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剑桥这一年
![]() |
叹息桥 |
【剑桥大雨转晴】
躲在角落里哭泣的那个是你,在阳光里奔跑的那个也是你。
千变万化的你,晴雨不定的你,抓不住的你。
快乐和痛苦都是自己给的,孤独和陪伴也是自己给的。
一切都在于你的心。
这是2015年6月25日。凌晨3点的波音777穿梭在几万英尺的高空云层里。上海出发的夜间航班,一路向西飞行,从一个黑夜进入另一个黑夜。发动机的声音轰轰隆隆,周围的人都进入了梦乡,而我却无法合眼。
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夜航西飞,也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一个人坐飞机。之前的每一次飞行,对目的地都是无比期待。有时是出发去往一个陌生的国家旅行游学,虽然未知,却充满期待;有时是在外漂泊了一段日子之后坐上回家的航班,心中满是对家的渴望。而这一回,是我第一次觉得,前方,是我所不愿意到达的前方。因为下了飞机之后,迎接我的,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昨天是我的生日,前一分钟我还在家中悠闲地看着电视,后一分钟却接到了学校里的电话,得知硕士论文进展不顺,必须马上回剑桥进行答辩。这个消息好似晴天霹雳,令我措手不及。虽然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的心里就有点没底,可是我真的没有想到这样的事它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该来的还是来了,我躲也躲不及。其实几天前从剑桥飞回家的这个决定,我做得很仓促,也有些任性。从订机票到收拾行李到起飞,前后也只不过一天多。结束了所有课程、交完毕业论文的我,早已是归心似箭。或许很多漂在海外的留学生都和我一样,会在某些瞬间特别想要回家。虽然有新的交友圈,但那对于一定程度上缺乏精神支柱的我们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许多时候,我觉得自己就是一只漂在海里的纸船,或是游荡在空中的气球,被浪打湿了、被强风吹破了,如果不快点靠岸、快点着陆,便只有沉入海底、落入山谷。回家,回家,身体里的每一处细胞都在召唤我。
所以当我知道我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赶回英国做答辩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崩溃的。我躺在母亲身边哭得好像整个心肺和五脏六腑都掏空了。我不仅觉得委屈,觉得努力白费,更觉得本来卸下的担子突然加重,有些害怕面对。没想到,进入23岁这天的我,竟收到这样一份“礼物”。这22年的人生可以说是顺顺利利,没有太大的挫折阻挡,因此上天希望我能够更为深刻地去体验成长所将经历的阴晴雨雪。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真正发现,我是多么的软弱。遇到困境,我好像只想抗拒和逃避。我畏惧它、排斥它、不愿直面它,想要一直躲在父母身后,躲在舒适区。我甚至想获得闭上眼再睁开时挫折就自动离开的超能力。我丢掉了曾经满腹的自信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变得懦弱,变得畏缩不前,变得安于现状,变得心浮气躁,变得停滞不前。我放任自己这些人性中的弱点,任他们肆意蔓延,任他们吞噬我的心智、我曾经的乐观、我的理想。我难以集中精力,更是暂时丧失了全力以赴做好一件事的决心和毅力,我忘记了那种为目标不断努力的感觉,我丢掉了自己。
然而,该面对的从来不可能真正逃避。无论我多么不情愿、多么抗拒,我仍然要回去独自面对一切。我深知学位于我的重要性,也明白这就是成长的代价。于是我下定决心把从前的自己找回来。我不仅要把她找回来,还要让她变得更好,更自信,更懂得坚持。只要尽全力,结果一定不会差。
事实证明,上天不会辜负那些努力的人。剑桥的晴天总还是多过雨天。
回到学校准备答辩的那几天,我查尽中英文论文答辩的有关资料,尽可能地和导师沟通,约见相关领域的博士一起研究考官可能会提到的问题,撰写答案,改进答题技巧。我把想到的问题用手机录音下来,自己和自己一遍又一遍地进行模拟答辩。我和挚友、和母亲倾诉,从他们那里获得更多的力量。
答辩那天,一切进行得十分顺利。考官并没有问到我意料之外的问题,他们似乎对我研究的课题很感兴趣,整个过程不像是考试,倒更像是一场学术讨论。我尽全力地把我所学习到、了解到的东西表达出来,也真诚地告知给他们哪些是我所不甚熟悉的领域。到最后,我似乎十分享受这一场讨论,也看到了考官们的频频点头和微笑。当我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这硕士学位是拿定了。这一次的经历,是我一年剑桥生活的结尾,也是高潮。所有积累在一起的压力、焦虑、不安、失望、沮丧、挫败,被“论文答辩”这一根最后的稻草和英国的夏日高温点燃。然而我却学会了用沉着和努力把它浇灭。
没有人的人生不是坎坷的,但是也没有不会停下来的雨。身处困境,不要回头、也不要看太多从今往后,最重要的是,埋头做好当下该做的事,一点一点地完成现在该完成的任务,一切就一定会好起来。
![]() |
雪天里的国王学院 |
![]() |
夕阳下的国王学院 |
【在剑桥的读书体验】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作别低空飞过的论文。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导师的脸。
波光里考官的背影,在我的心头翻涌。
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眼中泪;
哭晕在书堆间,沉淀着咖啡杯里的梦。
寻梦摁住键盘,向字数更多处码呀!
