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去德国学术交流的过程+心得
【以下是毫无趣味的流水账,但是可能会对想要申请出国交流的同学有点帮助,文末有个人一点感想咯】
【我申请的这个交流的性质不是完全公派,也不是学校系统开放的名额,是要自己到对方学校的系统上申请的那种,感觉很奇葩吧!大部分同学的交流不需要我这么麻烦的。只要跟着学校教务处的指挥走就行了】
【FAU=弗雷德里希-亚历山大 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Friedrich-Alexander Universität Erlangen-Nürnberg】
【要是有错别字你们就忽略】【出版科学系学生的自我修养233333】
----------------------------------------------------------------------------------
五个小时前,我终于收到了FAU的K2老师发来的确认邮件。我真的要去德国了。于是,我整个人,彻彻底底地,解脱了——从长期的焦虑当中。
来嘛,让我慢慢把这件事从头说起。
2013年我考上了研究生。9月开学之后没多久,有一个德国的老师来我们系讲座,我也没想太多。后来才知道,他是来讨论合作事宜的。第二年,2014年初,开学之后同学告诉我,跟德国这个学校的合同签好了,可以申请交流了。当时我还是蛮天真的,觉得应该等系里把这个项目的细节全部落实了之后我再申请,于是就开始了第一个漫长的等待期——等我的系主任去落实它。终于,在研一第二学期快要放暑假的时候,等了几乎一学期的我实在忍不住去问了一下系主任,得到的答案是,应该是英语上课吧,你暑假结束之后再来找我,那时应该会好。
于是去年夏天我就开开心心玩了一夏天,去了哈尔滨和台湾,还译了一本书。
转眼9月开学了,我就继续去找系主任。最终,在10月中下旬的时候,系主任终于弃疗了,告诉我,你自己去他们的网站上看吧..........我抖抖地打开了FAU的官网。
以下我来复述一下要求的复杂程度。
【学期】每年4月到7月为夏季学期,每年10月到次年2月为冬季学期。夏季学期的申请截止日期是前一年的11月15日,冬季学期的申请截止日期是当年的5月15日。
【材料】高中文凭(这部分后面会解释);目前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在读证明、学院/系推荐书/同意书;语言能力证明——对于交流生不要求考相关德语等级证,但是需要出具学习过德语的课时证明或是德语老师对学生的能力评估;住宿申请——学校没有宿舍,但是会尽可能帮你联系;近照一张。所有不是德语或英语的材料必须被翻译成德语或英语。
【流程】学生准备好以上材料之后,须由学院院长/系主任向FAU的海外交流中心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推荐该学生,将学生的电子邮件地址留给海外中心。海外中心的负责老师会将网上申请的地址发给学生。学生在网上注册申请之后,点击发送,会生成一份pdf文件,学生要将该文件打印、签字后扫描。最后,将申请表的签字扫描件和此前所有材料的扫描件打包,传给海外中心的负责老师。
【注意】学校推荐并不等同于FAU最终接受该生前来交流。
你们现在知道我看了多少遍了吧!!!!!!这一套程序我全能背下来!!!!!!!!!我讲给我爷爷听,大学教授啊!!听不下去啦!!!!!!!!
所以说,十月中下旬,我看着眼前这么多材料,深深地,跪下了。于是决定放弃11月15日截止的那次申请,原因很简单,妈蛋啊我没有德语课时证明。来,谁来给我解释一下,当时说好的英语上课不要求德语水平呢?!
