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只有面对才是唯一正解
有个朋友发状态说:一切的一切还是需要自己去面对!~
我不知道他发生了什么事,尽管我诚心诚意地发问了,他却没有大发慈悲地回答我。
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谁说只有面对才是唯一正解?!
《青春咖啡馆》里有这样一段话:“今天,我终于明白了,她阅读那些淡绿色的册子和‘不存在的路易斯’的传记,并不是要寻找一个行为准则。她只是想逃走,逃到更远的地方,用剧烈的方式割断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呼吸到自由的空气。”我要感谢故事里的这位女主角让我知道了阅读还有这样的作用。
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来就不止一个,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只会对别人或自己说,“勇敢去面对吧!”即使我们都知道那会很痛,会绝望,甚至可能窒息……却还非要把自己逼上这条绝路,那样的义无反顾,像个决心英勇就义的战士。我们为什么不能像Louki 那样,选择另外的路呢?当我们明知我们没有能力去面对的时候,就别逞强。也许,逃避逃避就过去了……
《青春咖啡馆》是法国著名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默出这个名字,我觉得人生都光辉了呢~)07年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里没有思想的传递,也没有能量的传播,他只是简单地呈现了一种生活状态——一群年轻的“流浪者”们在已经不复存在的巴黎的生活状态。他们每一个人都被不同的痛苦裹挟着,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逃避和摆脱,用尽办法只为不再忆起苦难,只为能用微笑去拥抱生活。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走进了青春咖啡馆——孔岱。又或者说,孔岱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光顾才成为了一个有青春可以失去的咖啡馆。他们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用他们最渴望的模样去接触身边新鲜的人儿,这里没人刨根问底,这里没人计较真假,他们谁也不在意身边的人有怎样的过去,在现实的生活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他们只在乎现在的时光,只在乎手中的酒杯,只被每一个真实的笑声打动,只享受每一张灿烂的笑脸……
书的扉页上有一段伤感的话:在真实生活之旅的中途,我们被一缕绵长的愁绪包围,在挥霍青春的咖啡馆里,愁绪从那么多戏谑的和伤感的话语中流露出来。
然而静版的书皮上却有这样的一个提问:您找到您的幸福了吗?
他们看似矛盾,却一点儿也不冲突。幸福喜欢隐匿于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去找寻它,即使这些方法在我看来有美好和糟糕之分,但不可否认的是,那段时光幸福与我们如影随形。这也许就够了,不是吗?幸福只能简单,它可以简单到只是某个瞬间,但你千万别指望它能复杂,复杂到可以维持一生。
虽然情境主义者们的观点有些极端,但在这个被场景和数据统治的社会里,也许我们可以尝试着“漂移”一下,让自己从无聊的模式化的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寻找一些别于常规的生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谁说面对才是唯一正解呢?
PS:国际情境主义者认为,在这个被商品和景观统治的社会中,创造精神和人生梦想失去了自己的家园,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到窒息,所以他们主张用创造生活取代“被动生活”,呼吁毫无拘束地生活,毫无节制地享受和游戏人生。工作和学习是束缚人的,所以,永远别工作,人生需要“漂移”。
“漂移”是一种快速通过各种环境的技巧,是指对物质化的城市生活,特别是建筑空间布局的凝固性的否定。“漂移”旨在使自我从无聊的模式化的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
我不知道他发生了什么事,尽管我诚心诚意地发问了,他却没有大发慈悲地回答我。
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谁说只有面对才是唯一正解?!
《青春咖啡馆》里有这样一段话:“今天,我终于明白了,她阅读那些淡绿色的册子和‘不存在的路易斯’的传记,并不是要寻找一个行为准则。她只是想逃走,逃到更远的地方,用剧烈的方式割断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呼吸到自由的空气。”我要感谢故事里的这位女主角让我知道了阅读还有这样的作用。
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来就不止一个,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只会对别人或自己说,“勇敢去面对吧!”即使我们都知道那会很痛,会绝望,甚至可能窒息……却还非要把自己逼上这条绝路,那样的义无反顾,像个决心英勇就义的战士。我们为什么不能像Louki 那样,选择另外的路呢?当我们明知我们没有能力去面对的时候,就别逞强。也许,逃避逃避就过去了……
《青春咖啡馆》是法国著名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默出这个名字,我觉得人生都光辉了呢~)07年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里没有思想的传递,也没有能量的传播,他只是简单地呈现了一种生活状态——一群年轻的“流浪者”们在已经不复存在的巴黎的生活状态。他们每一个人都被不同的痛苦裹挟着,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逃避和摆脱,用尽办法只为不再忆起苦难,只为能用微笑去拥抱生活。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走进了青春咖啡馆——孔岱。又或者说,孔岱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光顾才成为了一个有青春可以失去的咖啡馆。他们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用他们最渴望的模样去接触身边新鲜的人儿,这里没人刨根问底,这里没人计较真假,他们谁也不在意身边的人有怎样的过去,在现实的生活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他们只在乎现在的时光,只在乎手中的酒杯,只被每一个真实的笑声打动,只享受每一张灿烂的笑脸……
书的扉页上有一段伤感的话:在真实生活之旅的中途,我们被一缕绵长的愁绪包围,在挥霍青春的咖啡馆里,愁绪从那么多戏谑的和伤感的话语中流露出来。
然而静版的书皮上却有这样的一个提问:您找到您的幸福了吗?
他们看似矛盾,却一点儿也不冲突。幸福喜欢隐匿于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去找寻它,即使这些方法在我看来有美好和糟糕之分,但不可否认的是,那段时光幸福与我们如影随形。这也许就够了,不是吗?幸福只能简单,它可以简单到只是某个瞬间,但你千万别指望它能复杂,复杂到可以维持一生。
虽然情境主义者们的观点有些极端,但在这个被场景和数据统治的社会里,也许我们可以尝试着“漂移”一下,让自己从无聊的模式化的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寻找一些别于常规的生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谁说面对才是唯一正解呢?
PS:国际情境主义者认为,在这个被商品和景观统治的社会中,创造精神和人生梦想失去了自己的家园,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感到窒息,所以他们主张用创造生活取代“被动生活”,呼吁毫无拘束地生活,毫无节制地享受和游戏人生。工作和学习是束缚人的,所以,永远别工作,人生需要“漂移”。
“漂移”是一种快速通过各种环境的技巧,是指对物质化的城市生活,特别是建筑空间布局的凝固性的否定。“漂移”旨在使自我从无聊的模式化的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