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作 | 更好的状态
![]() |
on the lake |
最近都没有写豆瓣,倒是把专栏更新了几期。新工作快马加鞭的开始了,在不熟悉中又有特别熟悉的感觉。工作上的变化很多,几乎每天下来,都发现一些dynamics发生了shift。(哇塞中文真的不成了!写风花雪月还可以,工作和专业上的事,都是英文思考惯了,很难准确的转换成中文啊!)这种感觉,其实在过去两三年里常有,也是让我喜欢的挑战--并且似乎并非人人都做得到所以貌似也是我的优势。所以这,真心不算是什么新鲜事。而总归还是有不同吧。比如,精简了大半的结构关系,比如翻倍增长的工作职能,一夜之间突然发现自己在做跟本行完全不同的领域的事情,还有跟老板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个做设计的,曾经是一个大机器上的一个部件,一个螺丝钉。曾经并不需要去担心销售业绩、开发流程、公司的职能结构。我是一个做创作的,我就安心做创作,把创作做得出类拔萃,剩下的事情自然有别人来安排。我做得出类拔萃,就能有机会做更重要的项目,负责销售量更高的牌子。所以只要关心自己这摊事情就够了,即便想对别的方面有涉猎,专门做那些的人也懒得理你。这样很多年,简单也天真。
后来公司内部创业,小范围的组建团队,所以要关心团队的业绩,项目的流程,职能结构,要设定团队的大目标,和总公司的目标契合。看到更大的图景,琢磨除了怎么构图最美观怎么设计效果更容易出来之外的、更能影响全局的事情。现在呢,从整个公司的走向、目标、前景, 到职能和结构,到具体实施的技术,没有不需要搞的。明明是一个做产品的,没有专人做digital marketing,我要上,设计师photoshop不得要领,我也要上,明年资金怎么办,我还要上。这跟过去比,当然是一个stretch。可是,我发现自己,并没有焦虑。疲惫的傍晚去坐车回家,深呼吸想:啊,竟然今天学了一堆seo的事儿?好吧,以后简历倒是又多了一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便再小再年轻的团队,也不乏各种性格脾气的撞击。可能对我来说,这比做事情、解决问题还是略微不顺手一些。聆听、开导、接受和合理安排,也还算了,遇到突发的情绪爆发,我不免会愣住,之后纠结一番。还好,很快就想通了,解决了。我发觉,变老的过程,或者说成熟的过程,就是一个变得深和厚的过程--海面的微风不至于引起整个大海的波涛汹涌,而年轻时候小溪流般的水量,遇到什么都要断流。那天谁说的,failures build character。我笑道:that explains a lot, about me! 大家笑成一团。令人深和厚的东西挺多,比如信心、清醒度、安全感。而这些,其实还是来自于经历和经验,成功或失败都好。我不同意经历本身的独立作用,因为实在是有很多人,经历得也不少,却没见长经验。经验来自于经历,但是还要经过自身的吸收。
那天跟tt说起爱情,其实爱情也是要成长的东西,它未必会变大,变得更明亮灿烂耀眼,甚至可能会显得不再新鲜欲滴,但是,但是,不要听那些鸡汤文说的爱情会变平淡所以你要学会接受现实。因为它不应该只平淡、灰暗,而是应该随着岁月变得更深更厚。恋爱时可以为一件什么事生气一天,吵得不可开交,回头看,却发现当时天大的问题,也并没有什么。和对一个人的整个的爱的深和厚相比,和一辈子相比,一句说错的话,一时脏乱差的房间,一次遗忘的纪念日,又算什么呢?当你一起经历过十数年的喜怒哀乐,有手拉手去浪漫之都的幸福、开车穿越壮阔原野的兴奋、生日惊喜礼物的甜蜜,也有打911叫救护车后如100年那么长的10分钟,事业失败的低谷,失去亲人的悲伤--上也上了,下也下了,摔得多难看,飞得多高,也都过来了,小事之小才显现出来,再遇到,才不在话下。年轻时候被姐姐们不屑过我的纠结,现在终于轮到我,一边善解人意地安慰妹子们:哎呦,我特别理解。一边暗自腹诽:都不算事儿啊--外加窃喜:我也总算是对的住人近中年的皱纹了吧。而这些,只要还没死,还会有更多的等着我,希望能活一个full range吧。
我觉得,能更加心平气和的生活,能诚实的感觉到哪些原先会特别难忍的问题现在变得不算什么,能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内心更加深远更加厚实的人,自身成为了一个能滋养自己的源泉,这是一个“更好的状态”。
跟小b布置工作的时候,我说,你每做一件事的一步,都要有三个以上的option,这是做设计的基本功。每做完一个东西,都要有“如果再给我多点时间,我还可以这样这样把它做得更好”的清晰想法。我们的每一个小活儿都有时间限制,不可能做到最好的地步,何况设计也不存在最好,只有更好。所以这样的思维方式是不断提高自己水平的必需。下一次,就不必经过那么多步骤才达到更好的效果,也不会为中间走的弯路焦急,心里会更有数,手里会更靠谱。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即便受到其他条件的限制不能把想做的都做到,但是有想到,就是思维上的进步,下一次做,就能更好一些。这大概是达到那个“更好状态”的方法吧。
我今天真够鸡汤的。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