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 —— 包容
《富春山居圖》第二段是整張畫卷的主體群山,視覺推到與山面對面的特寫。群山以中央主峰爲君位,兩側四周,群峰相互拱拜稽首,可以看出黃公望在山與山之間經營位置的講究

主山巍巍,堂堂正正,用標準的長披麻皴法構成金字塔狀的端正大氣,有不可撼動的君位的莊嚴,厚實飽滿,是可以承載一切,包容一切的大地的主體。主山下有近景的坡陀,幾株小樹,俯仰自得,彷彿在主體大山的庇護之下,可以在天地小小一角,安享美好時光 夏圭善用斧劈皴法,《溪山清遠圖》是“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的孤傲清高;范寬善用雨點皴法,《谿山行旅圖》則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盛氣淩人。而黃公望筆下長披麻皴法構成的山體則是更多一份包容的大氣 近景松林墨色濃郁,像刻意點醒瀏覽者的視覺,松林下一樵夫荷鋤而立,這麼微小的生命,在主體大山之前,很少有人會看到,但確實是畫家關心牽掛的生命。一生都在為受苦者、貧窮者、孤獨者占卜,黃公望熟讀《易經》,他早已深知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包容力量 “ 泰山不辭抔土 故能成其大 江海不辭細流 故能成其廣 ”。長卷大山,常常忽略卑微小處,但忽略小處,也必然不能成其大 《寫山水訣》中有一段黃公望的畫作自述,可以和他的繪畫原作第二段對照: “ 山頭要折搭轉換 山脈皆順 此活法也 ” “ 衆峰如相揖遜 萬樹相從 如大軍領卒 森然有不可犯之色 ” 黃公望在第二段的群山之間安排山脈的轉折,如同常說的“龍脈”,如同君臣,如同主帥與軍卒的倫理關係,森然有一種秩序。樹叢在山巒之間的佈置,也更是隨山的脈理發展,這是黃公望說的“活法”,找到山水脈理,才有活的佈局

佈置在山巒土坡上的村落房舍,是山野人家的居住之所,層巒環抱,可以找到通往村落人家的道路。道路蹊徑,峰迴路轉,依傍着山腳下的溪谷急湍,水瀨奔流,畫家僅用寥寥幾筆細線勾勒,幾塊巨石,石隙急水瀉玉,彷彿可以聽到潺湲水聲 從水瀨的源口上溯,隔着一排樹叢,山谷深壑間,浮淌一帶留白的雲氣。“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窮”是絕望,“起”是希望,水窮雲起,禍福相依,黃公望官場失意,卻因此師從趙孟頫,成為一代山水大家,修道的黃公望透徹生命與自然的相同道理,都是在走到“窮絕”之處,才看得到靈動雲嵐冉冉“升起”,《富春山居圖》處處禪機,充滿了哲學的智慧和文學的美 [ ----- The End ----- by 番茄_summ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