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理不息 —— 豆瓣读书的阅读归纳
又倒腾了半天的豆瓣.....
今天豆瓣就像是一个房间一样,包罗万有,将你的所有兴趣纳入其中,再一一整理。
奈何离开豆瓣很久,所以回来使用的时候都已经无从所适,还要翻看一下《xxx教你如何使用xxx》等的这种技巧秘籍,有点搞笑。
整理豆瓣读书是唯一觉得最为有用的事情,归纳好 想读,在读,已读,购书单还有豆列,这一年来看的书也总算是由杂乱无章变为有个归宿了。但我可没别人的那么好心机,纯粹倒腾。
想读:准备要看的书;将平时闲逛时发现想看的书都收纳其中,等到手里的书看完后就即可从 想读 里挑选。
在读:正在看的书;实话来说,原本觉得在读的确是个挺搞笑的功能,明明自己都已经在读这本书了,记录一下又觉得好像有点多余。但然而也并不算是,由于有时候会一次性阅读两三本书,有些书会读了一半而又被遗忘,打开 在读,就能记得起来。而在阅读的时候,添加一下笔记或许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已读:已经读完的书;这个整理也就是记录一下已经看完的书,然后慢慢沉醉一下这个书本的堆积过程,满满的成就感有木有?你别说,我个人还真有。最后认真地写上一段书评,将一本书重新整理再描述,这也算是一种阅读后的最大乐趣,虽然我经常懒得去写就是了。
购书单:豆瓣里的购物车;其实阅读的时候,都是使用kindle比较多,因为实在是方便,出门只带kindle,就等于带着全部的书,而且正版电子书成本不高,排版阅读感很好,推送方便,实在是想不到要去拒绝kindle的理由,至于众多实体书爱好者所唠叨的水墨味与手感,我只能说他们真的没有认真使用过kindle。
但我目前记录在购书单里存在的书,我也的确是要真心想买实体书的。对于我个人习惯来说,当看完或预览到好的书的时候,就会购买一本实体书,把它放在书架,待到突然想起书里的某段文字,就可以随即拿出翻看,这一点,我承认比找kindle有优势(因为kindle里看完的书都会删除,重新在云端下载会好麻烦)。
有时候同一本书我还会同时购买电子版和实体书,这样就可以身处于不同环境都能随时切换模式。还有就是,将自己喜欢的书籍收藏在书架,也不妨是一件乐事。
豆列:善于整理的文件夹;豆瓣推出豆列的时候也忘记是什么时候了,不过豆列的作用也是强大,它的作用于归纳,归纳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尤其对于我这种凌乱的人来说,更为重要。只说关于读书的豆列,我创建了一个《2015年书单》,将这一年来所看的书都归纳进去,那么,以后16年,17年,也决定如是操作。别问我这样操作有什么意义,这只算是自己对自己的一个重新认知而已,别深究。
往后还会归纳一些系统性一点的书籍,例如同一个作者的豆列,又或者同一学术性书籍的豆列,这些那些的,这也算一种挺好的阅读归纳法。久而久之,聚集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小小的微缩研究所了,这样还是挺有趣的。
豆瓣读书大概就是这样地倒腾了,至于电影和音乐,也大概如是操作,不过使用率不会太高就是了。其实豆瓣也算是一种对于精神上的整理,生活太多的杂乱无章,有时候还是必须要整理一下的,不然待到年末花开时,还真的不知道从何拾起。豆瓣虽然一直被冠以文艺青年的聚集地之名,但个人觉得,很多人不是因为文艺才会使用豆瓣的,而是因为使用了豆瓣,才会被人误以为文艺,而像我这样的无聊人,在豆瓣还是比比皆是的.....
今天豆瓣就像是一个房间一样,包罗万有,将你的所有兴趣纳入其中,再一一整理。
奈何离开豆瓣很久,所以回来使用的时候都已经无从所适,还要翻看一下《xxx教你如何使用xxx》等的这种技巧秘籍,有点搞笑。
整理豆瓣读书是唯一觉得最为有用的事情,归纳好 想读,在读,已读,购书单还有豆列,这一年来看的书也总算是由杂乱无章变为有个归宿了。但我可没别人的那么好心机,纯粹倒腾。
想读:准备要看的书;将平时闲逛时发现想看的书都收纳其中,等到手里的书看完后就即可从 想读 里挑选。
在读:正在看的书;实话来说,原本觉得在读的确是个挺搞笑的功能,明明自己都已经在读这本书了,记录一下又觉得好像有点多余。但然而也并不算是,由于有时候会一次性阅读两三本书,有些书会读了一半而又被遗忘,打开 在读,就能记得起来。而在阅读的时候,添加一下笔记或许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已读:已经读完的书;这个整理也就是记录一下已经看完的书,然后慢慢沉醉一下这个书本的堆积过程,满满的成就感有木有?你别说,我个人还真有。最后认真地写上一段书评,将一本书重新整理再描述,这也算是一种阅读后的最大乐趣,虽然我经常懒得去写就是了。
购书单:豆瓣里的购物车;其实阅读的时候,都是使用kindle比较多,因为实在是方便,出门只带kindle,就等于带着全部的书,而且正版电子书成本不高,排版阅读感很好,推送方便,实在是想不到要去拒绝kindle的理由,至于众多实体书爱好者所唠叨的水墨味与手感,我只能说他们真的没有认真使用过kindle。
但我目前记录在购书单里存在的书,我也的确是要真心想买实体书的。对于我个人习惯来说,当看完或预览到好的书的时候,就会购买一本实体书,把它放在书架,待到突然想起书里的某段文字,就可以随即拿出翻看,这一点,我承认比找kindle有优势(因为kindle里看完的书都会删除,重新在云端下载会好麻烦)。
有时候同一本书我还会同时购买电子版和实体书,这样就可以身处于不同环境都能随时切换模式。还有就是,将自己喜欢的书籍收藏在书架,也不妨是一件乐事。
豆列:善于整理的文件夹;豆瓣推出豆列的时候也忘记是什么时候了,不过豆列的作用也是强大,它的作用于归纳,归纳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尤其对于我这种凌乱的人来说,更为重要。只说关于读书的豆列,我创建了一个《2015年书单》,将这一年来所看的书都归纳进去,那么,以后16年,17年,也决定如是操作。别问我这样操作有什么意义,这只算是自己对自己的一个重新认知而已,别深究。
往后还会归纳一些系统性一点的书籍,例如同一个作者的豆列,又或者同一学术性书籍的豆列,这些那些的,这也算一种挺好的阅读归纳法。久而久之,聚集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小小的微缩研究所了,这样还是挺有趣的。
豆瓣读书大概就是这样地倒腾了,至于电影和音乐,也大概如是操作,不过使用率不会太高就是了。其实豆瓣也算是一种对于精神上的整理,生活太多的杂乱无章,有时候还是必须要整理一下的,不然待到年末花开时,还真的不知道从何拾起。豆瓣虽然一直被冠以文艺青年的聚集地之名,但个人觉得,很多人不是因为文艺才会使用豆瓣的,而是因为使用了豆瓣,才会被人误以为文艺,而像我这样的无聊人,在豆瓣还是比比皆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