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日记(Day 1 & Day 2 )
《我们台湾这些年》的作者廖信忠说,台湾是一个缓慢的地方,它的美好要慢慢沉淀下来体会,绝对不是急促走马观花就能参透,他建议,大陆的朋友尽量选择自由行,选一两个点慢慢、细细地品尝。
这个月在台湾的走马观花9日游,多日过去,时时回忆,常念美好。不过,对廖新忠的说法,也此深表认同,台北还没有逛够,九份应该多呆一阵,而垦丁下次一定要驻足。
马家辉说,台湾人已经开始“生活”了。生活,这两个字,才是友人最羡慕嫉妒的重点,安安心心地过日子,自然就有种气质出现,愿意帮一下他人,愿意多付一点给他人,而这种习惯成了自然,一点都不觉意,不在意,就让外来的客人觉得好奇妙。
的确,最留恋的是台湾人的友好、平和和浓浓的人情味。
我们问过路的台湾人全都热情而有耐心,详细解答,甚至亲自带我们过去。
在中正纪念堂附近,一个梳着油光发亮大背头的小男生,告诉我们去台北101的公交线路、分开候车后,又专门跑到我身边说:“你们的公交到了!”
在衡阳路,一位到周末辅导班接孩子的女士,顶着中午的烈日,坚持要把我们送到西门捷运站。
还有,金瓜石公园游客中心的工作人员、高雄路上帮我们电话叫计程车的老伯……想起来就觉得那里才是互相信任的和谐社会。
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就用最简单的记流水账的方式,把每天的行程记录一下吧。
Day 1 (6月5日)
首都机场排队登机时,拍了登机口的显示牌,发了朋友圈:“李大仁、陈大发、五月天,我来啦!”3月计划,差点放弃的台湾之行,启程。
飞机穿过台湾海峡,快要落地台北时,看到窗外地面上大片的稻田、矮山,好想下去撒个欢。
在桃园机场,取了台币,买了台湾大哥大手机卡。接着,坐大巴去台北。
到西门町,一下车,在闷热不堪的成都路寻找提前订好的青年旅馆。
放好行李,去一家干净的牛肉面店吃午饭。后来发现,牛肉面真是风靡全台湾。
住处离台北总统府不远。溜达着过去。街上汽车不多,带着头盔骑机车的行人可不少,台湾银行周边整齐码放的近百辆白色小摩托真好看。
台北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宽阔畅通,好想到路中央奔跑。因有国外领导人到访,路灯上插着青天白日旗和某国国旗。因是周五工作日,总统府不对外开放。我们继续向东走。附近的介寿公园草木葱郁,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纪念碑提醒着执政者记取教训,不再重蹈覆辙。
在凯达格兰大道尽头,看到不远处形似故宫的中式建筑,走近一看,是“国家两厅院”:音乐厅和戏剧厅。两厅之间的广场平坦开阔,不怕人的鸽子们在悠闲地散步。广场东西分别是中正纪念堂和自由广场牌坊。可怜自由广场的牌坊正在翻修,严严实实被脚手架包裹着……
自由广场再往西是台湾的国家图书馆,砖红色的外墙,规模比北京国图要小很多,老年人们在报刊室内阅读报纸,靠墙的报刊架上,报纸的头版不少都是台湾领导人呼吁大陆领导人反思88,或是台湾民间对88的纪念活动。
晚上到台北制高点、世界第4高楼101顶层,看脚下的台北夜景,走到窗边吓得腿软。
坐捷运到宁夏夜市,唔,鸡蛋蚵仔、蚵仔大肠线面、盐酥鸡、鲜榨果汁……逛吃逛吃……
第二天(6月6日)
因为同个房间的几个香港年轻人凌晨1点还在大说大笑,小声劝说过也没用,在台北的第一晚,很晚才入睡。早上9点多出门,大街上竟然家家商铺店门紧锁,行人稀少,跟晚上的热闹景象简直判若两地。街上也没有早餐铺,只有711、Family Mart便利店玻璃窗前有人在吃早餐。我们入乡随俗,也在便利店解决了早饭。
接着去参观节假日对外开放的台北总统府。
府外巡逻的士兵、西装革履负责安检的工作人员都彬彬有礼,导引游客入内。
过了安检,便看到总统府大院的地面上白色线条画出的停车位,楷体字标注着“副总统车队”“秘书长”“来宾停车位”等。
