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场青春叫高考
还记得有部电影叫《全城高考》,生动描述了那段备考岁月的黑色。
对于即将参考的学子们来说,6月7日、8日,这是成长岁月上的一道坎,顺利跨过了,海阔天空,心情舒畅;若出现了波折,等待的自己的,可能是父母的埋怨和又一年的黑色岁月……
对于经历过那段岁月的大盆友们来说,许多年前的印象可能已慢慢淡去,曾经的同桌、同学相聚,畅谈的记忆,也许会有一些添油加醋,也许会隐瞒一些让自己脸庞羞红的细节,但却始终是自己这一辈子最珍贵的东西!
又是一年高考时,考得上,很幸福;考不上,又怎么了?
你的幸福时钟,决不会在这一场考试中停摆!
关于高考,我有些话要说:
又到了一年一度高考的时候,再回首,距离我的高考已经整整7年了。仅凭借着回忆已经很难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说不清当时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感觉,可能是当时比较专注的缘故,一心对付考试,有压力但无暇顾及,也没有想过考好了或是考不好今后会怎样,对高考的印象其实有九成都是被后来的回忆和回想所占据的。
转眼间我都工作三年整了,而我所从事的工作有一半都是和考试有关的,考学的、评职称的、竞争选拔的等等。
单位每年都会为了高考而成立招生办,我也是在组织招生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那些给我出题、组织我报名考试、维护公平正义的执法录取机构等招生战线上的同僚们,是有多么的辛苦,真心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如果我当时懂得这些,也许分数还能再高一些!
看着我的这帮学生们生龙活虎,干劲十足,好像看到了那时候的自己,体内总是有富余的力量,不知疲倦,但这个年纪也会对未来的世界充满迷茫,觉得无处发力。尤其是对于高考的看法,大家各执己见。
有人把它看作是救命稻草,觉得是一考定终生,考试结果的好坏将决定他的命运;有人把它看作是一次自然经历,觉得就像一日三餐,平凡而普通,没吃饱还有下一顿,没考好也决定不了什么;有人把它看作是一场游戏,觉得重在参与,争取好的结果,因为规则制定者和开挂的同学们终究会有好的出路,但靠自己天赋、机遇和努力去练级的孩子们也会有意外收获,两项条件都不具备的也只能甘心平庸了。
谈谈我的看法吧!
首先,高考是人生的一次重要机遇,也是暂时拉开小伙伴们之间距离的分水岭。
很多人通过高考获得了较高的起点,甚至改变了后来的命运,要知道,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那个年代,永远都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只能打洞,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别说要念多少书,成多大的才,能混饱肚子都已经不错了,没办法,都是逼于无奈,进京赶考连个路费都付不起,也难怪不少起义造反的农民群众里出了这么多英雄豪杰,给他们一个当代读书考学的机会,估计都是各省市状元榜眼的料儿。
所以说,不管社会上有多少人在抨击这种死板的教育方式,不管它的实际作用和意义到底有多少,但它确实是一个公平阳光的平台,确实能够给人改变命运的机会,我们应当看重的是它的公平公正,而不是抱怨它的不科学。
其次,我们也可以试想,如果没有高考,又能用什么方式来选拔人才。
也有人说面试的表现更能看出一个人是不是灵活优秀,光会答题有啥用。好吧,如果那样,人为操作空间就会让你体会到潜规则的痛苦,待到那时,你又要抱怨你的才华被关系利益所埋葬了。抱怨的人总是会抱怨的,我不是提倡逆来顺受,而是觉得活在这世上本来就是在参加着一场生命的游戏,规则我们制定不了,但我们可以去研究规则套路。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就成了为了活着而活着,不去思考其意义所在,但如果连生存下去的基本能力都没有,连参与游戏的基本技能都没有,这本身是不是就很没有存在的意义呢?考察选拔人才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别说高考考察不了,人活一辈子都不一定能清晰地被考察出个正确结论,而且还是由专业的组织来进行长年累月的考察。
某位哲学家也说过,“别人都说我在装,那我装一辈子不就成真的了?”高考的确还有弊端,但国家也在一直研究完善,相比古代的科举考试,难道不是更加科学?
第三,坚决抵制“成王败寇论”。
诚然,考好了皆大欢喜,但是前面说了,高考只是一次机遇,仅此而已。社会是复杂多面的,文化层次只是生存工具的一个侧角,我不是很赞成连年复读,因为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一扇窗,没有得到它也许是因为前面有更好的风景。
可以理解为自欺欺人,也可以用高大上的说法:调整心态,增加正能量。可能与高考成功失之交臂后将意味着日后更加艰难,但不代表从此再不见天日。人最重要的是意志品质,只要够勤劳、够用心,没有饿死的,只有懒死的。
再谈高考,我们都好平静,不负初衷。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愿所有考学的孩子们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正确地看待结果,人生路还长。
对于即将参考的学子们来说,6月7日、8日,这是成长岁月上的一道坎,顺利跨过了,海阔天空,心情舒畅;若出现了波折,等待的自己的,可能是父母的埋怨和又一年的黑色岁月……
对于经历过那段岁月的大盆友们来说,许多年前的印象可能已慢慢淡去,曾经的同桌、同学相聚,畅谈的记忆,也许会有一些添油加醋,也许会隐瞒一些让自己脸庞羞红的细节,但却始终是自己这一辈子最珍贵的东西!