其实我还是图样了,这比起后面的经历根本不算什么。
所以我老老实实地报了个沪江网校,把A1上完了。等我把德语版的课时证明搞到手,已经到了今年二月。其间,我译的书稿被出版社以“原稿质量太差“为理由拒了,并且要我按照原稿的框架重写一遍。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搞到二月才把A1上完。那段时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早上起床,开电脑,吃早饭,写稿,写完一天的份额之后开始上德语可,不管学多学少,上到夜里十一点半。不得不说,这段时间是我少有的极其自律,极其认真的阶段。此前我就很多次认识到自己想要在工作上变成一个很认真的人,但是因为一直没有什么事情推我一把,所以我一直停留在见招拆招,无招可拆就立刻休息的状态。
那么时间就已经到了研究生第四学期开学了对不对!就是这个学期有木有!我的计划很简单明了。首先,我先把学校的三份文件办了,这是最重要的。然后我把所有证扫描,找人翻译。然后,我就可以找我的系主任推荐我了。这样的话,把学校各种办公室办事的拖拉都算进去,最迟四月底,肯定就能完成了——计划简直太美好。
事实上,等我把在读证明办好就已经四月初了。这还只是第一份文件。这是噩梦的开始。我们学校的在读证明只有周三上午在鼓楼,周四上午在仙林可以办。【你们知道我们的研究生院藏得有多严实么!!!!!!!!!!】某个周三上午,我从仙林坐地铁到了鼓楼,好不容易找到了研究生院,先到三楼的专业学位办公室审核,再到二楼的某个名目记不住的办公室盖章。
第二周,我又在仙林的学院学工办公室堵住了教务老师,让他给我把录取通知书扫描一下。这个步骤还是很快的。接着,我到了学工办公室对面的学员海外事务办公室,让老师给我开一个学院同意书。这个温柔的女老师是这么跟我说的:同意书?我们没办过啊,你等我问问院长。
第三周,周三,我看还没有动静,就打电话到这个办公室,老师说院长一直在出差,今天会回来,到时候帮我问。最终,结果是这样的——
你要写一个情况说明来,上面写你的基本信息,要去哪里,什么时候去,修业情况如何,需不需要转学分,家长意见如何,最后家长签字。然后你在学校教务处网站上下载一个xx大学研究生出国申请表,填完了之后先让导师签字,再拿来学院签字。学院签完字之后研究生院盖章、校外办盖章、学校盖章。然后这份材料你在签证的时候也用得上。
所以说,等我把这份材料拿着去学校找导师的时候,已经是4月27号了。27号,周一,下午五点,老板从百忙之中抽空跟我聊了半小时,然后把字签了。当天我发邮件给系主任,请他向FAU推荐我,结果得到的答复是:这件事你要自己联系对方老师,让后让你自己导师推荐你。
什么东西?!?!?!?!?!?!?!?!?!?!条件是你谈的合同是你签的我导师现在也是一头雾水还等着我跟他解释呢!!!!!!!逗我.................
所以,怒火中烧的我在FAU网站上找了半个小时,才在哲学二院把图书科学系找出来,又在图书科学系的德语页面上成功找到了联系人。愤怒的力量啊!顿时整个页面都能看懂个大概了哈哈哈哈哈哈...27号晚上给联系人发了邮件,就称他K1老师好了。【这样把两个姓氏首字母都是K的老师用1和2区分真的好嘛???】设了已读回执之后,4分钟后我就收到了回执,但是没有回信。
第二天上午,去学院盖章,获悉院长又出差了!!!逗我.......于是我把表格留在了办公室。下午,院长突然杀了个回马枪,把字签了。我兴冲冲地冲到学院去拿了表格。准备到第三站——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公室。你们知道我怎么去的么!!!我导航啊!!!!!仙林校区太大了从学院楼到行政楼要导航啊!!!!!!!!奇葩的事情开始了。办公室里有个男老师,我跟他说了情况之后,他告诉我:“给你这种文件盖章的老师今天在鼓楼。她只有每周四来仙林给这种申请书盖章。其他时间她都在鼓楼上班。”
我:“那我现在去鼓楼找她她在吗?”
男老师:“在。”
从行政楼出来,我看反正才两点半,就决定去鼓楼了。到了鼓楼,见到那个女老师之后,晴天霹雳啊——
“对啊,我人在鼓楼,可是我的公章在仙林啊!对,他没跟你说清楚,你的这种申请书一周只有两天盖章,周三在鼓楼,周四在仙林。其他时间公章都不归我管。”
那个男老师你不要跑!!!!!!我保证不打死你!!!!!!!!!!!!!!!