总统府外观是红白相间的巴洛克式建筑,内部构造也十分端庄、有质感。
一楼大厅里,总统马英九、副总统吴敦义的等身像各摆一边,大家争着去和马总统合照,吴敦义却鲜有人问津。直到有位男游客指着吴像说道:“他可能是下届总统哦。”才有人凑过去跟副总统合影。
大厅正中的墙上是青天白日党徽,下面是孙中山先生的半身像,像座上书“天下为公”。沿着旁边的楼梯上去,来到总统府举行国宴和小型新闻发布会的二楼。
因为巧遇光复小学的学生团体参观,有专门的讲解员为小朋友们讲解,我们跟着听了不少。已经头发花白的讲解员奶奶,身着淡粉色的套裙和皮鞋,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亲切和蔼,不时和身穿深蓝色套装校服的小朋友们互动,场面极为温馨。
总统府各层走廊上摆放着许多寓意美好的艺术品,仔细端详,都很有趣。
边走边听听导游奶奶讲解:总统府的南院、北院花园各呈国民党党徽形和国花梅花型。总统府顶端的“国旗”旗杆,用炮杆铸成,顶部的圆球外镀有16公斤黄金。
参观路线的最后一站是展览馆,这里介绍着台湾和总统府的历史,类似国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间遇到一位导游老爷爷跟大家讲蒋介石就任总统时合照上的孙立人事迹,二战中获中美英三国勋章,“这个人跟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有关”,因为老人讲解生动有趣,激情满满,大家不禁鼓掌感谢。
总统府内“总统直选,民主展现”的一系列宣传,似乎在向大陆游客展示着制度优越性。
离开总统府,打算去故宫,谁知百度查到的公交车迟迟不来,大约看到我们的徘徊焦虑,一位来附近英语班接孩子的妈妈主动上来问我们到哪里去。最感动的是,她不仅跟我们说了最方便的路线,还执意带我们去捷运站,一路攀谈,热情友好。来台之前早已听闻台湾人的民风淳朴,也知道李安的那句“台湾最美的风景是台湾人。”这两天多次问路,切身体会此言不虚。
在每个商铺买东西,付钱的时候,老板都会说“谢谢你”,而比起大陆人,他们更爱微笑,生活幸福感可见一斑。
开往故宫的公车司机,分别前,祝大家周末愉快,并告知游览完搭公车的地点,十分贴心。
台北故宫,竟然认可大陆的新闻记者证,我们不需购门票,只买了讲解机。瓷器、书画一路参观,最后是镇馆之宝“翠玉白菜”,排了长长的队伍最后看到只有那么小,略有失望。不过,听讲解,了解象牙球、翠玉白菜等许多艺术品的制作过程,不能不感慨古代工匠“精雕细琢之能事”。
故宫出来,竟下了雨。
打车返士林捷运站,在雨中,两旁的矮山、树木更显青翠,骑机车的人们都披上各色的雨衣。
捷运站附近,一家小店生意很好,进去好吃了碗蚵(?)、虱目鱼汤,口味不错。
饭后雨小了。傍晚搭乘捷运去了淡水,渔人码头的情人桥、浪涛拍岸、整齐停泊的白色船只,都是很棒的海边美景,卖果汁的老板说,适合看夕阳拍照。可惜,我们遇上小雨,天公不作美。不过,到傍晚到海边吹风,也很惬意。
晚上去了淡水老街,尝了有芋头、红豆、冰沙的一种甜品。
回到旅馆,累趴。浴室有人在用,躺在床上等着洗澡,居然一觉睡到早上8点自然醒。
这个月在台湾的走马观花9日游,多日过去,时时回忆,常念美好。不过,对廖新忠的说法,也此深表认同,台北还没有逛够,九份应该多呆一阵,而垦丁下次一定要驻足。
马家辉说,台湾人已经开始“生活”了。生活,这两个字,才是友人最羡慕嫉妒的重点,安安心心地过日子,自然就有种气质出现,愿意帮一下他人,愿意多付一点给他人,而这种习惯成了自然,一点都不觉意,不在意,就让外来的客人觉得好奇妙。
的确,最留恋的是台湾人的友好、平和和浓浓的人情味。
我们问过路的台湾人全都热情而有耐心,详细解答,甚至亲自带我们过去。
在中正纪念堂附近,一个梳着油光发亮大背头的小男生,告诉我们去台北101的公交线路、分开候车后,又专门跑到我身边说:“你们的公交到了!”
