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大哥赠我“宝贝”
今天上午收到来自远在西安的魏大哥的寄来的东西,就是他2014年读书与写作集成的小册子。大致翻看一下,用本文记录当下感受,以期自勉。首先要说的是本文当中所谈的读书是指严肃阅读,不包含旨在休闲放松的杂志、小说等读物。而本文所指的书籍都是货真价实的好书,大都来自于友人的推荐或是豆瓣的评星,绝不是类似于《***大全》、《不可不知的***》等通过几本书“攒”出来的所谓“书籍”。
魏大哥赠我的“宝贝”让我有如下的感想:
第一,震撼。翻开第一页代序,一连串数字映入眼帘——2014年读书53本,写读书札记48篇、9.1万字,三农、电商方面的文章70篇、16.7万字,合计118篇25.8万字。我粗略计算下,一年52周,53本书的量就是平均一周一本,写作共25.8万字,平均一周5000字左右,每一天都要写700字左右!
第二,叹服。每个人读书的速度不一,理解的程度和最终的收获不一。读书要想快,一目十行,略读加扫读,并不难做到,但对书的理解和感悟程度可能就差很多。而如果反复研读,认真思考,做笔记,写感想,每本书至少留下一篇读书札记,这样的读书方式通过努力也可以做到,但读书速度就会大大降低,固定时间段内读书的量会少。读书要想达到既快又很有收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魏大哥已然做到了,不仅读书快,而且能够快速精准的把握书本的核心价值,并“开始有些许的平视”,通过札记开始同书籍作者商榷臧否、探讨交流。
第三,惜时。上天公平地给每人每天24小时。但是,每个人的有效利用程度和产出却千差万别。有些人总给自己不读书不思考寻找借口,最常见的就是“太忙,没时间”。看看魏大哥吧!他是个大忙人,除了工作、出差、打理博客微博微信,争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写作。他说“别人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是因为行万里路才读万卷书”。因为他总利用出差坐火车、等飞机的零碎时间来读书。此外,坚持“每天晚上11点前后,至少抽出四五十分钟来读书”。不少人这时候或是看电视剧打游戏,或是被微信占据双手双眼,或是,额…洗洗睡了吧。
第四,惭愧。反观自己,很是惭愧。首先,魏大哥2014年小册子里面的书目,有很多我也读过,但是仅仅看过就看过了,没有留下一言片语,最多是在书本的页眉页脚侧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并没有做笔记、读书札记。其次,时间利用上面,我经常流连于朋友圈、微博,于是一个小时过去了。整块的时间花在碎片化阅读上,没有系统消化一本书。另外,我经常一本书还没读完,就“另起炉灶”,看看这本也想读,那本也有意思,没有如曾国藩要求自己读完一本书之前绝不看第二本一般“从一而终”。
第五,践行。如果这样下去,虽美其名曰“爱读书”,却从读书生活中得到的少,留下的少,自我成长就有限。(当然,开卷有益,不读书自我成长更有限)。因此,不得不改变现有的读书模式。下定决心,珍惜一切能够利用的宝贵时间读书,通过做笔记、写读书札记来强迫自己消化一本书,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笔记、写读书札记看似小事,又很麻烦,然而却至关重要。笔尖带动思考,写作提升自我。老爸谆谆教导我“每天都要动笔写”,那就以这样的方式来完成老爸的要求吧。
因此,魏大哥赠送我的小册子,已经成为鞭策我前进的动力,是我学习的榜样和标杆,对我来讲难道不是“宝贝”吗?
2015年6月2日
魏大哥赠我的“宝贝”让我有如下的感想:
第一,震撼。翻开第一页代序,一连串数字映入眼帘——2014年读书53本,写读书札记48篇、9.1万字,三农、电商方面的文章70篇、16.7万字,合计118篇25.8万字。我粗略计算下,一年52周,53本书的量就是平均一周一本,写作共25.8万字,平均一周5000字左右,每一天都要写700字左右!
第二,叹服。每个人读书的速度不一,理解的程度和最终的收获不一。读书要想快,一目十行,略读加扫读,并不难做到,但对书的理解和感悟程度可能就差很多。而如果反复研读,认真思考,做笔记,写感想,每本书至少留下一篇读书札记,这样的读书方式通过努力也可以做到,但读书速度就会大大降低,固定时间段内读书的量会少。读书要想达到既快又很有收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魏大哥已然做到了,不仅读书快,而且能够快速精准的把握书本的核心价值,并“开始有些许的平视”,通过札记开始同书籍作者商榷臧否、探讨交流。
第三,惜时。上天公平地给每人每天24小时。但是,每个人的有效利用程度和产出却千差万别。有些人总给自己不读书不思考寻找借口,最常见的就是“太忙,没时间”。看看魏大哥吧!他是个大忙人,除了工作、出差、打理博客微博微信,争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写作。他说“别人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是因为行万里路才读万卷书”。因为他总利用出差坐火车、等飞机的零碎时间来读书。此外,坚持“每天晚上11点前后,至少抽出四五十分钟来读书”。不少人这时候或是看电视剧打游戏,或是被微信占据双手双眼,或是,额…洗洗睡了吧。
第四,惭愧。反观自己,很是惭愧。首先,魏大哥2014年小册子里面的书目,有很多我也读过,但是仅仅看过就看过了,没有留下一言片语,最多是在书本的页眉页脚侧边写下自己的感想,并没有做笔记、读书札记。其次,时间利用上面,我经常流连于朋友圈、微博,于是一个小时过去了。整块的时间花在碎片化阅读上,没有系统消化一本书。另外,我经常一本书还没读完,就“另起炉灶”,看看这本也想读,那本也有意思,没有如曾国藩要求自己读完一本书之前绝不看第二本一般“从一而终”。
第五,践行。如果这样下去,虽美其名曰“爱读书”,却从读书生活中得到的少,留下的少,自我成长就有限。(当然,开卷有益,不读书自我成长更有限)。因此,不得不改变现有的读书模式。下定决心,珍惜一切能够利用的宝贵时间读书,通过做笔记、写读书札记来强迫自己消化一本书,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笔记、写读书札记看似小事,又很麻烦,然而却至关重要。笔尖带动思考,写作提升自我。老爸谆谆教导我“每天都要动笔写”,那就以这样的方式来完成老爸的要求吧。
因此,魏大哥赠送我的小册子,已经成为鞭策我前进的动力,是我学习的榜样和标杆,对我来讲难道不是“宝贝”吗?
2015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