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影追梦人 Chasing Shadows 04-他与小婷
4. 他与小婷
各位看官,经过作者两周的考虑,他决定从这一篇开始在故事中加入一个集合了“白富美”以及“善良大方乐观”等等优点的女孩儿角色。相信你们一定要说——果不其然作者开始用文字意淫了起来,并且故事注定是要向狗血的方向发展了。作者想说,介于作者本身的平民出身,文字意淫,真的只是唯一出路。
OK,首先是马兰在从家乡回到北京后先遭遇了一件奇特的事情,也正是我们所有故事的开始——“独影追梦人”候选人招募会。那天马兰修完卖家的60张片,无心睡眠,紧接着打了一夜的网游,一夜没睡就被拉去了这场招募会。
插一个,有朋友对马兰的父母亲感兴趣,这里容我多说两句吧。其实,在马兰家乡那座城市里,能从中学时期就喜欢上摄影,确实也不是空穴来风的事情。
他的母亲有时会说起她与父亲年轻的时候,说当年的他们也属于“文艺人才”,能唱歌能跳舞,工会一有活动总是积极分子。关于这点马兰还是有印象的。小时候他坐在台下,在一座今天已经想不起来位置的昏暗礼堂里,母亲正在台上给梁祝伴着舞。结果那位小提琴爱好者工友拉着拉着实在不会了,大声叹了口气,骤然终止了早已经糟糕透顶的“演奏”。一出小提琴独奏加伴舞的表演,瞬间成了工友间的起哄大会。演奏的男工友哭着冲了下去,留母亲一个人在台上,这时父亲跑上台来,递上话筒给母亲,说道:“我们给大家唱个歌吧!”只要一个眼神,默契的配合,一首《夫妻双双把家还》,瞬间掌声口哨满堂彩。马兰身边的阿姨边鼓掌边对小马兰说,“你爸妈真是天仙配呀!”
当年的母亲一直希望有天可以当上工会主席,可以当上副厂长。而爸爸作为厂里资格最老的司机,坐拥大小几十台车辆,厂里徒弟一大把,连厂长都敬他三分。想想,那正是他们30多岁的年纪,是今天马兰的年纪。
一次在家马兰和父亲喝了几杯小酒,父亲说爹娘不好,不能给你一个前程,后面的路都要靠你自己走。我们老了,而家里老的人则都离死不远了…这话一说母亲就哭了,说外公这病到现在花了20万,家里的姊妹到这个时候却都不撑头,甚至电话都不来。马兰在上桌之前,还盘算着和爹娘借几万块钱可以买台车,结果母亲的话让他有点失望。
父亲接着说,我们不用你管。你管好自己就行。我们什么也不能再给你,你自己奔吧!说着父亲也流了眼泪。
做父亲的知道儿子自己在北京不容易,虽然在老家出门了到处夸,回家了还是会唉声叹气。儿子三十多岁,收入不稳定,感情不稳定,连住的房子也不稳定。然而这个时代存在的不少成功逆袭的故事,目前看来和儿子也毫无关系。他与他的儿子一样,都不知道曾经的嘴里那个前程现在是个什么玩意?
马兰被流泪的二老弄得心烦。啪啦扔了碗抱怨了起来。“你们哭什么?!我真的不懂,现在什么年代了,大家都拼命找赚钱的机会,许多人,我在北京接触到,一个事情马上就赚了。你们呢?守着这个小卖部,多少年了?!这事儿根本就是乡下人来做的!你们还倒越做越起劲了!”
“我们老了。”妈妈本来想说。马兰却没给她机会。
“也是,我身边认识的,现在混得好的,打听一下,哪个不是家里父母就有本事!父母有本事,我还在北京混的时候人早都出国了。我还在到赶场子拍婚礼的时候人早都自己出画册了。”马兰想了想,他认识的那些摄影师或者编辑、设计师,之所以这么要好,而他夹在里面不温不火,都是有原因的。“人家都是有自己的圈子的。回来聊起都是日本怎么怎么样,美国怎么怎么样。我在旁边感觉像个呆子一样。我都想不如去装同性恋来的方便!”
