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以北,关东以南
第一次去日本,是14年秋冬之交,我和 小墨MO 前往关西(大阪、奈良、京都)与北海道(札幌、小樽、洞爷湖)。没看到京都的漫山红叶,也没走过北海道的大雪封山,却在一个悠然的季节初识了太平洋西隅的霓虹之国。
这一次,我们踩着春天的尾巴,再次来到樱花的国度,从冲绳岛,到东京,从面朝大海到雨夜赏樱,途中经历了阴雨连绵的尴尬,也拍到了许多值得回味的美好画面。
图文 / 小墨与阿猴
微信号:xiaomoyuahou
【Day 1/10 冲绳】
冲绳是个很大的岛屿,大概比济州岛还要大不少,这确实与我以往的印象有所出路。冲绳岛最大的城市是那霸市,飞机降落的城市也是这里,于是那霸便是我们这次旅行的第一站。
初到那霸是一个多云的天气,我们下午入住宾馆放下行李后,便一溜烟出门在街道里随意漫步——这也是我们对一个陌生城市建立第一印象最有效的方法。那霸市很小,乘坐市内唯一的轻轨列车,大约二十分钟即可从城南抵达城北。但作为一个海边的旅游城市,却又非常干净,且高度城市化。
拍下这张照片是走在沿海公园的高架桥下,海风很大,但一抬头却发现两只小动物安静的趴在干枯的树枝上。注意到背景恰好有一个高架桥与电灯,我猜想这应该会成为很好的框架构图元素。在不打扰两个小家伙的前提下我蹲在草地上慢慢接近树下,拍下这张照片。虽然照片本身压抑了一些,但海边散策还是令人心情愉悦不少~
天气继续阴沉,但心情不会太差。幸运的是在太阳落山之前我们遇到了这个无人问津的小角落。一个路边的简陋停车场,墙上的数字1,2,3是停车位的编号,轮胎则是防止车主离墙太近的贴心装备。停车场有两面墙一个角,都可以用来拍摄,在尝试了多个奇怪的姿势后(具体可见小墨MO游记《冲绳,风从海底来》-_-),选定这个角度作为最佳No. 1。
摆成一排的轮胎刚好填满照片下半部分区域,右上角是墙后小院的一棵青葱小树,衣服的颜色也恰好能与树叶呼应,后期处理时调亮整体色调,重点再提亮绿色,把原本是日落黄昏色调的照片后期成夏日午后的感觉,棒棒哒。
有人说,出租车是城市的第一道风景线,因为初来乍到的旅人难免要搭乘出租车一次。不过日本的出租车太贵了(起步价就730日元,合人民币35大洋),没舍得坐,但看看还是可以的。
入夜,走在国际通大街(那霸市的餐饮一条龙,长约1千米),被五颜六色的车身晃瞎双眼。不知道是海滨城市的缘故还是的哥的姐们擦车擦得太勤,每一辆车都干净的惊人,对,跟刚舔过一样。
国际通大街的霓虹灯映照在干净的出租车上,形成了一道亮眼的海滨之夜风景线。
从国际通返回住处,我们在等待信号灯时偶遇了这家餐车小店。年轻人、长者、男女客人,围坐在临近马路的餐车旁热络地聊天,这辆被店主精心装饰的小小餐车,成为了这个喧闹海城的小小驿站。我把相机调整到光圈优先模式,找到正对餐车侧面的位置,等待合适的时机按下了快门键。
【Day 2/10 冲绳】
早上天气大好,城市温差很大,虽然今天中午会在离岛的暴晒里度过,但介于早晨的低温,我们各自多准备了一些衣物。早晨的街道一如既往的干净,阳光刚刚上升到一片高楼的顶端,从斜后方泼洒过来。这时候最大的心愿,就是骑一辆摩托车,在楼宇间流淌的晨光之中畅游。
前往离岛(渡嘉敷岛)的船票需要当天来到那霸港口现场购买,于是我们一早起床便出门匆匆赶路。
早晨与黄昏的倾斜光线是摄影的最爱,不会过度曝光,同时还会产生面积足够大的阴影。途径这个半敞开式的私人车库,旁边摆着一盏居酒屋招牌,招牌仍然亮着灯,或许是刚刚结束通宵达旦的人来人往,也或许是正在准备新的一天,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总是值得人们为它停下匆忙的脚步。
走到街角,看到马路对面有一个晨跑的少年,我预料能拍一张倒影投射在墙上的照片应该不会太差,于是提前跑位找到合适的位置等他跑过这面墙。
空气好的城市才是乐跑者的天堂,这在北京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呢(为自己的懒惰找藉口,so easy!)
从冲绳本岛出发前往离岛——渡嘉敷。我们买了快船的票,往返票要在早上出港前一并买好,出港大约九点,返程大约四点,单程五十分钟左右。
这艘船虽然称自己是快船,但实际上它谦虚了,简直是超音速快船啊。离港五分钟后速度才真正起来,站在二层甲板上真正体会了一次乘风破浪。从浪尖冲出去的时候说脚会离地真的不是夸张。当时由几位乘客已经快出现了晕船呕吐的症状并纷纷离开露天甲板。但蓝天白云大海,风景太美不敢辜负,一只手紧紧抓住栏杆,另一只手扶着相机,在敬佩身边这位外国小哥的沉稳与淡定之余顺手把他拍了下来。
渡轮靠岸,工作人员把岸边的扶梯搭在船上。渡嘉敷岛居民不足千人,船上的员工是不是岛民我不知道,但他们每天都往返在本岛与离岛之间,我觉得应该把他们日常的工作状态记录下来,所以在下船前跑到出口附近,等到扶梯链接船身的前一刻才按下快门键。
从船下来后会有一辆巴士迎接游客,前往渡嘉敷岛的观光海滩阿波连海滩。游客不多,巴士不等人,不巧当我们下船后忙于欣赏海边风景时错过了唯一的一辆巴士。无奈,只能等下一艘渡轮靠岸时再搭顺风车了。
确认渡轮时间表后我们有了一个小时的散步时间。紧邻港口附近有一个小村落,目测不到百户人家,我们尝试着往村子里面走走,看看能有什么不同。
这里虽然是海岛渔村,但路面铺满水泥,见不到土路,十分干净。其次,每家住宅的设计都与众不同,虽然谈不上美观,但绝无重复。
路途中经过一家院落,后院是一小片菜园,菜园里竖着一个用塑料水瓶制作的简易风向标。作为靠海吃海的渔村,天气自然是当地人每天关注的话题。一张风向标的照片,从侧面反映出了渔民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关系。
时间接近中午,村落里实在是没什么人,空气很安静,可以感受到从路面窜腾而上的温度。这里听不到海的声音,只有当偶尔经过一户人家的窗边,才能隐隐约约听到一些来自有线电视的杂乱声——这大概是我从儿时以来对夏天的所有印象。
村落里街道是空旷的,同样,这个布满浅草的停车场也是无人问津。从马路上右拐走进这片草地,停着两辆白色的报废面包车,背后有成片的树林,再后面黄色的矮楼是一墙之隔的小学学校,白色绿色黄色拼在一起,画面想不清新都很难呐~
这个场景的光线也是很令人满意的。通常情况下,正午是最不容易出片的时间段,因为太阳在头顶上,光线垂直地射下来,拍人物面部会有很难看的阴影区域,拍风景没有纵深感不立体。但这里特殊的是,天空中由很多大面积的云彩,而且风大云朵移动速度蛮快,所以等到云层刚刚遮住太阳时拍摄,既能避免直射光导致的难看阴影,又不至于云彩全部遮住太阳而光线不足。
我们架好三角架后,先让人站到既定位置,自动区域对焦,对焦成功后锁定对焦(即更改为手动对焦模式,或者直接用AF-ON功能,只在按下该按钮式才会自动对焦),调整合适的光圈,因为是固定焦点而人会有前后移动,所以光圈不能太小(景深不能太浅),相机准备好后便开始等待合适的光线,也就是看云彩相对于太阳的移动位置。大约两三分钟后终于等到了合适的采光。
