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八月半
上周五最后一次坐上校车,去所里办手续并和导师道别。下了校车向人文研本馆走去的路上,耳机里正好放到筠子的《天涯相随》。“那些千山万水,欢笑眼泪,到头总要,喝这一杯。”在原地楞了一下,突然想起3月31日在九州研究会结束回京都的路上,一个新干线站台,一群年轻学生旁若无人地拥抱、哭笑。在内敛到近乎疏离的日本很少见的画面。反应好久,才意识到,原来是毕业的日子。
作为游客时,我极喜欢京都。在刚刚来长期居住时,却因为这个城市过于观光便利而很难找到那种贴近日常的生活感。来日本前,三十年前曾在京都留学过两年的导师很有些担心我,反复说,不开心了就告诉我们,我们把你弄回来!现在,每次从电车站走回校区,看着并非多惊艳但熟悉亲切的景致,最感激也最快乐的是,这八个半月来感受到的,这座城市与这里的人真诚的接纳。
去年的九月下旬,拖着两个箱子来到还是很热但一个认识的人也没有的京都。不是第一次要开始在异国的长期生活,但和在美国留学时心境很不同。想着自己的短期交流身份怕是很难找到归属感,但好处就是不需要像在美国一样撑到底,这里是可以打不过就跑的。
就这样有些好奇但又没敢抱着太高期待地,慢慢开始了在京都的日子。当时没有想到,自己会参加的研究班多到有前辈来问诶你究竟参加了多少研究班。没有想到有那么多和新结识的姐妹们在居酒屋伪学术真八卦地畅谈的夜晚。没有想到那么多以前只在书上见过的名字,突然变成了一起去唱歌一起聊北京的好吃的和中国的白酒的人。没有想到,自己出国跑了很远,绕一圈回到这个地理和学术风格都和中国更相近一点的地方,这里的同行慷慨地向我展示了他们焦虑、坚守与理想。
自己是个恋旧而有些拘谨地不会太主动去结交新朋友的人。但同样是这本没抱太大期待的八个半月,却使我认识到,相近的学术兴趣与理想可以产生的凝聚力与亲切感是足以令人吃惊的强大。研究会新结识的前辈们,几乎从来没有在我这个“外人”面前掩饰过什么,所以研究会后的晚餐上,见过前辈因为新学年工作一无着落又被女友分手而消沉至极,也见过前辈意气风发很有某某领域舍我其谁之势,更多的是大家之间的切磋分享鼓励。日本长期的经济萧条对青年学者造成的压力是颇为沉重的。在这里看着一周要讲十二门课的前辈,依然奋力排出一整天的无课日以专注于自己的研究,我虽为自己感到惭愧,但真心感激结识这样的前辈们。每次散会后回到住处,总是夜里十一点前后,但从车站到宿舍那段路总是走得心情很舒畅,因为觉得身边有那么多的理想,在黑暗中熠熠发光。
以前来日本总是在夏季,所以这次才知道日本的文具店及商场的文具部的商品都是分季节的。之前见过的信笺卡片都只是紫阳花、风铃、金鱼、花火之类,这一轮下来终于看全了枫叶雪景和樱花。已经很多年没有长期在通勤时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这段时间在电车上,看小学生把书包垫在腿上做练习册,中学生一手拉着车厢吊环一手在翻英语语法书,偶尔还会看到背GRE单词的。还有穿着校服的初高中生,会有要好的男女生走得比别人慢一点,在车站上下楼时悄悄碰下手。在结束这些日子这么些年后,突然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看着另一个社会里的孩子们的日常成长,心中常常泛起对过去的怀念与感恩。
已经离开家乡十一年,出国四年,漫长而不知归期地在外晃荡,使我一度很是认为生活在别处。而在日本,这个自己的牵绊不多又有大把时间独处的地方,或许是和太多新结识的人谈论家乡,或许是听了太多高中校友秋裤男神的怀乡歌曲,开始重新地思考和认识故乡与家对自己的意义和支撑。
从来不是个擅长告别的人。当年函馆的日语项目结束时,差点在火车上从北海道一路哭到东京。但前几天要去市政府办理迁出手续时,站在无数次上下过的站台,突然觉得心里很平静。是一种这个地方真的很好,不过该做的事情做完了,到了离开的时候,那么就离开吧,不过,这个地方还是,真的很好。