“所以这是你想出国的原因?”面试官问道。
对了,这个时候,马兰已经在“独影追梦人”的面试现场了。
在马兰之前有三个候选者。其实候选的人还有很多,因为太多,所以大家5人一组进行的面试。排在偏后的马兰得以看见其他几位候选人的面试过程。
要作者说,这面试既正常又反常。正常的是候选人们候选人们都精心准备而来,带了作品,带了乐器…大家都希望以一个特别的梦想,一段特殊的经历,一个优秀的特长,在第一时间吸引面试官们的注意。这里面有想用一部纪录片展现人文关怀的,怀揣着导演梦的男孩。有带着电子创意灵感希望找投资的创始团队“CEO”,有想出国学古建筑修复的中年公务员。而马兰,是一早被朋友拉来的壮胆的而已。朋友想去法国念阿尔勒的摄影学校,但没钱不说,也从没有过心思学语言。假装买了几本语言教材,之后便扔着。“我看看这里有没有可能帮我实现梦想!”朋友说。
后来“制片人”曾经对马兰稍微透露了一些,关于为什么在这么多人里面选择了他,他说:“我们在甄选的时候也是有一些硬指标的,比如,自身条件不错,本身也很努力,然后目标也比较明确的,我们就完全不考虑了。因为在我们看来,所谓理想,是线性的,而不是一个点。对于这一群人来说,他们应该通过实现理想的种种作为,来获得人生的价值。在这一点上,我们就不要添乱了。我们预祝他们收获自己的期望。剩下是自身条件不好,但是很努力,然后有目标的。这些我们不会让他来参加节目,而是会通过一些比较温和的方式去帮助他们一下。比如那位想筹钱的男孩儿,我们会给他一些联系方式。但具体能否成功,还是要看他自己。再有一类是自身条件很好但是不努力也没想法的。我们觉得他们应该回去找父母,而不是我们。最后是本身条件不好,不努力,心却比天高,见谁不满谁,一副受害者姿态但投机取巧只要是有机会比谁又都动作快的。我觉得他们也不需要我们,因为他们还不清楚他们需要谁。当然,以上这些,我们都不考虑。”
这便是反常的地方——一次打着梦想的幌子,勾引出了这个年代人们不满欲求的面试。结果,却有着只属于它自己的诡谲逻辑和评判道理。许多人觉得梦想或想法足够好是条件,觉得脸蛋够漂亮是条件,觉得够努力是条件,甚至觉得歌声够动听胸足够大是条件。结果,他们被告知,都错了。这些在本场所不适用。骄傲积极的人们都滚蛋了,痛述家史的也滚了。马兰,留下了。
“那么我是属于哪种呢?”马兰问。
“我们考虑了你很久。开始的时候我们觉得你是属于烂泥扶不上墙的最后一种类型,慢慢发现,你是空的。”
“头脑空空荡荡吗?”
“那时候我们的面试官问你,‘所以,这就是你想出国的原因吗’?你说…”
马兰拿着电话的手有一些颤抖。
“马兰,今天你的生活有更好或者更坏么?”
“都没有。”
“马兰,你觉得你的生活会变得更好或者更坏吗?”
“我没所谓,遵照您的安排活下去而已。”
“你可以随时离开我的安排。”
“离开。我不知道还可以去哪里。”
“现在你可以去和‘那些人’去聊你在国外的经历了,你不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马兰了。”
世面。这是马兰常常听见的一个词。“你要多出去,见见世面。”在开放后的中国,乡村的人们来到大城市见世面。城市人去国外见世面。在马兰北京家20层的窗外,大概也是那个叫“世面”的东西。十来栋看不出多大区别的高层住宅错落排开,远处破旧的房屋,灰蒙蒙的天空,拥挤的马路...
