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頭說起--拉札爾-列維的廣播錄音集
法國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有著人類文明史上最高度燦爛的藝術文化,其中包括了文學,繪畫,以及音樂. 我們熟悉的畫家如莫內,高更,雷諾瓦,梵谷,以及畢沙羅等人便是出自於此時代,而在音樂上除了我們非常熟悉的德布西,拉威爾和薩提之外,還包括了維央納,葛貝特,克哈斯,勒佛隆,漢恩,皮爾奈和柯克蘭等多位具有高度天賦且獨樹一格的作曲家. 至於鋼琴演奏藝術的部分, 更老一輩的鋼琴家有里斯勒,狄梅,普尼奧和普朗泰等人,而在十九世紀末期出現了四位影響法國鋼琴學派的鋼琴家兼鋼琴教育家: 柯爾托, 瑪格麗特.隆女士,菲力普 (Isidor Philipp)以及這裡我想要小談一下的拉札爾-列維 (Lazare-Levy). 在這個人才輩出的年代,法國人稱之為"藝術的美好時代",而這個傳統與榮景一直延續到1940年二戰及納粹德軍入侵,敲響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喪鐘,戰火也隨之開啟.
相比之下,列維現流傳於世面上的錄音並不多,我們只能從Tahra以及其他已倒閉的小公司發行過的錄音片段去了解列維做為一個鋼琴家在演奏藝術上的造詣. 與列維不同的是,柯爾托相對之下留給後人的是為數眾多的音樂寶藏,就連隆女士也系統性的留下了一些具有規模與結構的演奏錄音; 過去已倒閉的唱片公司Cascavelle為隆女士曾經發行過一套名為"瑪格麗特.隆的鋼琴演奏藝術"的四張套裝唱片,現在在市場上已經很難尋獲. 這一張由Melo Classic製作的列維廣播錄音集是市面上極少見到關於列維錄音的主要發行,曲目包括了拉摩,莫札特,法朗克,蒙波以及佛黑. 順帶一提, 這裡的佛黑並不是獨奏錄音,而是與法國男高音Georges Jouatte合作的淒美動人的藝術歌曲--"月光".
列維出生於比利時,他曾經師從於狄梅,也首演了許多近代法國作曲家的主要作品,其中有著杜卡與米堯等人的鍵盤音樂. 除此之外,列維對於西班牙作品也情有獨鍾,歷史紀錄顯示他在法國演奏大量的阿爾班尼士,蒙波和葛拉納多斯的主要作品; 而這份廣播錄音裡面所收錄的蒙波"Impresiones intimas"則可以讓我們欣賞到他對於西班牙音樂的主要詮釋.
我曾經過去在介紹加里 (Pietro Galli) 的時候多次提過加里師從於柯爾托,隆女士,以及列維; 但如果要挑其中影響力最為深刻的鋼琴教授的話,那我想加里與列維從風格上更接近. 列維的演奏具有嚴謹端莊的表情,透徹的音色,以及不過份渲染樂曲中存在的情感成分; 這點與柯爾托派系的鋼琴家有著相去甚遠的風格,而列維眾多學生的主要特質也是受到列維的演奏個性影響. 這一點, 若是加里的例子不夠有說服力, 我們不難從列維另外一為名氣大得多的鋼琴家所羅門 (Solomon Cutner) 發現到驚人的相似之處.
這份廣播錄音裡收錄了稱得上是主要浪漫樂派作品其實只有法蘭克的"前奏曲,賦格與變奏 Op.18" (包爾改編) 以及"交響變奏曲"而已,但是我們已經不難發現列維穩重如泰山的克制力以及對於樂曲的主要鋪陳,是如此的恰如其分,是完全不會讓聽眾感到特別突兀的處理. 與此同時,又不得不為他手指彈奏出的透明音色所佩服. 嚴格來說,列維的音色變化與層次並不是最豐富,但也正是如此才能讓他的音樂有著更為乾淨樸實的風格; 就以這一點而言,他在這一張CD裡所演奏的蒙波作品也不例外. 我個人特別喜愛的詮釋是這張CD裡面的莫札特的鋼琴五重奏K.452. 這不僅僅是讓我們聽到列維整體詮釋的最佳表現,也是讓人感到精神愉快的音樂,甚至就連演奏家也是在50年代的法國為頂尖的陣容--Pierre Pierlot, Ulysse Delecluse, Gilbert Coursier & Fernand Oubradous. 這份錄音的音源主要來自於法國國家廣播電台,錄製於1950年的二月; 在這音樂中還透露著戰火後音樂家們對於生命的熱情與渴望,彷彿讓人回到了那還未被戰火摧殘過的舊時代歲月. 這張CD的主要曲目還有著錄製於1958年的法蘭克交響變奏曲. 在這個演奏當中, 我們不難聽到即將年滿80歲的列維在技巧上的冷靜控制與樂句處理,時而爆發出驚人的能量; 我想就以技巧的成分而言,他在這方面能夠算是超越柯爾托的吧!
可惜的是,如此優秀的老鋼琴家似乎把中心著重於鋼琴教育上,並沒有為後世留下大量可以提供參考的錄音. Melo classic的製作對我而言一直不算是最理想,甚至讓人覺得儘管他們對於歷史錄音的發掘有著無法抹滅的貢獻,但是在後期製作上卻顯得敷衍了事. 這是這張CD的最大遺憾之處,不過就以演奏詮釋以及文獻的重要性來說,我想這份錄音依舊有著其歷史代表性.
