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西北—兰州
七月末的时候,应友人邀约,我踏上了去西北的旅程。
两个小时的飞机,从石家庄到兰州。身为地道的北方姑娘,在这个年纪,虽然称不上见多识广,倒也不算小家子气,然而看着脚下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苍凉大气,我依然触目惊心为之叹服。机上同行的多是从未到过西北的旅人,如我一样对这不曾经历的风景深深膜拜。原谅我的少见多怪。
来之前,兰州下了一周的雨,友人坚称这是七八月份的避暑胜地,所以我如同逃难一样离开了石家庄几欲四十度的高温蒸烤。然而下飞机的那一刻,高原正午热烈的阳光让墨镜下的双眼都有些微的刺痛,温度飙升在三十四五度,裸露的皮肤都瞬间发烫。我向友人抱怨这根本不是所谓的二十五六度的清爽与阴凉,友人苦笑天气凉爽一周了知道我来今天忽然变样,继而调侃我的热情似火,让整个兰州都为之燃烧。
车子离开机场驶往市区,如同友人所讲,一路尽是荒凉,然而像是突然转了一个弯,视野陡然改变,城市的轮廓忽然跳到你面前,一应建筑也开始明朗与清晰。我为这突兀吓了一跳,想起友人对此的调侃:就像拐个弯就从山沟沟忽然进城了...果不其然。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兰州如同中国大多数城市一样,然而毕竟处在西北各个民族混居区,风格上又带了不少自己独有的特色。
到西北之前,我浅薄的以为这里会像那些不尽属实的描述一样,沙尘漫漫,晦暗,荒凉,而事实恰恰相反,当我仰望高原明净湛蓝的天空,只觉得干净的有些不像样,甚至比石家庄要好上太多,虽然比不了青岛红砖绿瓦映衬着的蓝天白云,但也明净的超出了我的想象。我想我来对了季节。
与友人会合后,落脚在兰大附近的一个酒店,稍事休整,友人把我带到最近的牛肉面店,去品尝兰州这最负盛名的吃食。慕名而来的游客将不算大的店挤得水泄不通,很多人甚至直接跑到门外随便找张桌子就开始狼吞虎咽。我震惊于大家入乡随俗的豪放,友人却早习以为常。友人是地道的兰州人,从小到大在兰州街头巷尾吃了无数牛肉面,长大以后奔波于各个城市,牛肉面却再也找不回当初兰州的味道。每每想起来都是憾恨,只有回到兰州才能聊以慰借。我不是兰州人,不能理解这种对牛肉面的特殊感情。
时至今日,兰州拉面的馆子已经开遍中国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十几二十几块钱不等一碗,我在不同的城市也都吃过,味道觉得还算凑活,谈不上喜欢。所以看着友人对此绝不吝惜的赞美和略显矫情的喟叹,心里多多少少有些鄙夷,能有多好吃,说的再多也不过就是一碗面。但是当仅七块钱一碗的面端上来,我忽然明白友人所言不虚,至少这不是我所曾接触过的味道。
从友人那得知,这面味道好,关键在汤。回族专门的调汤师傅,每天早上在各个店将汤调出来,配以西北特殊的调料,手艺极其保密,绝不外传,正是这特殊的工艺才成就了这特殊的味道。
我并没有在第一瞬间爱上这种味道,只是单纯觉得还不错,然而在之后数天接连吃了五六次之后,忽然恋恋不可自拔,以至后来无数次想飞回兰州,只为这一碗牛肉面。
先前友人谈起,他一个朋友,在兰州生活数年之后定居北京,却心心念念年轻时在兰州,与他们一起游荡在兰州街头的日子和已经刻在骨子里的对牛肉面、牛奶醪糟、烧烤、羊汤的记忆,以至早已过了冲动的年纪,却做出忽然抛下手头的工作,半夜飞过来吃碗牛肉面跟他聊一晚上第二天再飞回去的壮举。我最初听到他讲这些调侃了他们很久,逗他其实人家也许不是为了牛肉面,而是抑制不住对他的思念想好好聊一晚。调笑过后,到如今才渐渐明白青春逝去物是人非东奔西顾后还想守着那点记忆的心酸。