马兰今年32岁,与他能回想起来,父母最“辉煌”的时刻几乎同年。马兰的房租5000元一个月,需要他保持努力工作才可以不对生活带来太大压力。马兰的房间依然使用着房东留下的丑陋浮夸的家具,其他的东西,并没有比他当年的宿舍里多出多少。马兰恋爱分手三回暂时单身。马兰英文很差,说话还有南方口音。马兰喜欢说:“没所谓了。”这等同于他父母常说的:“我们老了。”
马兰,是一个空的,可有可无的存在。
而这里另一位人物,那位“白富美”,叫简小婷的女孩儿,在生活中就显得要重要得多。今年27岁的简小婷高中没念完就被安排去往美国,一路学习金融直到硕士毕业。简小婷的父辈是国内并不少见的隐形富豪,父亲掌管着上市公司,母亲则是公司的财务总监。简小婷从小被所有人捧到大,家中有被称作“娟姨”的老保姆,有被称为小庆叔叔的司机。母亲与她现在都是美国籍,一家人会去夏威夷的别墅度假,会坐着游轮去阿根廷和南极。
“不过她那个弟弟很讨厌,挺没礼貌的。”以上这些都是马兰第一次去完简小婷家后与哥们的叙述。哥们说:“你赶紧去当入赘女婿吧。去当驸马爷,少奋斗多少年啊!”马兰的哥们羡慕极了。
“慢慢来吧,我没想过这些。”他没想过,是因为他不懂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女生对他投怀送抱。
他与简小婷从认识到在一起没有超过三天。从那之后,简小婷甚至直接来到了他的家里帮她做起了家务。“果然贤惠懂事的富家千金不是传说,也真的是存在的啊!”哥们唏嘘感叹。
接着,简小婷邀请马兰去了杭州旅行,她的父亲去杭州开会,他们就偷偷地跟去,住在同一家高级度假酒店。这也是马兰未曾有过的体验。无论是在女友父亲的眼皮底下开房,还是开如此豪华的湖景套房。
第三天的时候简小婷突然说,“晚上我们和我爸一起吃饭吧。我告诉他我们在这儿了。”
“你怎么告诉他了?他是不是气疯了?!”马兰有些紧张。
“突然觉得老骗他不好,我是懂事的女儿啊,而且这是通过张叔(父亲的某个助理)订的,他不太会瞒着我爸的。放心,我爸很开明的,他说晚上一起来吃饭。”
晚饭时间如约而至。豪华的酒店包房里,推开门,马兰倒吸一口凉气。除了简小婷的爸爸,还坐了男男女女一桌子人。简小婷与每一个人都很熟悉,“伯母,伯父”地叫不停。马兰不知不觉从包房门口蹭到了角落,站在一旁不敢动弹。
“哦,小婷,那是谁,你给大家介绍一下。”简小婷的爸爸说话了,声音洪亮有力。
“这我男朋友,马兰!”
大家互相看了看,一位阿姨笑呵呵地说:“来来马兰,别站着了,你和小婷坐这儿,赶紧坐下来我们好开动了。”
此刻的马兰好像一只小狗,被小婷一把牵住,领到了位子。他一边被拽着,一边学着刚刚的小婷不停地伯父好,伯母好。
“今天有新人啊,小马!哈哈。”小婷的父亲果然很开朗。“来我先给你介绍一下,不然你拘谨。我旁边这位,是小婷的干爹,哈哈。小婷的干爹呢,是时装传媒的董事。我听小婷说你是做摄影师的,等下你们可以好好聊聊,多喝一喝。这是小婷的妈妈。这边这位是绿杉资本的创始人,和我从小一个院长大的,你估计听说过他们公司…这是张伯伯,干嘛的我就不透露了。哈哈哈。”全桌人都笑了起来。
马兰也跟着笑了。他觉得自己知道了笑点。但他更觉得自己像一个高位截瘫的患者——除了可以笑,身体其他的部位都毫无知觉。他想到也许此时此刻正在家中破旧的客厅里吃中午剩下饭菜的父母,再看看面前气派而富有新中式设计风格的巨大饭厅,一群笑脸相迎但深不可测的叔伯,以及大餐桌上精致的菜肴。“这是我的命运吗?”马兰想着,看向一旁正忙着与叔伯们寒暄的小婷,吊顶的水晶灯反射光,多么的刺眼…
“你认为这是你的命运吗?”“制片人”也曾与马兰聊起那次的餐宴。
“我想是的。”马兰说。
“但现在你已经失去了她。”
“所以,这是我的命运。”
那一晚的觥筹交错,大人们不停地对马兰说着看好他。渐渐地马兰也放开了一些,一杯杯与大家干着红酒,直到宴席尾声。小婷与马兰准备先行离开。
小婷的父亲走过来,说要送送他们。
从宴会厅到上车的地方有一段路,小婷的父亲开口了:“马兰,家是江苏人?”