回仙林之后我大概刷了一百遍邮箱吧,才把K1老师的回信刷出来。他问我:”你是来交流(最多六个月),还是来读学位?德语会吗?我们是德语上课的啊。“
神!!马!!东!!西!!系主任你是自己开的脑洞吗告诉我他们英语上课?????
我老实交代:“我现在能证明的就是A1水平,有结课证书。正在上A2,估计到今年8月能上完B1。你们觉得够吗?还是我必须要通过等级考试?”
然后我又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因为能不能申请现在还完全不能确定,我决定先不去盖那个研究生院的章了...我不想再跑一趟啊...
这一等,时间就到了5月4号星期一。中间的几天我是怎么过的已经完全不记得了。4号晚上我终于忍无可忍,决定以”我需要向导师汇报下一学年计划“为理由,再次发邮件催了一下K1老师。第二天,6号,他回我了。
“我已经跟海外中心说了你的情况。他们一回复我我就告诉你。”
然后我就继续等,等到了这周一。11号。当天我和我爸妈全部都快要气炸了。我就给K1老师发了邮件,说我不能再等了啊啊啊啊啊15号就要到了啊啊啊啊啊!!然后,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直接找了海外中心的K2老师【大美女!!!】,给她写了邮件。告诉她我是哪个学校的学生,我们学校跟你们图书科学系有联系,我跟K1老师联系过什么的。大美女回得很快啊,让我先把学院同意书给她看。正好我的翻译版第二天就可以拿到,于是约好了第二天给她发邮件。
第二天,也就是昨天。我中午把同意书给她,下午三点,也就是德国时间9点咯,就收到了回复。直接把网上申请地址丢了过来!!!!我好开森!!!!!!!然后半小时之后我又炸了。
网申炒鸡麻烦!!而且说德语必须要考A2的证啊啊啊啊啊!!!!!!吓死我了。然后往下翻一点才发现,哦,原来德语老师开具的水平证明也可以用。这时我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我给K1老师写了个邮件,说我收到网址了,感谢他的帮助。虽然当时我不是有意的,但是事后一看,有一种“我能收到这个网申地址多亏了您啊”的感觉。可能这让他也很高兴吧,几乎是立刻回我——我很高兴能帮助你,我们期待你来我院交流的那天。【这次回得真快】
继续说网申,翻到“教育信息”这里我才发现问题来了。根据维基百科和我个人的理解,德国(应该还有不少国家都是这样)认为,你在高中把这所学校本身规定的课程上完,就可以拿毕业证了。但是你需要通过国家会考,证明自己有高中文化水平,然后才能拿到文凭。在德国应该就是著名的Abitur了。所以,FAU就以此为理由,跟我要高考成绩单!!!!!!也就是他们说的,高中文凭...【此前我一直以为说的就是毕业证啊直到他们在系统里解释了一下“等同于Entrance Examination”】
你们知道江苏的高考成绩单是什么样么?就是一个小纸条啊没有公章没有签字。而且我高考已经是7年前的事情啦亲们!!!!所以我就炸了。赶紧问K2老师高考成绩单你们真的要吗?老师说,要。
我觉得我最神奇的一点是,我居然在这个时候换了个思路。然后我想通了。理论上,我们的高考跟德国的Abitur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不是参加完高考才毕业的,我们是参加完市里组织的会考,表示高中水平达到,然后可以毕业,再然后才能参加高考。【突然发现,会考也没有成绩单哦哦】也就是说,高考成绩单跟我们的高中文凭是两码事。然后我又看了看我的高中毕业证。果然,右边是学校修业完成的证明,盖学校公章。左边有教育局公章,证明我达到高中毕业水平。
随后我就把这一套讲给K2老师听了。末了还很绝望地告诉她,我高考完7年了,我绝对没有可能在截止日期之前把成绩单补办出来,并且很有可能根本就不能补办。我有高中毕业证,本科学历证,学士学位证,如果需要我还可以给你看我的本科成绩单,这些材料从逻辑上是可以证明我通过了高考的。
其实这个时候我基本上已经绝望了。开始无法控制地大哭。觉得,我都努力到这个程度了,一个月没有一天能睡好了,最后因为这种概念问题,好像真的要失败了啊!!!