又是一年高考时,考得上,很幸福;考不上,又怎么了?
你的幸福时钟,决不会在这一场考试中停摆!
关于高考,我有些话要说:
又到了一年一度高考的时候,再回首,距离我的高考已经整整7年了。仅凭借着回忆已经很难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也说不清当时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感觉,可能是当时比较专注的缘故,一心对付考试,有压力但无暇顾及,也没有想过考好了或是考不好今后会怎样,对高考的印象其实有九成都是被后来的回忆和回想所占据的。
转眼间我都工作三年整了,而我所从事的工作有一半都是和考试有关的,考学的、评职称的、竞争选拔的等等。
单位每年都会为了高考而成立招生办,我也是在组织招生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那些给我出题、组织我报名考试、维护公平正义的执法录取机构等招生战线上的同僚们,是有多么的辛苦,真心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如果我当时懂得这些,也许分数还能再高一些!
看着我的这帮学生们生龙活虎,干劲十足,好像看到了那时候的自己,体内总是有富余的力量,不知疲倦,但这个年纪也会对未来的世界充满迷茫,觉得无处发力。尤其是对于高考的看法,大家各执己见。
有人把它看作是救命稻草,觉得是一考定终生,考试结果的好坏将决定他的命运;有人把它看作是一次自然经历,觉得就像一日三餐,平凡而普通,没吃饱还有下一顿,没考好也决定不了什么;有人把它看作是一场游戏,觉得重在参与,争取好的结果,因为规则制定者和开挂的同学们终究会有好的出路,但靠自己天赋、机遇和努力去练级的孩子们也会有意外收获,两项条件都不具备的也只能甘心平庸了。
谈谈我的看法吧!
首先,高考是人生的一次重要机遇,也是暂时拉开小伙伴们之间距离的分水岭。
很多人通过高考获得了较高的起点,甚至改变了后来的命运,要知道,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那个年代,永远都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只能打洞,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别说要念多少书,成多大的才,能混饱肚子都已经不错了,没办法,都是逼于无奈,进京赶考连个路费都付不起,也难怪不少起义造反的农民群众里出了这么多英雄豪杰,给他们一个当代读书考学的机会,估计都是各省市状元榜眼的料儿。
所以说,不管社会上有多少人在抨击这种死板的教育方式,不管它的实际作用和意义到底有多少,但它确实是一个公平阳光的平台,确实能够给人改变命运的机会,我们应当看重的是它的公平公正,而不是抱怨它的不科学。
其次,我们也可以试想,如果没有高考,又能用什么方式来选拔人才。
也有人说面试的表现更能看出一个人是不是灵活优秀,光会答题有啥用。好吧,如果那样,人为操作空间就会让你体会到潜规则的痛苦,待到那时,你又要抱怨你的才华被关系利益所埋葬了。抱怨的人总是会抱怨的,我不是提倡逆来顺受,而是觉得活在这世上本来就是在参加着一场生命的游戏,规则我们制定不了,但我们可以去研究规则套路。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就成了为了活着而活着,不去思考其意义所在,但如果连生存下去的基本能力都没有,连参与游戏的基本技能都没有,这本身是不是就很没有存在的意义呢?考察选拔人才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别说高考考察不了,人活一辈子都不一定能清晰地被考察出个正确结论,而且还是由专业的组织来进行长年累月的考察。
某位哲学家也说过,“别人都说我在装,那我装一辈子不就成真的了?”高考的确还有弊端,但国家也在一直研究完善,相比古代的科举考试,难道不是更加科学?
第三,坚决抵制“成王败寇论”。
诚然,考好了皆大欢喜,但是前面说了,高考只是一次机遇,仅此而已。社会是复杂多面的,文化层次只是生存工具的一个侧角,我不是很赞成连年复读,因为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一扇窗,没有得到它也许是因为前面有更好的风景。
可以理解为自欺欺人,也可以用高大上的说法:调整心态,增加正能量。可能与高考成功失之交臂后将意味着日后更加艰难,但不代表从此再不见天日。人最重要的是意志品质,只要够勤劳、够用心,没有饿死的,只有懒死的。
再谈高考,我们都好平静,不负初衷。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愿所有考学的孩子们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正确地看待结果,人生路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