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出最近的观影体验
Onesea
Part1.《午夜巴黎》
刚刚看完这部电影,难以按捺此刻激动的心情,我恨不得马上推开家门到大街上被大雨淋个痛快。尽管伍迪艾伦带来太多惊喜与感性共鸣,但我还是尽量从客观的角度来进行评析。
知乎上一位知友推荐了这部影片,于是我惯性地打开豆瓣——评分8.1,一个并不太高的分数,扫了一眼短评,豆友们都集中去骂字幕组和导演的价值观了。先入为主并不能摇动我的念头,所幸的是,我看到了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能够看上两遍、三遍乃至十遍的电影。
75岁的伍迪艾伦大导演让我重新认识电影应有的深度。这位自文学、性、哲学、心理学和古希腊中汲取营养的犹太人创设了一个年轻好莱坞编剧陪女朋友及她的家人来巴黎旅行并决心在此完成一部小说的故事。主人公吉尔深深醉心于这个艺术殿堂,但他的想法却不能被朋友接受,甚至批评为“黄金时代情结”——比喻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转而在回忆和想象中获得满足。有天晚上他厌倦地从舞会走出来,一个人漫步在巴黎街头,阴差阳错地坐进了一辆汽车而回到了他倾心向往的上个世纪20年代。电影之所以叫午夜,因为每次主人公穿越时光时都在晚上12点打铃后发生的。
很多人会开始认为这是否又是像国产穿越剧一般狗血,伍迪艾伦可不是这么想的。
首先,吉尔遇到了菲茨杰拉德,美国20年代著名作家,最有名的作品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及他因生活浮华和情绪多变而著称的妻子塞尔坦,菲茨杰拉德带吉尔去了巴黎最著名的一个酒馆,接下来的情节就开始令人激动了。
全电影最帅的人物出现了,海明威,没错,欧内斯特海明威。看过他书的人都会被他的性格深深吸引,我至今都记得看完《老人与海》和《乞力马扎罗的雪》小说集的感觉。而演员的形象、语言都像极了14岁开始学习拳击、参与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硬汉海明威。
这一段太经典,所以我反复看了三遍。海明威坐在角落喝酒,菲茨杰拉德介绍时吉尔整个人都愣住了,我第一次看也楞了。
寒暄之后当吉尔颤抖着请求海明威给他的小说提意见时。
海明威说:我不会看你的作品。
吉尔急了:为什么呀?
海明威:因为我不会看糟糕的作品,如果你写的好我就会嫉妒,那我就更不会去看你的。
吉尔:我只是想找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帮我指点一番
海明威眼神深邃:你要知道作家是竞争关系。
吉尔苦笑:我哪敢跟你竞争啊?
海明威:当你作为一个作家(手怒拍桌子)你就应该承认自己是最伟大的作家,而你却因为我而不敢认同自己,除非你敢带上拳套跟我好好打一番!我不会看你的作品,但我会推荐一个人给你,我的小说也是她给的意见(后来海明威还是看了,自己打脸。)
接着,吉尔第二个午夜便认识了科尔•波特,巴勃罗•毕加索,萨尔瓦多•达利等一干大师,当然了,还有当时毕加索的情人——阿德里亚娜。然后我就不剧透了。
影片的人物造型非常用心,还原了名人们的真实外貌,对这些人不太了解的童鞋通过这部影片可更深刻地记住名人的形象和性格,顺便复习一下近代美术史和近代文学史。
“我相信真正纯正的爱情能产生一个纾解死亡的阶段,所有的懦弱都出自于没有爱或爱得不彻底,这两者一样。勇敢而真诚的人能够直面死亡,正是因为他们的爱拥有足够的激情,可以将死神从头脑中驱逐。” 电影拥有一切美的化身,如梦似幻的场景切换让人难辨古今,扑朔迷离。只是太易沉醉的东西也让人空虚。
主人公希望能回到巴黎的黄金时代,而那时他深深爱上的阿德里亚娜却希望回到一战前的巴黎,她认为这才是她的黄金年代,殊不知,19世纪90年代的高更等艺术家们多希望回到文艺复兴和米开朗琪罗这些人一起生活......