半小时之后,我收到了K2老师的回复:你的解释我懂了,你提交高中毕业证就够了。刚刚K1老师打电话给我了,图书科学系已经决定接收你。你到8月B1水平达到后需要把证书再传给我一份存档。
K1老师虽然你一直这么拖延,最后一击还是很及时啊啊啊啊啊!!!!!
事情到这里,基本就算成功了。可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煎熬,我已经变成了一个【心思缜密的变态】。我继续追问:“老师我再跟你确认一下,我到时提交的是B1水平的结课证书,不是B1等级考试通过证书。以及,我现在有A1的你要先看看吗?”
今天下午,我收到了最终的一封邮件:“确认:B1结课证书可用,不需要考试。A1你先传来吧。你之前提供的信息对我们很有帮助,感谢你的努力。”
就这样,我解脱了。
--------------------------------------------------------------------------------------------------------
【总结】
1.不要拖延不要拖延不要拖延,重要的事情恨不得说三万遍。
2.一定要搞清楚学校与学校之间交流的细节,流程有没有确定,怎么上课,怎么申请,要求什么这样的东西。
3.如果像我一样,是第一批/个去的学生,尤其是双方细节都没有谈好的时候,赶紧,先联系对方老师。
4.所有的学校都存在行政管理上的问题,不管中国的外国的,所以不要只看网站上或者国际中心的公告,还是那句话,联系要去的那个学院的负责老师。
5.保持联系。不要怕催他们,有时候他们是拖延,有时候也的确很忙,你不催就忘了。以及,邮件发出去的时候【一定】要附带已读回执!!!
6.给自己留一个月的提前量。这样你会发现,到截止日期的时候,嗯,终于办完了。
【我申请的这个交流的性质不是完全公派,也不是学校系统开放的名额,是要自己到对方学校的系统上申请的那种,感觉很奇葩吧!大部分同学的交流不需要我这么麻烦的。只要跟着学校教务处的指挥走就行了】
【FAU=弗雷德里希-亚历山大 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Friedrich-Alexander Universität Erlangen-Nürnberg】
【要是有错别字你们就忽略】【出版科学系学生的自我修养233333】
----------------------------------------------------------------------------------
五个小时前,我终于收到了FAU的K2老师发来的确认邮件。我真的要去德国了。于是,我整个人,彻彻底底地,解脱了——从长期的焦虑当中。
来嘛,让我慢慢把这件事从头说起。
2013年我考上了研究生。9月开学之后没多久,有一个德国的老师来我们系讲座,我也没想太多。后来才知道,他是来讨论合作事宜的。第二年,2014年初,开学之后同学告诉我,跟德国这个学校的合同签好了,可以申请交流了。当时我还是蛮天真的,觉得应该等系里把这个项目的细节全部落实了之后我再申请,于是就开始了第一个漫长的等待期——等我的系主任去落实它。终于,在研一第二学期快要放暑假的时候,等了几乎一学期的我实在忍不住去问了一下系主任,得到的答案是,应该是英语上课吧,你暑假结束之后再来找我,那时应该会好。
于是去年夏天我就开开心心玩了一夏天,去了哈尔滨和台湾,还译了一本书。
转眼9月开学了,我就继续去找系主任。最终,在10月中下旬的时候,系主任终于弃疗了,告诉我,你自己去他们的网站上看吧..........我抖抖地打开了FAU的官网。
以下我来复述一下要求的复杂程度。
【学期】每年4月到7月为夏季学期,每年10月到次年2月为冬季学期。夏季学期的申请截止日期是前一年的11月15日,冬季学期的申请截止日期是当年的5月15日。
【材料】高中文凭(这部分后面会解释);目前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在读证明、学院/系推荐书/同意书;语言能力证明——对于交流生不要求考相关德语等级证,但是需要出具学习过德语的课时证明或是德语老师对学生的能力评估;住宿申请——学校没有宿舍,但是会尽可能帮你联系;近照一张。所有不是德语或英语的材料必须被翻译成德语或英语。
【流程】学生准备好以上材料之后,须由学院院长/系主任向FAU的海外交流中心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推荐该学生,将学生的电子邮件地址留给海外中心。海外中心的负责老师会将网上申请的地址发给学生。学生在网上注册申请之后,点击发送,会生成一份pdf文件,学生要将该文件打印、签字后扫描。最后,将申请表的签字扫描件和此前所有材料的扫描件打包,传给海外中心的负责老师。
【注意】学校推荐并不等同于FAU最终接受该生前来交流。
你们现在知道我看了多少遍了吧!!!!!!这一套程序我全能背下来!!!!!!!!!我讲给我爷爷听,大学教授啊!!听不下去啦!!!!!!!!
