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奇遇
查看话题 >初夏荷花时期的地铁
在进城打工之前,我屯的荷花开得刚好。
花瓣坦然活泼向天张着,比印象里要小很多,不过花瓣的形状很美,像少女的背影。那几天又总是下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下雨的时候我就爱绕远路去看看那些小白花,很神清气爽。
故乡的荷花总是入诗,有很多有名的诗句讲它们。“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之类的,江南民歌有个厉害的地方,讲相思讲别离都是轻声细语软糯糯的,跟冲好了的藕粉一样。当然还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比较喜爱民歌里的荷花,不大喜欢文人士大夫笔下那种冷艳高贵的形象。不过那会儿我是一句都想不起来,只是很没文化的觉得真好看啊真好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吧。
以前人写诗比较有趣,因为贫瘠。绞尽脑汁讨生活,穷人总有很多话好说。说三代以上皆通天文就是这个意思。“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绸缪束楚,三星在户”现在看着美得不得了,其实是他们的普通日历。以前人会写“遥相望,川无梁”,现在顶多写一写“买不到便宜机票”。所以现在人要凹诗意只好“分开旅行”呀,“走路去纽约”啊这种矫情兮兮的,再也没有那种质朴坦荡了。
不过也不一定,刚来纽约的时候我从JFK坐地铁到哥大,头一趟出机场的轻轨就坐反了,好不容易倒回去,第二趟地铁又下错了楼层,差点就坐到长岛去了,所以现今也可以有诗意的,迷失在迷宫一样现代都市里,傻子一样的那种茫然。
坐地铁也是有诗意的,尤其是黑洞洞臭烘烘还很闷的走道,像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我没道理的觉得二十一世纪的纽约就是十九世纪巴黎的样子。赶着投胎一样的上班族总是急匆匆地呼啦一下出现了,呼啦一下消失了。多数时候我也学他们一只手机遮住脸,有一次我看见马雁写一个北京女人如果不化妆呢,不是做清洁工的就是已经老丑得画了也没用了。
于是我赶紧抬起头来看看纽约是不是也这样。就看见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膝盖上一个魔术袋,她从里面掏出圆镜子和睫毛膏,在晃来晃去的地铁上面卷起睫毛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人,反正我看见了好多次。我每次都看得很认真,我觉得这简直是人间奇迹,她怎么没有把那个刷子戳到眼睛里面去呢!我坐在梳妆台前戴个隐形眼镜都怕得要命,总也戴不进去,她居然能在地铁上刷睫毛!
有一次还看见一个小青年,手机上是一页手写的阿拉伯文片段。有点紧张,怕是来炸地铁的恐怖分子。但也不是很紧张,从我外公那里传来的家传精神,黑人兄弟和说阿拉伯语的人都是热情善良的好人。据说因为浑水摸鱼的游客太多,要是想进默罕默德升天的圆顶清真寺,还得给守门的人抽背一段《可兰经》,或者他是在补习功课呢。
又有一次在中央车站的楼梯拐角看见一个中年妇女在睡觉。穿着非洲裔女人常穿的那种大花裙子,歪在那边,魁梧地铺满了整个长椅。惶恐不安如同逃难一样的人群自动在长椅两边分开,在她身边呼啦啦来了又去,她自岿然不动。我原来以为在纽约的地铁站只有横着走路的大老鼠才有这份气定神闲。
说起来,有一天我看见一只在茫茫人海里横渡的大老鼠,尾巴居然是闪电状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老鼠界的哈利波特。
花瓣坦然活泼向天张着,比印象里要小很多,不过花瓣的形状很美,像少女的背影。那几天又总是下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下雨的时候我就爱绕远路去看看那些小白花,很神清气爽。
故乡的荷花总是入诗,有很多有名的诗句讲它们。“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之类的,江南民歌有个厉害的地方,讲相思讲别离都是轻声细语软糯糯的,跟冲好了的藕粉一样。当然还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比较喜爱民歌里的荷花,不大喜欢文人士大夫笔下那种冷艳高贵的形象。不过那会儿我是一句都想不起来,只是很没文化的觉得真好看啊真好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吧。
以前人写诗比较有趣,因为贫瘠。绞尽脑汁讨生活,穷人总有很多话好说。说三代以上皆通天文就是这个意思。“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绸缪束楚,三星在户”现在看着美得不得了,其实是他们的普通日历。以前人会写“遥相望,川无梁”,现在顶多写一写“买不到便宜机票”。所以现在人要凹诗意只好“分开旅行”呀,“走路去纽约”啊这种矫情兮兮的,再也没有那种质朴坦荡了。
不过也不一定,刚来纽约的时候我从JFK坐地铁到哥大,头一趟出机场的轻轨就坐反了,好不容易倒回去,第二趟地铁又下错了楼层,差点就坐到长岛去了,所以现今也可以有诗意的,迷失在迷宫一样现代都市里,傻子一样的那种茫然。
坐地铁也是有诗意的,尤其是黑洞洞臭烘烘还很闷的走道,像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我没道理的觉得二十一世纪的纽约就是十九世纪巴黎的样子。赶着投胎一样的上班族总是急匆匆地呼啦一下出现了,呼啦一下消失了。多数时候我也学他们一只手机遮住脸,有一次我看见马雁写一个北京女人如果不化妆呢,不是做清洁工的就是已经老丑得画了也没用了。
于是我赶紧抬起头来看看纽约是不是也这样。就看见一个三十来岁的女人,膝盖上一个魔术袋,她从里面掏出圆镜子和睫毛膏,在晃来晃去的地铁上面卷起睫毛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人,反正我看见了好多次。我每次都看得很认真,我觉得这简直是人间奇迹,她怎么没有把那个刷子戳到眼睛里面去呢!我坐在梳妆台前戴个隐形眼镜都怕得要命,总也戴不进去,她居然能在地铁上刷睫毛!
有一次还看见一个小青年,手机上是一页手写的阿拉伯文片段。有点紧张,怕是来炸地铁的恐怖分子。但也不是很紧张,从我外公那里传来的家传精神,黑人兄弟和说阿拉伯语的人都是热情善良的好人。据说因为浑水摸鱼的游客太多,要是想进默罕默德升天的圆顶清真寺,还得给守门的人抽背一段《可兰经》,或者他是在补习功课呢。
又有一次在中央车站的楼梯拐角看见一个中年妇女在睡觉。穿着非洲裔女人常穿的那种大花裙子,歪在那边,魁梧地铺满了整个长椅。惶恐不安如同逃难一样的人群自动在长椅两边分开,在她身边呼啦啦来了又去,她自岿然不动。我原来以为在纽约的地铁站只有横着走路的大老鼠才有这份气定神闲。
说起来,有一天我看见一只在茫茫人海里横渡的大老鼠,尾巴居然是闪电状的,也不知道是不是老鼠界的哈利波特。
![]() |
十八线小镇青年难得上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