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城
“不想去上学……”
妈妈说:“有文化多好啊。”
可是,妈妈不知道,那种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追赶的感觉。
她和姐姐都在北京读书,她读本科,姐姐在北大念硕士。可是,无论她做什么,在姐姐眼里永远是错的,不成熟的,让人无法理解。姐姐说的,她听不懂,她说的,姐姐听不明白。姐姐无论做什么,都提前规划好,她的人生,完全在她的掌控之中。而她呢,姐姐说她是一个特别没数的人,总是走一步看一步。可是,人生啊,那么长,怎么规划?!而且永远不知道会有什么变化。
高中时,因为没有设计思维而一度想学美术史,却被班主任拦下,“文化课又不好,学什么美术史。你知道美术史专业要多高的分数吗?”好吧,既然考不上,就只好乖乖地考设计专业咯,以后就踏踏实实地做个设计师吧,依然会有很可观的收入。可是,第一年什么学校没有考上。第二年,决定在画室专攻设计,又因为受不了设计画室压抑的气氛而换到另一个画室。结果,考到了与设计毫不相关的绘画专业学了国画。第三年,又碰巧有了转专业的机会,又转到了一直以来她梦寐以求的中文专业。就是这样,她不知道下一步会往哪里走。
她和姐姐不同,对未来没有规划,按照自己的设计一步一步往前走。姐姐说,她和自己是正好相反的两种人。
而妈妈羡慕的,就是像姐姐那样的人吧,她心里也明白,自己赶不上姐姐。
那天早上,她被爸妈的吵架声闹醒“天天在外面看别人脸色,回来还看你脸色,活个什么劲。”爸爸什么也说不出来。妈妈的声音,好像一直留在从沉默的房间里,剧烈的嗓音猛然安静下来,显得有些孤独,让人想哭。
他们从来不当着她的面吵架,怕被她知道。但是这么声嘶力竭的叫喊她怎么会听不到呢,像是要把身体里压抑的所有无奈都发泄出来,这些情绪,只有在爸爸面前她才宣泄的出来。
每次遇到这种时候,她都恨不得把头使劲埋进被子里,再也不想听到这个家里的一点声音。那个倔强任性从不肯低头的她一下子变得胆小软弱了,她不知道如何才能消减爸妈在人前的自卑和无奈。
家里的家具,是姑姑搬家淘汰下来的。他们,是不会在选家具上“浪费”这么多钱的,他们觉得不值得也没必要。
就像这样,接受别人的馈赠,施舍般的馈赠,活在别人的阴影里。
这种在哪里都没有归属感的感觉让她讨厌上学,更讨厌家。小时候在家里和奶奶一起画画,拼拼图的时光离她越来越远了,那种果汁般甜甜的快乐和糖纸包裹着的美好期待都跟着奶奶,一起在她生活中消失了。那里的人,接受着时间的推动,继续生活,好像不过几年的时间,一些人,结婚了,一些人,变成了爷爷奶奶。长大,老去,真的这么快吗?离开了那个地方的我,对它的记忆却还都是小时候的。只不过是,每次回家,目光都呆呆的,怎么一切就都变成了这副样子呢?时间的流逝只给她留下了不可控制和无所适从的感觉。
他们希望她回去,找一份踏实稳妥的工作。可是,他们又怎会知道她心里对这种改变的害怕和排斥呢?既然无法留住,又不可挽回,不如就保留它在记忆里最初的样子……
妈妈说:“有文化多好啊。”
可是,妈妈不知道,那种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追赶的感觉。
她和姐姐都在北京读书,她读本科,姐姐在北大念硕士。可是,无论她做什么,在姐姐眼里永远是错的,不成熟的,让人无法理解。姐姐说的,她听不懂,她说的,姐姐听不明白。姐姐无论做什么,都提前规划好,她的人生,完全在她的掌控之中。而她呢,姐姐说她是一个特别没数的人,总是走一步看一步。可是,人生啊,那么长,怎么规划?!而且永远不知道会有什么变化。
高中时,因为没有设计思维而一度想学美术史,却被班主任拦下,“文化课又不好,学什么美术史。你知道美术史专业要多高的分数吗?”好吧,既然考不上,就只好乖乖地考设计专业咯,以后就踏踏实实地做个设计师吧,依然会有很可观的收入。可是,第一年什么学校没有考上。第二年,决定在画室专攻设计,又因为受不了设计画室压抑的气氛而换到另一个画室。结果,考到了与设计毫不相关的绘画专业学了国画。第三年,又碰巧有了转专业的机会,又转到了一直以来她梦寐以求的中文专业。就是这样,她不知道下一步会往哪里走。
她和姐姐不同,对未来没有规划,按照自己的设计一步一步往前走。姐姐说,她和自己是正好相反的两种人。
而妈妈羡慕的,就是像姐姐那样的人吧,她心里也明白,自己赶不上姐姐。
那天早上,她被爸妈的吵架声闹醒“天天在外面看别人脸色,回来还看你脸色,活个什么劲。”爸爸什么也说不出来。妈妈的声音,好像一直留在从沉默的房间里,剧烈的嗓音猛然安静下来,显得有些孤独,让人想哭。
他们从来不当着她的面吵架,怕被她知道。但是这么声嘶力竭的叫喊她怎么会听不到呢,像是要把身体里压抑的所有无奈都发泄出来,这些情绪,只有在爸爸面前她才宣泄的出来。
每次遇到这种时候,她都恨不得把头使劲埋进被子里,再也不想听到这个家里的一点声音。那个倔强任性从不肯低头的她一下子变得胆小软弱了,她不知道如何才能消减爸妈在人前的自卑和无奈。
家里的家具,是姑姑搬家淘汰下来的。他们,是不会在选家具上“浪费”这么多钱的,他们觉得不值得也没必要。
就像这样,接受别人的馈赠,施舍般的馈赠,活在别人的阴影里。
这种在哪里都没有归属感的感觉让她讨厌上学,更讨厌家。小时候在家里和奶奶一起画画,拼拼图的时光离她越来越远了,那种果汁般甜甜的快乐和糖纸包裹着的美好期待都跟着奶奶,一起在她生活中消失了。那里的人,接受着时间的推动,继续生活,好像不过几年的时间,一些人,结婚了,一些人,变成了爷爷奶奶。长大,老去,真的这么快吗?离开了那个地方的我,对它的记忆却还都是小时候的。只不过是,每次回家,目光都呆呆的,怎么一切就都变成了这副样子呢?时间的流逝只给她留下了不可控制和无所适从的感觉。
他们希望她回去,找一份踏实稳妥的工作。可是,他们又怎会知道她心里对这种改变的害怕和排斥呢?既然无法留住,又不可挽回,不如就保留它在记忆里最初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