“是的。”
“小婷爷爷跟她奶奶年轻时候也是在江苏,地下党,干革命!哈哈哈。”
马兰频频点头。
“你希望将来做什么?”
突然转换的话题让马兰措手不及。该说什么呢?似乎此刻有一种无论说出什么来都会被帮助,被实现的感觉。可是,我将来到底应该做什么呢?也就在半个月前,在那个马兰修完了淘宝卖家的图片和打网游的当口,他曾在家中20层的窗前抽了一根烟。那一刻的他回想起了与父母的争执,他们的眼泪,以及家里旧挂钟的嘀嗒。他想起了父母当年在厂里的风光,在他现在的年纪。“你们凭什么就甘心像现在这样?!失败者!”马兰那天叫道。他知道自己是过分的,却还是不忍说出了口。他知道,他的潜台词是:“你们这样,让做儿子的我该怎么办?”独生子女,今年30出头,除了小卖部以及老家的一座回迁房,他没有分毫家业。马兰早已不祈求任何会发生在他人生中的奇迹,任何辉煌。没有,他会说“无所谓了。”只是在那一刻,在那一张破餐桌上,马兰感到了深切的迷惘。刚刚30的他,几乎看见了他这条“可有可无生命”的尽头。没有丝毫希望,不会再有改变的生命。他看见了外公的去世,继而外婆的病重,父亲的倒塌,母亲的崩坏。以及,深夜网游中,电脑屏幕中映出的叼着烟蒂的一张脸。
“怎么样?将来希望做什么呢马兰?”他再次被问到。
“我希望可以娶小婷。”马兰刻意避免了所有看起来太过实际的想法。这一句仿佛万全之策。
“呵呵。”小婷父亲轻轻地笑了。两人并肩而行,马兰用余光看向她父亲的时候,发现在“呵呵”的同时,他也撇向了自己一眼。
“这个事情啊,我不做评价,哈哈。最后还是要看我们家小婷的。”
正说着,小婷从后面一把抱住了马兰。“刚认识几天就想娶我啦?是不是我太好了?”
马兰说:“对啊。”
“真是心急的人啊,哈哈哈。”小婷大笑着,丝毫不在意一旁的父亲。而她的父亲,也毫无惊讶,只是跟着大笑。小婷,似乎也有些醉了吧。
在这一篇的最后,让我们把空间转换到马兰与小婷的酒店房间。落地的玻璃,灯光映着湖水波纹。马兰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他看着那些细微的纹路,在想小婷的父亲果然是做大事的男人吧,知道女儿与男友在眼皮底下开了房间,却还满脸笑意地送他们出来。
正想着,小婷扑到了马兰的身上,带着些许的酒意,细腻的脸蛋白里透着粉色。齐肩的头发摩挲着马兰的脸,痒。
“马兰,你喜欢我吗?”
