞生的呢?
加藤:我写小说的时候,基本不把拿谁来做原型。脑里浮现了一个人的身影,如果是我认识的人的话,会有一种在依赖那个人的感觉,我不喜欢。所以会重新创造。但是出现的女性倒是都有点相似,都有稍稍有点S(笑)其实还想写更多不同的女性,所以在《恋爱小说(暂定)》里写了“会变化的女人”。把一个女性用200字左右,从各种角度来描写,用了这样的技巧来表现。成功了的话,从写作者的角度来说自己也是上了一个新台阶。
园:有人说过,“不管对象怎么变,一个男人一生喜欢的一直是同一个人”。对我来说,这种从根源体现的刻板才是个性,所以我觉得这种相似也很不错。
想认真对待细节的有趣
![]() |
园:想过“要靠小说家这个职业来养活自己”吗?
加藤:没有呢。很感激我现在的工作可以让我吸收很多不同的东西,可以接触很多不同的地方, 这些经历对我来说都成为了自己的养分。我想做很多事,恰巧自己适合小说所以就坚持了下来。之后要是遇到了崭新的机会,我也会开始做的。
园:我现在在准备由艺术家Chin↑Porn监制的一个利用一整栋大楼来做插画的个展,要是这个得到认可,我就不拍电影了(笑)
每次拍完一部,我就不想做电影导演了。《真实魔鬼游戏(2015)》的拍摄中我都把剧本给烧了(园)
加藤:那就别拍了吧,我很期待哦(笑)
园:我觉得艺术很不错啊。要是没有得到认可的话我就会干脆利落地放弃的。
加藤:放弃的也太快了吧(笑)
园:我十几岁的时候《现代诗手帖赏》的新人奖,最后只剩两个人候选的时候,我的诗没有被选上我就决定放弃了。但是最近又复活了一下,这次要出版新的诗集(笑)是不怎么使用比喻的简单文字,我想要写像是约翰·列侬歌词一样的东西。很享受写这些东西,变成了我电影拍摄的支柱,每天都很着迷呢(笑)
加藤:行动力很牛啊(笑)但我很懂你。开始写小说之后我决定坚持下去,但这样不代表我就会害怕新的挑战。我什么都想去挑战看看。我果然是好奇心很强的人啊。
园:下次要写什么呢?
加藤:写什么咧?(笑)园导演有停滞不前的经历吗?虽然你拍了很多电影,但最近的节奏会不会太快了呢?
园:有素材的话就要贯彻地执行到底。我的新作品《真实魔鬼游戏(2015)》我连原作都没有读。有人问我“这个怎么样?”我说“这个不错”(笑)我只知道这个标题,连设定都不知道。《真实魔鬼游戏》就是真实的捉鬼游戏咯,我就凭着这点拍了这个电影。
加藤:真自由啊(笑)我也是这次第一次写定好主题的文章,觉得很有趣。是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ダ・ヴィンチ》杂志委托我写一篇“恋爱小说”,但这个超级难为情的。然后我就开始思考“恋爱小说是什么呢”,要是我不得不写的时候自己会写些什么呢?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短篇很有趣的原因就是会觉得再继续写下去一点也不错吧。然后会开始想写更长更长的东西。
园:感觉你会写出很厉害的东西啊。比如开头一直细节描写,会让人想问“什么时候开始故事啊”的大长篇之类的。我很喜欢陀思妥耶夫斯基(注:罪与罚的作者),《卡拉马佐夫兄弟》里面就是一直在说老爸的话题,我就想啥时候兄弟才出来啊喂(笑)延绵不断的细节堆积起来,然后再开始说正题的那种给读者的快感。我最喜欢这种故事了。
加藤:园导演的电影里也有放了1小时才出现片名的作品吧。那个我也很喜欢。
园:这个也都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影响。那时候想的是之后都是家庭影院的时代了。读《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时候也是一下子读不完第二天再读,所以电影也可以“今天就到这儿吧,明天继续看”的感觉。当时我产生了这种错觉(笑)所以觉得电影不管多长都行。然后拍了《爱的曝光(2008)》。开始先描写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把那些不用说明也行的关系都放进去,先不让故事进行。
加藤:小说也是, 细枝末节的地方也必须有趣。就算故事不进行也很有趣,这种现象我觉得很不可思议。
虽然很痛苦,但想挑战崭新的自己
园:所以你还是喜欢写作的咯?
加藤:虽然写起来很有趣也很有成就感,但写完一篇就不想再写了,有时候会这么想呢(笑)
园:果然是这样吧。我也是拍电影的时候,拍完一部之后就不想再做导演了。在拍《真实魔鬼游戏》的时候把剧本都烧了(笑)拍完《爱的曝光》之后,我很讨厌别人叫我《爱的曝光》的园子温,所以拍了很多180度转变的作品,比如说《冰冷热带鱼(2011)》。大家都说《冰冷热带鱼》非常园子温,但完全不是呢。我超级超级讨厌那种世界的。但不知怎么地有意拍出了那种作品。因为想要覆盖掉《爱的曝光》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每次我都是抱着这种心情拍片子的。
加藤:虽然分类是必要的,但每次大家介绍“这是用鲜活的笔法描写的青春小说”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一种违和感,“明明是抱着积攒的郁闷来写的啊”。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我自己也不能很简洁地概括出来……
园:这个有呢。采访的时候会问我“这部电影的主题是什么?” 但是能用20秒说出主题的这种电影根本不用拍吧。像是对着递给你情书的女孩子问“这份情书的主题是什么?”一样(笑)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说到底都是细节呢。
加藤:所以这次我并不想决定我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作家。我每一次每一次都想把已经固定的东西破坏掉,想这样写下去。
园:很期待你的下一本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