这张照片是在抵达阿波连海滩后在租赁独木舟的地方拍的,这里面有两个故事。
第一个是车,敞篷小跑车,两个金发帅哥开过来,估计是从岛上租赁的。之所以说这辆车有故事并不仅仅是因为跑车帅气,而是当两个来自大洋彼岸的游人坐在跑车里急轰油门,用他们习惯的速度在原本安静的村落之间穿行,引得当地老人连连回头去张望,这种动静对比特别吸引人。
第二个故事是猫。岛上有很多流浪猫,大多靠餐馆附近的垃圾箱以及游人的剩饭养活。但毕竟是僧多粥少,后果则是在所难免的激烈争斗。在我们吃完饭后就亲历了一场腥风血雨——两只猫为了一块猪排大打出手,饭馆老板倒是在旁边看得津津乐道,应该是见怪不怪了吧。想必图中这只棕猫也是经久沙场,前腿处已经是伤痕累累,眼神中也带上了警惕与杀气,但这却是岛上喵族的生存之道。
阿波连海滩有一个沙滩,不远的山上有瞭望台,我们爬到瞭望台,远观大海并拍了一套剪影的照片。
下山时我偶然发现一个美极了的场景:曲折的沿海公路,丛林背后的阿波连海滩,碧蓝的海水,以及背后的远山与蓝天。当时就决定在这里拍几张照片。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当我们取好景后,突然有一辆小吉普开到了画面里唯一可以站人的位置,于是我飞奔下去跟司机小哥解释了一番,并达成协议让我们先拍完,然后他再把车停过来。我拍摄一套小墨MO独自走在沿海公路的照片,感觉很满意。虽然考虑到山坡太陡不适合三脚架而没有拍两个人同时行走的影像,但前一张独自行走的照片已经寓意十足。
在金发碧眼的司机小哥停好车并上山后,我考虑了一下又返回山坡拍下了上图这张照片。在我看来,一个年轻的外国旅人,短暂停留在一座岛屿,午后时间带着一本书,开着吉普来到山坡阅读,是当地旅人的一种享受当下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令我神往。
下午返航的时间,离开这座迷人的岛屿。还是那艘疯狂的快船,只不过这次在甲板上遇到一只汪星人。这可不是甲板上唯一的汪星人哦,还有一只秋田犬,主人是一个慈祥的爷爷。
住在冲绳的老人们偶尔会在天气好的周末带爱犬坐船来到离岛,再一起坐大巴前往沙滩,钓钓鱼,晒晒太阳。似乎他们心里的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悠闲惬意,更让我们这些匆匆路过的人对这里恋恋不舍。
回到港口已经是夕阳西下,下船后面向阳光拍摄这张照片,谨以纪念海对面的岛屿。为了保证大面积天空里的细节,这里我仍然使用平均测光,后期处理RAW时调亮前景的暗部区域,补回一些楼房和桥梁的细节,色调上再做微微调整,暗部添加暖色。
蓝色的海风加上暖色的轻声细语,这就是冲绳日落给我留下的印象。
【Day 3/10 冲绳】
第三天一大早来到首里城。
这张照片左侧远景就是首里城高耸的城墙了,在进城之前可以先在城外的龙潭公园转转。其实前一天晚上已经在夜幕里来过一次龙潭,一方面是交通比较方便,坐轻轨到终点站首里城后徒步十五分钟即到,二来是我们查询信息获知,夜间在首里城有城墙灯光可以观赏。
龙潭公园虽然不大,绕一圈最多二十分钟,但潭水青翠碧绿,湖中有不少野鸭等飞禽(甚至还有一只白鹭),看它们在绿草地上沐浴清晨的阳光,与世无争的样子,这与不远处象征政治权力中心的城堡形成了戏剧性的反差。
首里城除了是游人的必访之地,还是当地学生最爱的郊游地之一。来这里的有活蹦乱跳的小学生,也有结伴而行的中学少年团。在将近走到一座小桥附近时,看到有一排中学少年穿着统一的制服站在桥上往下看,我赶紧小跑两步冲到他们的正后方拍下这张照片。
首里城与龙潭紧紧相邻,虽然总面积不算大,但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当地旅游局确实是认真花费了心思,提高名胜古迹对小孩子们的吸引力。这里总共由大约二三十个大大小小的景点,每个景点的介绍指示牌旁边都会有一个油墨印章台,游客可以去首里城售票处免费取一张大地图,并每到一个景点盖一个有特色图案的印章。当你走近印章台时,经常会看到一群小学生手里拿着一张大纸冲过来。
从桥上下来走到湖边,惊喜地发现一只野鸭站在光线极佳的位置:背景是深色,前面水面上有一小块反光,白色的小家伙正好在一束强光里,这样的场景适合拍一张对比度高的照片。
拍动物特别是拍鸟时一定要有耐心,而且由于动物动作较快,需要选择合适的快门时间,如果想要定格快速移动的动物,则需要至少1/1000s以上的快门时间。这里我希望在拍到它展翅瞬间的同时,又能有一点动态,所以调整相机为快门优先模式,并设置为高速连拍,快门时间控制在1/60s,下蹲以获得更平整的水面。
接下来则是需要更多时间的等待:等待展翅抬到最高点的瞬间,并且画面中不能由其他的野鸭游过来干扰湖面(湖里的野鸭还是挺多的)。在抓拍了多张照片之后终于拍到我想要的画面。
首里城附近有一条16世纪修建并保留至今的古道,名为金城町石叠道,长约三百余米,由琉球石灰岩铺就,由于历史气息浓厚,古道并不适合快速行走,高跟鞋更要慎入。
在这条古道上漫步时拍下了这张照片。其初只是从树丛中隐约看到那霸市中心楼群的样子,于是我们向前多走了两步试图俯览一下市区,却万万没想到一片空旷的门球场映入眼帘。
门球又称槌球,应该有不少同学在大银幕上也看到过(《万物理论》中霍金在校园里玩的那个)。门球运动是否在冲绳广受欢迎我没有调研过,但如果有那么一小撮好友,在远离市中心的世外桃源里,分享一段轻松休闲的运动时光,悠哉闲哉。
这张照片取景时以门球场作为近景,以那霸市中心作为远景,保留一小部分天空,后期时把城市景观略微调暗以突出近景,黄土地部分的饱和度稍微提高一些以提高整体的鲜明程度。
走在石叠古道上,随着一连串不显眼的路牌指引,我们来到一棵三百年历史的古树前。根据介绍,当地人将此树奉为神明,除了树龄长寿以外,还因为树根处自然形成了几个人型的根茎,并有多个孔洞,人们认为在特定的节日里会有神仙通过这些空穴来到凡间。
拍这张照片时为了体现整棵树繁茂的场景与粗壮的树干,采用了两个方法。第一个是用广角,第二个是用人物进行对比,突出树的高大。树荫里拍照时一定要合理运用光影,光从树叶缝隙中流淌而过,被拍摄的人物可以自己找到这些位置并保证光线落在自己身上,然后站定摆出姿势就可以了。这是一个场景高对比度的范例,由于背景天空占比例并不大,所以没有用HDR拍摄方式,而是直接将其过曝,后期整体调亮暗部,再单独把地面调暗,让画面下半部分“站稳”。色调上将阴影处加上一些绿色,以渲染树的氛围。
从树下离开时,在路边看到一位阿姨跪在一座小神龛前祷告,并没有举起相机拍摄,而是将这一幕留在了心里。
在石叠道爬上爬下几个来回后,我们走向首里城。首里城作为一个古堡,依山而建,被高墙围绕。但有个地方让我摸不着头脑,就是在高墙的拐角处你总能发现有一个朝天的钩状装饰物,难道刺客们不会利用这个钩状物高抛绳索翻墙而入吗…
首里城城内对外开放的主要是一个主殿建筑,前两层可进入并按指定路线游览参观。与日本大多数殿堂一样,入殿参观必须脱鞋,只是首里城这里出口入口不在一处,所以没有存鞋柜,大家都自己拎着鞋进入。
这张照片是主殿正面屋檐的局部特写,颜色鲜丽与众不同,精致而大气。
