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间的形而上学
小宇宙 传统时间观或许是幻象,所谓时间只是从一个复杂系统的内部相互作用后的涌现。时间本应该是一种包含相互作用的整体的体验,而不是工业社会所带来的抽象机械的时间概念。 热力学中更关注于时间流逝而不是时间的结构。循着这条路可以得到时间流逝符合所谓的分形律,而不是线性流逝的。万物都有内在节律,时间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主观参与到世界事务中而体现出来的。

对于无时间观有了认识后会表象出来非线性时间观,就好比同一枚印章的阴文和阳文,两者其实是一体的。线性的时间如果被分形时间取代的话,我们必定会经历这样的体验:你先做了未来要做的事然后回到“现在”,这是不是很荒谬?但某种情况下这是可能的,就是我们在做出“预测”(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主动比如你用机器学习算法,被动比如做梦梦见第二天的事)的同时我们其实是穿越到了由线性视角来看的未来,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迅速返回到“现在”。最终由于时间的连续性和单向性,我们再次进入"未来",这时候我们就能把事先的预测套用在当下的时空中,虽然还是有些不同。(见上图) 另外谈谈时间轴上的自相似性。生物学中的海克尔重演律是一条著名的定律,它表明生物个体的发育是生物种系进化过程的简短而又迅速的重演。例如,人的受精卵在母腹中变成新生婴儿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近似于人类从水母、鱼类到猿猴、猿人,最后成为今天的现代化这整个进化过程的再现、重复。生物个体的出现是生物种系进化的缩影,他们在时间轴上具有自相似性。 德国科学家魏尔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 " 在一维时间中等间隔的重复是节律的音乐原则。当一棵苗生长时,人们可以说,它把一种缓慢的时间节律翻译成了一种空间的节律。”恩格斯也曾经指出过,整个有机界的发展史和个别机体的发展史之间存在着令人惊异的类似,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同样存在着类似的现象。 最后,时间分形与空间分形是相对应的,在交叉科学研究中相应地产生出时间分维和空间分维的概念,它们本身就有可能成为预测的实用手段之一。另外,时间线的褶皱还会影响线性时间流逝的快慢,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不同的问题了。