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变》 让我欢喜让我忧
我是一个“方法控”,各种工具、学习方法的文章都是会让我两眼闪亮的,对于此现象,我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希望走捷径的人,给出的解释是:都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较容易成功嘛,而且既然大家检验过了,好东西,就要学习借鉴啊。
看了《瞬变》这本书,我对自己的这个现象有了比较学术的解释:我是一个成长心态的人。拥有成长心态的人会认为,能力像肌肉一样可以锻炼,且通过锻炼,能力会越来越强。只要加以努力,就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管理水平或者是倾听能力。尽管会失败,成长心态的人还是愿意接受更多挑战。
书中说:成长心态可以改变人生。
当初打动我阅读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中的一段话:这本书的目的是帮助你完成改变,我们提出的基本框架,为的是帮助那些权利不大、资源不多的人。
我有许多想要改变的地方,比如:
拖延症。尽管我在很多人眼里,一直是一个计划性太强的人。其实,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我是一个拖延症患者。
无力感。明明制定了计划,也规定了细节,那最终计划的执行还是有很大偏差,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比如说,每天我和儿子一起背三个英语单词。
于是,“为的是帮助那些权利不大、资源不多的人完成改变”深深的打动了我。
不得不说,美国人对于学术的严谨态度,让人肃然起敬。书中所有的数据、事例都是有据可考的,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因为有人可以做得到,那我也可以做得到。书中的事例都源于日常工作、生活,把一本理论书,搞得像本小说,我也是醉了。
简单说下这本书的理论
书中把人的情感比喻成“大象”,把理智比喻成“骑象人”。
骑大象的人制定计划,指明方向,大象则使人前行。只有骑象人而没有大象的团队,能够达成理解而毫无动力;只有大象而没有骑大象的团队,大家空有热情却没有方向。
想要追求改变,必须双管齐下,还需帮助二者营造好路径(我的理解是方式方法)。
改变的三部曲:
指挥骑象人:找到亮点、制定关键举措、制定目标
激励大象:找到感觉、缩小改变幅度、影响他人
营造路径:调整环境、培养习惯、召集伙伴
通过看书,我知道了几件有趣的事情。一是,人的自控力是可耗尽的有限资源。二是,成功变革的改变发生的顺序是看见-感觉-改变,而非分析-思考-改变。三是,解决大问题的,往往是一系列的小方案。
截至到今天,书算是通读了一遍。说实话,现在的感觉很糟糕,因为我知晓了改变的框架,也发现了一些有用的方法,比如:
行动触发设置---就是执行详细的执行计划;
哈顿矩阵---就是事前做好预设,对事前、事中、事后有可能出现的异常状况梳理,并提出解决办法;
检查清单---可以让良好的行为更加持之以恒
可实际上,对于我想要改变的事情,依旧束手无策。我想,我还是停留在了浅层阅读上,还未激发有效的思考。
所以,下周,我将继续读这本书,并把书上的习题做完,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书中的方法。
如果,书上的练习题我可以达到60分,那么我将按照书上的体系,去解决我想要改变的第一个事情,如何让儿子每天都主动听英语,我每天听一课赖世雄。
书中所提到的“半年内改善越南儿童营养不良的现状”事例,对我触动挺大,当时我就在想,如果让我做,我该怎么办。
1990年,救助儿童会派斯特宁前往越南,改善越南儿童营养不良现状。越南当地政府并不支持,所以斯特宁能调动的资源很少,工作人员也很少,且不会越南语。
现在也想问问小伙伴们,你们会怎么做。
看了《瞬变》这本书,我对自己的这个现象有了比较学术的解释:我是一个成长心态的人。拥有成长心态的人会认为,能力像肌肉一样可以锻炼,且通过锻炼,能力会越来越强。只要加以努力,就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管理水平或者是倾听能力。尽管会失败,成长心态的人还是愿意接受更多挑战。
书中说:成长心态可以改变人生。
当初打动我阅读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中的一段话:这本书的目的是帮助你完成改变,我们提出的基本框架,为的是帮助那些权利不大、资源不多的人。
![]() |
我有许多想要改变的地方,比如:
拖延症。尽管我在很多人眼里,一直是一个计划性太强的人。其实,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我是一个拖延症患者。
无力感。明明制定了计划,也规定了细节,那最终计划的执行还是有很大偏差,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比如说,每天我和儿子一起背三个英语单词。
![]() |
于是,“为的是帮助那些权利不大、资源不多的人完成改变”深深的打动了我。
不得不说,美国人对于学术的严谨态度,让人肃然起敬。书中所有的数据、事例都是有据可考的,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因为有人可以做得到,那我也可以做得到。书中的事例都源于日常工作、生活,把一本理论书,搞得像本小说,我也是醉了。
简单说下这本书的理论
书中把人的情感比喻成“大象”,把理智比喻成“骑象人”。
骑大象的人制定计划,指明方向,大象则使人前行。只有骑象人而没有大象的团队,能够达成理解而毫无动力;只有大象而没有骑大象的团队,大家空有热情却没有方向。
想要追求改变,必须双管齐下,还需帮助二者营造好路径(我的理解是方式方法)。
改变的三部曲:
指挥骑象人:找到亮点、制定关键举措、制定目标
激励大象:找到感觉、缩小改变幅度、影响他人
营造路径:调整环境、培养习惯、召集伙伴
通过看书,我知道了几件有趣的事情。一是,人的自控力是可耗尽的有限资源。二是,成功变革的改变发生的顺序是看见-感觉-改变,而非分析-思考-改变。三是,解决大问题的,往往是一系列的小方案。
截至到今天,书算是通读了一遍。说实话,现在的感觉很糟糕,因为我知晓了改变的框架,也发现了一些有用的方法,比如:
行动触发设置---就是执行详细的执行计划;
哈顿矩阵---就是事前做好预设,对事前、事中、事后有可能出现的异常状况梳理,并提出解决办法;
检查清单---可以让良好的行为更加持之以恒
可实际上,对于我想要改变的事情,依旧束手无策。我想,我还是停留在了浅层阅读上,还未激发有效的思考。
所以,下周,我将继续读这本书,并把书上的习题做完,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掌握了书中的方法。
如果,书上的练习题我可以达到60分,那么我将按照书上的体系,去解决我想要改变的第一个事情,如何让儿子每天都主动听英语,我每天听一课赖世雄。
书中所提到的“半年内改善越南儿童营养不良的现状”事例,对我触动挺大,当时我就在想,如果让我做,我该怎么办。
1990年,救助儿童会派斯特宁前往越南,改善越南儿童营养不良现状。越南当地政府并不支持,所以斯特宁能调动的资源很少,工作人员也很少,且不会越南语。
现在也想问问小伙伴们,你们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