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研读小组7月26日举行第三次研读活动
2015年7月26日周日下午,质性研究研读小组第三次研读活动在北京鑫惠环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会议室举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讲师张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刘茜和博士生胡赛全,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博士后吴江,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于天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田贵平以及香港乐施会北京办公室社会性别项目干事邓晓敏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研读活动由于天然主持,活动共分为主题发言与点评、论文分享与讨论、方法介绍等环节。
在主题发言环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刘茜展示了她所撰写的研究论文From Land of No Owners to Land of No Uniqueness: Identity, Knowledge and Practice in Online Community,该论文采用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法对一个以户外旅游为主题的网络社区成员的身份认同、知识积累及实践过程进行了详尽分析。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胡赛全对该论文进行了点评。小组各位成员也就这篇论文的所使用的理论框架、概念界定、研究方法、资料呈现形式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询问和讨论。
在论文分享与方法介绍环节,各小组成员分享了多篇采取不同的质性研究方法的研究论文和专门探讨质性研究方法的论文。清华大学博士后吴江首先分享了一篇运用网络虚拟民族志研究在大学校园BBS中讨论性话题的文章,引起了大家对敏感话题选题和操作方面的讨论。之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田贵平分享了一篇有关教育质性研究的论文,大家对论文实例中扎根理论方法的运用进行了讨论。接下来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于天然向大家介绍了一种新兴的质性研究方法——自传式民族志,并对该方法的运用向大家征求宝贵意见,小组成员各自发表了对此方法的不同见解。最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讲师张汉分享了一篇运用现象学和批判诠释主义研究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城市社会运动的论文,大家对其分析方法、步骤、文字功底等进行了更深一步的讨论。
小组各成员分享的论文如下:
汇报人 单位 文献
吴江 清华大学 互联网与社会性别——基于城市青年网络谈性的实践意义的质性研究
田贵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索
于天然 北京师范大学 以安顿生命为目标的研究方法——卡洛琳•艾理斯的情感唤起式自传民族志
张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How Globalization Really Happens: Remembering Activism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Istanbul
于天然,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博士生。
本次研读活动由于天然主持,活动共分为主题发言与点评、论文分享与讨论、方法介绍等环节。
在主题发言环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刘茜展示了她所撰写的研究论文From Land of No Owners to Land of No Uniqueness: Identity, Knowledge and Practice in Online Community,该论文采用参与式观察和访谈法对一个以户外旅游为主题的网络社区成员的身份认同、知识积累及实践过程进行了详尽分析。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胡赛全对该论文进行了点评。小组各位成员也就这篇论文的所使用的理论框架、概念界定、研究方法、资料呈现形式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询问和讨论。
在论文分享与方法介绍环节,各小组成员分享了多篇采取不同的质性研究方法的研究论文和专门探讨质性研究方法的论文。清华大学博士后吴江首先分享了一篇运用网络虚拟民族志研究在大学校园BBS中讨论性话题的文章,引起了大家对敏感话题选题和操作方面的讨论。之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田贵平分享了一篇有关教育质性研究的论文,大家对论文实例中扎根理论方法的运用进行了讨论。接下来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于天然向大家介绍了一种新兴的质性研究方法——自传式民族志,并对该方法的运用向大家征求宝贵意见,小组成员各自发表了对此方法的不同见解。最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讲师张汉分享了一篇运用现象学和批判诠释主义研究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城市社会运动的论文,大家对其分析方法、步骤、文字功底等进行了更深一步的讨论。
小组各成员分享的论文如下:
汇报人 单位 文献
吴江 清华大学 互联网与社会性别——基于城市青年网络谈性的实践意义的质性研究
田贵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索
于天然 北京师范大学 以安顿生命为目标的研究方法——卡洛琳•艾理斯的情感唤起式自传民族志
张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How Globalization Really Happens: Remembering Activism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Istanbul
于天然,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