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食堂
我在吃饭的时候,她们在谈论一个人的突然死亡。
“嗯!那个!对!再来一个西红柿炒蛋!。”
“不知怎么搞的?站着站着炒菜突然人就倒下了……刚刚救护车拖到医院人已经不行了…….”
“真的吗?这样快……也不知是什么病。”
“听说是中风……”
“嗯,二两米饭,谢谢。”
“站在那头给学生们打过饭的吗?”
“炒菜的师傅,不常打饭的……”
“嘘……小点声儿……”
西红柿切的块有点大,鸡蛋里一般也会不小心掺进鸡蛋壳,吃到嘴里嘎嘣脆儿,然而味道还是可以的。我一般懒得鸡蛋里挑蛋壳儿,吃到蛋壳了就一并吞下去,一边还安慰自己,补钙。大四了没什么课,在图书馆看书乏了就过来食堂吃饭。时间还很早,食堂里除我之外只有三两个学生,八成是大二大三的,聚成一桌,忙着讨论哪位教授课上得不好,哪位学问做得好,哪位虽然课没什么意思却从来不点名,给分还特别高。末了学生们也自然心领神会,师生达成默契,教师的评价系统上也不会难看,不过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大家都得混口饭吃。
运气很好,埋着头吃西红柿炒蛋到头来一点蛋壳也没吃到,看来今天大师傅比较仔细,口里没了熟悉的嘎嘣脆儿。
宫保鸡丁还冒着热气,黄瓜丁咬下去在口里能渗出水来,估计是十几二十分钟前才做好的。
一抬头,打饭的两位阿姨还在那里叽叽咕咕。见我朝这边看,便又作出一副要散开的样子,手里的大勺敲一敲菜盆,发出并不清脆而略带沉闷的声响。她们自己也并不清楚死了的师傅究竟是怎样的情况。人群口中的死亡总是带着雾气的,喷出来,糊了一层在死亡清晰的镜面上,造一个模糊的无情节的事实的象。而悲剧总是有情节的。
我努力地回忆死去的大师傅的可能摸样。是不是那个胖胖的板寸头眉毛上有颗黑痣的?还是那个牙齿长得七歪八斜还老笑着露出牙龈亲切地来问一声:同学,你好,请问吃点什么?让初来乍到的新生有些窘迫的?还是那位瘦高瘦高的戴着厨师帽的别里科夫?我试图造一个现实的悲剧,就像读者们在小说中读到的那样,然而却怎么也想不起关于主人公的外貌细节。罢了罢了,兴许他一直在后厨炒菜,从未出来给学生们打过饭也未可知。
食堂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此前那一桌大二大三的学生也已端着空空的饭盆换了一个院里足球赛会不会有漂亮妹子来观赛的话题。食堂里死了个大师傅这样的消息恐怕是很难为人所知的,校园网也不会像死了个教授一样贴出一则讣告来历数其学术成就及教书育人之辛劳,末了说不定还会出来某个品学兼优的学子作一篇《忆某某师》的文章发表在校报上引众人观摩。
西红柿炒蛋被我吃的仅留一点泛红的汁水,宫保鸡丁也只剩下自己并不爱吃的花生,跟收饭盆的阿姨微笑着道了一声谢谢,她问我有无吃饱,我点了点头便一脚迈出了食堂。
我终究写不出“此后,我再也没能在西红柿炒蛋里成功吃到过鸡蛋壳,再也体会不到那熟悉的嘎嘣脆儿”的煽情句子,以此影射死了的食堂大师傅。因为我并不肯定谁负责做西红柿炒蛋,谁负责做宫保鸡丁。我也没有闲情逸致去问食堂经理,他一定会给我这样的答复:由于此事事关重大,有关部门还在调查中。总之,七拐八拐,我总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复。
我记得食堂左侧的桌上除了一台被学生们玩坏的公平秤外,还有一本散布着各种学生笔迹的意见簿,上面布满了炖汤里喝出大黄蜂,鲜榨果汁太贵,麻辣烫窗口的麻酱写成了“麻将”……也许,某一日,我会走过去,悄悄加上滑稽的一笔:
安息吧,西红柿炒蛋君。
“嗯!那个!对!再来一个西红柿炒蛋!。”
“不知怎么搞的?站着站着炒菜突然人就倒下了……刚刚救护车拖到医院人已经不行了…….”