所以说,十月中下旬,我看着眼前这么多材料,深深地,跪下了。于是决定放弃11月15日截止的那次申请,原因很简单,妈蛋啊我没有德语课时证明。来,谁来给我解释一下,当时说好的英语上课不要求德语水平呢?!
其实我还是图样了,这比起后面的经历根本不算什么。
所以我老老实实地报了个沪江网校,把A1上完了。等我把德语版的课时证明搞到手,已经到了今年二月。其间,我译的书稿被出版社以“原稿质量太差“为理由拒了,并且要我按照原稿的框架重写一遍。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搞到二月才把A1上完。那段时间我每天的工作就是早上起床,开电脑,吃早饭,写稿,写完一天的份额之后开始上德语可,不管学多学少,上到夜里十一点半。不得不说,这段时间是我少有的极其自律,极其认真的阶段。此前我就很多次认识到自己想要在工作上变成一个很认真的人,但是因为一直没有什么事情推我一把,所以我一直停留在见招拆招,无招可拆就立刻休息的状态。
那么时间就已经到了研究生第四学期开学了对不对!就是这个学期有木有!我的计划很简单明了。首先,我先把学校的三份文件办了,这是最重要的。然后我把所有证扫描,找人翻译。然后,我就可以找我的系主任推荐我了。这样的话,把学校各种办公室办事的拖拉都算进去,最迟四月底,肯定就能完成了——计划简直太美好。
事实上,等我把在读证明办好就已经四月初了。这还只是第一份文件。这是噩梦的开始。我们学校的在读证明只有周三上午在鼓楼,周四上午在仙林可以办。【你们知道我们的研究生院藏得有多严实么!!!!!!!!!!】某个周三上午,我从仙林坐地铁到了鼓楼,好不容易找到了研究生院,先到三楼的专业学位办公室审核,再到二楼的某个名目记不住的办公室盖章。
第二周,我又在仙林的学院学工办公室堵住了教务老师,让他给我把录取通知书扫描一下。这个步骤还是很快的。接着,我到了学工办公室对面的学员海外事务办公室,让老师给我开一个学院同意书。这个温柔的女老师是这么跟我说的:同意书?我们没办过啊,你等我问问院长。
第三周,周三,我看还没有动静,就打电话到这个办公室,老师说院长一直在出差,今天会回来,到时候帮我问。最终,结果是这样的——
你要写一个情况说明来,上面写你的基本信息,要去哪里,什么时候去,修业情况如何,需不需要转学分,家长意见如何,最后家长签字。然后你在学校教务处网站上下载一个xx大学研究生出国申请表,填完了之后先让导师签字,再拿来学院签字。学院签完字之后研究生院盖章、校外办盖章、学校盖章。然后这份材料你在签证的时候也用得上。
所以说,等我把这份材料拿着去学校找导师的时候,已经是4月27号了。27号,周一,下午五点,老板从百忙之中抽空跟我聊了半小时,然后把字签了。当天我发邮件给系主任,请他向FAU推荐我,结果得到的答复是:这件事你要自己联系对方老师,让后让你自己导师推荐你。
什么东西?!?!?!?!?!?!?!?!?!?!条件是你谈的合同是你签的我导师现在也是一头雾水还等着我跟他解释呢!!!!!!!逗我.................
