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感受到的差异文化
我的人生轨迹十分简单,18岁以前我生活在一个小县城的农村里,18岁到23岁,我到最大的城市求学,24岁我来到一个比较发达的岛上。
在这条轨迹上,第一个点占据了大多数的时间,我在这里生长发育;第二个点是我的心智和眼界成长的重要时期;第三个点十分短暂,也因此显得特别珍贵。在第三个点上,我逐渐真正感受到了各个方面的差异。最重要的是,这种差异没有让我感到害怕、惊恐和无助,而是心安理得地认同和接受这些差异。
当我在朱老师的研究生课上第一次听到他引述其他学者的话,”that's not a disease or deficit,that's just a difference“时,我颤抖了一下,这个句子不仅听起来这么押韵和上口,也传达出十足的自信和坚定。此后,当我们把讨论的主题集中在全世界的自闭症研究时,那种时时刻刻强调not right or wrong but different的理念和视角让我激动不已。这些研究目前大都集中在西方英语国家里,在大陆的发展脚步还比较迟缓。朱老师的思维十分发散和活跃,虽然已年近六十,但他对很多事情充满好奇。我刚刚出生的那个年代,他已经携太太到了美国留学。此后,他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世界。他的学识和研究,再加上他的”行万里路“,再加上他那颗青春的充满活力和好奇的心,使得他在我心目中闪闪发光,人格魅力爆棚。
在阅读每周上课的文章时,尊重差异的观念深入人心。而这种差异的自由表达并不仅仅停留在空洞的学术研究里,还表现在这个社会环境里。这里的人能够容忍差异、尊重差异,而这背后更多的是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和崇尚。举个例子:在一个尊重差异化的社会环境里,不同人的权益都会得到保障和尊重。之前,我对残障人的认识局限在街头乞讨,其他时候几乎看不到他们的身影,感受不到他们的存在。但是,到了这里,即使没有看到他们本人的出现,从硬件设施上也能处处感受到他们的存在。不管是学校里还是社会里,但凡有楼梯的地方都设计有给残疾人的专用通道;卫生间的设计上,校内、地铁站、景区等无一例外都有残障人专用卫生间;乘坐公共交通时,地铁还是公车,都有数量足够多的博爱座位,而且很少有正常人抢占,乘客们对残障人也极其有耐心,不会因为他们行动缓慢耽误时间而大声抱怨。此外,女性群体的权益也得到格外的关注和保障。公交车内,没有张贴形形色色的广告,但一张贴有”女性被骚扰请立刻告知司机“的温馨提醒格外醒目;区间车或捷运车内,也都张贴着夜间女性优先车厢的告示。而在大陆,除了偶尔看到某女地铁遭遇咸猪手的报道外,几乎看不到或不能立刻想到政府企业等社会机构保障的作为。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会活得更加从容,更加有自我认同感。二十年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告诉我,要过大多数人的生活,行为举止要正常,”看别人都这样这样,你怎么能够那样那样“像一句紧箍咒,让人活得拧巴不舒服,并常常被自责和羞耻的阴影笼罩。选择来这里,初心之一是为了逃避那个雾霾笼罩和快节奏的生活环境,而今,我得到的远远大于这些。除了如画般的景色和让人忍不住深呼吸的清洁空气,除了人们的慢活理念,差异的充分表现和被尊重是我在这里额外赚到的。
在这条轨迹上,第一个点占据了大多数的时间,我在这里生长发育;第二个点是我的心智和眼界成长的重要时期;第三个点十分短暂,也因此显得特别珍贵。在第三个点上,我逐渐真正感受到了各个方面的差异。最重要的是,这种差异没有让我感到害怕、惊恐和无助,而是心安理得地认同和接受这些差异。
当我在朱老师的研究生课上第一次听到他引述其他学者的话,”that's not a disease or deficit,that's just a difference“时,我颤抖了一下,这个句子不仅听起来这么押韵和上口,也传达出十足的自信和坚定。此后,当我们把讨论的主题集中在全世界的自闭症研究时,那种时时刻刻强调not right or wrong but different的理念和视角让我激动不已。这些研究目前大都集中在西方英语国家里,在大陆的发展脚步还比较迟缓。朱老师的思维十分发散和活跃,虽然已年近六十,但他对很多事情充满好奇。我刚刚出生的那个年代,他已经携太太到了美国留学。此后,他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世界。他的学识和研究,再加上他的”行万里路“,再加上他那颗青春的充满活力和好奇的心,使得他在我心目中闪闪发光,人格魅力爆棚。
在阅读每周上课的文章时,尊重差异的观念深入人心。而这种差异的自由表达并不仅仅停留在空洞的学术研究里,还表现在这个社会环境里。这里的人能够容忍差异、尊重差异,而这背后更多的是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和崇尚。举个例子:在一个尊重差异化的社会环境里,不同人的权益都会得到保障和尊重。之前,我对残障人的认识局限在街头乞讨,其他时候几乎看不到他们的身影,感受不到他们的存在。但是,到了这里,即使没有看到他们本人的出现,从硬件设施上也能处处感受到他们的存在。不管是学校里还是社会里,但凡有楼梯的地方都设计有给残疾人的专用通道;卫生间的设计上,校内、地铁站、景区等无一例外都有残障人专用卫生间;乘坐公共交通时,地铁还是公车,都有数量足够多的博爱座位,而且很少有正常人抢占,乘客们对残障人也极其有耐心,不会因为他们行动缓慢耽误时间而大声抱怨。此外,女性群体的权益也得到格外的关注和保障。公交车内,没有张贴形形色色的广告,但一张贴有”女性被骚扰请立刻告知司机“的温馨提醒格外醒目;区间车或捷运车内,也都张贴着夜间女性优先车厢的告示。而在大陆,除了偶尔看到某女地铁遭遇咸猪手的报道外,几乎看不到或不能立刻想到政府企业等社会机构保障的作为。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人会活得更加从容,更加有自我认同感。二十年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告诉我,要过大多数人的生活,行为举止要正常,”看别人都这样这样,你怎么能够那样那样“像一句紧箍咒,让人活得拧巴不舒服,并常常被自责和羞耻的阴影笼罩。选择来这里,初心之一是为了逃避那个雾霾笼罩和快节奏的生活环境,而今,我得到的远远大于这些。除了如画般的景色和让人忍不住深呼吸的清洁空气,除了人们的慢活理念,差异的充分表现和被尊重是我在这里额外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