曲目:
Rameau: L'Entretien des muses
Mozart: Piano Sonata in C major K.330
Franck/Bauer: Prelude, Fugue et variations op.18
Mompou: Impresiones intimas
Mozart: Quintet in E-flat major for piano and winds K.452
Franck: Variations symphoniques
Faure: Claire de lune Op.46-2
相比之下,列維現流傳於世面上的錄音並不多,我們只能從Tahra以及其他已倒閉的小公司發行過的錄音片段去了解列維做為一個鋼琴家在演奏藝術上的造詣. 與列維不同的是,柯爾托相對之下留給後人的是為數眾多的音樂寶藏,就連隆女士也系統性的留下了一些具有規模與結構的演奏錄音; 過去已倒閉的唱片公司Cascavelle為隆女士曾經發行過一套名為"瑪格麗特.隆的鋼琴演奏藝術"的四張套裝唱片,現在在市場上已經很難尋獲. 這一張由Melo Classic製作的列維廣播錄音集是市面上極少見到關於列維錄音的主要發行,曲目包括了拉摩,莫札特,法朗克,蒙波以及佛黑. 順帶一提, 這裡的佛黑並不是獨奏錄音,而是與法國男高音Georges Jouatte合作的淒美動人的藝術歌曲--"月光".
列維出生於比利時,他曾經師從於狄梅,也首演了許多近代法國作曲家的主要作品,其中有著杜卡與米堯等人的鍵盤音樂. 除此之外,列維對於西班牙作品也情有獨鍾,歷史紀錄顯示他在法國演奏大量的阿爾班尼士,蒙波和葛拉納多斯的主要作品; 而這份廣播錄音裡面所收錄的蒙波"Impresiones intimas"則可以讓我們欣賞到他對於西班牙音樂的主要詮釋.
我曾經過去在介紹加里 (Pietro Galli) 的時候多次提過加里師從於柯爾托,隆女士,以及列維; 但如果要挑其中影響力最為深刻的鋼琴教授的話,那我想加里與列維從風格上更接近. 列維的演奏具有嚴謹端莊的表情,透徹的音色,以及不過份渲染樂曲中存在的情感成分; 這點與柯爾托派系的鋼琴家有著相去甚遠的風格,而列維眾多學生的主要特質也是受到列維的演奏個性影響. 這一點, 若是加里的例子不夠有說服力, 我們不難從列維另外一為名氣大得多的鋼琴家所羅門 (Solomon Cutner) 發現到驚人的相似之處.
這份廣播錄音裡收錄了稱得上是主要浪漫樂派作品其實只有法蘭克的"前奏曲,賦格與變奏 Op.18" (包爾改編) 以及"交響變奏曲"而已,但是我們已經不難發現列維穩重如泰山的克制力以及對於樂曲的主要鋪陳,是如此的恰如其分,是完全不會讓聽眾感到特別突兀的處理. 與此同時,又不得不為他手指彈奏出的透明音色所佩服. 嚴格來說,列維的音色變化與層次並不是最豐富,但也正是如此才能讓他的音樂有著更為乾淨樸實的風格; 就以這一點而言,他在這一張CD裡所演奏的蒙波作品也不例外. 我個人特別喜愛的詮釋是這張CD裡面的莫札特的鋼琴五重奏K.452. 這不僅僅是讓我們聽到列維整體詮釋的最佳表現,也是讓人感到精神愉快的音樂,甚至就連演奏家也是在50年代的法國為頂尖的陣容--Pierre Pierlot, Ulysse Delecluse, Gilbert Coursier & Fernand Oubradous. 這份錄音的音源主要來自於法國國家廣播電台,錄製於1950年的二月; 在這音樂中還透露著戰火後音樂家們對於生命的熱情與渴望,彷彿讓人回到了那還未被戰火摧殘過的舊時代歲月. 這張CD的主要曲目還有著錄製於1958年的法蘭克交響變奏曲. 在這個演奏當中, 我們不難聽到即將年滿80歲的列維在技巧上的冷靜控制與樂句處理,時而爆發出驚人的能量; 我想就以技巧的成分而言,他在這方面能夠算是超越柯爾托的吧!
可惜的是,如此優秀的老鋼琴家似乎把中心著重於鋼琴教育上,並沒有為後世留下大量可以提供參考的錄音. Melo classic的製作對我而言一直不算是最理想,甚至讓人覺得儘管他們對於歷史錄音的發掘有著無法抹滅的貢獻,但是在後期製作上卻顯得敷衍了事. 這是這張CD的最大遺憾之處,不過就以演奏詮釋以及文獻的重要性來說,我想這份錄音依舊有著其歷史代表性.
曲目:
Rameau: L'Entretien des muses
Mozart: Piano Sonata in C major K.330
Franck/Bauer: Prelude, Fugue et variations op.18
Mompou: Impresiones intimas
Mozart: Quintet in E-flat major for piano and winds K.452
Franck: Variations symphoniques
Faure: Claire de lune Op.46-2
![]() |
圖為簡陋的封面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