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布鲁姆,华兹华斯......
前几年特别崇拜Harold Bloom,觉得他对很多作品的分析都很犀利。但是不能理解他的《影响的焦虑》,那时我觉得文学应该以追求真理为首要目的,而不是为了强于先辈,确定江湖地位。后来读《西方正典》,对他提出的“陌生性”和“内在性”似懂非懂,对他在此书里的某些观点颇有微词。这两天读华兹华斯诗全集很有感触,华兹华斯诗歌的价值先且不论,他作品展现出的“陌生性”也令人钦佩。虽然他的作品已传世两百年,但是这种“陌生性”仍然傲世文学史。读他的原文我慢慢懂了布鲁姆为什么强调“陌生性”的重要意义,文学的第一特征是“艺术”,如果一部作品不能给读者新鲜感,有鉴赏力的读者就根本不会在意此作。布鲁姆是极好的读者,博览群书,见解独特,肯定对这种情况体会良深。大部分好作者也都是极有水平的读者,为了写出有价值的作品必然会与自己心中的经典默默竞争,布鲁姆所谓的“影响的焦虑”就顺理成章了。据我对布鲁姆作品的了解,布鲁姆对这种现象的阐释很详尽,也很有开创性,他对很多作品的评论都振聋发聩。虽然他分析了很多大诗人的特例,但是却没有告诉未来的作者究竟应该怎么做。由这种理论推演出来的“末世”论调也很容易理解了,布鲁姆《西方正典》里的“经典悲歌”正切中此意。不管怎样,对经典原文阅读的意义如何强调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