人们游览古迹时最期望的大概是两件事,一件是瞻仰被妥善保护的历史建筑,另一件则是体验亲历历史般的切身感受。这两点都在首里城里都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城堡的维护状态自然不必多说,但真正出乎意料的还是图中这个并不起眼的景点。
首里城在建立之时,不仅包括地上可见的城堡部分,还包括地下不可见的区域——地道。在电影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节设计,总有一个重要角色会在快要被就地执法的时刻突然从变出一个秘道得以暂时逃脱。首里城作为一个为统治者精心设计的要塞,这样的装置依然是必不可少的。游人经过一块平铺在地面上的钢化玻璃,下探视线,俯视首里城一小段地道的本真面貌,既满足了人们亲历真实历史的需求,又使文物得到了应有的保护。
拍摄这张照片时我先调整了镜头焦距,尽量扩大取景范围,再把围观游人的脚放在画面的四周形成包围式构图,烘托出临场感。
这张照片拍于首里城城堡外层正门内侧,右边是身着传统服饰的工作人员,左侧门外的人群正在听导游讲解正门的历史。
拍摄这样一张照片的初衷是,观看照片的人可以预见到拍摄时间点之后会发生的事(旅游团经过正门时,身穿传统服饰的门卫会热情地与他们打招呼),而照片中的当事人在那个时间点反而是不知道的。这为照片增加了时间这个维度,虽然我这里的画面少了一些冲击力,但为大家照片的拍摄提供了一种思路~
冲绳在历史上曾经是美军的重点驻地,因而在当地保留了一些充满美国元素的历史痕迹。其中,能保留到现在并成为广为人知旅游景点的,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美国村。
美国村有一条著名的沿海步行街叫日落大道,但由于在来的路上耽搁了太多时间,所以没有在这里看到日落。
这里必须要提一下的是,冲绳是一个形状细长的南北向岛屿,那霸市在冲绳最南边,而冲绳的景点分布在整个岛屿的各个位置,如果有想要去那霸市外的景点,一定要提前预留时间,因为从那霸出去交通主要依赖长途巴士,不算等待的时间(长途车一般三十分钟一次)坐到最北端可能需要三个小时或更长,如果考虑往返的话时间可就加倍了。所以自驾旅行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是直到这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冲绳每一家宾馆在入住时都会问一句:“需要停车位吗?”
就繁华程度来讲,美国村并没有那霸市区内的国际通热闹,但美国味儿却是最足的:巨大的停车场,霓虹灯装饰的商场建筑,饮食店售卖的巨大热狗汉堡,无处不展现了美国元素。可能是因为我们来的太晚,我不认为美国村是个可玩性高的旅游地,吃完饭后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返回那霸市的末班车还能不能赶上呀…
【Day 4/10 东京】
按行程安排,过几天我们会去箱根市与镰仓市,所以这一天先从冲绳飞到东京小歇,一来可以去各大赏樱地点看一下樱花的盛开程度,二来可以为前往箱根的车票提前做好准备。入住东京后天已经黑了,于是直接来到夜樱观赏地——目黑川。
目黑川宽约二十米,渠深约十米,两侧的道路旁布满樱花树。夜晚时分,伴着昏暗的灯光走在目黑川旁,看当地人在下班时间拎着公文包着正装回家,亦或是结队前往居酒屋,有那么一瞬间你会感觉风景不再只是风景,更是人们的一种生活场景,而行走在这样的生活场景里不就是旅行的意义所在么。
于是樱花的夜晚生活场景就是这次的拍摄想法了。在这次拍摄过程中遇到最麻烦的问题是没有遥控闪光灯,主体得不到充足曝光。有意思的是,在拍摄过程中我却无意发现了解决的办法:利用车头灯补光。这当然是需要很多次的尝试才能拍到一张满意的照片,而且存在很大的运气成分。这里我尽量下蹲并把相机视线抬高,以便在画面里呈现更多樱花树冠,由于光线太暗所以要调整到手动对焦,等待能作为主体的前景进入画面并在合适的时机按下快门,最后挑选出了这张,一个急于归家的单车少年正在夜色里飞速经过樱花树下。
【Day 5/10 东京】
上野公园是东京赏樱名地之一,既有湖面可以游船,又有草坪可供树下野餐,选择多多。地理位置也很有优势,距离上野地铁站仅有...哦不,从上野站出来就是。
这张照片是在上野公园的清水观音堂拍的,从距离上野站最近的公园大门进入很快就能走到,也可以根据地图找到这个位置。由于堂庙建在一个相对高的地方,所以很容易拍出上图这样背景全是樱花花瓣的照片,巧妙地避开了树下来往的人群。
新宿御苑,是东京最大的日式、英式与法式庭园相结合的公园,三个庭园分别位于不同的区域呈现给游人。正门离最近的地铁站(新宿御苑前站)行走大约十分钟左右。新宿御苑与东京其他几个赏樱公园想比最大的特点是有一块巨大无比的草坪(印象中是位于英式庭园区域,从正门进去往里走才能找到),我们到达的时候是春天,草坪还没有全绿,但完全可以想象盛夏时节这里一片绿油油的样子。
我们来的这一天东京已经开始下雨了,不过也可能是由于天气原因,庭园里游人并不算多,会让人感觉与樱花满开的季节有一些不相称。
但即便地面湿漉漉的,也没有阻挡人们前往树下席地赏樱的热情。比如画面中这一对情侣,看上去是刚刚找到心仪的位置,女生已经把鞋子摆在一边,而男生也正在尝试抖落鞋里的小石子,似乎是为了抢占这个座位刚刚经历了一次艰难的长途跋涉。
在新宿御苑内把视线朝向西南,就可以看到号称东京第三高的NTT DoCoMo代代木大厦,其拥有与纽约帝国大厦较为相似的外观。于是乎,你既可以从喧闹的新宿车站步行十分钟进入一座幽静的法式庭园品茶赏樱,也可以在一片传统日式庭园的湖面倒影中看到象征现代文明的摩天大楼若隐若现——东京就是这样一座调和了传统与现代两种味觉的城市。
千鸟渊,是东京最大的日式、英式与法式庭园相结合的公园,三个庭园分别位于不同的区域呈现给游人。
白天基本上都在上野公园和新宿御苑游逛,期间还去新宿车站咨询了一下小田急车票的购买问题。这里我们的经验是,如果时间比较紧急,又想咨询一下如何购买小田急车票和目的地周游卷(类似当地各种交通方式通用的日票,例如箱根市有两日、三日周游券,可以乘坐当地的公交、火车、缆车和浏览船),比较快捷的方式还是直接打电话吧。
到千鸟渊已经是晚上了,听说夜间这里有灯光展(其实就是把粉色灯光打在樱花树上),即使已经是淅淅沥沥的下雨,千鸟渊旁的观樱道还是站满了游人。
看过千鸟渊介绍照片的一定知道这里的一大特色是可以泛舟于樱花树下,因此在樱花满开时节慕名而来的人一定要做好排长队的准备。即使是天色已晚刮风下雨,依然有几十个人在这里排队。另外据我们当天的观察,湖面上唯一的船就是手划船,所以有计划上船的人还要做好一定的防水准备。
在千鸟渊散步的人群中永远不会缺少情侣的影子,但如何能在安静的场景里(比如背景没有太多人)捕捉到他们就要靠十分的运气了。这张照片就是在行走过程中偶然发现随手一拍,恰好这两位路人正出现在一个铺满花瓣的安静角落,路灯透过遮挡的雨伞把他们头部的姿态投影出来。
后期处理时为避免复杂光线的干扰直接转为黑白色,并加强雨伞内部的对比度让人的轮廓更鲜明。
