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你不同
刚刚激动的写完了手稿,现在又激动的敲打着键盘,一方面把自己内心的真切感受表达出来,很激动。另一方面,又想到借助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也很激动。但明白不管用再好的词语,再完美的表述也无法将自己内心真正的心声表露出来。所以希望大家见谅。关于标题的名字想了很久,因为我是想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看,借此来推荐本书。但最后还是用了本书的名字。觉得任何一个短语都不会带来如此的震撼力!
本书是一本自传体的书,是李开复本人前半生的真实描述。但对我来说,是一本有着重要意义的励志书。读完这本书用了一周的时间。朋友说这么长时间他都读两本了。我和他说,这对我来说一周时间已经是最快的了。看完后,对李开复的工作经历又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也对李开复的为人有的重新的认识。他是一个有着美国教育背景的中国人。同时这种背景也塑造了他的直爽,敢于“追随我心”的性格,也塑造了他自己的中国梦。李开复在工作经历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以及他的这种随心选择的精神,让我学会了很多,也让我这样一个自信极少的人学会了“世界因我不同”!
刚拿到这本书时,第一个看到的就是这本书的封面最上面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就是你一生的意义”。当时对这句话很不理解。所以看书的过程一直在搜寻答案。直到今天,整理自己思想的时候才恍然大悟。我是这样理解的:“一个世界有你”,也就是说,在一个环境中有你的存在,包括肉体,灵魂(精神)的存在。“一个世界没有你”,就是只有肉体,灵魂(精神)不在。也就是说你活在别人的世界里,那里虽然有你的肉体,可是灵魂却不复存在。"让两者的不同最大,就是你一生的意义"是说,在有你的世界里,你自己选择去努力改变规则,或者规则为你改变(其实都一样)。没你的世界想改也改不了。只有把这种差距变的越来越大,才有意义。其实罗唆了这么多,就想说一句话,要想一生有意义,不白活,那就追随自己的心,勇敢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感受,其他什么都不重要了。这也是读完这本书的最大感受“追随我心”。
书中其他的观点,也是我受益匪浅,下面说说给我影响较深的体会:如何对老板说“不”。我先摘录书上的一段话:---------------1999年1月31日,刘挺来希格玛面试的时候,是从哈尔滨坐火车来的,他很优秀,最终得到了微软的offer ,后来有人悄悄告诉我说:刘挺认为,研究员说他们既可以坐飞机也可以坐火车,其实潜台词就是让带啊坐火车,这样节省费用。“啊!这不可能把?”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美国长大的我习惯了直截了当的表达。我说既可以坐飞机也可以坐火车,意思是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做选择。我发现由于道家的成长经历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我有时候无法洞悉员工的内心世界,我感到很急迫,我不希望大家拐弯抹角,而是有话直说。因此,刘挺进入研究院工作时,我特意把他找来谈心。解开了刘挺的心结,但是,这不等于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我发新在中国,大家习惯了做老板要你做的事情,没有对老板说“不”的习惯。
“你有权利说是或者不”。我们中国人总以为,我是为老板工作的,所以总是想,老板会怎样想。其实,你做事情不是为你的老板,而是为你的公司。你拥有这个项目,你就拥有权力。你应该相信在你自己的领域里,你比老板懂得多,比开复懂得多,开复也不是万能的....."---------------------------------
