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一生推
自发现Kindle有499元款后,算了下帐发现一个月存一百半年不到可以买下来,甚兴奋。而这想法也一发不可收拾,如那只一直在转的陀螺般,让人念念不忘。终于,我在3月19日下单了。
什么,年初到3月不到5个月不应该能买到?我为了能早点拥有自减伙食费不行啊?我才不会告诉你到手一星期后它居然发布白色版,捶足顿胸之余被耻笑到现在这种事呢……
网上的人说得很对,所有买之前的担心和纠结,在它到手的那一刻都成了浮云。在这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我用它看完了《跟任何人都聊得来》、《参与感》、《忽悠的原理与技巧》,还借助Amazon的Send to Kindle功能看了一些长篇但值得细看的文章。感觉自己真是前所未有的勤快。
尽管写下上述文字的时候已经有近半个月没用它了。
可今天再次打开它时会惊奇地发现,之前觉得看不进去的书又能看进去了。从彩色的手机屏幕重归黑白的电子墨水屏,文艺点的说法是,有洗尽铅华的感觉。前几天加班加到一直在国骂,而这一瞬,整个人平静了。
有个说法是这样的,一个强品牌,赋予消费者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更是一种体验。在使用Kindle的过程中,我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说法是如何被印证的。在将Kindle收入囊中前,我已经是Amazon中国的轻度粉——京东在我这种老网民看来始终是个3C集中营,当当的配送现在简直是又慢又差到令人发指,唯独Amazon一如既往地可爱,甚至过之而无不及——早上下的单下午就能收到货啦,感觉快递哥哥真心萌萌哒。
决定把Kindle带回家,不仅是对Amazon这一品牌进一步认可,更是决定了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把自己的看书途径,吊死在它一家上——在这之前,Amazon的APP、豆瓣阅读、QQ阅读我都在混合使用着,但若买了个机器回来,想都不必想,小K及其后台Amazon必然是首选。
不过他们的服务确实很舒服。如果你找到网上资源,可以通过绑定的邮箱发到机子上,而且自动转码(排版效果另算),这个文档也会保存在你的个人云空间上,空间免费赠送5G(是啦是啦没有某度盘按TB算牛啦)。广告问题到现在一版已经可自由选择开关了,完全不是问题,就算是之前的,一个电话过去它也能帮你永久关闭,绝不耍流氓。更别提通过他们家买的书会自动发送到设备上,联网即自动下载。最新推出的Send to Kindle功能除了刚开始会抽筋不知发了篇啥给我外,其他时候都毫无鸭梨地、优雅地保留了原文格式,让我看得十分嗨皮。
在这个服务业一般无甚服务精神可言的国度,互联网企业更是动不动就卖你全家隐私的年代,我居然能不出国门即可拥有“被伺候得挺舒服,不用被广告骚扰”的体验,生平仅见。更重要的是,我其实也没付出多少钱……吧?