【Day 6/10 箱根】
箱根是在富士山附近一座被群山环绕的小城,即是观赏富士山的良地,同时也被称为温泉之乡。如果选择宾馆住宿,你既可以选在离海盗船出发点较近的芦之湖畔,又可以选择需要坐盘山小火车才能到达、离大涌谷较近的酒店。
在芦之湖坐海盗船,以及前往大涌谷缆车上,只要天气足够好,都可以看到富士山,如果时间允许,其实这几个项目都可以在一天之内完成,况且箱根周游卷本来就包含了所有这些交通工具(海盗船、缆车、盘山火车、公交车)的费用。
这里说到箱根的天气需要单独说明一下,简单说就是箱根多雨,看富士山需拼人品。如果你来箱根的目的就是看富士山,那只安排一天的话确实有点冒险,因为很可能一连三天都是雨天。虽然预定行程时无法预测天气,但前往箱根前一周多多关注一下也好有个心理准备。
这张照片的拍摄地点是箱根电车“宫丿下”站附近,出站有一个下坡,走一两步右手边即是。室内面向窗外这类背光环境的拍摄对相机感光元件的宽容度要求比较高,还好手里这台机器刚好能撑住场面。
坐在木色小屋里闲看漫山花开花落,似乎只是存在于诗句里的场景,然而在这里却真实存在着。
保留了明治时期建筑风格的富士屋酒店最早于1878年开业,今天仍作为高档酒店对外营业,土豪们不妨尝试一下这里,与“宫丿下”车站只有不到十分钟的步行距离。
【Day 7/10 箱根】
平和鸟居位于芦之湖水岸,下属于箱根神社,鸟居底座被湖水漫过,背山而立。在来箱根之前就决定要前往此处拍一张照片,大概是唯一一张提前有计划的拍摄。为了避开人群,我们决定一大早坐出租车直奔这里。
到达此地时已经有了充足的天光,雨势不算大,然而能见度却很低,原本站在这个位置可以看到湖对岸的青山,现在却只能看到一小部分的水面。我们先对镜头做好防水工作,镜头前添加ND减光镜,架起三脚架,设定快门为10秒。
长时间曝光让湖面翻滚的浪花变的丝滑无比,更符合烟雨朦胧的画面氛围。
时间到了八九点,风雨丝毫未减。海盗船原定是九时开门营业,此时营业厅内已经挂出提示语“由于风浪过大,海盗船暂停”(虽然原文是日语,但借助汉字基本可以读懂)。湖边渔民的小船也早早拖到了岸上翻个底朝天。
湖面放眼望去只能看到一片白雾,虽然看不到烟雨后面层层重叠的山峦,但却仿佛能听见山林间奔跑的风声。
【Day 8/10 镰仓】
从箱根到镰仓首先要途经小田原,转乘小田急江丿岛线,基本上早上出发中午就到了。很不幸这一天仍然是阴天,如果天气好的话这里的海滩上也能眺望富士山。
来到这里之前对镰仓唯一的印象就是“灌篮高手取景地”的称谓,但来到之后没看到篮球手,反倒先看到成群结队的冲浪手。或许是地理位置太过优越,可以看得出来的是这里的沙滩非常受到冲浪爱好者的追捧,即便是阴天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仍然会有数不胜数的冲浪爱好者玩得不亦乐乎。如果在街角巷口之间游走,时不时地就能看到居民楼门口横挂着还没来得及擦干的冲浪板。
镰仓另一个特色之处就是那条铺架在本来就很拥挤的民房之间的铁路。这么拥挤的距离对于本地居民而言最大的烦恼应该就是噪音问题了,不知道当地官方是如何平衡这个问题的呢?另外要提一句的是,由于铁路基本是沿着海岸线设立,所以在行驶过程中可以观赏到很美的海景哦。
鹤冈八幡宫是祭祀八幡神(源氏的守护神)的神社,坐有轨电车到镰仓站下车,步行十五分钟即到,免费参观。
这天虽然天气不佳,但运气较好的是遇到了八幡宫内举办的一场日式婚礼。新人与随行家属的服装很有讲究。图中从右往左分别是新郎新娘以及他们双方的父亲、母亲,其他宾客均着深色正装跟随其后。
整场婚礼仪式都在八幡宫台阶下方的方亭内举行,期间有器乐演奏和文卷的古法朗读,婚礼的基调比较严肃,没有现代婚礼的随兴之感。
【Day 9/10 东京】
明治神宫,是东京最大的日式、英式与法式庭园相结合的公园,三个庭园分别位于不同的区域呈现给游人。
旅程的倒数第二天返回东京,与箱根镰仓一样,东京也是下着小雨——到这天为止东京已经接连不断地下了三天雨,即使再坚挺的樱花树估计也不能再是满开的状态了。
明治神宫离原宿站非常近,大家如果有前往原宿购物的计划,不妨在大采购之前来这里逛逛。明治神宫号称东京最大的绿地,这里的树木高大且遮天蔽日,与巨型原木色鸟居、青铜色屋顶的建筑紧紧相依。
明治神宫本身是免费参观的,其中有一部分园林是付费进入的,这片园林里供奉着一口泉水清澈无比的古井。门票价格稍贵,合人民币50元左右,但付费区域里游人少了很多,适合在丛林之中闲庭漫步。
当时走到这里已经是下午四五点钟,由于阴雨天气的缘故,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听着脚起脚落时来自地面砂石摩擦的声音,沿着曲折的石子小路缓慢前行,在拐弯之处看到一座散发着温柔光线的木屋,无疑为这片曲径通幽之处添加了一份深绿色的神秘感。身处其中,我似乎早已忘记了这片森林正位于一座繁华大都市最吵闹的地带。
为了弥补第一晚没有赶上目黑川沿岸的灯光展,我们决定在东京的最后一晚再来目黑川一次。在目黑川沿岸那灯束照耀下的樱花前许个愿吧。
【Day 10/10 东京】
日本行程最后一天,介于航班时间的原因,这天早上的可供游玩的时间捉襟见肘,于是我们安排了筑地市场走马观花之旅。
筑地市场是东京最大的鱼市场拍卖地,每天清早开始,大量的新鲜鱼肉会在这里被料理店出价买走。筑地市场总体分为场内、场外:场内区域只面向业内批发商;场外区域多为售卖新鲜食材、寿司的料理店,对大众开放。场外区域也是游人严重拥堵的区域。早上九点这里已经是旅游团扎堆的地方,几家有名的寿司店门前更是排队排到看不见队尾,所以作为前来品尝新鲜海味的你一定要早起再排队才能如愿以偿。
筑地市场本身街道非常拥挤,再加上来来往往的运输车,这里就更加挪不开脚步了,紧凑程度堪比镰仓那辆穿梭于民宿之间的有轨电车。
这样的一幅场景在游人看来或许新鲜有趣,但对他们来说只是工作的日常,然而作为同样奔波在路上的旅人,此时谁又能在片刻的时间里想要去弄清楚这份工作是否劳累亦或繁琐呢。至少我当时不会。但每当回看这些照片,或者当我们写下这段旅程的境遇时,反而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发掘出一些后知后觉的想法,再一次看见曾被自己忽视的细节。
或许这就是摄影与旅行并存的意义。
———————————————————
「小墨与阿猴」旅行、摄影作品持续发布。
作品动态敬请关注:
· 微博:http://www.weibo.com/hosealiu
·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ahou/
· 图虫:http://hosealiu.tuchong.com/
· LOFTER:http://hosealiu.lofter.com/
· 微信公众号「小墨与阿猴」, 一个写字的,一个拍片的。
· 微信号:xiaomoyuahou
这一次,我们踩着春天的尾巴,再次来到樱花的国度,从冲绳岛,到东京,从面朝大海到雨夜赏樱,途中经历了阴雨连绵的尴尬,也拍到了许多值得回味的美好画面。
![]() |
![]() |
图文 / 小墨与阿猴