其实通过对本书的理解和结合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这也是很多人不能追随自心选择的主要原因。但同时也觉得这也能直接反映到问题的本质,那就是中国式教育。是这样的背景培养了我们这样的思想。西方人从小就接受西式教育,从小父母老师就锻炼其自己想问题的能力,自己判别是非的能力。所以每个人的不同非常明显。想想我们呢,上学时老师很少让我们自己想问题,自己判断事情的正错。比如说我们犯错误了,老师或我们家长大都会体罚,很少让我们写检讨吧,其实写检讨真的很好,这可以锻炼我们自己思考的能力,但是这样的机会少只有少。我从来没写过,不是因为我没犯过错误,而是没人重视,自己也小,不懂。这些也许是过分的爱导致我们独立思考能力的退化,最终慢慢消失。等长大了,自己知道没有这能力不行了,可是基础形成了,想培养也就不容易了!对于教育,是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有直接关系的,我并没有说中国式的教育完全不好,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插播一段广告:很多人都知道google中国公司,很多人都很羡慕这个公司的工作环境,在那里,可以把自己的宠物带进公司,那里有世界上最好的美食,以及休闲娱乐设施,仅凭这些条件,很多人就希望自己工作的环境也能像他们这样。我想,中国企业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尽管模仿很像,但是实质确还是改变不了。这也和中国式大脑有直接关系。我们思考任何问题,都是基于我们最基本的思考模式,而最基本的思考模式差不多已经定型了。想要追求完美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追随我心也同样,别人自己太累,适合自己就最好。
对我自己来说,以前也总是想的很多,自己没有只随我心的勇气,甚至连选择的勇气也渐渐丧失。可是从现在开始,我不想太多了,也不会想别人怎么想,因为就算我想了,也想不对的。反倒自己更累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会慢慢去适应,慢慢去改变,让自己活得有意义。为梦想所驱动,才能走更远。同时也想起了书中的一句话“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就是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别人的世界里没有人),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内在的心声,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和直接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我常常说追随我心,当然追随我心必须是要在负责,守信,守法的前提下,在这个前提下,冒一些风险也是值得的。虽然经历风险的日子可能会比较难,但如果我不这样做,那蹉跎十年,二十年,我可能会后悔终生”。
以上是我感受比较深的内容,书中还有很多内容给我的影响也很大,由于本人笔拙,实在不知用哪些词语能表达自己看完此书的全部心情。也坚信,读了这本书的人一定会比我的收获要大10倍,甚至更多!如果你还没读,那本人强烈推荐你看!李开复说,他最大的梦想是尽全力帮助中国年轻人成长,成功。把他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中国的年轻人,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我虽然没有他那样的能力,但也想为这个梦想尽自己微薄之力,小小的推荐一下,希望此书能给你带了“追随内心的勇气”!
本书是一本自传体的书,是李开复本人前半生的真实描述。但对我来说,是一本有着重要意义的励志书。读完这本书用了一周的时间。朋友说这么长时间他都读两本了。我和他说,这对我来说一周时间已经是最快的了。看完后,对李开复的工作经历又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也对李开复的为人有的重新的认识。他是一个有着美国教育背景的中国人。同时这种背景也塑造了他的直爽,敢于“追随我心”的性格,也塑造了他自己的中国梦。李开复在工作经历中总结了一些经验,以及他的这种随心选择的精神,让我学会了很多,也让我这样一个自信极少的人学会了“世界因我不同”!