“当然喜欢。”
“喜欢,现在就请好好服侍我吧。”
你一直在玩
你一直在跟你自己玩
你跑去跟别人玩
你跑去
跟另一个人玩
《花的姿态》 陈绮贞
各位看官,经过作者两周的考虑,他决定从这一篇开始在故事中加入一个集合了“白富美”以及“善良大方乐观”等等优点的女孩儿角色。相信你们一定要说——果不其然作者开始用文字意淫了起来,并且故事注定是要向狗血的方向发展了。作者想说,介于作者本身的平民出身,文字意淫,真的只是唯一出路。
OK,首先是马兰在从家乡回到北京后先遭遇了一件奇特的事情,也正是我们所有故事的开始——“独影追梦人”候选人招募会。那天马兰修完卖家的60张片,无心睡眠,紧接着打了一夜的网游,一夜没睡就被拉去了这场招募会。
插一个,有朋友对马兰的父母亲感兴趣,这里容我多说两句吧。其实,在马兰家乡那座城市里,能从中学时期就喜欢上摄影,确实也不是空穴来风的事情。
他的母亲有时会说起她与父亲年轻的时候,说当年的他们也属于“文艺人才”,能唱歌能跳舞,工会一有活动总是积极分子。关于这点马兰还是有印象的。小时候他坐在台下,在一座今天已经想不起来位置的昏暗礼堂里,母亲正在台上给梁祝伴着舞。结果那位小提琴爱好者工友拉着拉着实在不会了,大声叹了口气,骤然终止了早已经糟糕透顶的“演奏”。一出小提琴独奏加伴舞的表演,瞬间成了工友间的起哄大会。演奏的男工友哭着冲了下去,留母亲一个人在台上,这时父亲跑上台来,递上话筒给母亲,说道:“我们给大家唱个歌吧!”只要一个眼神,默契的配合,一首《夫妻双双把家还》,瞬间掌声口哨满堂彩。马兰身边的阿姨边鼓掌边对小马兰说,“你爸妈真是天仙配呀!”
当年的母亲一直希望有天可以当上工会主席,可以当上副厂长。而爸爸作为厂里资格最老的司机,坐拥大小几十台车辆,厂里徒弟一大把,连厂长都敬他三分。想想,那正是他们30多岁的年纪,是今天马兰的年纪。
一次在家马兰和父亲喝了几杯小酒,父亲说爹娘不好,不能给你一个前程,后面的路都要靠你自己走。我们老了,而家里老的人则都离死不远了…这话一说母亲就哭了,说外公这病到现在花了20万,家里的姊妹到这个时候却都不撑头,甚至电话都不来。马兰在上桌之前,还盘算着和爹娘借几万块钱可以买台车,结果母亲的话让他有点失望。
父亲接着说,我们不用你管。你管好自己就行。我们什么也不能再给你,你自己奔吧!说着父亲也流了眼泪。
做父亲的知道儿子自己在北京不容易,虽然在老家出门了到处夸,回家了还是会唉声叹气。儿子三十多岁,收入不稳定,感情不稳定,连住的房子也不稳定。然而这个时代存在的不少成功逆袭的故事,目前看来和儿子也毫无关系。他与他的儿子一样,都不知道曾经的嘴里那个前程现在是个什么玩意?
马兰被流泪的二老弄得心烦。啪啦扔了碗抱怨了起来。“你们哭什么?!我真的不懂,现在什么年代了,大家都拼命找赚钱的机会,许多人,我在北京接触到,一个事情马上就赚了。你们呢?守着这个小卖部,多少年了?!这事儿根本就是乡下人来做的!你们还倒越做越起劲了!”
“我们老了。”妈妈本来想说。马兰却没给她机会。
“也是,我身边认识的,现在混得好的,打听一下,哪个不是家里父母就有本事!父母有本事,我还在北京混的时候人早都出国了。我还在到赶场子拍婚礼的时候人早都自己出画册了。”马兰想了想,他认识的那些摄影师或者编辑、设计师,之所以这么要好,而他夹在里面不温不火,都是有原因的。“人家都是有自己的圈子的。回来聊起都是日本怎么怎么样,美国怎么怎么样。我在旁边感觉像个呆子一样。我都想不如去装同性恋来的方便!”
