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11 信息时代 记者机遇 &融合快鱼和调查记者
手记11 信息时代 记者机遇 &融合快鱼和调查记者
这是个新闻从业者从业多年经常反思的问题。
同部门的老记者曾璇做了十几年记者,3月至5月没活出来后,曾璇怀疑起记者生涯:当记者不如做实业。我记得此前这可是一位很认同报社的记者:做记者就是地位高、很爽。记者们经常在王冠的迷幻中,和孤独、无助的现实里挣扎。
另外一个老友城市画报的,不做媒体了,媒体生存困难,采编队伍就保留了10个人以内,金主们都消失不见。
记者常常会怀疑自己和焦虑,这才是真正活着的血腥味。活着就是去奋斗,体验这种血腥味。甚至老友华子都经常劝说我不要从事辛苦写字的记者,再上一次,我骑车的时候,他问骑车有鸟意思。华子提出的问题很深酷。
首先讨论的是信息时代来临后,记者的机遇在哪里,达洛维认为是调查记者。
达洛威夫人一个比喻:工业时代开始后,农民是继续种地还是进城打工,进城打工的农民大部分变成了屌丝,发财的少,不可否认,我看过有农民变成了成功的商人。农民给商人赚到钱后,商人们返回农村购买土地搞农场,继续大赚。农民依靠自己难以突破自身,只有在更高智慧引导下,农民的后代才可以摆脱土地,实现某种自由追求。离开土地,寻找新的生活。
信息时代来临后,纸媒记者是继续写着纸媒的新闻,还是跟随网络的潮流,跳槽网络给网络打工。不可否认,网报合流肯定是未来的趋势,在以后,更多的媒体记者是在腾讯、网易、凤凰这样网站的大粤网、大楚网以及更加细分的地方子网站工作。其中有部分人肯定跳出这些老媒体,成立新的媒体公司。钛媒体的赵何娟、陌陌的唐岩就是一个新例子。然而大部分媒体人肯定是达不到这种做老板的情况。但信息时代无疑比纸质是一种更高的智慧,使用信息时代的智慧,记者才可以摆脱新闻管控,让读者知道更多的内幕。离开纸媒,寻找新的表达方式和渠道??
另一种情况是结合信息技术,纸媒记者继续在纸媒范本的写着。类似农民在工业时代继续种地。但纸媒记者已经可以从自己的发布系统发布出去。类似微博达人、微信自媒体、YOUTUBE、facebook的高手,甚至有自己的网站。在自媒体时代,所有的人都处于同等起跑线了,注意力分散,只有酷、有内涵的东西,才可以继续赢得粉丝和收听。收听的目的一方面是让自己生存下去,一方面是说自己想说的话,另一方面这种事情帮助人们认清周围的现实,也可以是没有意义的。如同乔布斯的苹果,没有这些产品,也许世界更好。
工业时代来临时,很多铁匠以酒消愁,但只有改身为机械师的铁匠,才继续在时代中生存。从这个类比来看,信息时代同样需要很多的内容整合和内容创新,这点上,慕课学院的工作更加有意义。新闻的意义在对人们的助益上,可能只能是“煤电超低排放”这样的稿子,消除一段时间人们的疑虑,使得前进的方向更加通畅。
努力在信息时代生存,奋力前行,成为调查记者,时代的弄潮儿。这是个不受约束,个性张扬,酷时代。要向前。(好傻逼的说法,仿佛高中生)
普通可替代的记者是所有记者之母,如果社会新闻是新闻之母,调查新闻才是新闻之王。调查新闻少之又少,有人提出回到原教旨主义调查报道时代:
1真正重要的问题
1.2靠谱的价值观
2有想象力的选题和操作
3复杂的文本结构(尽可能多的采访)
3.2好的故事
4颠覆性的结论
5时代坐标上的一角
正好这两天参加一家叫“爱捕鱼”手游的发布会,码农们不干手游,凌晨4点下班时正常,还有干到第二天10点的。95%的公司会倒闭,5%公司会疯狂长大,这个过程,就是“快鱼吃慢鱼”。
快鱼和调查记者如何结合起来?
