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一个故事的故事。
![]() |
今天的课是大家一起聊汤姆.提克威的电影《香水》。 午睡,做了一个沉甸甸的冗长的梦,睡梦中的自己好像很焦虑,生怕在梦里醒不来。醒来后发现,关于梦的记忆一点儿也没有。 最近理性回归,心里突然有种冲动,觉得应该写点什么。
《香水》是改编自聚斯金德的小说,很多人看的时候,估计也是因为其惊悚的标签。香水、 处女、谋杀犯、 大规模群众裸演,无论是哪个标签都能激起人的猎奇欲。由于上课缘故,基本上每年都要看两次, 感觉每年和大家看的时候感触好像又都会有不同。
今年看《香水》,突然对男主角葛奴乙产生了莫名的一种同情,甚至还有些心疼。诚然,如果站在一个常规的道德高度来做批判的话,这样一个人就算不是十恶不赦的,至少也是难以被原谅的。 他为了研制出自己想要的香水,不惜对13位美丽的女孩施以迫害,他无视世间的亲情、道德和法律,为达到自己的目标他疯狂,偏执,残忍甚至有些变态。 而恰恰是这样一个人,他同样也是个天才,一个天生对嗅觉极其敏感的人。有时天赋异禀不一定是好事,可能一半是恩赐,一半也是诅咒。 这样一个出生在肮脏、恶臭的菜市场角落里,没有得到过任何人的爱,没有属于自己的气味, 没有爱人的能力,甚至在这个世间上没有任何存在感的人,其实可怜又可悲。 人生活在社会关系中,或伟大或渺小,但对存在感的渴求都是一样的。所以有人想通过事业获得他人钦羡和尊重,有人企图从感情中得到所谓安全感,途径不同,方法不一。 而葛奴乙这样一个深深烙刻着悲剧宿命的人物,在他对人性绝望,对渴爱无望时遇到了那个卖杏的女孩,这时从他阴鸷的双眼和僵硬的表情里才能略微看到一点温情的波动。 这时候也许是欲望的作祟。但最终当他的香水研制成功,他站在万人之上,如上帝般俯视众生欲望时,他竟无视台下的肉体交欢,欲望膨胀,征服世界并未让他得到想要的东西。他此刻想到的只有那个卖杏的女孩,无法保存的气味和无法感受的情感让他挫败,眼泪的特写也许是为了表明在这一刻他才可能隐约嗅到了某种爱的气味。这种爱,应该并非只是爱情,应该更为广义。 影片的结尾,是他带着香水走向菜市场,走向贫民窟,在那个他曾出生的地方选择自我毁灭和救赎。讽刺地是他最后可能得到了所谓的认可和尊重,但也是在这份充满着"angle“和”I love you“的人类之爱中被吃的一干二净。人类最原始的爱慕实际上是源于自己的渴望和想象,其实所有以爱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欲望和索取的都是一种变相地自私和残忍。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抱持“。婴幼儿时期得不到母亲充分的爱以及在原生家庭成长的过程中得不到爱的满足的话,成年之后容易爱无能或者说缺乏爱的能力。 这些天我看完了知乎上面所有的情感话题, 看完了无数的心灵鸡汤,忍着性子读了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籍,才略微有了一些收获,说醍醐灌顶是夸张,但思维还是稍有通透。 葛奴乙作为一个从未得到过他人之爱的人又怎么会有能力去爱他人?所以他无法判断善恶,无法拥有气味。意识到这种缺陷之后,他努力想去弥补和拥有,却无法把控甚至酿出大错。其实有时候爱是一种本能,就和生理的本能一样。但爱和欲望有本质区别,原始的欲望基于繁衍的需要,更多是索取和占有,但爱的本能是不自觉地想付出,想呵护,想触碰又小心翼翼收回的手。
抱持现象其实在异地恋人之间有实际交往的应用。往往在异地恋的感情模式下,女方随着感情的深化,往往是 更为敏感,更为缺乏安全感的一方,而男方则是更擅长于使用冷暴力的一方。 除却物质方面的要求,女方所要求的改变其实是一个态度方面的问题,就像我们认真去复习就算只考了30分那也比交白卷有意义的多。 如果男方试图以敷衍塞责去压抑她的不安的话,往往无异于饮鸩止渴,扬扬止沸。但是如果这时候只要你一旦给了不安的她足够的抱持,她便会自己衍生出足够的安全感,不再会向你无止境索取安慰和在乎,甚至还能得到她的配合,感激,治愈她的焦躁。那么如何来进行抱持呢?比如说足够的耐心和倾听,共同生活目标的建立,合适的情感表达等。 说白了,抱持的本质就是你给我一点,我给你更多一些。你向我迈出第一步,那我就勇敢地向你跨出剩下的999步。 感情这东西其实是相互的,无谓的不求回报都是害怕得不到回报而进行自我安慰的大鬼话。情感的稳定增长都是建立在彼此方向一致的基础上,如果不是的话,所谓的抱持根本不具有一点意义。
人的心理其实是一种很微妙的东西,童年成长经历幸福美满的人长大后更有安全感更容易具备爱人的能力。 就像《香水》中葛奴乙他的童年成长经历充斥着暗黑,孤独,腐烂,甚至还有金钱的交易和肉体的荼毒,即使他心中爱的本能萌发,但他也是手足无措的,因为他根本不具有这种能力,所以无法去守护心中的爱和美。
生活由一段又一段关系组成。任何关系的分离和崩坍都会引起习惯的变化,但不要害怕和焦虑,尽量能从中去反思和学习。有些时候,我会质疑妈妈说的任何事情都要从别人的角度先出发思考问题,因为对于一个过度敏感的人来说,过多的从他人角度出发只会增强自己的自责感和流失自己的自信心,并且日日惶恐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够好,从而进入心理的怪圈模式。可是我发现有些事情,并不是你站在他人角度,以他人模式去理解就会得到回馈和珍视。感情是强者的道德,却并不是弱者的依靠。时间治愈一切,能量终会守恒,总有一天,我们丢失的终会以另一种形式回来,而我们也都会努力长成一个真正独立,成熟,有能力去爱的人,而不是因为恐惧失去,害怕遗弃、背叛和孤独而选择包裹自我。总有一天我们不会再热烈期待被谁深爱治愈创伤,期待着爱情的无所不能,因为我们会看见自己内在的缺失和惶恐,会走出被爱,被照顾的心灵舒适区域,成为一个原意主动去付出,拥有更多爱的能力的表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