吃完饭,我拉友人来到兰大。作为西北顶尖的高等学府,我还是一直心存好奇。因我是在青岛读的大学,所以对于环境迥异的学校还是想一探究竟。友人细数了兰大这么多年的变化,我在一边如同听故事一样随他追溯着这段历史,听的津津有味。
离开兰大,友人跟我前去水车园看黄河水车。以前也在不同地方走走停停看过零星的水车,还是头一次见到如此集中的水车群,体积也少有的巨大。我像孩子一样兴奋的冲到跟前去抚摸带着湿意的木头或粗糙或细腻的纹理,仰望着黄河水穿过历史的厚重流淌在这古老的工艺,友人被我拖到不同的水车前满足我各种拍照的要求与欲望。
一路沿着黄河漫步,累了便在岸旁停了下来。兰州也是一个闲适的城市,人们在各种时间各个地方都习惯歇下来,聊天喝酒打牌,深夜不眠。我跟友人要了两瓶黄河,坐着聊起来。之前不曾到过西北,又因在青岛生活,以至喝的最多的都是青岛崂山,不曾听闻黄河啤酒。到了这边入乡随俗,发现并不比青啤差,果啤也很有味道。
友人本来想带我乘坐羊皮筏子在黄河漂流,因我身体不适只能暂时作罢。现在想来多多少少有些遗憾。
之后跟友人一路沿河聊天走到中山桥,也就是大家口中的黄河铁桥。尽管时值盛夏,不过此时已近黄昏,风从河上刮过,三三两两的船从桥下穿过,我与友人并肩站在桥上,看来来往往过往的行人。水流急促时桥都带着微微晃动,遥望对面的清真寺,我忽然感到前所未有的不真实。早上我还在石家庄闷热的空气里挣扎喘息,傍晚的现在竟已在西北偏北充满异族情调的城市里倚桥吹风。世事的不可思议确实妙不可言。
晚饭时,友人介绍了许多有名的小店,于是跟着他,去尝了灰豆子,酿皮子,地道的羊肉泡馍,吃的各种不亦乐乎。奈何肚子有限,在友人还没有真正拉我去吃各种好吃的时,我已被这些小吃喂饱,于是只能都推到后面的日程里。
晚上,我们俩在黄河上找了一只船,去喝茶赏夜景。友人之前给我看他与朋友在黄河上喝茶聊天的照片,让我羡慕不已。这大概算是兰州的一大特色,作为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夜里在黄河之上,安静地坐船喝酒喝茶打牌聊天,想想都觉得惬意。说来好笑,兰州人因为黄河穿城而过,便把黄河两岸称为河南河北,叫我这个真正的河北人情何以堪。
三三两两的游船不时从身边驶过,不远的地方,黄河铁桥漂亮的灯光与优雅的弧线尽收眼底。友人坐在我对面,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旧事,清爽的风吹过发梢,我转过头贪婪地欣赏着这夜色,不能自拔。
从船上下来,已经近十点。兰州是一个不夜的城市,这个点大街上还热闹非常。友人讲很多店尤其是吃喝玩乐的一些都会开到半夜,很多甚至整夜不关门,他与朋友经常大半夜玩饿了还会去吃碗牛肉面或者去镇宁路小吃街吃一番再继续。我好奇于大家莫非不用上班,他笑言也不是,习惯而已。
逛了一会儿,我们俩找了一个酒吧继续。兰州是一个酒吧聚集的地方,到处都是。友人以前还晃荡于兰州街头的时候,也流连于各个酒吧舞场,如今不再是这个年纪,更多却是和朋友出没于茶楼了。门口三三两两的欧美游客在异国他乡的深夜依旧谈笑风生,我与友人看了一会儿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静静聊天,谈着这些天各自的生活,也交换着在不同城市游历的感受,讲着小时候彼此的趣事,如同多年不见一样。
