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美好
这个题目挺二的,总能让人联想到负面词汇:盲目、易被教唆、资质平庸,而加以鄙视。
但从小,被教导“吾日三省吾身”,想多了,而患得患失就多,烦恼也就多了。这种偏负面的情绪填满内心是很痛苦的。再加上我又过多偏执,也就更不容易得到解脱。
我认为人分三类,一天生的里外质朴而如一;二具有一定智慧,知晓多,就形成了复杂而矛盾的综合体;三悟透一切,无迷茫不偏执。
用玻璃容器来比喻此三类人的心。
第一类,容器是实心的,全玻璃,阳光可以直接射穿,但过后不留任何痕迹。
第二类,容器里装载的东西纷杂,然后一直太在意容器的尺寸。认为尺寸能化解问题。
第三类,容器看似存在,实则无形。无所谓尺寸,也就无所谓内容。驾驭规律,信手拈来。
不巧,我就是第二类人。做不到纯,轻视第一类;遥望第三类,拼命的往容器塞东西,期望能够量变引起质变,而自我折磨。
如果此生都不能参透一切,那又会不会遗憾呢?这三类实际上有等级区分吗?没有,每个人都过活自己。好,坏,都是相对的。
那我追求的菩提,又算什么呢?围城效应,或者只是不甘心成为普通的第二类?自我纠结。
如何正确看待过去,现在,未来?
遗憾过去,煎熬现在,依然梦想追求未来?
苦笑随风。
我可以当个粉刷匠,不在意我所谓的好坏,把一切粉刷上普世的美好的色彩,也就能自我解脱。
我苦乐多。
但从小,被教导“吾日三省吾身”,想多了,而患得患失就多,烦恼也就多了。这种偏负面的情绪填满内心是很痛苦的。再加上我又过多偏执,也就更不容易得到解脱。
我认为人分三类,一天生的里外质朴而如一;二具有一定智慧,知晓多,就形成了复杂而矛盾的综合体;三悟透一切,无迷茫不偏执。
用玻璃容器来比喻此三类人的心。
第一类,容器是实心的,全玻璃,阳光可以直接射穿,但过后不留任何痕迹。
第二类,容器里装载的东西纷杂,然后一直太在意容器的尺寸。认为尺寸能化解问题。
第三类,容器看似存在,实则无形。无所谓尺寸,也就无所谓内容。驾驭规律,信手拈来。
不巧,我就是第二类人。做不到纯,轻视第一类;遥望第三类,拼命的往容器塞东西,期望能够量变引起质变,而自我折磨。
如果此生都不能参透一切,那又会不会遗憾呢?这三类实际上有等级区分吗?没有,每个人都过活自己。好,坏,都是相对的。
那我追求的菩提,又算什么呢?围城效应,或者只是不甘心成为普通的第二类?自我纠结。
如何正确看待过去,现在,未来?
遗憾过去,煎熬现在,依然梦想追求未来?
苦笑随风。
我可以当个粉刷匠,不在意我所谓的好坏,把一切粉刷上普世的美好的色彩,也就能自我解脱。
我苦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