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经济学
这本书是罗振宇推荐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关于经济的一些常识。揭示披露了一些经济谬论,让我们幸免于被心怀恶意的经济学家、政治家、商人等像SB一样的忽悠我们。其实我看了也就看了,之所以写出来,是因为我的记忆力变差了,在小学初中受过强化背诵训练,现在已经不行了,记不住了。写出来可以让我再一次记忆。
对,看这些书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卵用,但是我想相信罗振宇说的,扩宽人生的宽度,扩宽认知见识。免于在写广告创意文案时,抓耳挠腮。也许你看这些,你会觉得,你为什么表现的这么愤怒,这么愤世嫉俗。因为我孤独远行,内心得不到安静。在人潮汹涌的深圳,没有你,也只是空城。----前记
本书的主旨在于分析经济生活中盛行的一些谬论。它不鼓励人们去追求激进的改革,一蹴而就,包治百病。它是秉持古典、传统、保守主义的,我们只在过去已有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慢慢改进,过河卒子,步步向前拱。忘记历史,就意味着重蹈覆辙。书中以美国为例,针对美国这些年提出的经济政策,全书的主旨是不要只考虑眼前特殊群体的利益,要看长远时间里对所有群体的利益。
破窗谬论、战祸之福:大肆的破坏具有价值的任何东西,都会造成净损失,不幸和灾难。就像汶川地震时,能听到一种声音,说地震损坏了人们的生活财产,可以拉动经济需求。他不知道的是以往有价值的东西被毁坏之后国家要把原来放在别处的经济建设的资源与生产力投入到修补地震造成的伤害,而社会的资源、生产力都是有限的,别处的价值、就业没有得到增长。
公共建设工程与税收:许多地方为了拉来项目,国家投钱,做了许多面子工程,损失了纳税人的钱。一定数额的公共开支对执行基本的政府职能是必要的。面子工程有时候是主张政府支出的人推崇备至的,也是公众认可的,美其名提供就业机会,熟不知这笔钱政府放在任何能增加社会财富的地方都能让人们有工作可做。
赋税抑制生产:政府投资必定需要首先从某甲那里征收来一笔钱,然后才有钱给某乙,整个过程势必会挫伤某甲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政府投资所创造的财富也就不可能完全补偿其征税所破坏的财富。当然,为了执行基本的政府职能,一定数量的税收你不可少,围绕这个目的的合理税收对生产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作为回报,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能保护生产,为生产者提供更多的回馈。
政府信贷扭曲生产:信用扩张引发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税收的一种,信用是个人已经拥有的东西。政府信贷和担保均不可靠。
诅咒机器:机器必然导致失业,这种错误阴魂不散,省力机械会释放劳动力。常见的是坐在出租车里,司机老是在抱怨Uber,无人驾驶电动车会让他们失业。他们没看见新产品会带来的就业,只不过是他们生存技能面对着淘汰,需要重新投入新的产业去学习新的技能。在中国没有工会能伸张诉求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也是蛮苦逼的。
拆分工作机会的企图:它的错误假设是世界上可做的工作是有限的。
遣散军队和裁减公务员:释放生产力,国家免去了一部分开支去养一些人浮于事的闲人。劳动力、资源重新配合,创造财富。朱镕基当年的国企裁员,就是出于此吧!当然他也引发了很多人的记恨。
盲目崇拜充分就业:就业是手段,生产才是目的。
关税壁垒:关税对特殊群体行业提供了保护,我们不能在同等的条件下选择更好的产品。积极出口是为了积极进口,一个国家要出口的真正理由是赚钱来支付其进口。关税还涉及到进口配额、外汇管制、双边互惠,以及减少、改变或阻止国际贸易。
平准价格只是特殊利益只上不下的单行道。拯救X行业,放手夕阳产业的死去,允许朝阳产业成长。价格体系如何运作,由利益至上的企业家决定。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当下的供需关系。价格、利润、成本是半自动化运作。稳定价格,政府管制价格,导致生产与需求发生变化,这里面包括房租管制。(民主选择的票数决定政府的行政方针,政府利用经济政策拉选票谋取政治利益)
最低工资法:不利于生产,拉高了生产成本,抬高了平均工资。
工会没有办法帮助全民劳工提高实际的工资,可行的工资方案:买回他们所生产的的产品这也是谬论。经济必须为每一个人的经济利益运转而服务。利润的功能:引导生产要素的流向,依照需求来配置各种不同商品的相对产出。通货膨胀幻景,储蓄是美德,浪费可耻不想谈了。