直到深夜。
两个小时的飞机,从石家庄到兰州。身为地道的北方姑娘,在这个年纪,虽然称不上见多识广,倒也不算小家子气,然而看着脚下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苍凉大气,我依然触目惊心为之叹服。机上同行的多是从未到过西北的旅人,如我一样对这不曾经历的风景深深膜拜。原谅我的少见多怪。
来之前,兰州下了一周的雨,友人坚称这是七八月份的避暑胜地,所以我如同逃难一样离开了石家庄几欲四十度的高温蒸烤。然而下飞机的那一刻,高原正午热烈的阳光让墨镜下的双眼都有些微的刺痛,温度飙升在三十四五度,裸露的皮肤都瞬间发烫。我向友人抱怨这根本不是所谓的二十五六度的清爽与阴凉,友人苦笑天气凉爽一周了知道我来今天忽然变样,继而调侃我的热情似火,让整个兰州都为之燃烧。
![]() |
车子离开机场驶往市区,如同友人所讲,一路尽是荒凉,然而像是突然转了一个弯,视野陡然改变,城市的轮廓忽然跳到你面前,一应建筑也开始明朗与清晰。我为这突兀吓了一跳,想起友人对此的调侃:就像拐个弯就从山沟沟忽然进城了...果不其然。作为一个省会城市,兰州如同中国大多数城市一样,然而毕竟处在西北各个民族混居区,风格上又带了不少自己独有的特色。
到西北之前,我浅薄的以为这里会像那些不尽属实的描述一样,沙尘漫漫,晦暗,荒凉,而事实恰恰相反,当我仰望高原明净湛蓝的天空,只觉得干净的有些不像样,甚至比石家庄要好上太多,虽然比不了青岛红砖绿瓦映衬着的蓝天白云,但也明净的超出了我的想象。我想我来对了季节。
![]() |
与友人会合后,落脚在兰大附近的一个酒店,稍事休整,友人把我带到最近的牛肉面店,去品尝兰州这最负盛名的吃食。慕名而来的游客将不算大的店挤得水泄不通,很多人甚至直接跑到门外随便找张桌子就开始狼吞虎咽。我震惊于大家入乡随俗的豪放,友人却早习以为常。友人是地道的兰州人,从小到大在兰州街头巷尾吃了无数牛肉面,长大以后奔波于各个城市,牛肉面却再也找不回当初兰州的味道。每每想起来都是憾恨,只有回到兰州才能聊以慰借。我不是兰州人,不能理解这种对牛肉面的特殊感情。
时至今日,兰州拉面的馆子已经开遍中国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十几二十几块钱不等一碗,我在不同的城市也都吃过,味道觉得还算凑活,谈不上喜欢。所以看着友人对此绝不吝惜的赞美和略显矫情的喟叹,心里多多少少有些鄙夷,能有多好吃,说的再多也不过就是一碗面。但是当仅七块钱一碗的面端上来,我忽然明白友人所言不虚,至少这不是我所曾接触过的味道。
![]() |
从友人那得知,这面味道好,关键在汤。回族专门的调汤师傅,每天早上在各个店将汤调出来,配以西北特殊的调料,手艺极其保密,绝不外传,正是这特殊的工艺才成就了这特殊的味道。
我并没有在第一瞬间爱上这种味道,只是单纯觉得还不错,然而在之后数天接连吃了五六次之后,忽然恋恋不可自拔,以至后来无数次想飞回兰州,只为这一碗牛肉面。
先前友人谈起,他一个朋友,在兰州生活数年之后定居北京,却心心念念年轻时在兰州,与他们一起游荡在兰州街头的日子和已经刻在骨子里的对牛肉面、牛奶醪糟、烧烤、羊汤的记忆,以至早已过了冲动的年纪,却做出忽然抛下手头的工作,半夜飞过来吃碗牛肉面跟他聊一晚上第二天再飞回去的壮举。我最初听到他讲这些调侃了他们很久,逗他其实人家也许不是为了牛肉面,而是抑制不住对他的思念想好好聊一晚。调笑过后,到如今才渐渐明白青春逝去物是人非东奔西顾后还想守着那点记忆的心酸。
