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藏生死之书》
读《西藏生死之书》
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
从迷到悟有多远,一念之间
从爱到恨有多远,无常之间
从古到今有多远,笑谈之间
从你到我有多远,善解之间
从心到心有多远,天地之间
当欢场变成荒台
当新欢笑谈旧爱
当记忆飘落尘埃
当一切是不可得的空白
人生是多么无常的醒来
人生是无常的醒来。
——《醒来》
喜欢艾米丽·王嘉宝唱的这首歌,深入内心的歌声,更喜欢这歌词。“醒来”多么简短又深刻的两个字呢?
很早之前就知道有这么一本书《西藏生死之书》,本想看《梦的解析》,因为总是反复做一类型的梦,但是刚好没借到。现在却是不想看了,因为不会了吧。机缘巧合阅读了《西藏生死之书》。第一次阅读一本书,这么的费力,可能不是虔诚的佛教徒的原因吧。暂时没有任何信仰,可能会慢慢有,现在信仰的就是自己!实在是脑袋瓜太笨,看了很久,最终还是有些放弃,整本书一个字一个字读了85%吧,但是理解的呢? 可能5%。尽管只有5%,还是收获许多,接触了不曾了解的许多东西。“法不孤起,必仗缘生”。缘生缘灭,宇宙人生的自然法则。
总共分为四部分:生,临终,死亡与重生,结论。
在生的篇章中,收获的是如何看待无常吧,了解了一些关于业,还不是很懂。生里讲心,修心。我们的使命是求得平衡,发现中道,学习不要在现代生活的享受中,关键在于单纯,不要以外界活动来过分伸展自己,而是要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简单。单纯,尽量让自己的心单纯吧。比较喜欢单纯的人儿,也比较喜欢让自己的心尽量单纯。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的禅坐的内容。接触瑜伽的缘故,课前总是会有几分钟的静坐,遇见的很多老师也经常强调禅坐的重要性。每次引导会员时,不喜欢讲太深奥的东西,不喜欢故意把引导词说的很漂亮,因为漂亮有什么用呢? 人家不懂怎么办,觉得还是先引导实在的比较好。于是每次都是先调身,以调息为主,偶尔引导一两句的调心。毕竟,我知道的也不是很多,也没办法调心调太多,只是把自己认为不错的分享给她们。打算在暑期结束后,再认真专研下书中的禅坐,下学期的引导更加的好。“上师”印象深刻的词。我也很是希望遇见一个上师,慢慢的引导着我,支持着我,缘分未到吧。希望暑期可以遇见我生命中的上师。上师,Guru。不知道你在何处呢? 云南会有你吗? 还是传说中的西藏? 大学毕业之前我会去西藏的哈。寻找未知的你。 也或许你在大千世界的某个角落吧。其实,生活中遇见的每个人,都是你的上师,总会带给你不一样的认识。我现在想找的是我瑜伽道路,修心道路上的上师!
在临终的篇章,接收的还比较多些。“临终关怀”。懂得如何帮助面临死亡的人,如何帮助生病的人,如何帮助受伤的人。静静的聆听别人,陪伴左右,拥抱ta的痛,这是我会做的事。多知道些关于死亡的事,又何尝不好呢?只是让你更从容的面对死亡,更从容的面对离别而已。大学里,才知道原来离别是那么的容易。缘起缘灭,好聚好散。抓不住,留不住,身边的人来来去去,只是知道珍惜眼前人。六月,离别的季节。原先想,会郑重的与一些人告别,但这又代表什么呢?随缘吧,谁知道以后的日子是否还有交集呢?不想学会说再见。希望,大四再多遇见几只好玩的人儿吧,一起愉快的玩耍~
死亡与重生。对濒死经验那一块比较感兴趣,原先看见电视里濒死经验的场景,以为只是就那样,没有细想。原来,真是有一定依据的呢~~ 我希望吧,有机会也能经历一下,虽说是挺恐怖的!我不知道,我希望,有那种事存在。在死亡的瞬间,灵魂能够出窍,再看看我爱的人。灵魂真正存在,转世轮回真正存在。因为,没办法那么洒脱了,对这人世间无任何牵挂。希望,如佛教所说,灵魂真实存在,轮回真实存在。
结论。“对于本书,有什么期待呢?我希望人们对于死亡的看法,对于临终者的关怀,乃至于对生命的整个看法,以及对于生者的关怀,能够因此而产生一个宁静的革命” 书中许多玄妙的内容,不是很能理解,但是作者的这一期待,应是有做到,可能以后还会阅读许多次,也可能不会再读。西藏传统中最慈悲的智慧,乃其对人类精神最崇高的贡献,就是它对菩萨理想的了解和反复实践。所谓菩萨,就是承担一切众生苦难的人,他踏上解脱之旅,不只是为了自己,还为了帮助其他众生,他在证得解脱之后,并不就此融入绝对的境界或逃避婆娑世界的痛苦,反而选择一再地回到世间,奉献他的智慧和慈悲,来服务世界。菩萨律师,菩萨艺术家,菩萨政治家,菩萨医生,菩萨经济学家,社会的每一种状况和每一个角落,都存在着行菩萨道的人。我,你,也能是菩萨。
NAMASTE!
