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翅膀所以努力奔跑(上)
现在是2015年的五月份,恰巧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我姑且还把自己当成个青年来看待。很尴尬,前两天才读完了这个年份的第一本书,书名是《没有翅膀,所以努力奔跑》。为了面对这种尴尬并且在以后的日子里能完全杜绝,让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在聊这本书之前,我们先唠一唠读书这件事儿,毕竟世界读书日刚过去一周多,余温未尽。
不知何时起,阅读率这个数据开始很多地进入眼帘,全民阅读的重要性也越多得被提及。我们很难不承认,在互联网颠覆传统的现下,开始重视书籍,提倡阅读,其实是一件略显悲哀的事情。当然,这是一种广义的悲哀,如果从个人来讲,这更像是一种错过。如同我们小时候的挑食,对某种食物从未尝试但却深恶痛绝,在长大之后勇敢地试过之后,才发现那是天下美味,在庆幸最终没有失去的同时,也无比后悔那一长段岁月的错过。深感幸运的是,我们依然走在这条路上,人生至少还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所以终究能和读书这件事产生交集。至于这份交集能有多深,又能产生什么样的结果,那都要看我们有多坚持。润物无声,细水长流,那是一种相濡以沫的情怀,在这个无比追求效率和收益的年代,更是一种温柔的殊途。
说回这本书,书由两人所著,虽然理念一致,思路也有交叉之处,但其实是两个故事,所以在写感受时,果断分成了上下部分。我们看过很多励志的故事,看各种名人演讲,马云的,俞敏洪的。然后他们都有一个主题,就是人一定要有梦想,但他们都没有提到在梦想之前的基本现实,以及梦想之后的落地行动,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阐述了这两点,这恰恰是很多人所需了解的,毕竟在打完鸡血之后,我们还存在于这个骨感的现实当中。
我毕业于一所一般的大学,在四年的大学生活里,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游戏上面,毕业之后做了一份三年后才发现并不喜欢的设计工作,然后再去想要寻找自己优势的时候,只剩下茫然而已,然而在这之外,不够努力才是最严重的现实。毕竟,有那么多有背景、有人脉、有高学历的人,当下正付出着不亚于你的努力,甚至是远超于你的努力。但是在不努力这件事情上,很多人都是不屑承认的,他们都能找到一个特别常见的借口:“这个不适合我”。问题来了,我们有什么资格说不适合这三个字呢?是多么得晚睡早起,还是多么得废寝忘食?如果我拿出大学四年玩游戏的那种激情和努力去做一份工作,最后我已经很擅长,可是依然觉得不喜欢,那么我应该是有资格说我不适合。极限的尝试才能给放弃带来资格。
在面对现实之后,我们要喝点鸡汤。人生那么长,我们的确需要找一件喜欢的事情,让这个世界变得有趣。说到喜欢,我们要提到擅长,其实无论是擅长还是喜欢,从哪里开始是无所谓的,重点是有那么件事情在最后肯定是我们既擅长又喜欢的,因为这是个大大的良性循环。必须提醒的是,如果你不是那么有情商或智商的人,那寻找喜欢的事情可能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多半会有磕磕碰碰,甚至有大的挫败。到这里会有一个赤裸裸的现实:无论过程多么艰辛,如果没有对应的结果去解释,那么这个过程都是不具备价值的。所以借用书本里的一句话做个结尾:假如不得不跪在地上,那就用双膝奔跑。
最后,更多的细节请打开这本书吧。如果你和我一样,正在准备打开阅读的世界之门,那么请放心,一切都不算晚,一起加油。
PS:这仅仅是上半,下半未完待续....
不知何时起,阅读率这个数据开始很多地进入眼帘,全民阅读的重要性也越多得被提及。我们很难不承认,在互联网颠覆传统的现下,开始重视书籍,提倡阅读,其实是一件略显悲哀的事情。当然,这是一种广义的悲哀,如果从个人来讲,这更像是一种错过。如同我们小时候的挑食,对某种食物从未尝试但却深恶痛绝,在长大之后勇敢地试过之后,才发现那是天下美味,在庆幸最终没有失去的同时,也无比后悔那一长段岁月的错过。深感幸运的是,我们依然走在这条路上,人生至少还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所以终究能和读书这件事产生交集。至于这份交集能有多深,又能产生什么样的结果,那都要看我们有多坚持。润物无声,细水长流,那是一种相濡以沫的情怀,在这个无比追求效率和收益的年代,更是一种温柔的殊途。
说回这本书,书由两人所著,虽然理念一致,思路也有交叉之处,但其实是两个故事,所以在写感受时,果断分成了上下部分。我们看过很多励志的故事,看各种名人演讲,马云的,俞敏洪的。然后他们都有一个主题,就是人一定要有梦想,但他们都没有提到在梦想之前的基本现实,以及梦想之后的落地行动,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阐述了这两点,这恰恰是很多人所需了解的,毕竟在打完鸡血之后,我们还存在于这个骨感的现实当中。
我毕业于一所一般的大学,在四年的大学生活里,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游戏上面,毕业之后做了一份三年后才发现并不喜欢的设计工作,然后再去想要寻找自己优势的时候,只剩下茫然而已,然而在这之外,不够努力才是最严重的现实。毕竟,有那么多有背景、有人脉、有高学历的人,当下正付出着不亚于你的努力,甚至是远超于你的努力。但是在不努力这件事情上,很多人都是不屑承认的,他们都能找到一个特别常见的借口:“这个不适合我”。问题来了,我们有什么资格说不适合这三个字呢?是多么得晚睡早起,还是多么得废寝忘食?如果我拿出大学四年玩游戏的那种激情和努力去做一份工作,最后我已经很擅长,可是依然觉得不喜欢,那么我应该是有资格说我不适合。极限的尝试才能给放弃带来资格。
在面对现实之后,我们要喝点鸡汤。人生那么长,我们的确需要找一件喜欢的事情,让这个世界变得有趣。说到喜欢,我们要提到擅长,其实无论是擅长还是喜欢,从哪里开始是无所谓的,重点是有那么件事情在最后肯定是我们既擅长又喜欢的,因为这是个大大的良性循环。必须提醒的是,如果你不是那么有情商或智商的人,那寻找喜欢的事情可能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多半会有磕磕碰碰,甚至有大的挫败。到这里会有一个赤裸裸的现实:无论过程多么艰辛,如果没有对应的结果去解释,那么这个过程都是不具备价值的。所以借用书本里的一句话做个结尾:假如不得不跪在地上,那就用双膝奔跑。
最后,更多的细节请打开这本书吧。如果你和我一样,正在准备打开阅读的世界之门,那么请放心,一切都不算晚,一起加油。
PS:这仅仅是上半,下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