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人物 学人风骨
继续挑挑拣拣以前写的一些读书笔记,放在豆瓣,姑且作存档。
今天读完了叶兆言的《陈旧人物》,都是散文集,写散文集的都是小说家。果然我的真爱文体其实是散文吧。好多作家,王安忆,毛姆,奈保尔,伍尔夫,我都是从他们的散文开始接近他们,并且恐怕至今也是热爱他们的散文胜过小说。至少对王安忆和伍尔夫是这样。
回到《陈旧人物》。
其实类似的民国文人掌故,我也算看了几本,汪曾祺,章诒和,黄永玉,但是叶兆言这个不一样,因为小而轻。前面几个人都是他们本人与那些人有私交,且文章篇幅又长,是纪念师友回忆旧游的文章,和叶兆言的体裁不尽相同,因而感觉也不尽相同。叶兆言这些短小的文章,时时会给我一种“不够”之感。以他的博览群书和对这些人的了解,原该有更多的话要说才是,也有更多关于一些更大的议题,譬如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跌宕的命运等等,也或许有更多的观点。但是大约恰因为这些议题太大了,他不愿意乱发些轻薄议论,索性避之不谈,倒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我最欣赏叶兆言的一点,就是他的态度,既不盲目自大,也不盲目匍匐,这些民国学人在他眼里,并不因为他们来自老民国就被拔高一层,也并不因为要刻意将他们拉下神坛就用笔轻薄,而是克制客观又不乏主见地讲他自己通过读书和祖父等人的讲古得来的印象。
说他克制是因为,明明有些时候都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沉痛与郁愤,譬如写闻一多的时候,写俞平伯遭遇文革的末尾,但是他煞尾煞的很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绝不说一些没有用的、抱怨的讽刺的话,点到为止,反而在读者心中留下一串不尽的叹息与苍凉。
其中有很多话,其实我读了是有些冷汗涔涔的。譬如,做学问,可以有很多借口来逃避,贫穷,疾病,动乱,学术腐败,官僚主义等等,不一而足,但是无论是陈寅恪,闻一多,刘半农,顾颉刚,尽管一辈子都在抱怨没有一段完整的安心著书立说的时间,终究是一辈子也没有停止在故纸堆里的孜孜钻研。非常勤奋,认真,刻苦,非常人所及。
我是一个自由散漫惯了的人,又天生反骨,对于影响力啊成功啊云云,非常不以为然,并且常常以孟浩然张爱玲为榜样,以为做人才是最重要的作品。人比文好,对于我来说似乎更重要。但是其实以我这种吊儿郎当的态度去生活,只怕与人与文最后都不怎么样。
读了这些民国学人的轶事,多少激发了我心中为数不多的一些热血,觉得以我的兴趣和天分,似乎也该去专心做学问,才算对得起自己。至少要认真地对待知识,不要学一点儿就想着拿来换钱或者换取一些其他的立竿见影的报酬。学养学养,学是要养出来的,气也是要养出来的。风骨不是说宁死不屈才有,平凡生活里亦可见风骨。
希望我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勤勉,敬业,待人以诚,做一个有风骨有学养有性情的学人。
2013.09.30
以上,多少令现在的自己汗颜。时移世易,中间路也变过几遭,幸而现在总算做的是不负自己的事。愿坚持,愿努力。
今天读完了叶兆言的《陈旧人物》,都是散文集,写散文集的都是小说家。果然我的真爱文体其实是散文吧。好多作家,王安忆,毛姆,奈保尔,伍尔夫,我都是从他们的散文开始接近他们,并且恐怕至今也是热爱他们的散文胜过小说。至少对王安忆和伍尔夫是这样。
回到《陈旧人物》。
其实类似的民国文人掌故,我也算看了几本,汪曾祺,章诒和,黄永玉,但是叶兆言这个不一样,因为小而轻。前面几个人都是他们本人与那些人有私交,且文章篇幅又长,是纪念师友回忆旧游的文章,和叶兆言的体裁不尽相同,因而感觉也不尽相同。叶兆言这些短小的文章,时时会给我一种“不够”之感。以他的博览群书和对这些人的了解,原该有更多的话要说才是,也有更多关于一些更大的议题,譬如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跌宕的命运等等,也或许有更多的观点。但是大约恰因为这些议题太大了,他不愿意乱发些轻薄议论,索性避之不谈,倒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我最欣赏叶兆言的一点,就是他的态度,既不盲目自大,也不盲目匍匐,这些民国学人在他眼里,并不因为他们来自老民国就被拔高一层,也并不因为要刻意将他们拉下神坛就用笔轻薄,而是克制客观又不乏主见地讲他自己通过读书和祖父等人的讲古得来的印象。
说他克制是因为,明明有些时候都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沉痛与郁愤,譬如写闻一多的时候,写俞平伯遭遇文革的末尾,但是他煞尾煞的很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绝不说一些没有用的、抱怨的讽刺的话,点到为止,反而在读者心中留下一串不尽的叹息与苍凉。
其中有很多话,其实我读了是有些冷汗涔涔的。譬如,做学问,可以有很多借口来逃避,贫穷,疾病,动乱,学术腐败,官僚主义等等,不一而足,但是无论是陈寅恪,闻一多,刘半农,顾颉刚,尽管一辈子都在抱怨没有一段完整的安心著书立说的时间,终究是一辈子也没有停止在故纸堆里的孜孜钻研。非常勤奋,认真,刻苦,非常人所及。
我是一个自由散漫惯了的人,又天生反骨,对于影响力啊成功啊云云,非常不以为然,并且常常以孟浩然张爱玲为榜样,以为做人才是最重要的作品。人比文好,对于我来说似乎更重要。但是其实以我这种吊儿郎当的态度去生活,只怕与人与文最后都不怎么样。
读了这些民国学人的轶事,多少激发了我心中为数不多的一些热血,觉得以我的兴趣和天分,似乎也该去专心做学问,才算对得起自己。至少要认真地对待知识,不要学一点儿就想着拿来换钱或者换取一些其他的立竿见影的报酬。学养学养,学是要养出来的,气也是要养出来的。风骨不是说宁死不屈才有,平凡生活里亦可见风骨。
希望我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勤勉,敬业,待人以诚,做一个有风骨有学养有性情的学人。
2013.09.30
以上,多少令现在的自己汗颜。时移世易,中间路也变过几遭,幸而现在总算做的是不负自己的事。愿坚持,愿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