我当然知道很多人是怎么看小K的。黑白的。只能看书。翻页还闪啊闪的。这种破东西居然还要499。尤其是在我满心欣喜希望和对方分享我对小K有多喜爱推荐TA也买一个的时候,这些反应让我的欣喜变得忧伤,最后只能化为“算了,不看书的人不会觉得它有用的”这种自我安慰。
但在下一秒即发现,我已经非常成功地被Amazon洗脑,成了他们的忠实信徒,而且甘之如饴。
其实好与不好,从来不足为外人道,毕竟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接受的品牌洗脑程度也不一样。但我还是很诚心诚意地推荐它。有人比我走在更前头,知道有比小K用户体验更好的电子阅读器,相比之下小K差点被轰成渣。但作为把这种技术推荐给更多人的Amazon,以及像我这种以前连小K都不知道的人,小K和Amazon所做的努力还是很值得尊敬的。
尤其是在这里,几乎所有国际互联网老大都被各种潜规则弄得出走的出走,阉割的阉割,屏蔽的屏蔽,余下的全是山寨品。而它,居然是原装正货,服务还没怎么被打折扣,这本身就是件挺值得感激的事。单冲这一点,我会一直支持下去。
虽然这并没什么卵用。
什么,年初到3月不到5个月不应该能买到?我为了能早点拥有自减伙食费不行啊?我才不会告诉你到手一星期后它居然发布白色版,捶足顿胸之余被耻笑到现在这种事呢……
网上的人说得很对,所有买之前的担心和纠结,在它到手的那一刻都成了浮云。在这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我用它看完了《跟任何人都聊得来》、《参与感》、《忽悠的原理与技巧》,还借助Amazon的Send to Kindle功能看了一些长篇但值得细看的文章。感觉自己真是前所未有的勤快。
尽管写下上述文字的时候已经有近半个月没用它了。
可今天再次打开它时会惊奇地发现,之前觉得看不进去的书又能看进去了。从彩色的手机屏幕重归黑白的电子墨水屏,文艺点的说法是,有洗尽铅华的感觉。前几天加班加到一直在国骂,而这一瞬,整个人平静了。
有个说法是这样的,一个强品牌,赋予消费者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更是一种体验。在使用Kindle的过程中,我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说法是如何被印证的。在将Kindle收入囊中前,我已经是Amazon中国的轻度粉——京东在我这种老网民看来始终是个3C集中营,当当的配送现在简直是又慢又差到令人发指,唯独Amazon一如既往地可爱,甚至过之而无不及——早上下的单下午就能收到货啦,感觉快递哥哥真心萌萌哒。
决定把Kindle带回家,不仅是对Amazon这一品牌进一步认可,更是决定了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把自己的看书途径,吊死在它一家上——在这之前,Amazon的APP、豆瓣阅读、QQ阅读我都在混合使用着,但若买了个机器回来,想都不必想,小K及其后台Amazon必然是首选。
不过他们的服务确实很舒服。如果你找到网上资源,可以通过绑定的邮箱发到机子上,而且自动转码(排版效果另算),这个文档也会保存在你的个人云空间上,空间免费赠送5G(是啦是啦没有某度盘按TB算牛啦)。广告问题到现在一版已经可自由选择开关了,完全不是问题,就算是之前的,一个电话过去它也能帮你永久关闭,绝不耍流氓。更别提通过他们家买的书会自动发送到设备上,联网即自动下载。最新推出的Send to Kindle功能除了刚开始会抽筋不知发了篇啥给我外,其他时候都毫无鸭梨地、优雅地保留了原文格式,让我看得十分嗨皮。
在这个服务业一般无甚服务精神可言的国度,互联网企业更是动不动就卖你全家隐私的年代,我居然能不出国门即可拥有“被伺候得挺舒服,不用被广告骚扰”的体验,生平仅见。更重要的是,我其实也没付出多少钱……吧?
我当然知道很多人是怎么看小K的。黑白的。只能看书。翻页还闪啊闪的。这种破东西居然还要499。尤其是在我满心欣喜希望和对方分享我对小K有多喜爱推荐TA也买一个的时候,这些反应让我的欣喜变得忧伤,最后只能化为“算了,不看书的人不会觉得它有用的”这种自我安慰。
但在下一秒即发现,我已经非常成功地被Amazon洗脑,成了他们的忠实信徒,而且甘之如饴。
其实好与不好,从来不足为外人道,毕竟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接受的品牌洗脑程度也不一样。但我还是很诚心诚意地推荐它。有人比我走在更前头,知道有比小K用户体验更好的电子阅读器,相比之下小K差点被轰成渣。但作为把这种技术推荐给更多人的Amazon,以及像我这种以前连小K都不知道的人,小K和Amazon所做的努力还是很值得尊敬的。
尤其是在这里,几乎所有国际互联网老大都被各种潜规则弄得出走的出走,阉割的阉割,屏蔽的屏蔽,余下的全是山寨品。而它,居然是原装正货,服务还没怎么被打折扣,这本身就是件挺值得感激的事。单冲这一点,我会一直支持下去。
虽然这并没什么卵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