![]() |
吃完饭,我拉友人来到兰大。作为西北顶尖的高等学府,我还是一直心存好奇。因我是在青岛读的大学,所以对于环境迥异的学校还是想一探究竟。友人细数了兰大这么多年的变化,我在一边如同听故事一样随他追溯着这段历史,听的津津有味。
离开兰大,友人跟我前去水车园看黄河水车。以前也在不同地方走走停停看过零星的水车,还是头一次见到如此集中的水车群,体积也少有的巨大。我像孩子一样兴奋的冲到跟前去抚摸带着湿意的木头或粗糙或细腻的纹理,仰望着黄河水穿过历史的厚重流淌在这古老的工艺,友人被我拖到不同的水车前满足我各种拍照的要求与欲望。
一路沿着黄河漫步,累了便在岸旁停了下来。兰州也是一个闲适的城市,人们在各种时间各个地方都习惯歇下来,聊天喝酒打牌,深夜不眠。我跟友人要了两瓶黄河,坐着聊起来。之前不曾到过西北,又因在青岛生活,以至喝的最多的都是青岛崂山,不曾听闻黄河啤酒。到了这边入乡随俗,发现并不比青啤差,果啤也很有味道。
友人本来想带我乘坐羊皮筏子在黄河漂流,因我身体不适只能暂时作罢。现在想来多多少少有些遗憾。
![]() |
之后跟友人一路沿河聊天走到中山桥,也就是大家口中的黄河铁桥。尽管时值盛夏,不过此时已近黄昏,风从河上刮过,三三两两的船从桥下穿过,我与友人并肩站在桥上,看来来往往过往的行人。水流急促时桥都带着微微晃动,遥望对面的清真寺,我忽然感到前所未有的不真实。早上我还在石家庄闷热的空气里挣扎喘息,傍晚的现在竟已在西北偏北充满异族情调的城市里倚桥吹风。世事的不可思议确实妙不可言。
晚饭时,友人介绍了许多有名的小店,于是跟着他,去尝了灰豆子,酿皮子,地道的羊肉泡馍,吃的各种不亦乐乎。奈何肚子有限,在友人还没有真正拉我去吃各种好吃的时,我已被这些小吃喂饱,于是只能都推到后面的日程里。
晚上,我们俩在黄河上找了一只船,去喝茶赏夜景。友人之前给我看他与朋友在黄河上喝茶聊天的照片,让我羡慕不已。这大概算是兰州的一大特色,作为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夜里在黄河之上,安静地坐船喝酒喝茶打牌聊天,想想都觉得惬意。说来好笑,兰州人因为黄河穿城而过,便把黄河两岸称为河南河北,叫我这个真正的河北人情何以堪。
![]() |
三三两两的游船不时从身边驶过,不远的地方,黄河铁桥漂亮的灯光与优雅的弧线尽收眼底。友人坐在我对面,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旧事,清爽的风吹过发梢,我转过头贪婪地欣赏着这夜色,不能自拔。
从船上下来,已经近十点。兰州是一个不夜的城市,这个点大街上还热闹非常。友人讲很多店尤其是吃喝玩乐的一些都会开到半夜,很多甚至整夜不关门,他与朋友经常大半夜玩饿了还会去吃碗牛肉面或者去镇宁路小吃街吃一番再继续。我好奇于大家莫非不用上班,他笑言也不是,习惯而已。
逛了一会儿,我们俩找了一个酒吧继续。兰州是一个酒吧聚集的地方,到处都是。友人以前还晃荡于兰州街头的时候,也流连于各个酒吧舞场,如今不再是这个年纪,更多却是和朋友出没于茶楼了。门口三三两两的欧美游客在异国他乡的深夜依旧谈笑风生,我与友人看了一会儿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静静聊天,谈着这些天各自的生活,也交换着在不同城市游历的感受,讲着小时候彼此的趣事,如同多年不见一样。
直到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