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个毕设如何做到最后自己变得如此冷漠麻木六感尽失
何以落得此下场,我也是经历了毕业季混乱却又看似愉悦的酒足饭饱自在逍遥,以及这一个月无数天起床大难终于感觉补觉差不多了之后,才慢慢重拾这段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然后正视它。从学了建筑起,身体的累比起心累从来都是不值一提,直到现在一提到“建筑”两个字我都会身体不适反胃不已,简直匪夷所思。最近已经开始考虑何处有寺院可以短期修行了,一度以为这个尘世暂时难使我留恋。可是逃避终究是徒劳的,直面这血淋淋的半年我才有可能找到症结所在。
先说一下毕设的大致情况
毕设题目:500床综合医院
指导教授:一个十分严谨认真、有真才实学并且深谙建筑圈(无论学术还是行业)的教授。命不好,难得在毕业前能遇到一个好教授,心存感激。
时间:16周(外加画图时间具体我不愿意再想)
我的情况:
专业和学校都不是自己的选择,一个在高中天天埋头于数理化走火入魔的学生想去学纯工科或者物理本是一件正常的事,可父母嫌糟蹋了我的文艺情怀和美术天赋,鸡飞狗跳一手遮天让我学了建筑。这都无可厚非,在高中我们就是缺乏对各种专业的了解,父母的经验分析再怎么也是高我一筹,可惜我是个越长大越叛逆的家伙。大一拿了一等奖学金,因为都是些奇奇怪怪的基础训练,这些对一个学了八年美术差一点上美院的人来说没什么难度;大二因为对建筑的厌恶开始转向于参与各种社团、文体活动和学生会所以成绩堕落到一般(可是回想起青春,也就这些日子能拾掇拾掇);大三实在忍无可忍自觉情势不妙毅然去德国交换了一年半,期间的酸甜苦辣在之前的日志里已经有所描述,但是至少开始喜欢建筑。之后回来就是如众人所想的大五。
我是饭也不吃觉也不睡弃掉所有自己心爱的娱乐活动天天早六晚十二埋头于这个对我来说任务量超大(因为我是个水平不行悟性极差却又纠结于所有细节的人)的设计中,快交图一阵子基本包两宿睡一宿,我们寝室的人快不认识我了。某天是平生第一次觉得心脏负荷如此真实,心律不齐声音清晰得如同低音鼓,然后边愤恨得想无所谓万一猝死死了拉倒。本来想计划好申请和做毕设的时间配比两样兼得,申请学校本来就是DIY,自己状态实在过于不堪最后只能搁置晚半年申请。于是这半年总结就四个字:鸡飞蛋打。可千万别硬撑着以为时间精力比别人付出得多自己就能收获得多,我觉得自己付出200%能获得50%,别人付出70%也能获得50%。我知道有个词叫效率—可惜我睡觉也睡不着所以我就包宿去了,吃饭也吃不下我就不吃了,我又怎么不知道这是作践自己可是我竟然把作践坚持到了最后一刻。所以整个毕设过程就是一场彻彻底底的我输了的心理博弈和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经历过周周被否方案觉得自己时间来不及的悲痛,经历过看着别人画得又快又好我却完全被各种问题缠绕到窒息力不从心的焦躁,以及到最后破罐子破摔心灰意冷如死水。曾经经历过的美好感觉都随时间而逝难以重拾,痛苦的感觉倒是稍微一触碰都不敢再进半步。(真是匪夷所思呐)
别人都诧异得很,说你分儿还挺高的怎么这么不快乐—别这么幼稚,快乐跟分数从我上大学那一刻起就毫无关系了。我的不快乐是积攒了五年的,从对自我价值的自负到对自我价值的全盘否定,到现在,scheiße—我竟然找不到一样我能打心眼里喜欢的东西了,我找不到自己了诶。于是这半年就是我积攒多年的怨念的爆发点。是我总会比别人发现更多问题,还是别人发现的问题跟我一样多但是都解决了?—也许是他们放得下懂得轻重取舍,可我骨子里就是个极端的强迫症—也许我关注了比别人更细致的问题,又是个效率和能力低下的强迫症,且时间本来就太少,根本不够这样被挥霍。所以种种问题就这样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把我炸成了粉末。曾经我深信把自己逼上绝路能脱胎换骨结果化成了灰。
对于这半年的回顾我和家里人干了一仗(当然自从做了毕设性情大变之后,干仗完全是常事,是对之前我们之间缺乏沟通的一次集中爆发式弥补)。我爸说你们怎么能毕设做一个这么复杂的医院(顺便一提他是医生,前一阵子刚和医院新大楼的设计师沟通内部布置)谁又要求你想这么仔细了?我妈说我你怎么能要求自己一个本科毕设做到一个有十年工作经验的设计师的水平—所言极是。可是从最开始我从未这样想过。比别人强?做得比我们设计过一次医院的教授好?都是扯淡。我不过只有个单纯的想法,就是完完全全的投入,做到自己还算满意,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何况我的毕设还必须放作品集。可它终究是个500床的综合医院呐,说起来容易设计起来难。