在衡阳路,一位到周末辅导班接孩子的女士,顶着中午的烈日,坚持要把我们送到西门捷运站。
还有,金瓜石公园游客中心的工作人员、高雄路上帮我们电话叫计程车的老伯……想起来就觉得那里才是互相信任的和谐社会。
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就用最简单的记流水账的方式,把每天的行程记录一下吧。
Day 1 (6月5日)
首都机场排队登机时,拍了登机口的显示牌,发了朋友圈:“李大仁、陈大发、五月天,我来啦!”3月计划,差点放弃的台湾之行,启程。
飞机穿过台湾海峡,快要落地台北时,看到窗外地面上大片的稻田、矮山,好想下去撒个欢。
在桃园机场,取了台币,买了台湾大哥大手机卡。接着,坐大巴去台北。
到西门町,一下车,在闷热不堪的成都路寻找提前订好的青年旅馆。
放好行李,去一家干净的牛肉面店吃午饭。后来发现,牛肉面真是风靡全台湾。
住处离台北总统府不远。溜达着过去。街上汽车不多,带着头盔骑机车的行人可不少,台湾银行周边整齐码放的近百辆白色小摩托真好看。
台北总统府前的凯达格兰大道宽阔畅通,好想到路中央奔跑。因有国外领导人到访,路灯上插着青天白日旗和某国国旗。因是周五工作日,总统府不对外开放。我们继续向东走。附近的介寿公园草木葱郁,白色恐怖政治受难者纪念碑提醒着执政者记取教训,不再重蹈覆辙。
在凯达格兰大道尽头,看到不远处形似故宫的中式建筑,走近一看,是“国家两厅院”:音乐厅和戏剧厅。两厅之间的广场平坦开阔,不怕人的鸽子们在悠闲地散步。广场东西分别是中正纪念堂和自由广场牌坊。可怜自由广场的牌坊正在翻修,严严实实被脚手架包裹着……
自由广场再往西是台湾的国家图书馆,砖红色的外墙,规模比北京国图要小很多,老年人们在报刊室内阅读报纸,靠墙的报刊架上,报纸的头版不少都是台湾领导人呼吁大陆领导人反思88,或是台湾民间对88的纪念活动。
晚上到台北制高点、世界第4高楼101顶层,看脚下的台北夜景,走到窗边吓得腿软。
坐捷运到宁夏夜市,唔,鸡蛋蚵仔、蚵仔大肠线面、盐酥鸡、鲜榨果汁……逛吃逛吃……
第二天(6月6日)
因为同个房间的几个香港年轻人凌晨1点还在大说大笑,小声劝说过也没用,在台北的第一晚,很晚才入睡。早上9点多出门,大街上竟然家家商铺店门紧锁,行人稀少,跟晚上的热闹景象简直判若两地。街上也没有早餐铺,只有711、Family Mart便利店玻璃窗前有人在吃早餐。我们入乡随俗,也在便利店解决了早饭。
接着去参观节假日对外开放的台北总统府。
府外巡逻的士兵、西装革履负责安检的工作人员都彬彬有礼,导引游客入内。
过了安检,便看到总统府大院的地面上白色线条画出的停车位,楷体字标注着“副总统车队”“秘书长”“来宾停车位”等。
总统府外观是红白相间的巴洛克式建筑,内部构造也十分端庄、有质感。
一楼大厅里,总统马英九、副总统吴敦义的等身像各摆一边,大家争着去和马总统合照,吴敦义却鲜有人问津。直到有位男游客指着吴像说道:“他可能是下届总统哦。”才有人凑过去跟副总统合影。
