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埃小记
半年前,从埃航客舱俯瞰长空下的开罗,被拂晓前城市的灯火辉煌所沉醉。破晓后,飞机离天幕下的开罗近在咫尺,此时我的视线被一片黄色所淹没。不是璀璨的灯火,而是灰黄的建筑以及不久降落的砂黄的飞机场。
“怎么全是烂尾楼?”一位女乘客的惊疑我至今未忘。走下飞机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凝视脚下的跑道,既不是沥青也非混凝土,而是简简单单的黄土。即使原本就未抱多大期望的我也顿感惆怅,但愿目前所见只是骊黄牝牡,真正的开罗应该不负非洲第一大城市的盛名。
然而一路所见还是辜负了我仅存的期待。汇集了埃及四分之一人口的开罗,城市规划实显糟糕:单调乏味的摩天大楼;参差不齐的住房,鲜有彩漆,为了避税很多没有封顶露出一截截粗陋的钢筋;蜩螗沸羹、车水马龙的通衢大道,人烟辐辏、令人窒息的穷檐曲巷;棋布星罗的烤肉店、果汁店、药店,胪列着粗制滥造日用品、传统服饰的街边商铺……能够入眼的不外乎是清真寺、宣礼塔和宫殿。
那么埃及人呢?小伙们大多身材结实、长腿翘臀,大叔则体态发福、略腆肚子;极少见到瘦骨嶙峋的少女,多半正常或者丰满,但是结了婚的女士身材真是令人堪忧,随处可见比我粗两三倍的腰身。论起长相,较之同为阿拉伯人的沙特人和叙利亚人,埃及人则稍隔一尘。但是他们深邃的大眼睛、卷翘的长睫毛仍旧令东方人羡慕不已。
与埃及人打交道,我深刻体验了冰火两重天。初到埃及入住Maadi华商会宾馆被里面工作的阿拉伯小哥的热情善良所感动,翌日去开罗大学注册便被师范学院行政人员的推脱敷衍所恼火;语言中心的女老师淳朴尽责,会用即使略显滑稽的肢体动作为你耐心解释一个个生词,然而移民局的女职员宁愿盯着手机发呆也全然不顾别人急切的询问,跑了六次才拿到居住证的我已经不能更厌恶这个国家的公务员。最为难忘的是无数个在埃及高教部饥肠辘辘的中午,往往匆匆吃完早餐一群人便像上班族一样恰好在上班点赶到了高教部的大楼,等待姗姗来迟的穆娜女士,花几分钟表明来意,几分钟后她开始进入工作状态,一个小时后拿着她签好的文件去楼上盖章,若遇上措手不及的中场休息还不得不拉下脸催促“精疲力尽”的穆娜,三个小时盖三个章听上去似乎是个不坏的结果,庆幸为没有以工作量过大为由被拒绝要求隔日重来而长吁一口气。
交通,无疑是最令人头疼的事情。来之前听力课老师“吓唬”说埃及交通事故频繁过马路极可能被幢,于是一下飞机我便仔细观察着路上的交通状况:几乎见不到红绿灯和斑马线的踪迹,破旧过时的汽车机身和惊人的奔跑速度形成巨大的反差,偶尔瞥见几辆载着果蔬的驴车马车不紧不慢地穿梭于车流中。此时我的内心几乎是奔溃的,与之相比,原先无顶无漆的楼房所造成的阴影瞬间消失,被更为巨大的交通阴影替代。最初几周,我住在繁华上流的Maadi,用几天学会了过马路的特殊技巧,可以不露惧色地横穿、斜传、之字穿去超市商店餐厅。然而之后搬去了纳赛尔城,凝视公寓对面的Salah Salem街道,呼吸不由地变得沉重,在这条不是高速胜似高速的道路前我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婴孩,左右张望却不敢越雷池一步。经常是我的室友打头阵,其余三人平行站成一排,室友一声令下便抱着百米冲刺的觉悟迈步、急停、再疾跑最后纵身跃过一栏芳草,来不及庆幸安全通过第一关就惨叫一声踩在浇过水的草地上,默默地拔出双脚小心翼翼辨认着干地走出这块车道间的草坪继续打难度稍降的第二关,通关后四人挤在路旁一块逼仄的树荫下等着小巴的到来。提到小巴,从起初死心塌地地打车无数次被宰直到见识了小巴便宜的价格以及不算太糟的乘坐体验后就走上了搭乘小巴的不归路。我曾经愚蠢地花了五十镑从British Council打的到学校,后来发现如果坐小巴只要五镑,追悔莫及。