所以,怒火中烧的我在FAU网站上找了半个小时,才在哲学二院把图书科学系找出来,又在图书科学系的德语页面上成功找到了联系人。愤怒的力量啊!顿时整个页面都能看懂个大概了哈哈哈哈哈哈...27号晚上给联系人发了邮件,就称他K1老师好了。【这样把两个姓氏首字母都是K的老师用1和2区分真的好嘛???】设了已读回执之后,4分钟后我就收到了回执,但是没有回信。
第二天上午,去学院盖章,获悉院长又出差了!!!逗我.......于是我把表格留在了办公室。下午,院长突然杀了个回马枪,把字签了。我兴冲冲地冲到学院去拿了表格。准备到第三站——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办公室。你们知道我怎么去的么!!!我导航啊!!!!!仙林校区太大了从学院楼到行政楼要导航啊!!!!!!!!奇葩的事情开始了。办公室里有个男老师,我跟他说了情况之后,他告诉我:“给你这种文件盖章的老师今天在鼓楼。她只有每周四来仙林给这种申请书盖章。其他时间她都在鼓楼上班。”
我:“那我现在去鼓楼找她她在吗?”
男老师:“在。”
从行政楼出来,我看反正才两点半,就决定去鼓楼了。到了鼓楼,见到那个女老师之后,晴天霹雳啊——
“对啊,我人在鼓楼,可是我的公章在仙林啊!对,他没跟你说清楚,你的这种申请书一周只有两天盖章,周三在鼓楼,周四在仙林。其他时间公章都不归我管。”
那个男老师你不要跑!!!!!!我保证不打死你!!!!!!!!!!!!!!!
回仙林之后我大概刷了一百遍邮箱吧,才把K1老师的回信刷出来。他问我:”你是来交流(最多六个月),还是来读学位?德语会吗?我们是德语上课的啊。“
神!!马!!东!!西!!系主任你是自己开的脑洞吗告诉我他们英语上课?????
我老实交代:“我现在能证明的就是A1水平,有结课证书。正在上A2,估计到今年8月能上完B1。你们觉得够吗?还是我必须要通过等级考试?”
然后我又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因为能不能申请现在还完全不能确定,我决定先不去盖那个研究生院的章了...我不想再跑一趟啊...
这一等,时间就到了5月4号星期一。中间的几天我是怎么过的已经完全不记得了。4号晚上我终于忍无可忍,决定以”我需要向导师汇报下一学年计划“为理由,再次发邮件催了一下K1老师。第二天,6号,他回我了。
“我已经跟海外中心说了你的情况。他们一回复我我就告诉你。”
然后我就继续等,等到了这周一。11号。当天我和我爸妈全部都快要气炸了。我就给K1老师发了邮件,说我不能再等了啊啊啊啊啊15号就要到了啊啊啊啊啊!!然后,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直接找了海外中心的K2老师【大美女!!!】,给她写了邮件。告诉她我是哪个学校的学生,我们学校跟你们图书科学系有联系,我跟K1老师联系过什么的。大美女回得很快啊,让我先把学院同意书给她看。正好我的翻译版第二天就可以拿到,于是约好了第二天给她发邮件。
第二天,也就是昨天。我中午把同意书给她,下午三点,也就是德国时间9点咯,就收到了回复。直接把网上申请地址丢了过来!!!!我好开森!!!!!!!然后半小时之后我又炸了。
网申炒鸡麻烦!!而且说德语必须要考A2的证啊啊啊啊啊!!!!!!吓死我了。然后往下翻一点才发现,哦,原来德语老师开具的水平证明也可以用。这时我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我给K1老师写了个邮件,说我收到网址了,感谢他的帮助。虽然当时我不是有意的,但是事后一看,有一种“我能收到这个网申地址多亏了您啊”的感觉。可能这让他也很高兴吧,几乎是立刻回我——我很高兴能帮助你,我们期待你来我院交流的那天。【这次回得真快】