我从不认为追求尽善尽美有什么不对,我读了大量的书和案例以求得解决我所发现的问题的方法,我无法忽视和假装没看到我注意到的问题(比如我猜我们教授在做方案的时候都没注意过CT、MRI之类的影像设备下方需要浇混凝土支撑或者至少结构有变化。这种细微的知识点是需要建筑师、设备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和医生一再商讨的,我一再想如果有些东西我不知道就不会这么纠结了,无知真的是快乐的(?))。我知道看似轻松又愉快的方法有的是,比如抄袭(当然借鉴是必需的,比如所有医院的建筑类型都不可能是完全创新的,做到最后感觉这个设计像是类型的连续选择题,选择医院街还是集中式还是其他,每个分支选择何种功能,手术部选择何种洁污分流方式,诸如此类)。可是我总会中邪似的选择HARD模式,为了解决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我得付出更多时间精力但我从来不认为这是白费,可是最终确实是扔掉了设计外的一切心力交瘁。努力的上限我从来把握不准。于是每每到最后,当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的时候我的自信心都会严重受挫,每一个设计最大的敌人都是我自己。我不怎么在乎外界对我的设计的评价,只求自己能给自己一个肯定—葛朗台比起我也算慷慨。我总坚信无论解决与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能得到成长,结果却不容乐观。
我的指导教授是个阅人无数的人。前几节课他跟我说你最好不要整护理单元的创新因为我们时间有限不可能搞研究的;之后否定掉我的方案因为他确实实践过医院街模式比起其他模式必然有其优越性,倒也无可厚非;一节课上还跟我说你太钻牛角尖,可别抑郁—阅人无数就是厉害,一针见血一语成谶。我以为自己的理性思维能比起其他毕设题目更好胜任医院这个设计题目,too young too naïve。
于是总结起来大致就这样几个问题:
—努力的上限如何确定?
—如何才能发自内心报以自己一个肯定的微笑?
—怎么能确定自己深信的东西是正确的?
坚守一个信条却看不到光的时候不一定是错的吧?
把这样血淋淋又幼稚的心理活动解剖,感觉心脏又不太舒服了。
也许题目不应该是“论”,而是“问”。
先说一下毕设的大致情况
毕设题目:500床综合医院
指导教授:一个十分严谨认真、有真才实学并且深谙建筑圈(无论学术还是行业)的教授。命不好,难得在毕业前能遇到一个好教授,心存感激。
时间:16周(外加画图时间具体我不愿意再想)
我的情况:
专业和学校都不是自己的选择,一个在高中天天埋头于数理化走火入魔的学生想去学纯工科或者物理本是一件正常的事,可父母嫌糟蹋了我的文艺情怀和美术天赋,鸡飞狗跳一手遮天让我学了建筑。这都无可厚非,在高中我们就是缺乏对各种专业的了解,父母的经验分析再怎么也是高我一筹,可惜我是个越长大越叛逆的家伙。大一拿了一等奖学金,因为都是些奇奇怪怪的基础训练,这些对一个学了八年美术差一点上美院的人来说没什么难度;大二因为对建筑的厌恶开始转向于参与各种社团、文体活动和学生会所以成绩堕落到一般(可是回想起青春,也就这些日子能拾掇拾掇);大三实在忍无可忍自觉情势不妙毅然去德国交换了一年半,期间的酸甜苦辣在之前的日志里已经有所描述,但是至少开始喜欢建筑。之后回来就是如众人所想的大五。
我是饭也不吃觉也不睡弃掉所有自己心爱的娱乐活动天天早六晚十二埋头于这个对我来说任务量超大(因为我是个水平不行悟性极差却又纠结于所有细节的人)的设计中,快交图一阵子基本包两宿睡一宿,我们寝室的人快不认识我了。某天是平生第一次觉得心脏负荷如此真实,心律不齐声音清晰得如同低音鼓,然后边愤恨得想无所谓万一猝死死了拉倒。本来想计划好申请和做毕设的时间配比两样兼得,申请学校本来就是DIY,自己状态实在过于不堪最后只能搁置晚半年申请。于是这半年总结就四个字:鸡飞蛋打。可千万别硬撑着以为时间精力比别人付出得多自己就能收获得多,我觉得自己付出200%能获得50%,别人付出70%也能获得50%。我知道有个词叫效率—可惜我睡觉也睡不着所以我就包宿去了,吃饭也吃不下我就不吃了,我又怎么不知道这是作践自己可是我竟然把作践坚持到了最后一刻。所以整个毕设过程就是一场彻彻底底的我输了的心理博弈和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经历过周周被否方案觉得自己时间来不及的悲痛,经历过看着别人画得又快又好我却完全被各种问题缠绕到窒息力不从心的焦躁,以及到最后破罐子破摔心灰意冷如死水。曾经经历过的美好感觉都随时间而逝难以重拾,痛苦的感觉倒是稍微一触碰都不敢再进半步。(真是匪夷所思呐)