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
从迷到悟有多远,一念之间
从爱到恨有多远,无常之间
从古到今有多远,笑谈之间
从你到我有多远,善解之间
从心到心有多远,天地之间
当欢场变成荒台
当新欢笑谈旧爱
当记忆飘落尘埃
当一切是不可得的空白
人生是多么无常的醒来
人生是无常的醒来。
——《醒来》
喜欢艾米丽·王嘉宝唱的这首歌,深入内心的歌声,更喜欢这歌词。“醒来”多么简短又深刻的两个字呢?
很早之前就知道有这么一本书《西藏生死之书》,本想看《梦的解析》,因为总是反复做一类型的梦,但是刚好没借到。现在却是不想看了,因为不会了吧。机缘巧合阅读了《西藏生死之书》。第一次阅读一本书,这么的费力,可能不是虔诚的佛教徒的原因吧。暂时没有任何信仰,可能会慢慢有,现在信仰的就是自己!实在是脑袋瓜太笨,看了很久,最终还是有些放弃,整本书一个字一个字读了85%吧,但是理解的呢? 可能5%。尽管只有5%,还是收获许多,接触了不曾了解的许多东西。“法不孤起,必仗缘生”。缘生缘灭,宇宙人生的自然法则。
总共分为四部分:生,临终,死亡与重生,结论。
在生的篇章中,收获的是如何看待无常吧,了解了一些关于业,还不是很懂。生里讲心,修心。我们的使命是求得平衡,发现中道,学习不要在现代生活的享受中,关键在于单纯,不要以外界活动来过分伸展自己,而是要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简单。单纯,尽量让自己的心单纯吧。比较喜欢单纯的人儿,也比较喜欢让自己的心尽量单纯。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提到的禅坐的内容。接触瑜伽的缘故,课前总是会有几分钟的静坐,遇见的很多老师也经常强调禅坐的重要性。每次引导会员时,不喜欢讲太深奥的东西,不喜欢故意把引导词说的很漂亮,因为漂亮有什么用呢? 人家不懂怎么办,觉得还是先引导实在的比较好。于是每次都是先调身,以调息为主,偶尔引导一两句的调心。毕竟,我知道的也不是很多,也没办法调心调太多,只是把自己认为不错的分享给她们。打算在暑期结束后,再认真专研下书中的禅坐,下学期的引导更加的好。“上师”印象深刻的词。我也很是希望遇见一个上师,慢慢的引导着我,支持着我,缘分未到吧。希望暑期可以遇见我生命中的上师。上师,Guru。不知道你在何处呢? 云南会有你吗? 还是传说中的西藏? 大学毕业之前我会去西藏的哈。寻找未知的你。 也或许你在大千世界的某个角落吧。其实,生活中遇见的每个人,都是你的上师,总会带给你不一样的认识。我现在想找的是我瑜伽道路,修心道路上的上师!
在临终的篇章,接收的还比较多些。“临终关怀”。懂得如何帮助面临死亡的人,如何帮助生病的人,如何帮助受伤的人。静静的聆听别人,陪伴左右,拥抱ta的痛,这是我会做的事。多知道些关于死亡的事,又何尝不好呢?只是让你更从容的面对死亡,更从容的面对离别而已。大学里,才知道原来离别是那么的容易。缘起缘灭,好聚好散。抓不住,留不住,身边的人来来去去,只是知道珍惜眼前人。六月,离别的季节。原先想,会郑重的与一些人告别,但这又代表什么呢?随缘吧,谁知道以后的日子是否还有交集呢?不想学会说再见。希望,大四再多遇见几只好玩的人儿吧,一起愉快的玩耍~
死亡与重生。对濒死经验那一块比较感兴趣,原先看见电视里濒死经验的场景,以为只是就那样,没有细想。原来,真是有一定依据的呢~~ 我希望吧,有机会也能经历一下,虽说是挺恐怖的!我不知道,我希望,有那种事存在。在死亡的瞬间,灵魂能够出窍,再看看我爱的人。灵魂真正存在,转世轮回真正存在。因为,没办法那么洒脱了,对这人世间无任何牵挂。希望,如佛教所说,灵魂真实存在,轮回真实存在。
结论。“对于本书,有什么期待呢?我希望人们对于死亡的看法,对于临终者的关怀,乃至于对生命的整个看法,以及对于生者的关怀,能够因此而产生一个宁静的革命” 书中许多玄妙的内容,不是很能理解,但是作者的这一期待,应是有做到,可能以后还会阅读许多次,也可能不会再读。西藏传统中最慈悲的智慧,乃其对人类精神最崇高的贡献,就是它对菩萨理想的了解和反复实践。所谓菩萨,就是承担一切众生苦难的人,他踏上解脱之旅,不只是为了自己,还为了帮助其他众生,他在证得解脱之后,并不就此融入绝对的境界或逃避婆娑世界的痛苦,反而选择一再地回到世间,奉献他的智慧和慈悲,来服务世界。菩萨律师,菩萨艺术家,菩萨政治家,菩萨医生,菩萨经济学家,社会的每一种状况和每一个角落,都存在着行菩萨道的人。我,你,也能是菩萨。
NAM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