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日本史》-坂本太郎)
看了一半,大体解答了多年来我对日本政治权利制度的一些疑惑。比如,相较中国皇帝,日本天皇的地位为什么总是给人一种不尴不尬的感觉。总结原因大体有以下几个:
1.以圣德太子为首,之后的历代天皇将佛教哲学作为整个国家治理的指导思想,否定了天皇凌驾一切的特权。具体表现为,天皇不拥有任意决定生死的权力等等。
2.土地公有,作为律令(相当于现在的宪法)被始终贯彻,直到院政时代。天皇本人没有自己的私有土地,也不能任意为皇家子女分配属地,只依靠税收维持用度。
3.平安时代中后期,大贵族和法皇对权力的强势瓜分。
4.武家的兴起彻底标志着天皇实权的没落。
也就是说,因为对于政治理想过于乐观的憧憬,即便在没有其他外戚或贵族势力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天皇也主动放弃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大好时机,只是依附在脆弱不堪的律令政治下,看似风光实则勉强保有尊严地存在着,“其君之危,犹累卵也”。之后在各种不利客观原因下,其衰败是绝对可以预见的。
而在这种情况下天皇依然保有其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大体还是因为日本特有的神道教文化,天皇一脉通常被认为是日照女神的后代,是神而非人,那自然是无比尊贵啦。只是这表面风光的背后,也只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1.以圣德太子为首,之后的历代天皇将佛教哲学作为整个国家治理的指导思想,否定了天皇凌驾一切的特权。具体表现为,天皇不拥有任意决定生死的权力等等。
2.土地公有,作为律令(相当于现在的宪法)被始终贯彻,直到院政时代。天皇本人没有自己的私有土地,也不能任意为皇家子女分配属地,只依靠税收维持用度。
3.平安时代中后期,大贵族和法皇对权力的强势瓜分。
4.武家的兴起彻底标志着天皇实权的没落。
也就是说,因为对于政治理想过于乐观的憧憬,即便在没有其他外戚或贵族势力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天皇也主动放弃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大好时机,只是依附在脆弱不堪的律令政治下,看似风光实则勉强保有尊严地存在着,“其君之危,犹累卵也”。之后在各种不利客观原因下,其衰败是绝对可以预见的。
而在这种情况下天皇依然保有其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大体还是因为日本特有的神道教文化,天皇一脉通常被认为是日照女神的后代,是神而非人,那自然是无比尊贵啦。只是这表面风光的背后,也只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