刚拿到这本书时,第一个看到的就是这本书的封面最上面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两者的不同最大,就是你一生的意义”。当时对这句话很不理解。所以看书的过程一直在搜寻答案。直到今天,整理自己思想的时候才恍然大悟。我是这样理解的:“一个世界有你”,也就是说,在一个环境中有你的存在,包括肉体,灵魂(精神)的存在。“一个世界没有你”,就是只有肉体,灵魂(精神)不在。也就是说你活在别人的世界里,那里虽然有你的肉体,可是灵魂却不复存在。"让两者的不同最大,就是你一生的意义"是说,在有你的世界里,你自己选择去努力改变规则,或者规则为你改变(其实都一样)。没你的世界想改也改不了。只有把这种差距变的越来越大,才有意义。其实罗唆了这么多,就想说一句话,要想一生有意义,不白活,那就追随自己的心,勇敢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感受,其他什么都不重要了。这也是读完这本书的最大感受“追随我心”。
书中其他的观点,也是我受益匪浅,下面说说给我影响较深的体会:如何对老板说“不”。我先摘录书上的一段话:---------------1999年1月31日,刘挺来希格玛面试的时候,是从哈尔滨坐火车来的,他很优秀,最终得到了微软的offer ,后来有人悄悄告诉我说:刘挺认为,研究员说他们既可以坐飞机也可以坐火车,其实潜台词就是让带啊坐火车,这样节省费用。“啊!这不可能把?”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美国长大的我习惯了直截了当的表达。我说既可以坐飞机也可以坐火车,意思是让大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做选择。我发现由于道家的成长经历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我有时候无法洞悉员工的内心世界,我感到很急迫,我不希望大家拐弯抹角,而是有话直说。因此,刘挺进入研究院工作时,我特意把他找来谈心。解开了刘挺的心结,但是,这不等于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我发新在中国,大家习惯了做老板要你做的事情,没有对老板说“不”的习惯。
“你有权利说是或者不”。我们中国人总以为,我是为老板工作的,所以总是想,老板会怎样想。其实,你做事情不是为你的老板,而是为你的公司。你拥有这个项目,你就拥有权力。你应该相信在你自己的领域里,你比老板懂得多,比开复懂得多,开复也不是万能的....."---------------------------------
其实通过对本书的理解和结合自己的思考,我认为这也是很多人不能追随自心选择的主要原因。但同时也觉得这也能直接反映到问题的本质,那就是中国式教育。是这样的背景培养了我们这样的思想。西方人从小就接受西式教育,从小父母老师就锻炼其自己想问题的能力,自己判别是非的能力。所以每个人的不同非常明显。想想我们呢,上学时老师很少让我们自己想问题,自己判断事情的正错。比如说我们犯错误了,老师或我们家长大都会体罚,很少让我们写检讨吧,其实写检讨真的很好,这可以锻炼我们自己思考的能力,但是这样的机会少只有少。我从来没写过,不是因为我没犯过错误,而是没人重视,自己也小,不懂。这些也许是过分的爱导致我们独立思考能力的退化,最终慢慢消失。等长大了,自己知道没有这能力不行了,可是基础形成了,想培养也就不容易了!对于教育,是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有直接关系的,我并没有说中国式的教育完全不好,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插播一段广告:很多人都知道google中国公司,很多人都很羡慕这个公司的工作环境,在那里,可以把自己的宠物带进公司,那里有世界上最好的美食,以及休闲娱乐设施,仅凭这些条件,很多人就希望自己工作的环境也能像他们这样。我想,中国企业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尽管模仿很像,但是实质确还是改变不了。这也和中国式大脑有直接关系。我们思考任何问题,都是基于我们最基本的思考模式,而最基本的思考模式差不多已经定型了。想要追求完美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追随我心也同样,别人自己太累,适合自己就最好。
对我自己来说,以前也总是想的很多,自己没有只随我心的勇气,甚至连选择的勇气也渐渐丧失。可是从现在开始,我不想太多了,也不会想别人怎么想,因为就算我想了,也想不对的。反倒自己更累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会慢慢去适应,慢慢去改变,让自己活得有意义。为梦想所驱动,才能走更远。同时也想起了书中的一句话“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就是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别人的世界里没有人),不要让别人的意见淹没了内在的心声,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内心与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和直接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我常常说追随我心,当然追随我心必须是要在负责,守信,守法的前提下,在这个前提下,冒一些风险也是值得的。虽然经历风险的日子可能会比较难,但如果我不这样做,那蹉跎十年,二十年,我可能会后悔终生”。
以上是我感受比较深的内容,书中还有很多内容给我的影响也很大,由于本人笔拙,实在不知用哪些词语能表达自己看完此书的全部心情。也坚信,读了这本书的人一定会比我的收获要大10倍,甚至更多!如果你还没读,那本人强烈推荐你看!李开复说,他最大的梦想是尽全力帮助中国年轻人成长,成功。把他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中国的年轻人,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我虽然没有他那样的能力,但也想为这个梦想尽自己微薄之力,小小的推荐一下,希望此书能给你带了“追随内心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