“所以这是你想出国的原因?”面试官问道。
对了,这个时候,马兰已经在“独影追梦人”的面试现场了。
在马兰之前有三个候选者。其实候选的人还有很多,因为太多,所以大家5人一组进行的面试。排在偏后的马兰得以看见其他几位候选人的面试过程。
要作者说,这面试既正常又反常。正常的是候选人们候选人们都精心准备而来,带了作品,带了乐器…大家都希望以一个特别的梦想,一段特殊的经历,一个优秀的特长,在第一时间吸引面试官们的注意。这里面有想用一部纪录片展现人文关怀的,怀揣着导演梦的男孩。有带着电子创意灵感希望找投资的创始团队“CEO”,有想出国学古建筑修复的中年公务员。而马兰,是一早被朋友拉来的壮胆的而已。朋友想去法国念阿尔勒的摄影学校,但没钱不说,也从没有过心思学语言。假装买了几本语言教材,之后便扔着。“我看看这里有没有可能帮我实现梦想!”朋友说。
后来“制片人”曾经对马兰稍微透露了一些,关于为什么在这么多人里面选择了他,他说:“我们在甄选的时候也是有一些硬指标的,比如,自身条件不错,本身也很努力,然后目标也比较明确的,我们就完全不考虑了。因为在我们看来,所谓理想,是线性的,而不是一个点。对于这一群人来说,他们应该通过实现理想的种种作为,来获得人生的价值。在这一点上,我们就不要添乱了。我们预祝他们收获自己的期望。剩下是自身条件不好,但是很努力,然后有目标的。这些我们不会让他来参加节目,而是会通过一些比较温和的方式去帮助他们一下。比如那位想筹钱的男孩儿,我们会给他一些联系方式。但具体能否成功,还是要看他自己。再有一类是自身条件很好但是不努力也没想法的。我们觉得他们应该回去找父母,而不是我们。最后是本身条件不好,不努力,心却比天高,见谁不满谁,一副受害者姿态但投机取巧只要是有机会比谁又都动作快的。我觉得他们也不需要我们,因为他们还不清楚他们需要谁。当然,以上这些,我们都不考虑。”
这便是反常的地方——一次打着梦想的幌子,勾引出了这个年代人们不满欲求的面试。结果,却有着只属于它自己的诡谲逻辑和评判道理。许多人觉得梦想或想法足够好是条件,觉得脸蛋够漂亮是条件,觉得够努力是条件,甚至觉得歌声够动听胸足够大是条件。结果,他们被告知,都错了。这些在本场所不适用。骄傲积极的人们都滚蛋了,痛述家史的也滚了。马兰,留下了。
“那么我是属于哪种呢?”马兰问。
“我们考虑了你很久。开始的时候我们觉得你是属于烂泥扶不上墙的最后一种类型,慢慢发现,你是空的。”
“头脑空空荡荡吗?”
“那时候我们的面试官问你,‘所以,这就是你想出国的原因吗’?你说…”
马兰拿着电话的手有一些颤抖。
“马兰,今天你的生活有更好或者更坏么?”
“都没有。”
“马兰,你觉得你的生活会变得更好或者更坏吗?”
“我没所谓,遵照您的安排活下去而已。”
“你可以随时离开我的安排。”
“离开。我不知道还可以去哪里。”
“现在你可以去和‘那些人’去聊你在国外的经历了,你不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马兰了。”
世面。这是马兰常常听见的一个词。“你要多出去,见见世面。”在开放后的中国,乡村的人们来到大城市见世面。城市人去国外见世面。在马兰北京家20层的窗外,大概也是那个叫“世面”的东西。十来栋看不出多大区别的高层住宅错落排开,远处破旧的房屋,灰蒙蒙的天空,拥挤的马路...