大厅正中的墙上是青天白日党徽,下面是孙中山先生的半身像,像座上书“天下为公”。沿着旁边的楼梯上去,来到总统府举行国宴和小型新闻发布会的二楼。
因为巧遇光复小学的学生团体参观,有专门的讲解员为小朋友们讲解,我们跟着听了不少。已经头发花白的讲解员奶奶,身着淡粉色的套裙和皮鞋,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亲切和蔼,不时和身穿深蓝色套装校服的小朋友们互动,场面极为温馨。
总统府各层走廊上摆放着许多寓意美好的艺术品,仔细端详,都很有趣。
边走边听听导游奶奶讲解:总统府的南院、北院花园各呈国民党党徽形和国花梅花型。总统府顶端的“国旗”旗杆,用炮杆铸成,顶部的圆球外镀有16公斤黄金。
参观路线的最后一站是展览馆,这里介绍着台湾和总统府的历史,类似国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间遇到一位导游老爷爷跟大家讲蒋介石就任总统时合照上的孙立人事迹,二战中获中美英三国勋章,“这个人跟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有关”,因为老人讲解生动有趣,激情满满,大家不禁鼓掌感谢。
总统府内“总统直选,民主展现”的一系列宣传,似乎在向大陆游客展示着制度优越性。
离开总统府,打算去故宫,谁知百度查到的公交车迟迟不来,大约看到我们的徘徊焦虑,一位来附近英语班接孩子的妈妈主动上来问我们到哪里去。最感动的是,她不仅跟我们说了最方便的路线,还执意带我们去捷运站,一路攀谈,热情友好。来台之前早已听闻台湾人的民风淳朴,也知道李安的那句“台湾最美的风景是台湾人。”这两天多次问路,切身体会此言不虚。
在每个商铺买东西,付钱的时候,老板都会说“谢谢你”,而比起大陆人,他们更爱微笑,生活幸福感可见一斑。
开往故宫的公车司机,分别前,祝大家周末愉快,并告知游览完搭公车的地点,十分贴心。
台北故宫,竟然认可大陆的新闻记者证,我们不需购门票,只买了讲解机。瓷器、书画一路参观,最后是镇馆之宝“翠玉白菜”,排了长长的队伍最后看到只有那么小,略有失望。不过,听讲解,了解象牙球、翠玉白菜等许多艺术品的制作过程,不能不感慨古代工匠“精雕细琢之能事”。
故宫出来,竟下了雨。
打车返士林捷运站,在雨中,两旁的矮山、树木更显青翠,骑机车的人们都披上各色的雨衣。
捷运站附近,一家小店生意很好,进去好吃了碗蚵(?)、虱目鱼汤,口味不错。
饭后雨小了。傍晚搭乘捷运去了淡水,渔人码头的情人桥、浪涛拍岸、整齐停泊的白色船只,都是很棒的海边美景,卖果汁的老板说,适合看夕阳拍照。可惜,我们遇上小雨,天公不作美。不过,到傍晚到海边吹风,也很惬意。
晚上去了淡水老街,尝了有芋头、红豆、冰沙的一种甜品。
回到旅馆,累趴。浴室有人在用,躺在床上等着洗澡,居然一觉睡到早上8点自然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