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Nash死了
6John Nash死了。。。。。。 车祸,跟他妻子Alicia一起,因为车祸。 25号知道的消息,上班时候电脑右下角突然跳出来,先是一惊,马上去看消息,闪过一丝悲念,但旋即做自己的事情了,当时应该紧盯着大盘。。。 我变了,按理说,我应该极度收到打击的,乃至会哭,虽然后来我却还是哭了,但当时没有,我知道我变了,至少已经不是曾经以为的那个我了,而这应该不是我喜欢的,也许还会厌恶。 这段时间股票占据了我大部分的视线,虽然最初的目的达到了,通过股票集中精神,我又能够有耐心看书下去了,但似乎我也被股票缠住了,对一些本该上心的,结果没有,我知道我又变了,以至于看到Nash过世的那一瞬间,那种应该特殊存在的意味好浅! 时光回复到8年前那个春夏之交,大一下学期,有一天不知为何故,也许没事干吧,跟朋友一起去上他的选修课,心理学,当然也许吸引我的是上课的过程——看电影。正好那一天播放的是《美丽心灵》,根据John Nash的人生经历改变的,我被他吸引住了,同时也被经济学吸引住了。现在的我到再也想不起来当时的感觉,而现在心里有的唯一念头只是,他一直是个改变我人生道路的人。后来我跑到图书馆去找他的传记,记得那会儿书名还叫《普林斯顿的幽灵》,现在这本书改叫《美丽心灵》,不过我还是喜欢原来的那个名字,幽灵,他就像一个穿梭在普林斯顿大学里面的幽灵,那么奇特,但却又如此让人不安。提到幽灵二字,有一句话老是在我脑海中回荡“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上空游荡”,虽然二者并未有何等关系。那时候确实能被他吸引,一个想法,并且一直到现在,我想去一趟普林斯顿,去见他一次,可如今,也许只有对着他的墓碑,他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了。“从此,各自飘零,各自悲哀。” 玛格丽特•米切尔车祸遇难后,这句对她遐想的话,现在却又如此的恰当。 虽然后来我的兴趣从经济学转移了,但他对我影响却一直在的,更多的或许是从内心上,对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的执着。 但不知是天生的理性,还是慢慢养成的铁石心肠,我真的很难动感情了,真的很容易就放下,尤其是在炒股后,我越来越发觉自己的缺点一大堆,但优点什么,倒是难觅了。一无是处、缺乏毅力、对前途理想概念模糊,同时没有执行力,得过且过,不愿意花心思做应该做的事。。。。。。 如今Nash走了,我却连对他的死所应当具有的那些悲哀也早已消散不知何处。曾常看到,有时候人会因为遇到大悲又或临近死亡而复生时,方能大彻大悟,从而洗心革面,我么,都快三十年了,会有些微的,但却难坚持,那种无能为力,真的好彻底,有时候想想真的会好绝望,又好恨自己。 今天股票的波动缭绕了我的内心,却让我出奇的平静下来,不然不知要过多久我才能下笔,至于改变,会出现么。 Nash走了,我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