“真的吗?这样快……也不知是什么病。”
“听说是中风……”
“嗯,二两米饭,谢谢。”
“站在那头给学生们打过饭的吗?”
“炒菜的师傅,不常打饭的……”
“嘘……小点声儿……”
西红柿切的块有点大,鸡蛋里一般也会不小心掺进鸡蛋壳,吃到嘴里嘎嘣脆儿,然而味道还是可以的。我一般懒得鸡蛋里挑蛋壳儿,吃到蛋壳了就一并吞下去,一边还安慰自己,补钙。大四了没什么课,在图书馆看书乏了就过来食堂吃饭。时间还很早,食堂里除我之外只有三两个学生,八成是大二大三的,聚成一桌,忙着讨论哪位教授课上得不好,哪位学问做得好,哪位虽然课没什么意思却从来不点名,给分还特别高。末了学生们也自然心领神会,师生达成默契,教师的评价系统上也不会难看,不过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大家都得混口饭吃。
运气很好,埋着头吃西红柿炒蛋到头来一点蛋壳也没吃到,看来今天大师傅比较仔细,口里没了熟悉的嘎嘣脆儿。
宫保鸡丁还冒着热气,黄瓜丁咬下去在口里能渗出水来,估计是十几二十分钟前才做好的。
一抬头,打饭的两位阿姨还在那里叽叽咕咕。见我朝这边看,便又作出一副要散开的样子,手里的大勺敲一敲菜盆,发出并不清脆而略带沉闷的声响。她们自己也并不清楚死了的师傅究竟是怎样的情况。人群口中的死亡总是带着雾气的,喷出来,糊了一层在死亡清晰的镜面上,造一个模糊的无情节的事实的象。而悲剧总是有情节的。
我努力地回忆死去的大师傅的可能摸样。是不是那个胖胖的板寸头眉毛上有颗黑痣的?还是那个牙齿长得七歪八斜还老笑着露出牙龈亲切地来问一声:同学,你好,请问吃点什么?让初来乍到的新生有些窘迫的?还是那位瘦高瘦高的戴着厨师帽的别里科夫?我试图造一个现实的悲剧,就像读者们在小说中读到的那样,然而却怎么也想不起关于主人公的外貌细节。罢了罢了,兴许他一直在后厨炒菜,从未出来给学生们打过饭也未可知。
食堂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此前那一桌大二大三的学生也已端着空空的饭盆换了一个院里足球赛会不会有漂亮妹子来观赛的话题。食堂里死了个大师傅这样的消息恐怕是很难为人所知的,校园网也不会像死了个教授一样贴出一则讣告来历数其学术成就及教书育人之辛劳,末了说不定还会出来某个品学兼优的学子作一篇《忆某某师》的文章发表在校报上引众人观摩。
西红柿炒蛋被我吃的仅留一点泛红的汁水,宫保鸡丁也只剩下自己并不爱吃的花生,跟收饭盆的阿姨微笑着道了一声谢谢,她问我有无吃饱,我点了点头便一脚迈出了食堂。
我终究写不出“此后,我再也没能在西红柿炒蛋里成功吃到过鸡蛋壳,再也体会不到那熟悉的嘎嘣脆儿”的煽情句子,以此影射死了的食堂大师傅。因为我并不肯定谁负责做西红柿炒蛋,谁负责做宫保鸡丁。我也没有闲情逸致去问食堂经理,他一定会给我这样的答复:由于此事事关重大,有关部门还在调查中。总之,七拐八拐,我总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复。
我记得食堂左侧的桌上除了一台被学生们玩坏的公平秤外,还有一本散布着各种学生笔迹的意见簿,上面布满了炖汤里喝出大黄蜂,鲜榨果汁太贵,麻辣烫窗口的麻酱写成了“麻将”……也许,某一日,我会走过去,悄悄加上滑稽的一笔:
安息吧,西红柿炒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