做十几个世纪前的东亚海域交流,看着当时的人怀着各种信念冒着各种风险来来往往,感动之余更是感激现代科技,使我们不需感慨“一生苒苒,两岸苍苍”,而是说一句“期待下一次在这个世界的什么地方重逢”就好。
作为游客时,我极喜欢京都。在刚刚来长期居住时,却因为这个城市过于观光便利而很难找到那种贴近日常的生活感。来日本前,三十年前曾在京都留学过两年的导师很有些担心我,反复说,不开心了就告诉我们,我们把你弄回来!现在,每次从电车站走回校区,看着并非多惊艳但熟悉亲切的景致,最感激也最快乐的是,这八个半月来感受到的,这座城市与这里的人真诚的接纳。
去年的九月下旬,拖着两个箱子来到还是很热但一个认识的人也没有的京都。不是第一次要开始在异国的长期生活,但和在美国留学时心境很不同。想着自己的短期交流身份怕是很难找到归属感,但好处就是不需要像在美国一样撑到底,这里是可以打不过就跑的。
就这样有些好奇但又没敢抱着太高期待地,慢慢开始了在京都的日子。当时没有想到,自己会参加的研究班多到有前辈来问诶你究竟参加了多少研究班。没有想到有那么多和新结识的姐妹们在居酒屋伪学术真八卦地畅谈的夜晚。没有想到那么多以前只在书上见过的名字,突然变成了一起去唱歌一起聊北京的好吃的和中国的白酒的人。没有想到,自己出国跑了很远,绕一圈回到这个地理和学术风格都和中国更相近一点的地方,这里的同行慷慨地向我展示了他们焦虑、坚守与理想。
自己是个恋旧而有些拘谨地不会太主动去结交新朋友的人。但同样是这本没抱太大期待的八个半月,却使我认识到,相近的学术兴趣与理想可以产生的凝聚力与亲切感是足以令人吃惊的强大。研究会新结识的前辈们,几乎从来没有在我这个“外人”面前掩饰过什么,所以研究会后的晚餐上,见过前辈因为新学年工作一无着落又被女友分手而消沉至极,也见过前辈意气风发很有某某领域舍我其谁之势,更多的是大家之间的切磋分享鼓励。日本长期的经济萧条对青年学者造成的压力是颇为沉重的。在这里看着一周要讲十二门课的前辈,依然奋力排出一整天的无课日以专注于自己的研究,我虽为自己感到惭愧,但真心感激结识这样的前辈们。每次散会后回到住处,总是夜里十一点前后,但从车站到宿舍那段路总是走得心情很舒畅,因为觉得身边有那么多的理想,在黑暗中熠熠发光。
以前来日本总是在夏季,所以这次才知道日本的文具店及商场的文具部的商品都是分季节的。之前见过的信笺卡片都只是紫阳花、风铃、金鱼、花火之类,这一轮下来终于看全了枫叶雪景和樱花。已经很多年没有长期在通勤时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这段时间在电车上,看小学生把书包垫在腿上做练习册,中学生一手拉着车厢吊环一手在翻英语语法书,偶尔还会看到背GRE单词的。还有穿着校服的初高中生,会有要好的男女生走得比别人慢一点,在车站上下楼时悄悄碰下手。在结束这些日子这么些年后,突然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看着另一个社会里的孩子们的日常成长,心中常常泛起对过去的怀念与感恩。
已经离开家乡十一年,出国四年,漫长而不知归期地在外晃荡,使我一度很是认为生活在别处。而在日本,这个自己的牵绊不多又有大把时间独处的地方,或许是和太多新结识的人谈论家乡,或许是听了太多高中校友秋裤男神的怀乡歌曲,开始重新地思考和认识故乡与家对自己的意义和支撑。
从来不是个擅长告别的人。当年函馆的日语项目结束时,差点在火车上从北海道一路哭到东京。但前几天要去市政府办理迁出手续时,站在无数次上下过的站台,突然觉得心里很平静。是一种这个地方真的很好,不过该做的事情做完了,到了离开的时候,那么就离开吧,不过,这个地方还是,真的很好。
做十几个世纪前的东亚海域交流,看着当时的人怀着各种信念冒着各种风险来来往往,感动之余更是感激现代科技,使我们不需感慨“一生苒苒,两岸苍苍”,而是说一句“期待下一次在这个世界的什么地方重逢”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