继续说网申,翻到“教育信息”这里我才发现问题来了。根据维基百科和我个人的理解,德国(应该还有不少国家都是这样)认为,你在高中把这所学校本身规定的课程上完,就可以拿毕业证了。但是你需要通过国家会考,证明自己有高中文化水平,然后才能拿到文凭。在德国应该就是著名的Abitur了。所以,FAU就以此为理由,跟我要高考成绩单!!!!!!也就是他们说的,高中文凭...【此前我一直以为说的就是毕业证啊直到他们在系统里解释了一下“等同于Entrance Examination”】
你们知道江苏的高考成绩单是什么样么?就是一个小纸条啊没有公章没有签字。而且我高考已经是7年前的事情啦亲们!!!!所以我就炸了。赶紧问K2老师高考成绩单你们真的要吗?老师说,要。
我觉得我最神奇的一点是,我居然在这个时候换了个思路。然后我想通了。理论上,我们的高考跟德国的Abitur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不是参加完高考才毕业的,我们是参加完市里组织的会考,表示高中水平达到,然后可以毕业,再然后才能参加高考。【突然发现,会考也没有成绩单哦哦】也就是说,高考成绩单跟我们的高中文凭是两码事。然后我又看了看我的高中毕业证。果然,右边是学校修业完成的证明,盖学校公章。左边有教育局公章,证明我达到高中毕业水平。
随后我就把这一套讲给K2老师听了。末了还很绝望地告诉她,我高考完7年了,我绝对没有可能在截止日期之前把成绩单补办出来,并且很有可能根本就不能补办。我有高中毕业证,本科学历证,学士学位证,如果需要我还可以给你看我的本科成绩单,这些材料从逻辑上是可以证明我通过了高考的。
其实这个时候我基本上已经绝望了。开始无法控制地大哭。觉得,我都努力到这个程度了,一个月没有一天能睡好了,最后因为这种概念问题,好像真的要失败了啊!!!
半小时之后,我收到了K2老师的回复:你的解释我懂了,你提交高中毕业证就够了。刚刚K1老师打电话给我了,图书科学系已经决定接收你。你到8月B1水平达到后需要把证书再传给我一份存档。
K1老师虽然你一直这么拖延,最后一击还是很及时啊啊啊啊啊!!!!!
事情到这里,基本就算成功了。可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煎熬,我已经变成了一个【心思缜密的变态】。我继续追问:“老师我再跟你确认一下,我到时提交的是B1水平的结课证书,不是B1等级考试通过证书。以及,我现在有A1的你要先看看吗?”
今天下午,我收到了最终的一封邮件:“确认:B1结课证书可用,不需要考试。A1你先传来吧。你之前提供的信息对我们很有帮助,感谢你的努力。”
就这样,我解脱了。
--------------------------------------------------------------------------------------------------------
【总结】
1.不要拖延不要拖延不要拖延,重要的事情恨不得说三万遍。
2.一定要搞清楚学校与学校之间交流的细节,流程有没有确定,怎么上课,怎么申请,要求什么这样的东西。
3.如果像我一样,是第一批/个去的学生,尤其是双方细节都没有谈好的时候,赶紧,先联系对方老师。
4.所有的学校都存在行政管理上的问题,不管中国的外国的,所以不要只看网站上或者国际中心的公告,还是那句话,联系要去的那个学院的负责老师。
5.保持联系。不要怕催他们,有时候他们是拖延,有时候也的确很忙,你不催就忘了。以及,邮件发出去的时候【一定】要附带已读回执!!!
6.给自己留一个月的提前量。这样你会发现,到截止日期的时候,嗯,终于办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