一惊醒,望向已经透亮的天空:
刚写的三千字,消失在删除键中。
但我不能怪谁,重写是唯一的出路。
早起的乌鸦也为我哀伤,哀伤是我的主旋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怕只带走一纸学位。
在剑桥读书,在外人看来是一件光荣、骄傲的事,是几辈子修来的机遇,更是一个令人望尘莫及的高度。剑桥的英国人,要么是威廉王子那样非富即贵的人,要么就是智商高到一定境界。剑桥的外国人也是如此。剑桥的中国留学生,基本上就是爸妈、亲戚、同学、朋友眼中“学霸”一词的真正所指,甚至是被奉为“神”一般的存在。各大学术排名机构、就业机构所得到的统计数据栏上,剑桥牛津往往占尽风头。在别人眼中,只要你的头上顶着这道光环,你就是优秀的化身。
然而,不是所有的牛剑人都拥有牛顿和霍金一样的天才头脑,或是奥斯卡王尔德和雪莱一般的文学造诣。更多情况下,我们只是比同届的人,付出了多一点点的努力而已。然而,即便是我们心里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我们仍然会尽力表现出自己的“精英”姿态,否则,巨大的自卑会将自己的信心吞噬。这自卑,源自已知,也源自未知。已知的是,每个人都是他之前学校的佼佼者,每个人都的确是优秀。而未知的是,身处这样一个世界最高级学府,你比别人优秀在哪里,你的位置又在哪里。出于这两方面的因素,有的人会更自信,而更多的人,则会陷入一种“觉得自己特别渺小,渺小到尘埃里去”的感觉当中。我就是后一种。
我所在的拉丁美洲研究学硕士项目,一个班只有14个人,除了我这唯一一个亚洲人之外,其余13人均来自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这三个英语母语国家,而且几乎所有人都会说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语,都去过拉丁美洲。而我呢,英语是二外,虽然熟练,但毕竟不是母语;学过一段时间西语,但只能算是入门级;我也从未去过拉美(后来去了古巴)。从一开始,我好像就以这些角度给自己烙上了一个“没有其他同学”优秀的印记。课堂上,我即便是读过了教授规定的文章书籍,也很难像其他人一样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别说是结合自己在拉美的实际经历,因我压根就没去过。每周几百页的阅读量,让我的确是有些喘不过气来。时间一长,我就完全“沦落”成了一个在课堂上默默聆听、默默写笔记的学生,只很偶尔地会主动参与讨论。若有不懂之处,我更倾向于课后拿去问教授。因为我不必红着脸接受他人齐刷刷的目光,也不用担心是否会因为自己英语说得没有他们流利而让大家不耐烦。
我并没有因为我的努力而再次成为学霸中的学霸。在剑桥,所有人都很努力,甚至比你还要努力。我无法理解为什么有的人精力可以如此充沛,他们每天排满了行程,社团、讲座、课程、做实验、研讨会、图书馆、见导师、约朋友、谈恋爱、运动,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却仍然可以拥有出色的成绩。他们好像总有花不完的时间,一小时拆成两小时来过,睡觉只睡别人的一半还可以没有黑眼圈。
但这种人只是少数。其实,如果你一天只想着做好一到两件事,你还是可以拥有足够的睡眠,和一些用来放空的时间。这也是我自己,以及我身边大多数人的生活。比如就读药理学博士的印度室友萨格尔的日常,就是9点起床,10点去实验室,18点回来,21点晚餐,凌晨睡觉。比如工程系水资源管理的墨西哥大姐克劳迪娅通常在家分析数据、写报告,偶尔去健身房、见伙伴、参与墨西哥社团聚会、去研讨会。再比如读文科的我,每天发呆看书散步吃饭。我所住的宿舍一共15个人,除了需要做实验的几个人每天朝九晚五之外,其他人的生活都不算太过忙碌。当然,论文、考试负担繁重的时期另当别论。那种时候,往往一天五杯咖啡,通宵达旦。此番情景,与轰动一时的美国高校“凌晨四点图书馆”新闻颇为相似。我想,全世界的大学也许都是一样的。
在国人当中流传最广的一段剑桥轶事,当属一代才子徐志摩当年在国王学院当访问学者期间,泛舟康河并写下《再别康桥》的那一段佳话。而“泛舟”(英文:punting)这一活动,我想在徐志摩来之前就已经是游览剑桥必玩的娱乐项目之一。观光者们倚靠船上,听划船的帅气小哥讲解剑桥的古往今来、奇闻趣事,看尽河岸两边的动人景致,沉醉于河水的柔波之中,想象志摩那深深的眷恋。若是遇到天公放晴,最是惬意不过。我不知道志摩兄当年作为访问学者是否有许多的论文要写、讲座要做,但至少他不像我们这些学生一样,为了那一纸学位前赴后继、“头悬梁锥刺股”。他定是比我们多出许多可以供养自己闲情雅致的时间,因而也才有了那“轻轻走、轻轻来”的心境。而我,许多次都只是匆匆地从国王学院的桥上经过,看着康河,喊着娘。
![]() |
圣约翰学院 |
在剑桥的这一年,我最庆幸我遇见了三两好友以及最贴心的室友们。在繁重的学业之外,生活里一直都点缀着一些色彩。
我最欢喜剑桥的风景如此柔美,有了穿城而过的康河,有了几百年来保存完好的古老建筑,有了春夏里绿到醉人的树和随性绽放的花,在阳光的魔术手之下,展现出万千变化。
我更感到欣慰,即使曾经被负面情绪压得喘不过气,人生当中拥有这样一段求学时光,亦当浓墨重彩。
我曾陷入低谷,曾有过逃避困境的心理,曾丧失信心、差点自我放弃,但最后硬着头皮一路走下来。
现如今,我虽仍是别人眼中那个所谓顶着剑桥光环的“学霸”,但我深知自己的所学还远远配不上这个称号。我希望能够不断地求知求索,并一直坚持我所热爱的事。
![]() |
阳光下的康河 |
![]() |
雪天里的康河 |
![]() |
赛尔文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