微信号:xiaomoyuahou
![]() |
【Day 1/10 冲绳】
冲绳是个很大的岛屿,大概比济州岛还要大不少,这确实与我以往的印象有所出路。冲绳岛最大的城市是那霸市,飞机降落的城市也是这里,于是那霸便是我们这次旅行的第一站。
初到那霸是一个多云的天气,我们下午入住宾馆放下行李后,便一溜烟出门在街道里随意漫步——这也是我们对一个陌生城市建立第一印象最有效的方法。那霸市很小,乘坐市内唯一的轻轨列车,大约二十分钟即可从城南抵达城北。但作为一个海边的旅游城市,却又非常干净,且高度城市化。
拍下这张照片是走在沿海公园的高架桥下,海风很大,但一抬头却发现两只小动物安静的趴在干枯的树枝上。注意到背景恰好有一个高架桥与电灯,我猜想这应该会成为很好的框架构图元素。在不打扰两个小家伙的前提下我蹲在草地上慢慢接近树下,拍下这张照片。虽然照片本身压抑了一些,但海边散策还是令人心情愉悦不少~
![]() |
天气继续阴沉,但心情不会太差。幸运的是在太阳落山之前我们遇到了这个无人问津的小角落。一个路边的简陋停车场,墙上的数字1,2,3是停车位的编号,轮胎则是防止车主离墙太近的贴心装备。停车场有两面墙一个角,都可以用来拍摄,在尝试了多个奇怪的姿势后(具体可见小墨MO游记《冲绳,风从海底来》-_-),选定这个角度作为最佳No. 1。
摆成一排的轮胎刚好填满照片下半部分区域,右上角是墙后小院的一棵青葱小树,衣服的颜色也恰好能与树叶呼应,后期处理时调亮整体色调,重点再提亮绿色,把原本是日落黄昏色调的照片后期成夏日午后的感觉,棒棒哒。
![]() |
有人说,出租车是城市的第一道风景线,因为初来乍到的旅人难免要搭乘出租车一次。不过日本的出租车太贵了(起步价就730日元,合人民币35大洋),没舍得坐,但看看还是可以的。
入夜,走在国际通大街(那霸市的餐饮一条龙,长约1千米),被五颜六色的车身晃瞎双眼。不知道是海滨城市的缘故还是的哥的姐们擦车擦得太勤,每一辆车都干净的惊人,对,跟刚舔过一样。
国际通大街的霓虹灯映照在干净的出租车上,形成了一道亮眼的海滨之夜风景线。
![]() |
从国际通返回住处,我们在等待信号灯时偶遇了这家餐车小店。年轻人、长者、男女客人,围坐在临近马路的餐车旁热络地聊天,这辆被店主精心装饰的小小餐车,成为了这个喧闹海城的小小驿站。我把相机调整到光圈优先模式,找到正对餐车侧面的位置,等待合适的时机按下了快门键。
![]() |
![]() |
【Day 2/10 冲绳】
早上天气大好,城市温差很大,虽然今天中午会在离岛的暴晒里度过,但介于早晨的低温,我们各自多准备了一些衣物。早晨的街道一如既往的干净,阳光刚刚上升到一片高楼的顶端,从斜后方泼洒过来。这时候最大的心愿,就是骑一辆摩托车,在楼宇间流淌的晨光之中畅游。
![]() |
前往离岛(渡嘉敷岛)的船票需要当天来到那霸港口现场购买,于是我们一早起床便出门匆匆赶路。
早晨与黄昏的倾斜光线是摄影的最爱,不会过度曝光,同时还会产生面积足够大的阴影。途径这个半敞开式的私人车库,旁边摆着一盏居酒屋招牌,招牌仍然亮着灯,或许是刚刚结束通宵达旦的人来人往,也或许是正在准备新的一天,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总是值得人们为它停下匆忙的脚步。
![]() |
走到街角,看到马路对面有一个晨跑的少年,我预料能拍一张倒影投射在墙上的照片应该不会太差,于是提前跑位找到合适的位置等他跑过这面墙。
空气好的城市才是乐跑者的天堂,这在北京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呢(为自己的懒惰找藉口,so easy!)
![]() |
从冲绳本岛出发前往离岛——渡嘉敷。我们买了快船的票,往返票要在早上出港前一并买好,出港大约九点,返程大约四点,单程五十分钟左右。
这艘船虽然称自己是快船,但实际上它谦虚了,简直是超音速快船啊。离港五分钟后速度才真正起来,站在二层甲板上真正体会了一次乘风破浪。从浪尖冲出去的时候说脚会离地真的不是夸张。当时由几位乘客已经快出现了晕船呕吐的症状并纷纷离开露天甲板。但蓝天白云大海,风景太美不敢辜负,一只手紧紧抓住栏杆,另一只手扶着相机,在敬佩身边这位外国小哥的沉稳与淡定之余顺手把他拍了下来。
![]() |
渡轮靠岸,工作人员把岸边的扶梯搭在船上。渡嘉敷岛居民不足千人,船上的员工是不是岛民我不知道,但他们每天都往返在本岛与离岛之间,我觉得应该把他们日常的工作状态记录下来,所以在下船前跑到出口附近,等到扶梯链接船身的前一刻才按下快门键。
![]() |
从船下来后会有一辆巴士迎接游客,前往渡嘉敷岛的观光海滩阿波连海滩。游客不多,巴士不等人,不巧当我们下船后忙于欣赏海边风景时错过了唯一的一辆巴士。无奈,只能等下一艘渡轮靠岸时再搭顺风车了。
确认渡轮时间表后我们有了一个小时的散步时间。紧邻港口附近有一个小村落,目测不到百户人家,我们尝试着往村子里面走走,看看能有什么不同。
这里虽然是海岛渔村,但路面铺满水泥,见不到土路,十分干净。其次,每家住宅的设计都与众不同,虽然谈不上美观,但绝无重复。
路途中经过一家院落,后院是一小片菜园,菜园里竖着一个用塑料水瓶制作的简易风向标。作为靠海吃海的渔村,天气自然是当地人每天关注的话题。一张风向标的照片,从侧面反映出了渔民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关系。
![]() |
时间接近中午,村落里实在是没什么人,空气很安静,可以感受到从路面窜腾而上的温度。这里听不到海的声音,只有当偶尔经过一户人家的窗边,才能隐隐约约听到一些来自有线电视的杂乱声——这大概是我从儿时以来对夏天的所有印象。
![]() |
村落里街道是空旷的,同样,这个布满浅草的停车场也是无人问津。从马路上右拐走进这片草地,停着两辆白色的报废面包车,背后有成片的树林,再后面黄色的矮楼是一墙之隔的小学学校,白色绿色黄色拼在一起,画面想不清新都很难呐~
这个场景的光线也是很令人满意的。通常情况下,正午是最不容易出片的时间段,因为太阳在头顶上,光线垂直地射下来,拍人物面部会有很难看的阴影区域,拍风景没有纵深感不立体。但这里特殊的是,天空中由很多大面积的云彩,而且风大云朵移动速度蛮快,所以等到云层刚刚遮住太阳时拍摄,既能避免直射光导致的难看阴影,又不至于云彩全部遮住太阳而光线不足。
我们架好三角架后,先让人站到既定位置,自动区域对焦,对焦成功后锁定对焦(即更改为手动对焦模式,或者直接用AF-ON功能,只在按下该按钮式才会自动对焦),调整合适的光圈,因为是固定焦点而人会有前后移动,所以光圈不能太小(景深不能太浅),相机准备好后便开始等待合适的光线,也就是看云彩相对于太阳的移动位置。大约两三分钟后终于等到了合适的采光。
![]() |
这张照片是在抵达阿波连海滩后在租赁独木舟的地方拍的,这里面有两个故事。
第一个是车,敞篷小跑车,两个金发帅哥开过来,估计是从岛上租赁的。之所以说这辆车有故事并不仅仅是因为跑车帅气,而是当两个来自大洋彼岸的游人坐在跑车里急轰油门,用他们习惯的速度在原本安静的村落之间穿行,引得当地老人连连回头去张望,这种动静对比特别吸引人。
