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瓶颈期这件事
突然想聊聊关于瓶颈期的事情。 今天上班的时候,同事给我抱怨说,她减肥几个月,每天坚持跑步锻炼跳郑多燕,为的就是减十斤肉,可是现在的体重一直保持不变,让人士气大减,不想再坚持下去。记得我以前看过一篇专门聊减肥的帖子,里面有说到减肥瓶颈期的事情,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这个时期不管你如何拼命运动,体重还是会维持不变,因为身体已经适应了减肥初期阶段的各种变化,无法再轻易减重,而减肥者需要的是坚持和调整训练方式,甚至加大强度来度过这个时期。 除了减肥,生活中太多的时候我们都在遭遇瓶颈期,在某一个阶段因为看不到付出的回报而感到所做的一切都毫无意义。 想起我初到香港念书的时候,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言,周围陌生的一切让人遁入一种糟糕而迷茫的状态之中,为了尽快的融入我决定自学粤语。刚开始从网上下载了一些简单的教程,从九个音节开始学起,练习一些常用词汇的发音,每天听听时政广播,去街市买菜的时候尽量用粤语和商贩聊天,简单的对话很快也就掌握了。可是连个月之后我就遇到了瓶颈期,同样的学习方式似乎不太管用了,曾经听着像鸟语的快速对话依然听不懂,深层次的交流依然无法进行,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沮丧,加上逐渐繁忙的课业,进一步学习粤语的计划也就搁浅了。直到学期末的时候,那时我在民间NGO组织找到一份实习,主要工作就是对正在策划的一项社会活动进行问卷设计和调查,而调查对象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香港,年轻人都掌握三门语言——粤语,英语,普通话,所以即使不太会说粤语交流起来也不会觉得有障碍,而对于很多老一辈香港人来说,粤语就是唯一可以交流的语言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问卷涉及到的问题也并非普通的日常对话,被逼无奈只得捡起曾经的笔记,从以前小打小闹的学习到每天固定时间练习听说读写,睡前再听一个小时广播,找一起实习的香港同事练习和纠正发音,坚持一个月下来,真的也就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最后竟也顺利做完40份调查问卷,粤语的难关也算攻克了。 近一年我在自学法语,上周刚刚学完第一本法语初级教程,回想起来这又是另一个一个无比艰难的过程,而这一年之中我对“瓶颈期”的感受也异常深刻,那段时间我每天都觉得自己明天起来一定要把所有的法语书都扔掉,从此便无需再被十三种语态和永远理不清的动词耍得团团转,不会法语我一样可以好好生活那干嘛要拼命和它死磕呢?可是某个时刻我突然回想起以前那些骑车的日子,我不曾想过会有那么一天我可以骑着自行车翻越山峰,在那一个个艳阳高照的午后,就这样踩着这辆车,在每一秒都想就此结束的时间里咬牙坚持,直到达到山顶,再放低座椅俯冲下山,体会风从耳畔呼啸的声音,那种感受是如此美妙,和之前漫长的付出比起来,这种美好只有短短几分钟,却让我如痴如醉。 今天在国家地理上看见极限越野跑运动员pavel toropov的故事,他用九天的时间跑完了从香格里拉到独龙江的400多公里,用孤身奔跑的方式完成了对三川泽林的朝圣。可以想象这充满艰辛的一路,疲惫,伤痛,野外无法预知的风险,中途放弃的理由有太多,我相信很多的时候他都在思考这样看不到尽头的奔跑是否还有必要继续,亦或许对他来说无时无刻不是在经历瓶颈期,路途太过遥远而终点是如此望尘莫及。但当冰冷的独龙江水洗掉他一身的汗水和泥土,那样美妙的时刻足以让他忘记漫长来路的艰辛。 从小到大我也遭遇过无数个这样的时期,曾经每天苦座两个小时还是会在钢琴课上被老师误会从来没有练习,做完100道数学题下一次考试还是会遇到同样无法解答的难题,含着泪水的坚持成为内心的一种隐忍,直到有一天,曾经无数个小时的练习让我可以轻松的完成一首高难度的乐曲,不断做过的练习换来了一次全班最高分的荣誉,所有的汗水都退居幕后,被淹没在了周围渐渐响起的掌声里。瓶颈期也好,倦怠期也罢,我只是越来越相信除了浪费在爱情里无谓的等待,这世界上并没有毫无意义的坚持,你看窗台上那株曾经在艳阳下枯萎的栀子花不也要重新绽放花朵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