马兰今年32岁,与他能回想起来,父母最“辉煌”的时刻几乎同年。马兰的房租5000元一个月,需要他保持努力工作才可以不对生活带来太大压力。马兰的房间依然使用着房东留下的丑陋浮夸的家具,其他的东西,并没有比他当年的宿舍里多出多少。马兰恋爱分手三回暂时单身。马兰英文很差,说话还有南方口音。马兰喜欢说:“没所谓了。”这等同于他父母常说的:“我们老了。”
马兰,是一个空的,可有可无的存在。
而这里另一位人物,那位“白富美”,叫简小婷的女孩儿,在生活中就显得要重要得多。今年27岁的简小婷高中没念完就被安排去往美国,一路学习金融直到硕士毕业。简小婷的父辈是国内并不少见的隐形富豪,父亲掌管着上市公司,母亲则是公司的财务总监。简小婷从小被所有人捧到大,家中有被称作“娟姨”的老保姆,有被称为小庆叔叔的司机。母亲与她现在都是美国籍,一家人会去夏威夷的别墅度假,会坐着游轮去阿根廷和南极。
“不过她那个弟弟很讨厌,挺没礼貌的。”以上这些都是马兰第一次去完简小婷家后与哥们的叙述。哥们说:“你赶紧去当入赘女婿吧。去当驸马爷,少奋斗多少年啊!”马兰的哥们羡慕极了。
“慢慢来吧,我没想过这些。”他没想过,是因为他不懂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女生对他投怀送抱。
他与简小婷从认识到在一起没有超过三天。从那之后,简小婷甚至直接来到了他的家里帮她做起了家务。“果然贤惠懂事的富家千金不是传说,也真的是存在的啊!”哥们唏嘘感叹。
接着,简小婷邀请马兰去了杭州旅行,她的父亲去杭州开会,他们就偷偷地跟去,住在同一家高级度假酒店。这也是马兰未曾有过的体验。无论是在女友父亲的眼皮底下开房,还是开如此豪华的湖景套房。
第三天的时候简小婷突然说,“晚上我们和我爸一起吃饭吧。我告诉他我们在这儿了。”
“你怎么告诉他了?他是不是气疯了?!”马兰有些紧张。
“突然觉得老骗他不好,我是懂事的女儿啊,而且这是通过张叔(父亲的某个助理)订的,他不太会瞒着我爸的。放心,我爸很开明的,他说晚上一起来吃饭。”
晚饭时间如约而至。豪华的酒店包房里,推开门,马兰倒吸一口凉气。除了简小婷的爸爸,还坐了男男女女一桌子人。简小婷与每一个人都很熟悉,“伯母,伯父”地叫不停。马兰不知不觉从包房门口蹭到了角落,站在一旁不敢动弹。
“哦,小婷,那是谁,你给大家介绍一下。”简小婷的爸爸说话了,声音洪亮有力。
“这我男朋友,马兰!”
大家互相看了看,一位阿姨笑呵呵地说:“来来马兰,别站着了,你和小婷坐这儿,赶紧坐下来我们好开动了。”
此刻的马兰好像一只小狗,被小婷一把牵住,领到了位子。他一边被拽着,一边学着刚刚的小婷不停地伯父好,伯母好。
“今天有新人啊,小马!哈哈。”小婷的父亲果然很开朗。“来我先给你介绍一下,不然你拘谨。我旁边这位,是小婷的干爹,哈哈。小婷的干爹呢,是时装传媒的董事。我听小婷说你是做摄影师的,等下你们可以好好聊聊,多喝一喝。这是小婷的妈妈。这边这位是绿杉资本的创始人,和我从小一个院长大的,你估计听说过他们公司…这是张伯伯,干嘛的我就不透露了。哈哈哈。”全桌人都笑了起来。
马兰也跟着笑了。他觉得自己知道了笑点。但他更觉得自己像一个高位截瘫的患者——除了可以笑,身体其他的部位都毫无知觉。他想到也许此时此刻正在家中破旧的客厅里吃中午剩下饭菜的父母,再看看面前气派而富有新中式设计风格的巨大饭厅,一群笑脸相迎但深不可测的叔伯,以及大餐桌上精致的菜肴。“这是我的命运吗?”马兰想着,看向一旁正忙着与叔伯们寒暄的小婷,吊顶的水晶灯反射光,多么的刺眼…
“你认为这是你的命运吗?”“制片人”也曾与马兰聊起那次的餐宴。
“我想是的。”马兰说。
“但现在你已经失去了她。”
“所以,这是我的命运。”
那一晚的觥筹交错,大人们不停地对马兰说着看好他。渐渐地马兰也放开了一些,一杯杯与大家干着红酒,直到宴席尾声。小婷与马兰准备先行离开。
小婷的父亲走过来,说要送送他们。
从宴会厅到上车的地方有一段路,小婷的父亲开口了:“马兰,家是江苏人?”