第二个故事是猫。岛上有很多流浪猫,大多靠餐馆附近的垃圾箱以及游人的剩饭养活。但毕竟是僧多粥少,后果则是在所难免的激烈争斗。在我们吃完饭后就亲历了一场腥风血雨——两只猫为了一块猪排大打出手,饭馆老板倒是在旁边看得津津乐道,应该是见怪不怪了吧。想必图中这只棕猫也是经久沙场,前腿处已经是伤痕累累,眼神中也带上了警惕与杀气,但这却是岛上喵族的生存之道。
![]() |
阿波连海滩有一个沙滩,不远的山上有瞭望台,我们爬到瞭望台,远观大海并拍了一套剪影的照片。
![]() |
下山时我偶然发现一个美极了的场景:曲折的沿海公路,丛林背后的阿波连海滩,碧蓝的海水,以及背后的远山与蓝天。当时就决定在这里拍几张照片。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当我们取好景后,突然有一辆小吉普开到了画面里唯一可以站人的位置,于是我飞奔下去跟司机小哥解释了一番,并达成协议让我们先拍完,然后他再把车停过来。我拍摄一套小墨MO独自走在沿海公路的照片,感觉很满意。虽然考虑到山坡太陡不适合三脚架而没有拍两个人同时行走的影像,但前一张独自行走的照片已经寓意十足。
在金发碧眼的司机小哥停好车并上山后,我考虑了一下又返回山坡拍下了上图这张照片。在我看来,一个年轻的外国旅人,短暂停留在一座岛屿,午后时间带着一本书,开着吉普来到山坡阅读,是当地旅人的一种享受当下的状态,而这种状态令我神往。
![]() |
下午返航的时间,离开这座迷人的岛屿。还是那艘疯狂的快船,只不过这次在甲板上遇到一只汪星人。这可不是甲板上唯一的汪星人哦,还有一只秋田犬,主人是一个慈祥的爷爷。
住在冲绳的老人们偶尔会在天气好的周末带爱犬坐船来到离岛,再一起坐大巴前往沙滩,钓钓鱼,晒晒太阳。似乎他们心里的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悠闲惬意,更让我们这些匆匆路过的人对这里恋恋不舍。
![]() |
回到港口已经是夕阳西下,下船后面向阳光拍摄这张照片,谨以纪念海对面的岛屿。为了保证大面积天空里的细节,这里我仍然使用平均测光,后期处理RAW时调亮前景的暗部区域,补回一些楼房和桥梁的细节,色调上再做微微调整,暗部添加暖色。
蓝色的海风加上暖色的轻声细语,这就是冲绳日落给我留下的印象。
![]() |
【Day 3/10 冲绳】
第三天一大早来到首里城。
这张照片左侧远景就是首里城高耸的城墙了,在进城之前可以先在城外的龙潭公园转转。其实前一天晚上已经在夜幕里来过一次龙潭,一方面是交通比较方便,坐轻轨到终点站首里城后徒步十五分钟即到,二来是我们查询信息获知,夜间在首里城有城墙灯光可以观赏。
龙潭公园虽然不大,绕一圈最多二十分钟,但潭水青翠碧绿,湖中有不少野鸭等飞禽(甚至还有一只白鹭),看它们在绿草地上沐浴清晨的阳光,与世无争的样子,这与不远处象征政治权力中心的城堡形成了戏剧性的反差。
![]() |
首里城除了是游人的必访之地,还是当地学生最爱的郊游地之一。来这里的有活蹦乱跳的小学生,也有结伴而行的中学少年团。在将近走到一座小桥附近时,看到有一排中学少年穿着统一的制服站在桥上往下看,我赶紧小跑两步冲到他们的正后方拍下这张照片。
首里城与龙潭紧紧相邻,虽然总面积不算大,但从一个细节可以看出当地旅游局确实是认真花费了心思,提高名胜古迹对小孩子们的吸引力。这里总共由大约二三十个大大小小的景点,每个景点的介绍指示牌旁边都会有一个油墨印章台,游客可以去首里城售票处免费取一张大地图,并每到一个景点盖一个有特色图案的印章。当你走近印章台时,经常会看到一群小学生手里拿着一张大纸冲过来。
![]() |
从桥上下来走到湖边,惊喜地发现一只野鸭站在光线极佳的位置:背景是深色,前面水面上有一小块反光,白色的小家伙正好在一束强光里,这样的场景适合拍一张对比度高的照片。
拍动物特别是拍鸟时一定要有耐心,而且由于动物动作较快,需要选择合适的快门时间,如果想要定格快速移动的动物,则需要至少1/1000s以上的快门时间。这里我希望在拍到它展翅瞬间的同时,又能有一点动态,所以调整相机为快门优先模式,并设置为高速连拍,快门时间控制在1/60s,下蹲以获得更平整的水面。
接下来则是需要更多时间的等待:等待展翅抬到最高点的瞬间,并且画面中不能由其他的野鸭游过来干扰湖面(湖里的野鸭还是挺多的)。在抓拍了多张照片之后终于拍到我想要的画面。
![]() |
首里城附近有一条16世纪修建并保留至今的古道,名为金城町石叠道,长约三百余米,由琉球石灰岩铺就,由于历史气息浓厚,古道并不适合快速行走,高跟鞋更要慎入。
在这条古道上漫步时拍下了这张照片。其初只是从树丛中隐约看到那霸市中心楼群的样子,于是我们向前多走了两步试图俯览一下市区,却万万没想到一片空旷的门球场映入眼帘。
门球又称槌球,应该有不少同学在大银幕上也看到过(《万物理论》中霍金在校园里玩的那个)。门球运动是否在冲绳广受欢迎我没有调研过,但如果有那么一小撮好友,在远离市中心的世外桃源里,分享一段轻松休闲的运动时光,悠哉闲哉。
这张照片取景时以门球场作为近景,以那霸市中心作为远景,保留一小部分天空,后期时把城市景观略微调暗以突出近景,黄土地部分的饱和度稍微提高一些以提高整体的鲜明程度。
![]() |
走在石叠古道上,随着一连串不显眼的路牌指引,我们来到一棵三百年历史的古树前。根据介绍,当地人将此树奉为神明,除了树龄长寿以外,还因为树根处自然形成了几个人型的根茎,并有多个孔洞,人们认为在特定的节日里会有神仙通过这些空穴来到凡间。
拍这张照片时为了体现整棵树繁茂的场景与粗壮的树干,采用了两个方法。第一个是用广角,第二个是用人物进行对比,突出树的高大。树荫里拍照时一定要合理运用光影,光从树叶缝隙中流淌而过,被拍摄的人物可以自己找到这些位置并保证光线落在自己身上,然后站定摆出姿势就可以了。这是一个场景高对比度的范例,由于背景天空占比例并不大,所以没有用HDR拍摄方式,而是直接将其过曝,后期整体调亮暗部,再单独把地面调暗,让画面下半部分“站稳”。色调上将阴影处加上一些绿色,以渲染树的氛围。
从树下离开时,在路边看到一位阿姨跪在一座小神龛前祷告,并没有举起相机拍摄,而是将这一幕留在了心里。
![]() |
在石叠道爬上爬下几个来回后,我们走向首里城。首里城作为一个古堡,依山而建,被高墙围绕。但有个地方让我摸不着头脑,就是在高墙的拐角处你总能发现有一个朝天的钩状装饰物,难道刺客们不会利用这个钩状物高抛绳索翻墙而入吗…
首里城城内对外开放的主要是一个主殿建筑,前两层可进入并按指定路线游览参观。与日本大多数殿堂一样,入殿参观必须脱鞋,只是首里城这里出口入口不在一处,所以没有存鞋柜,大家都自己拎着鞋进入。
这张照片是主殿正面屋檐的局部特写,颜色鲜丽与众不同,精致而大气。
![]() |
![]() |
人们游览古迹时最期望的大概是两件事,一件是瞻仰被妥善保护的历史建筑,另一件则是体验亲历历史般的切身感受。这两点都在首里城里都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城堡的维护状态自然不必多说,但真正出乎意料的还是图中这个并不起眼的景点。