结论是:又快又深者为王。
天下功夫,深者为快不败。快者更深同样不败。
![]() |
这是个新闻从业者从业多年经常反思的问题。
同部门的老记者曾璇做了十几年记者,3月至5月没活出来后,曾璇怀疑起记者生涯:当记者不如做实业。我记得此前这可是一位很认同报社的记者:做记者就是地位高、很爽。记者们经常在王冠的迷幻中,和孤独、无助的现实里挣扎。
另外一个老友城市画报的,不做媒体了,媒体生存困难,采编队伍就保留了10个人以内,金主们都消失不见。
记者常常会怀疑自己和焦虑,这才是真正活着的血腥味。活着就是去奋斗,体验这种血腥味。甚至老友华子都经常劝说我不要从事辛苦写字的记者,再上一次,我骑车的时候,他问骑车有鸟意思。华子提出的问题很深酷。
首先讨论的是信息时代来临后,记者的机遇在哪里,达洛维认为是调查记者。
达洛威夫人一个比喻:工业时代开始后,农民是继续种地还是进城打工,进城打工的农民大部分变成了屌丝,发财的少,不可否认,我看过有农民变成了成功的商人。农民给商人赚到钱后,商人们返回农村购买土地搞农场,继续大赚。农民依靠自己难以突破自身,只有在更高智慧引导下,农民的后代才可以摆脱土地,实现某种自由追求。离开土地,寻找新的生活。
信息时代来临后,纸媒记者是继续写着纸媒的新闻,还是跟随网络的潮流,跳槽网络给网络打工。不可否认,网报合流肯定是未来的趋势,在以后,更多的媒体记者是在腾讯、网易、凤凰这样网站的大粤网、大楚网以及更加细分的地方子网站工作。其中有部分人肯定跳出这些老媒体,成立新的媒体公司。钛媒体的赵何娟、陌陌的唐岩就是一个新例子。然而大部分媒体人肯定是达不到这种做老板的情况。但信息时代无疑比纸质是一种更高的智慧,使用信息时代的智慧,记者才可以摆脱新闻管控,让读者知道更多的内幕。离开纸媒,寻找新的表达方式和渠道??
另一种情况是结合信息技术,纸媒记者继续在纸媒范本的写着。类似农民在工业时代继续种地。但纸媒记者已经可以从自己的发布系统发布出去。类似微博达人、微信自媒体、YOUTUBE、facebook的高手,甚至有自己的网站。在自媒体时代,所有的人都处于同等起跑线了,注意力分散,只有酷、有内涵的东西,才可以继续赢得粉丝和收听。收听的目的一方面是让自己生存下去,一方面是说自己想说的话,另一方面这种事情帮助人们认清周围的现实,也可以是没有意义的。如同乔布斯的苹果,没有这些产品,也许世界更好。
工业时代来临时,很多铁匠以酒消愁,但只有改身为机械师的铁匠,才继续在时代中生存。从这个类比来看,信息时代同样需要很多的内容整合和内容创新,这点上,慕课学院的工作更加有意义。新闻的意义在对人们的助益上,可能只能是“煤电超低排放”这样的稿子,消除一段时间人们的疑虑,使得前进的方向更加通畅。
努力在信息时代生存,奋力前行,成为调查记者,时代的弄潮儿。这是个不受约束,个性张扬,酷时代。要向前。(好傻逼的说法,仿佛高中生)
普通可替代的记者是所有记者之母,如果社会新闻是新闻之母,调查新闻才是新闻之王。调查新闻少之又少,有人提出回到原教旨主义调查报道时代:
1真正重要的问题
1.2靠谱的价值观
2有想象力的选题和操作
3复杂的文本结构(尽可能多的采访)
3.2好的故事
4颠覆性的结论
5时代坐标上的一角
正好这两天参加一家叫“爱捕鱼”手游的发布会,码农们不干手游,凌晨4点下班时正常,还有干到第二天10点的。95%的公司会倒闭,5%公司会疯狂长大,这个过程,就是“快鱼吃慢鱼”。
快鱼和调查记者如何结合起来?
结论是:又快又深者为王。
天下功夫,深者为快不败。快者更深同样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