最终主人公在A和B中选择了C,两人在巴黎夜雨中漫步的镜头成为电影的落幕。活在当下,伍迪艾伦通过各种隐喻想要说明的道理。
非有人说他掉书袋也罢了,但谁能把故事讲得那么趣味盎然,把巴黎拍得如此美不胜收岂是易事。这部片子很好地解释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些迷惑,也对别人会觉得老套,但是对我个人而言还蛮有启发意义的。与其迷恋过去,不如把握当下。只有现在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golden age”。
(你没看错,这就是莎士比亚书店)
(法国人的浪漫在此可见一斑)
Part1.《午夜巴黎》
![]() |
刚刚看完这部电影,难以按捺此刻激动的心情,我恨不得马上推开家门到大街上被大雨淋个痛快。尽管伍迪艾伦带来太多惊喜与感性共鸣,但我还是尽量从客观的角度来进行评析。
知乎上一位知友推荐了这部影片,于是我惯性地打开豆瓣——评分8.1,一个并不太高的分数,扫了一眼短评,豆友们都集中去骂字幕组和导演的价值观了。先入为主并不能摇动我的念头,所幸的是,我看到了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能够看上两遍、三遍乃至十遍的电影。
75岁的伍迪艾伦大导演让我重新认识电影应有的深度。这位自文学、性、哲学、心理学和古希腊中汲取营养的犹太人创设了一个年轻好莱坞编剧陪女朋友及她的家人来巴黎旅行并决心在此完成一部小说的故事。主人公吉尔深深醉心于这个艺术殿堂,但他的想法却不能被朋友接受,甚至批评为“黄金时代情结”——比喻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转而在回忆和想象中获得满足。有天晚上他厌倦地从舞会走出来,一个人漫步在巴黎街头,阴差阳错地坐进了一辆汽车而回到了他倾心向往的上个世纪20年代。电影之所以叫午夜,因为每次主人公穿越时光时都在晚上12点打铃后发生的。
很多人会开始认为这是否又是像国产穿越剧一般狗血,伍迪艾伦可不是这么想的。
![]() |
首先,吉尔遇到了菲茨杰拉德,美国20年代著名作家,最有名的作品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及他因生活浮华和情绪多变而著称的妻子塞尔坦,菲茨杰拉德带吉尔去了巴黎最著名的一个酒馆,接下来的情节就开始令人激动了。
![]() |
全电影最帅的人物出现了,海明威,没错,欧内斯特海明威。看过他书的人都会被他的性格深深吸引,我至今都记得看完《老人与海》和《乞力马扎罗的雪》小说集的感觉。而演员的形象、语言都像极了14岁开始学习拳击、参与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硬汉海明威。
这一段太经典,所以我反复看了三遍。海明威坐在角落喝酒,菲茨杰拉德介绍时吉尔整个人都愣住了,我第一次看也楞了。
寒暄之后当吉尔颤抖着请求海明威给他的小说提意见时。
海明威说:我不会看你的作品。
吉尔急了:为什么呀?
海明威:因为我不会看糟糕的作品,如果你写的好我就会嫉妒,那我就更不会去看你的。
吉尔:我只是想找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帮我指点一番
海明威眼神深邃:你要知道作家是竞争关系。
吉尔苦笑:我哪敢跟你竞争啊?
海明威:当你作为一个作家(手怒拍桌子)你就应该承认自己是最伟大的作家,而你却因为我而不敢认同自己,除非你敢带上拳套跟我好好打一番!我不会看你的作品,但我会推荐一个人给你,我的小说也是她给的意见(后来海明威还是看了,自己打脸。)
接着,吉尔第二个午夜便认识了科尔•波特,巴勃罗•毕加索,萨尔瓦多•达利等一干大师,当然了,还有当时毕加索的情人——阿德里亚娜。然后我就不剧透了。
![]() |
影片的人物造型非常用心,还原了名人们的真实外貌,对这些人不太了解的童鞋通过这部影片可更深刻地记住名人的形象和性格,顺便复习一下近代美术史和近代文学史。
“我相信真正纯正的爱情能产生一个纾解死亡的阶段,所有的懦弱都出自于没有爱或爱得不彻底,这两者一样。勇敢而真诚的人能够直面死亡,正是因为他们的爱拥有足够的激情,可以将死神从头脑中驱逐。” 电影拥有一切美的化身,如梦似幻的场景切换让人难辨古今,扑朔迷离。只是太易沉醉的东西也让人空虚。
主人公希望能回到巴黎的黄金时代,而那时他深深爱上的阿德里亚娜却希望回到一战前的巴黎,她认为这才是她的黄金年代,殊不知,19世纪90年代的高更等艺术家们多希望回到文艺复兴和米开朗琪罗这些人一起生活......
最终主人公在A和B中选择了C,两人在巴黎夜雨中漫步的镜头成为电影的落幕。活在当下,伍迪艾伦通过各种隐喻想要说明的道理。
![]() |
非有人说他掉书袋也罢了,但谁能把故事讲得那么趣味盎然,把巴黎拍得如此美不胜收岂是易事。这部片子很好地解释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些迷惑,也对别人会觉得老套,但是对我个人而言还蛮有启发意义的。与其迷恋过去,不如把握当下。只有现在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golden age”。
![]() |
(你没看错,这就是莎士比亚书店)
![]() |
(法国人的浪漫在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