别人都诧异得很,说你分儿还挺高的怎么这么不快乐—别这么幼稚,快乐跟分数从我上大学那一刻起就毫无关系了。我的不快乐是积攒了五年的,从对自我价值的自负到对自我价值的全盘否定,到现在,scheiße—我竟然找不到一样我能打心眼里喜欢的东西了,我找不到自己了诶。于是这半年就是我积攒多年的怨念的爆发点。是我总会比别人发现更多问题,还是别人发现的问题跟我一样多但是都解决了?—也许是他们放得下懂得轻重取舍,可我骨子里就是个极端的强迫症—也许我关注了比别人更细致的问题,又是个效率和能力低下的强迫症,且时间本来就太少,根本不够这样被挥霍。所以种种问题就这样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把我炸成了粉末。曾经我深信把自己逼上绝路能脱胎换骨结果化成了灰。
对于这半年的回顾我和家里人干了一仗(当然自从做了毕设性情大变之后,干仗完全是常事,是对之前我们之间缺乏沟通的一次集中爆发式弥补)。我爸说你们怎么能毕设做一个这么复杂的医院(顺便一提他是医生,前一阵子刚和医院新大楼的设计师沟通内部布置)谁又要求你想这么仔细了?我妈说我你怎么能要求自己一个本科毕设做到一个有十年工作经验的设计师的水平—所言极是。可是从最开始我从未这样想过。比别人强?做得比我们设计过一次医院的教授好?都是扯淡。我不过只有个单纯的想法,就是完完全全的投入,做到自己还算满意,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何况我的毕设还必须放作品集。可它终究是个500床的综合医院呐,说起来容易设计起来难。
我从不认为追求尽善尽美有什么不对,我读了大量的书和案例以求得解决我所发现的问题的方法,我无法忽视和假装没看到我注意到的问题(比如我猜我们教授在做方案的时候都没注意过CT、MRI之类的影像设备下方需要浇混凝土支撑或者至少结构有变化。这种细微的知识点是需要建筑师、设备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和医生一再商讨的,我一再想如果有些东西我不知道就不会这么纠结了,无知真的是快乐的(?))。我知道看似轻松又愉快的方法有的是,比如抄袭(当然借鉴是必需的,比如所有医院的建筑类型都不可能是完全创新的,做到最后感觉这个设计像是类型的连续选择题,选择医院街还是集中式还是其他,每个分支选择何种功能,手术部选择何种洁污分流方式,诸如此类)。可是我总会中邪似的选择HARD模式,为了解决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我得付出更多时间精力但我从来不认为这是白费,可是最终确实是扔掉了设计外的一切心力交瘁。努力的上限我从来把握不准。于是每每到最后,当问题无法得到解决的时候我的自信心都会严重受挫,每一个设计最大的敌人都是我自己。我不怎么在乎外界对我的设计的评价,只求自己能给自己一个肯定—葛朗台比起我也算慷慨。我总坚信无论解决与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能得到成长,结果却不容乐观。
我的指导教授是个阅人无数的人。前几节课他跟我说你最好不要整护理单元的创新因为我们时间有限不可能搞研究的;之后否定掉我的方案因为他确实实践过医院街模式比起其他模式必然有其优越性,倒也无可厚非;一节课上还跟我说你太钻牛角尖,可别抑郁—阅人无数就是厉害,一针见血一语成谶。我以为自己的理性思维能比起其他毕设题目更好胜任医院这个设计题目,too young too naïve。
于是总结起来大致就这样几个问题:
—努力的上限如何确定?
—如何才能发自内心报以自己一个肯定的微笑?
—怎么能确定自己深信的东西是正确的?
坚守一个信条却看不到光的时候不一定是错的吧?
把这样血淋淋又幼稚的心理活动解剖,感觉心脏又不太舒服了。
也许题目不应该是“论”,而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