首里城在建立之时,不仅包括地上可见的城堡部分,还包括地下不可见的区域——地道。在电影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节设计,总有一个重要角色会在快要被就地执法的时刻突然从变出一个秘道得以暂时逃脱。首里城作为一个为统治者精心设计的要塞,这样的装置依然是必不可少的。游人经过一块平铺在地面上的钢化玻璃,下探视线,俯视首里城一小段地道的本真面貌,既满足了人们亲历真实历史的需求,又使文物得到了应有的保护。
拍摄这张照片时我先调整了镜头焦距,尽量扩大取景范围,再把围观游人的脚放在画面的四周形成包围式构图,烘托出临场感。
![]() |
这张照片拍于首里城城堡外层正门内侧,右边是身着传统服饰的工作人员,左侧门外的人群正在听导游讲解正门的历史。
拍摄这样一张照片的初衷是,观看照片的人可以预见到拍摄时间点之后会发生的事(旅游团经过正门时,身穿传统服饰的门卫会热情地与他们打招呼),而照片中的当事人在那个时间点反而是不知道的。这为照片增加了时间这个维度,虽然我这里的画面少了一些冲击力,但为大家照片的拍摄提供了一种思路~
![]() |
冲绳在历史上曾经是美军的重点驻地,因而在当地保留了一些充满美国元素的历史痕迹。其中,能保留到现在并成为广为人知旅游景点的,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美国村。
美国村有一条著名的沿海步行街叫日落大道,但由于在来的路上耽搁了太多时间,所以没有在这里看到日落。
这里必须要提一下的是,冲绳是一个形状细长的南北向岛屿,那霸市在冲绳最南边,而冲绳的景点分布在整个岛屿的各个位置,如果有想要去那霸市外的景点,一定要提前预留时间,因为从那霸出去交通主要依赖长途巴士,不算等待的时间(长途车一般三十分钟一次)坐到最北端可能需要三个小时或更长,如果考虑往返的话时间可就加倍了。所以自驾旅行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是直到这时候我才明白为什么冲绳每一家宾馆在入住时都会问一句:“需要停车位吗?”
![]() |
就繁华程度来讲,美国村并没有那霸市区内的国际通热闹,但美国味儿却是最足的:巨大的停车场,霓虹灯装饰的商场建筑,饮食店售卖的巨大热狗汉堡,无处不展现了美国元素。可能是因为我们来的太晚,我不认为美国村是个可玩性高的旅游地,吃完饭后我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返回那霸市的末班车还能不能赶上呀…
![]() |
【Day 4/10 东京】
按行程安排,过几天我们会去箱根市与镰仓市,所以这一天先从冲绳飞到东京小歇,一来可以去各大赏樱地点看一下樱花的盛开程度,二来可以为前往箱根的车票提前做好准备。入住东京后天已经黑了,于是直接来到夜樱观赏地——目黑川。
目黑川宽约二十米,渠深约十米,两侧的道路旁布满樱花树。夜晚时分,伴着昏暗的灯光走在目黑川旁,看当地人在下班时间拎着公文包着正装回家,亦或是结队前往居酒屋,有那么一瞬间你会感觉风景不再只是风景,更是人们的一种生活场景,而行走在这样的生活场景里不就是旅行的意义所在么。
于是樱花的夜晚生活场景就是这次的拍摄想法了。在这次拍摄过程中遇到最麻烦的问题是没有遥控闪光灯,主体得不到充足曝光。有意思的是,在拍摄过程中我却无意发现了解决的办法:利用车头灯补光。这当然是需要很多次的尝试才能拍到一张满意的照片,而且存在很大的运气成分。这里我尽量下蹲并把相机视线抬高,以便在画面里呈现更多樱花树冠,由于光线太暗所以要调整到手动对焦,等待能作为主体的前景进入画面并在合适的时机按下快门,最后挑选出了这张,一个急于归家的单车少年正在夜色里飞速经过樱花树下。
![]() |
【Day 5/10 东京】
上野公园是东京赏樱名地之一,既有湖面可以游船,又有草坪可供树下野餐,选择多多。地理位置也很有优势,距离上野地铁站仅有...哦不,从上野站出来就是。
这张照片是在上野公园的清水观音堂拍的,从距离上野站最近的公园大门进入很快就能走到,也可以根据地图找到这个位置。由于堂庙建在一个相对高的地方,所以很容易拍出上图这样背景全是樱花花瓣的照片,巧妙地避开了树下来往的人群。
![]() |
![]() |
新宿御苑,是东京最大的日式、英式与法式庭园相结合的公园,三个庭园分别位于不同的区域呈现给游人。正门离最近的地铁站(新宿御苑前站)行走大约十分钟左右。新宿御苑与东京其他几个赏樱公园想比最大的特点是有一块巨大无比的草坪(印象中是位于英式庭园区域,从正门进去往里走才能找到),我们到达的时候是春天,草坪还没有全绿,但完全可以想象盛夏时节这里一片绿油油的样子。
我们来的这一天东京已经开始下雨了,不过也可能是由于天气原因,庭园里游人并不算多,会让人感觉与樱花满开的季节有一些不相称。
但即便地面湿漉漉的,也没有阻挡人们前往树下席地赏樱的热情。比如画面中这一对情侣,看上去是刚刚找到心仪的位置,女生已经把鞋子摆在一边,而男生也正在尝试抖落鞋里的小石子,似乎是为了抢占这个座位刚刚经历了一次艰难的长途跋涉。
![]() |
![]() |
在新宿御苑内把视线朝向西南,就可以看到号称东京第三高的NTT DoCoMo代代木大厦,其拥有与纽约帝国大厦较为相似的外观。于是乎,你既可以从喧闹的新宿车站步行十分钟进入一座幽静的法式庭园品茶赏樱,也可以在一片传统日式庭园的湖面倒影中看到象征现代文明的摩天大楼若隐若现——东京就是这样一座调和了传统与现代两种味觉的城市。
![]() |
![]() |
千鸟渊,是东京最大的日式、英式与法式庭园相结合的公园,三个庭园分别位于不同的区域呈现给游人。
白天基本上都在上野公园和新宿御苑游逛,期间还去新宿车站咨询了一下小田急车票的购买问题。这里我们的经验是,如果时间比较紧急,又想咨询一下如何购买小田急车票和目的地周游卷(类似当地各种交通方式通用的日票,例如箱根市有两日、三日周游券,可以乘坐当地的公交、火车、缆车和浏览船),比较快捷的方式还是直接打电话吧。
![]() |
到千鸟渊已经是晚上了,听说夜间这里有灯光展(其实就是把粉色灯光打在樱花树上),即使已经是淅淅沥沥的下雨,千鸟渊旁的观樱道还是站满了游人。
看过千鸟渊介绍照片的一定知道这里的一大特色是可以泛舟于樱花树下,因此在樱花满开时节慕名而来的人一定要做好排长队的准备。即使是天色已晚刮风下雨,依然有几十个人在这里排队。另外据我们当天的观察,湖面上唯一的船就是手划船,所以有计划上船的人还要做好一定的防水准备。
![]() |
在千鸟渊散步的人群中永远不会缺少情侣的影子,但如何能在安静的场景里(比如背景没有太多人)捕捉到他们就要靠十分的运气了。这张照片就是在行走过程中偶然发现随手一拍,恰好这两位路人正出现在一个铺满花瓣的安静角落,路灯透过遮挡的雨伞把他们头部的姿态投影出来。
后期处理时为避免复杂光线的干扰直接转为黑白色,并加强雨伞内部的对比度让人的轮廓更鲜明。
![]() |
【Day 6/10 箱根】
箱根是在富士山附近一座被群山环绕的小城,即是观赏富士山的良地,同时也被称为温泉之乡。如果选择宾馆住宿,你既可以选在离海盗船出发点较近的芦之湖畔,又可以选择需要坐盘山小火车才能到达、离大涌谷较近的酒店。