至于留学生活的重心——学习,留下了些许遗憾。初到埃及心情豪无愉悦可言,由于政策改变被安排到了教留学生阿拉伯语的语言中心,瘪着肚子参加了分班考,连考试问题都没看懂,于是惨淡地被分到了B1,幸运的是碰到了中心最棒的老师塞勒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老师的作业很多,除了每日常规的听写和日记外,还有一些零碎的作业,比如搜课文作者的生平第二天脱稿讨论等等。但是第一个阶段的学习收获非常大,从开始听写五句话需要花费一个多小时到后来的十几二十分钟,甚至在出租车里听广播就像听中文一样。第二、第三阶段的老师则逊色很多,上课水水的,语言渐渐退步,原先读课文流畅飞速的优越感慢慢消失,虽然三个阶段的成绩都不错,却很难产生收获感。囿于时间,完成了C1的课程学习就结束了,未能拿到C2的证书,还是挺遗憾的。另一憾是未曾下决心好好学土语,普通话交流受阻便用英语,为自己的慵懒感到惭愧。
在埃及最快活的日子是在西奈度过的。斋月伊始,便逃离开罗向心慕已久的沙姆沙伊赫出发。白天灼热的空气下,大部分店铺都关着门,我则在悬崖上的酒店里静静睡着,等到日薄西山去私人海滩游泳,夜晚穿梭在繁华的街道上看别人载歌载舞,海风谡谡却依旧夹杂白日的稍许热气。然而距沙姆沙伊赫一个半小时车程的宰海卜,情况恰恰相反:即使红日当空也全然不觉炙热,因为一天24小时的海风都是凉丝丝的。潜玩水坐在海边的餐厅里,嚼着海鲜静看帆船逐浪随波,这大抵是我人生中最惬意洒脱的时光了。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坦白说,除了西奈我对埃及并无多大留念,学过的知识会慢慢遗忘,珍贵的是在这半年留学生活中冲云破雾所锻炼的强大心脏以及直面关山难越的坚韧决心。
“怎么全是烂尾楼?”一位女乘客的惊疑我至今未忘。走下飞机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凝视脚下的跑道,既不是沥青也非混凝土,而是简简单单的黄土。即使原本就未抱多大期望的我也顿感惆怅,但愿目前所见只是骊黄牝牡,真正的开罗应该不负非洲第一大城市的盛名。
然而一路所见还是辜负了我仅存的期待。汇集了埃及四分之一人口的开罗,城市规划实显糟糕:单调乏味的摩天大楼;参差不齐的住房,鲜有彩漆,为了避税很多没有封顶露出一截截粗陋的钢筋;蜩螗沸羹、车水马龙的通衢大道,人烟辐辏、令人窒息的穷檐曲巷;棋布星罗的烤肉店、果汁店、药店,胪列着粗制滥造日用品、传统服饰的街边商铺……能够入眼的不外乎是清真寺、宣礼塔和宫殿。
那么埃及人呢?小伙们大多身材结实、长腿翘臀,大叔则体态发福、略腆肚子;极少见到瘦骨嶙峋的少女,多半正常或者丰满,但是结了婚的女士身材真是令人堪忧,随处可见比我粗两三倍的腰身。论起长相,较之同为阿拉伯人的沙特人和叙利亚人,埃及人则稍隔一尘。但是他们深邃的大眼睛、卷翘的长睫毛仍旧令东方人羡慕不已。
与埃及人打交道,我深刻体验了冰火两重天。初到埃及入住Maadi华商会宾馆被里面工作的阿拉伯小哥的热情善良所感动,翌日去开罗大学注册便被师范学院行政人员的推脱敷衍所恼火;语言中心的女老师淳朴尽责,会用即使略显滑稽的肢体动作为你耐心解释一个个生词,然而移民局的女职员宁愿盯着手机发呆也全然不顾别人急切的询问,跑了六次才拿到居住证的我已经不能更厌恶这个国家的公务员。最为难忘的是无数个在埃及高教部饥肠辘辘的中午,往往匆匆吃完早餐一群人便像上班族一样恰好在上班点赶到了高教部的大楼,等待姗姗来迟的穆娜女士,花几分钟表明来意,几分钟后她开始进入工作状态,一个小时后拿着她签好的文件去楼上盖章,若遇上措手不及的中场休息还不得不拉下脸催促“精疲力尽”的穆娜,三个小时盖三个章听上去似乎是个不坏的结果,庆幸为没有以工作量过大为由被拒绝要求隔日重来而长吁一口气。
