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人称得上是个「有趣的人」?
描述有趣本身是一件有点“无趣”的事,那么让我描述一下“无趣”吧。躲开了那些无趣的人,剩下的就是各种各样有趣的人,和他们在一起,只会感到“时间过得很快”,而不是“日子很长”。
我读了四年大学,想清楚了一件事:“要努力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但是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更为重要,虽然这很难。”
个人观点中的有趣的人要有几分痴几分理性几分自知再加少量不合时宜。
痴气让人专注让人能回到赤子的状态,所做即所爱听起来简单,但能爱得毫无拘束能达到真正融入的人并不多,总会有点状况会让人世俗化。在爱情中的痴气也有一种别样的美,内心完全的打开有种「四下是蓝空气,秋天黄叶飘飘」的感觉,用言语形容的话大约是纯粹。
再说理性,逻辑之美和所谓的「死理性」又有不同,不是说学文科就不能理性学理工科就特别理性,可以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应该是理性的第一步,「看得特别开」虽然在有些人的感觉中是态度问题,我总觉得这是一种很理性的状态(这里保留意见)。
自知也是听着简单,其中包含着对事物的敬以及自傲和谦虚,在世间既能拥有力量又可以完全温和。不狂傲不谦卑状态太妙了,对别人的质疑不乱自我怀疑以及遇见别人的瑕疵也可以只是觉得有趣不非去争个你死我活。( 所谓呵呵一笑泯恩仇(误)
然后一点点的不合时宜也是有趣,制度规律以及社会化之外的偏差总会带来惊喜。而完全的不合时宜不近人情,单体的思维和群体的思维都是有意思的东西,想不太清总让人觉得有点遗憾。
所谓的幽默在我个人感觉是外部属性,不是内在的所以决定不说。
然后爱情上,还是觉得喜欢上了就有趣了。
有趣是属于两个人的,一个「高雅」一个「低俗」想想都觉得没有趣,如果一心索取的话,找个普通意义上会逗乐的就够了。(其实普通意义上会逗乐的都不想给,一心索取太无趣了。)
明朝张岱的《祁止祥癖》 开篇就是名例: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上面说的是交友,但我认为作为相伴一生的标准也并无不可。
我读了四年大学,想清楚了一件事:“要努力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但是成为一个有趣的人更为重要,虽然这很难。”
个人观点中的有趣的人要有几分痴几分理性几分自知再加少量不合时宜。
痴气让人专注让人能回到赤子的状态,所做即所爱听起来简单,但能爱得毫无拘束能达到真正融入的人并不多,总会有点状况会让人世俗化。在爱情中的痴气也有一种别样的美,内心完全的打开有种「四下是蓝空气,秋天黄叶飘飘」的感觉,用言语形容的话大约是纯粹。
再说理性,逻辑之美和所谓的「死理性」又有不同,不是说学文科就不能理性学理工科就特别理性,可以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应该是理性的第一步,「看得特别开」虽然在有些人的感觉中是态度问题,我总觉得这是一种很理性的状态(这里保留意见)。
自知也是听着简单,其中包含着对事物的敬以及自傲和谦虚,在世间既能拥有力量又可以完全温和。不狂傲不谦卑状态太妙了,对别人的质疑不乱自我怀疑以及遇见别人的瑕疵也可以只是觉得有趣不非去争个你死我活。( 所谓呵呵一笑泯恩仇(误)
然后一点点的不合时宜也是有趣,制度规律以及社会化之外的偏差总会带来惊喜。而完全的不合时宜不近人情,单体的思维和群体的思维都是有意思的东西,想不太清总让人觉得有点遗憾。
所谓的幽默在我个人感觉是外部属性,不是内在的所以决定不说。
然后爱情上,还是觉得喜欢上了就有趣了。
有趣是属于两个人的,一个「高雅」一个「低俗」想想都觉得没有趣,如果一心索取的话,找个普通意义上会逗乐的就够了。(其实普通意义上会逗乐的都不想给,一心索取太无趣了。)
明朝张岱的《祁止祥癖》 开篇就是名例:
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上面说的是交友,但我认为作为相伴一生的标准也并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