在芦之湖坐海盗船,以及前往大涌谷缆车上,只要天气足够好,都可以看到富士山,如果时间允许,其实这几个项目都可以在一天之内完成,况且箱根周游卷本来就包含了所有这些交通工具(海盗船、缆车、盘山火车、公交车)的费用。
这里说到箱根的天气需要单独说明一下,简单说就是箱根多雨,看富士山需拼人品。如果你来箱根的目的就是看富士山,那只安排一天的话确实有点冒险,因为很可能一连三天都是雨天。虽然预定行程时无法预测天气,但前往箱根前一周多多关注一下也好有个心理准备。
这张照片的拍摄地点是箱根电车“宫丿下”站附近,出站有一个下坡,走一两步右手边即是。室内面向窗外这类背光环境的拍摄对相机感光元件的宽容度要求比较高,还好手里这台机器刚好能撑住场面。
坐在木色小屋里闲看漫山花开花落,似乎只是存在于诗句里的场景,然而在这里却真实存在着。
![]() |
![]() |
保留了明治时期建筑风格的富士屋酒店最早于1878年开业,今天仍作为高档酒店对外营业,土豪们不妨尝试一下这里,与“宫丿下”车站只有不到十分钟的步行距离。
![]() |
![]() |
【Day 7/10 箱根】
平和鸟居位于芦之湖水岸,下属于箱根神社,鸟居底座被湖水漫过,背山而立。在来箱根之前就决定要前往此处拍一张照片,大概是唯一一张提前有计划的拍摄。为了避开人群,我们决定一大早坐出租车直奔这里。
到达此地时已经有了充足的天光,雨势不算大,然而能见度却很低,原本站在这个位置可以看到湖对岸的青山,现在却只能看到一小部分的水面。我们先对镜头做好防水工作,镜头前添加ND减光镜,架起三脚架,设定快门为10秒。
长时间曝光让湖面翻滚的浪花变的丝滑无比,更符合烟雨朦胧的画面氛围。
![]() |
![]() |
![]() |
时间到了八九点,风雨丝毫未减。海盗船原定是九时开门营业,此时营业厅内已经挂出提示语“由于风浪过大,海盗船暂停”(虽然原文是日语,但借助汉字基本可以读懂)。湖边渔民的小船也早早拖到了岸上翻个底朝天。
湖面放眼望去只能看到一片白雾,虽然看不到烟雨后面层层重叠的山峦,但却仿佛能听见山林间奔跑的风声。
![]() |
![]() |
![]() |
【Day 8/10 镰仓】
从箱根到镰仓首先要途经小田原,转乘小田急江丿岛线,基本上早上出发中午就到了。很不幸这一天仍然是阴天,如果天气好的话这里的海滩上也能眺望富士山。
来到这里之前对镰仓唯一的印象就是“灌篮高手取景地”的称谓,但来到之后没看到篮球手,反倒先看到成群结队的冲浪手。或许是地理位置太过优越,可以看得出来的是这里的沙滩非常受到冲浪爱好者的追捧,即便是阴天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仍然会有数不胜数的冲浪爱好者玩得不亦乐乎。如果在街角巷口之间游走,时不时地就能看到居民楼门口横挂着还没来得及擦干的冲浪板。
![]() |
镰仓另一个特色之处就是那条铺架在本来就很拥挤的民房之间的铁路。这么拥挤的距离对于本地居民而言最大的烦恼应该就是噪音问题了,不知道当地官方是如何平衡这个问题的呢?另外要提一句的是,由于铁路基本是沿着海岸线设立,所以在行驶过程中可以观赏到很美的海景哦。
![]() |
![]() |
鹤冈八幡宫是祭祀八幡神(源氏的守护神)的神社,坐有轨电车到镰仓站下车,步行十五分钟即到,免费参观。
![]() |
这天虽然天气不佳,但运气较好的是遇到了八幡宫内举办的一场日式婚礼。新人与随行家属的服装很有讲究。图中从右往左分别是新郎新娘以及他们双方的父亲、母亲,其他宾客均着深色正装跟随其后。
![]() |
![]() |
整场婚礼仪式都在八幡宫台阶下方的方亭内举行,期间有器乐演奏和文卷的古法朗读,婚礼的基调比较严肃,没有现代婚礼的随兴之感。
![]() |
【Day 9/10 东京】
明治神宫,是东京最大的日式、英式与法式庭园相结合的公园,三个庭园分别位于不同的区域呈现给游人。
旅程的倒数第二天返回东京,与箱根镰仓一样,东京也是下着小雨——到这天为止东京已经接连不断地下了三天雨,即使再坚挺的樱花树估计也不能再是满开的状态了。
明治神宫离原宿站非常近,大家如果有前往原宿购物的计划,不妨在大采购之前来这里逛逛。明治神宫号称东京最大的绿地,这里的树木高大且遮天蔽日,与巨型原木色鸟居、青铜色屋顶的建筑紧紧相依。
![]() |
![]() |
![]() |
明治神宫本身是免费参观的,其中有一部分园林是付费进入的,这片园林里供奉着一口泉水清澈无比的古井。门票价格稍贵,合人民币50元左右,但付费区域里游人少了很多,适合在丛林之中闲庭漫步。
当时走到这里已经是下午四五点钟,由于阴雨天气的缘故,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听着脚起脚落时来自地面砂石摩擦的声音,沿着曲折的石子小路缓慢前行,在拐弯之处看到一座散发着温柔光线的木屋,无疑为这片曲径通幽之处添加了一份深绿色的神秘感。身处其中,我似乎早已忘记了这片森林正位于一座繁华大都市最吵闹的地带。
![]() |
为了弥补第一晚没有赶上目黑川沿岸的灯光展,我们决定在东京的最后一晚再来目黑川一次。在目黑川沿岸那灯束照耀下的樱花前许个愿吧。
![]() |
![]() |
【Day 10/10 东京】
日本行程最后一天,介于航班时间的原因,这天早上的可供游玩的时间捉襟见肘,于是我们安排了筑地市场走马观花之旅。
筑地市场是东京最大的鱼市场拍卖地,每天清早开始,大量的新鲜鱼肉会在这里被料理店出价买走。筑地市场总体分为场内、场外:场内区域只面向业内批发商;场外区域多为售卖新鲜食材、寿司的料理店,对大众开放。场外区域也是游人严重拥堵的区域。早上九点这里已经是旅游团扎堆的地方,几家有名的寿司店门前更是排队排到看不见队尾,所以作为前来品尝新鲜海味的你一定要早起再排队才能如愿以偿。
筑地市场本身街道非常拥挤,再加上来来往往的运输车,这里就更加挪不开脚步了,紧凑程度堪比镰仓那辆穿梭于民宿之间的有轨电车。
这样的一幅场景在游人看来或许新鲜有趣,但对他们来说只是工作的日常,然而作为同样奔波在路上的旅人,此时谁又能在片刻的时间里想要去弄清楚这份工作是否劳累亦或繁琐呢。至少我当时不会。但每当回看这些照片,或者当我们写下这段旅程的境遇时,反而能有足够的时间去发掘出一些后知后觉的想法,再一次看见曾被自己忽视的细节。
或许这就是摄影与旅行并存的意义。
———————————————————
「小墨与阿猴」旅行、摄影作品持续发布。
作品动态敬请关注:
· 微博:http://www.weibo.com/hosealiu
· 豆瓣:http://www.douban.com/people/ahou/
· 图虫:http://hosealiu.tuchong.com/
· LOFTER:http://hosealiu.lofter.com/
· 微信公众号「小墨与阿猴」, 一个写字的,一个拍片的。
· 微信号:xiaomoyuaho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