交通,无疑是最令人头疼的事情。来之前听力课老师“吓唬”说埃及交通事故频繁过马路极可能被幢,于是一下飞机我便仔细观察着路上的交通状况:几乎见不到红绿灯和斑马线的踪迹,破旧过时的汽车机身和惊人的奔跑速度形成巨大的反差,偶尔瞥见几辆载着果蔬的驴车马车不紧不慢地穿梭于车流中。此时我的内心几乎是奔溃的,与之相比,原先无顶无漆的楼房所造成的阴影瞬间消失,被更为巨大的交通阴影替代。最初几周,我住在繁华上流的Maadi,用几天学会了过马路的特殊技巧,可以不露惧色地横穿、斜传、之字穿去超市商店餐厅。然而之后搬去了纳赛尔城,凝视公寓对面的Salah Salem街道,呼吸不由地变得沉重,在这条不是高速胜似高速的道路前我像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婴孩,左右张望却不敢越雷池一步。经常是我的室友打头阵,其余三人平行站成一排,室友一声令下便抱着百米冲刺的觉悟迈步、急停、再疾跑最后纵身跃过一栏芳草,来不及庆幸安全通过第一关就惨叫一声踩在浇过水的草地上,默默地拔出双脚小心翼翼辨认着干地走出这块车道间的草坪继续打难度稍降的第二关,通关后四人挤在路旁一块逼仄的树荫下等着小巴的到来。提到小巴,从起初死心塌地地打车无数次被宰直到见识了小巴便宜的价格以及不算太糟的乘坐体验后就走上了搭乘小巴的不归路。我曾经愚蠢地花了五十镑从British Council打的到学校,后来发现如果坐小巴只要五镑,追悔莫及。
至于留学生活的重心——学习,留下了些许遗憾。初到埃及心情豪无愉悦可言,由于政策改变被安排到了教留学生阿拉伯语的语言中心,瘪着肚子参加了分班考,连考试问题都没看懂,于是惨淡地被分到了B1,幸运的是碰到了中心最棒的老师塞勒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老师的作业很多,除了每日常规的听写和日记外,还有一些零碎的作业,比如搜课文作者的生平第二天脱稿讨论等等。但是第一个阶段的学习收获非常大,从开始听写五句话需要花费一个多小时到后来的十几二十分钟,甚至在出租车里听广播就像听中文一样。第二、第三阶段的老师则逊色很多,上课水水的,语言渐渐退步,原先读课文流畅飞速的优越感慢慢消失,虽然三个阶段的成绩都不错,却很难产生收获感。囿于时间,完成了C1的课程学习就结束了,未能拿到C2的证书,还是挺遗憾的。另一憾是未曾下决心好好学土语,普通话交流受阻便用英语,为自己的慵懒感到惭愧。
在埃及最快活的日子是在西奈度过的。斋月伊始,便逃离开罗向心慕已久的沙姆沙伊赫出发。白天灼热的空气下,大部分店铺都关着门,我则在悬崖上的酒店里静静睡着,等到日薄西山去私人海滩游泳,夜晚穿梭在繁华的街道上看别人载歌载舞,海风谡谡却依旧夹杂白日的稍许热气。然而距沙姆沙伊赫一个半小时车程的宰海卜,情况恰恰相反:即使红日当空也全然不觉炙热,因为一天24小时的海风都是凉丝丝的。潜玩水坐在海边的餐厅里,嚼着海鲜静看帆船逐浪随波,这大抵是我人生中最惬意洒脱的时光了。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坦白说,除了西奈我对埃及并无多大留念,学过的知识会慢慢遗忘,珍贵的是在这半年留学生活中冲云破雾所锻炼的强大心脏以及直面关山难越的坚韧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