“是的。”
“小婷爷爷跟她奶奶年轻时候也是在江苏,地下党,干革命!哈哈哈。”
马兰频频点头。
“你希望将来做什么?”
突然转换的话题让马兰措手不及。该说什么呢?似乎此刻有一种无论说出什么来都会被帮助,被实现的感觉。可是,我将来到底应该做什么呢?也就在半个月前,在那个马兰修完了淘宝卖家的图片和打网游的当口,他曾在家中20层的窗前抽了一根烟。那一刻的他回想起了与父母的争执,他们的眼泪,以及家里旧挂钟的嘀嗒。他想起了父母当年在厂里的风光,在他现在的年纪。“你们凭什么就甘心像现在这样?!失败者!”马兰那天叫道。他知道自己是过分的,却还是不忍说出了口。他知道,他的潜台词是:“你们这样,让做儿子的我该怎么办?”独生子女,今年30出头,除了小卖部以及老家的一座回迁房,他没有分毫家业。马兰早已不祈求任何会发生在他人生中的奇迹,任何辉煌。没有,他会说“无所谓了。”只是在那一刻,在那一张破餐桌上,马兰感到了深切的迷惘。刚刚30的他,几乎看见了他这条“可有可无生命”的尽头。没有丝毫希望,不会再有改变的生命。他看见了外公的去世,继而外婆的病重,父亲的倒塌,母亲的崩坏。以及,深夜网游中,电脑屏幕中映出的叼着烟蒂的一张脸。
“怎么样?将来希望做什么呢马兰?”他再次被问到。
“我希望可以娶小婷。”马兰刻意避免了所有看起来太过实际的想法。这一句仿佛万全之策。
“呵呵。”小婷父亲轻轻地笑了。两人并肩而行,马兰用余光看向她父亲的时候,发现在“呵呵”的同时,他也撇向了自己一眼。
“这个事情啊,我不做评价,哈哈。最后还是要看我们家小婷的。”
正说着,小婷从后面一把抱住了马兰。“刚认识几天就想娶我啦?是不是我太好了?”
马兰说:“对啊。”
“真是心急的人啊,哈哈哈。”小婷大笑着,丝毫不在意一旁的父亲。而她的父亲,也毫无惊讶,只是跟着大笑。小婷,似乎也有些醉了吧。
在这一篇的最后,让我们把空间转换到马兰与小婷的酒店房间。落地的玻璃,灯光映着湖水波纹。马兰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他看着那些细微的纹路,在想小婷的父亲果然是做大事的男人吧,知道女儿与男友在眼皮底下开了房间,却还满脸笑意地送他们出来。
正想着,小婷扑到了马兰的身上,带着些许的酒意,细腻的脸蛋白里透着粉色。齐肩的头发摩挲着马兰的脸,痒。
“马兰,你喜欢我吗?”
“当然喜欢。”
“喜欢,现在就请好好服侍我吧。”
你一直在玩
你一直在跟你自己玩
你跑去跟别人玩
你跑去
跟另一个人玩
《花的姿态》 陈绮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