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人---中国传统强加给下一代的困惑
中国儒家文化本是一个强调以家庭为核心的道德制度。自秦统一六国后,统治者为巩固自己个人的无上权威,将忠孝连在了一起,从“不忠即不孝”到忠孝不能两全时,要首先服从忠。从而成功的将臣子个人关于人性方面的需求,强行的统一在保卫封建政权稳固的社会道德规范下。这个社会道德的核心便是无条件的服从于权势,不可质疑、只可巩固!这种偏执的一刀切,造成了无可计数的悲剧,阻碍了社会科学的进步。
以汉代李氏家族的悲剧为例,李家三代人,为汉朝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惜堂堂飞将军李广成为了卫青战略上的马前卒;孙子李陵在得不到援军的情况下,先是死战,后处于“先自保以图后报’的选择,遭致满门抄斩,不得已才决定不复归汉!这种道德困惑,在明末清初的吴三桂身上也有显见。如果道德的主流,追求的不是人民的富足,社会的繁荣富强,科技的进步,生态的平衡...这样的人性选择也就被烙上了叛徒、走狗、无耻...的印记。
难道因此我们就要剥夺他们作为人的尊严吗?他们选择和平、选择保全就一定是错的吗?对人民造成了危害吗?可以想见,如果逻辑是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对于李陵,汉武帝大可挟其家眷令其速归,或不得为匈奴效力,甚至可以剥夺其家族荣誉,供奉,大可不必斩其全家。很明显,汉武帝认为李陵选择不战死,撼动了他的统治权威。他的暴虐与他的恐惧是相辅相成的,树敌过多,自然要加倍的把权威紧攥于鼓掌之间,从而对一切非孝忠于君上的人性需求都采取极端残忍的制裁手段。
反观西方也曾出现过多次的权利斗争与革命,但他们对内的核心文化是平等,独立,最终科学战胜了教庭;独立运动取得了成功;解放奴隶的南北战争获得了胜利。不可否认,这种强势文化对其它民族也表现了残忍和粗暴的一面,只不过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掠夺的冲动受到了种种牵制,他们不可以象远古时代那样随意的挑起战争和杀戮。
在这种大一统君臣父子文化的背景下,传统家庭也希望子女是绝对服从长辈的安排的,从梁祝到西厢、红楼的悲剧,无一不是这种道德规范的写真。到了现代社会,尽管人们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胸襟,骨子里还是会有大家长的做派。结果要么是一味的包办溺爱,要么还是强调权威与服从。
常听家长生气时就说:”小子,你反了你!“,乖巧、听话是家长表扬孩子最多的话。事实上,你的家庭如果真有开放,民主的作风,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正确的引导孩子对是非的判断,交给孩子以辩证的眼光看待社会道德标准同时学会保护自己与积极的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孩子、家长便都不会有香蕉人的困惑。他/她就是自己,没有必要为自己的文化属性烦恼,相信他们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一定有自己喜欢的人,也一定有喜欢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