本书推崇自由经济主义,提倡政府少管制经济,每个人在商场交易心里都有一把秤,权衡自己是否能买单。但是政府无法做到,只是猜测人们心中的那把称。
政治上的勇气,经济上的远见。
对,看这些书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卵用,但是我想相信罗振宇说的,扩宽人生的宽度,扩宽认知见识。免于在写广告创意文案时,抓耳挠腮。也许你看这些,你会觉得,你为什么表现的这么愤怒,这么愤世嫉俗。因为我孤独远行,内心得不到安静。在人潮汹涌的深圳,没有你,也只是空城。----前记
本书的主旨在于分析经济生活中盛行的一些谬论。它不鼓励人们去追求激进的改革,一蹴而就,包治百病。它是秉持古典、传统、保守主义的,我们只在过去已有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慢慢改进,过河卒子,步步向前拱。忘记历史,就意味着重蹈覆辙。书中以美国为例,针对美国这些年提出的经济政策,全书的主旨是不要只考虑眼前特殊群体的利益,要看长远时间里对所有群体的利益。
破窗谬论、战祸之福:大肆的破坏具有价值的任何东西,都会造成净损失,不幸和灾难。就像汶川地震时,能听到一种声音,说地震损坏了人们的生活财产,可以拉动经济需求。他不知道的是以往有价值的东西被毁坏之后国家要把原来放在别处的经济建设的资源与生产力投入到修补地震造成的伤害,而社会的资源、生产力都是有限的,别处的价值、就业没有得到增长。
公共建设工程与税收:许多地方为了拉来项目,国家投钱,做了许多面子工程,损失了纳税人的钱。一定数额的公共开支对执行基本的政府职能是必要的。面子工程有时候是主张政府支出的人推崇备至的,也是公众认可的,美其名提供就业机会,熟不知这笔钱政府放在任何能增加社会财富的地方都能让人们有工作可做。
赋税抑制生产:政府投资必定需要首先从某甲那里征收来一笔钱,然后才有钱给某乙,整个过程势必会挫伤某甲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政府投资所创造的财富也就不可能完全补偿其征税所破坏的财富。当然,为了执行基本的政府职能,一定数量的税收你不可少,围绕这个目的的合理税收对生产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作为回报,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能保护生产,为生产者提供更多的回馈。
政府信贷扭曲生产:信用扩张引发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税收的一种,信用是个人已经拥有的东西。政府信贷和担保均不可靠。
诅咒机器:机器必然导致失业,这种错误阴魂不散,省力机械会释放劳动力。常见的是坐在出租车里,司机老是在抱怨Uber,无人驾驶电动车会让他们失业。他们没看见新产品会带来的就业,只不过是他们生存技能面对着淘汰,需要重新投入新的产业去学习新的技能。在中国没有工会能伸张诉求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也是蛮苦逼的。
拆分工作机会的企图:它的错误假设是世界上可做的工作是有限的。
遣散军队和裁减公务员:释放生产力,国家免去了一部分开支去养一些人浮于事的闲人。劳动力、资源重新配合,创造财富。朱镕基当年的国企裁员,就是出于此吧!当然他也引发了很多人的记恨。
盲目崇拜充分就业:就业是手段,生产才是目的。
关税壁垒:关税对特殊群体行业提供了保护,我们不能在同等的条件下选择更好的产品。积极出口是为了积极进口,一个国家要出口的真正理由是赚钱来支付其进口。关税还涉及到进口配额、外汇管制、双边互惠,以及减少、改变或阻止国际贸易。
平准价格只是特殊利益只上不下的单行道。拯救X行业,放手夕阳产业的死去,允许朝阳产业成长。价格体系如何运作,由利益至上的企业家决定。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当下的供需关系。价格、利润、成本是半自动化运作。稳定价格,政府管制价格,导致生产与需求发生变化,这里面包括房租管制。(民主选择的票数决定政府的行政方针,政府利用经济政策拉选票谋取政治利益)
最低工资法:不利于生产,拉高了生产成本,抬高了平均工资。
工会没有办法帮助全民劳工提高实际的工资,可行的工资方案:买回他们所生产的的产品这也是谬论。经济必须为每一个人的经济利益运转而服务。利润的功能:引导生产要素的流向,依照需求来配置各种不同商品的相对产出。通货膨胀幻景,储蓄是美德,浪费可耻不想谈了。
本书推崇自由经济主义,提倡政府少管制经济,每个人在商场交易心里都有一把秤,权衡自己是否能买单。但是政府无法做到,只是猜测人们心中的那把称。
政治上的勇气,经济上的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